•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現況為何?

二、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滿意度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之差異情形為 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情形為 何?

五、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之相關情形為何?

六、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對其滿意度之預測力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為題,為使研究能順利進行分析與討論,本節針對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重要名詞 加以界定,使其意義更為明確,包括國小教師、服務學習認知與服務學習滿意度,

茲分述如下:

壹、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界定之國民小學教師係根據「教師法」規定,已取得合格教師證書,

並經聘任為國民小學專任教師者,且為屏東縣一百零三學年度正式編制內之公立 國小教師,包括教師兼任主任、教師兼任組長、級任導師與科任教師,不含代理 代課教師和實習老師。

貳、服務學習認知

「服務學習」為:服務學習是一種融合服務與學習的教學方法,服務與學習 同等重要,服務的歷程就是學習的內容,將服務規劃為課程的一部分,以多元的 方式進行,由反思過程連結服務經驗與課程,它能同時滿足社區的需求與學生的 學習,學校與社會維持合作且互惠的關係,有助於學生的個人成長、學術知能與 社會能力的發展,重視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共同參與、共同努力與共享成果。

認知指的是個體被外在環境事物的訊息刺激後,經由內在連續的反應過程後,

所得到對此一事件的了解與看法,認知會因為個人主觀的意識,外在的環境所影 響(李淑絹,2012)。本研究定義「服務學習認知」為:國小教師對服務學習內 涵之了解情形、知識程度及看法。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 度調查問卷」之「國小教師服務學習認知量表」以為探討國小教師服務學習認知 的研究工具。本研究將服務學習認知之操作型定義界定為「並重性」、「做中學」、

「互惠性」及「多元性」等四個層面的表現,依據受試教師在量表中的得分情形

進行界定,得分愈高,表示受試教師對服務學習的認知程度愈高;得分愈低,表 示受試教師對服務學習的認知程度愈低。本研究之服務學習認知定義為以下四個 層面來探討。

一、並重性

強調服務與學習並重,重視學習因素的服務,服務學習融入學生的學業,配 合學科或課程而安排的服務學習。

二、做中學

意即做中學的社區服務,將教室中所學的技能,應用在真實情境中,將學習 經驗與社區服務結合,結合學校教育與社區生活,社區參與教育的過程,將學生 學習的教育擴展至社區,社區可以是學校社區社會國家或全球。

三、互惠性

在服務學習中滿足被服務者的需求,同時促進服務者的發展,服務者與被服 務者雙方目標能達成,服務者與受服務者雙方都得到受益,服務者得到知識、技 能、增進人際互動、協助被服務者減輕工作負擔。

四、多元性

引導我們走出系所,甚至走出校園,接觸到不同的社會議題(像是環保、教 育、司法、社區營造等),與不同的族群(像是勞工、農民、兒童、新住民等)。 擴大生活領域和人際網絡關係,實際體驗社會生活本質,可作為未來職場工作前 的準備,有機會接觸與自己經驗、背景不同的人,經由服務,挑戰自己既有的刻 板印象或是偏見,進而學習、了解,並尊重差異,接受因差異所帶來觀念的轉變 及自我的成長。

參、服務學習滿意度

「滿意度」是一種心理狀態,當個體的動機、方法需求,內涵獲得滿足的狀 態。在服務過程中,國小老師的期望和需求獲得滿足或目標達成的程度。由服務

者的工作等評估或被服務經驗所帶給個人愉快或一種正面的情緒感觸。服務學習 滿意度主要是指教師在參與服務學習過程中,由服務者的工作態度、工作情況等 評估或被服務經驗所帶給個人愉快或一種正面肯定的情緒感受。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 度調查問卷」之「國小教師服務學習滿意度量表」以為探討國小教師服務學習滿 意度的研究工具。本研究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操作型定義界定為「過程結果」、

「知識應用」、「期程內容」及「合作模式」等四個層面的表現,依據受試教師 在量表中的得分情形進行界定,得分愈高,表示受試教師服務學習滿意的程度愈 高;得分愈低,表示受試教師服務學習滿意的程度愈低。本研究將服務學習滿意 度界定為四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過程結果

服務學習進行時,大學生在從事服務工作的過程與結果,包括服務者與被服 者之間的互動情形,被服務者感受到服務者的態度(負責任、表現、敬業),觀 察到服務者的外顯行為,以及服務工作的完成度。

二、知識應用

大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知識於服務學習工作中,服務者是否能發揮所長,運用 其專長於服務事項,甚至具備服務機構交付工作之能力。

三、期程內容

服務者的服務學習之工作內容要能夠符合服務機構之需求,服務學習進行的 時間、頻率、次數,對於服務學習的服務期程要能與服務機構有共識。

四、合作模式

國小與大學生之間所建立的服務學習教育合作模式,服務學習是服務者與被 服務者協調的結果,相關其合作模式,例如:制度、程序、規範、溝通、互動、

配合…等,整體而言是否能兼顧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需求。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關 係之現況,並分析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的相關性。茲就本研究之 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依研究對象與研究 內容等二方面,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103學年度任教於屏東縣之公立國民小學的現職合格教師為研究 對象,包含教師兼任主任、教師兼任組長、級任導師與科任教師等,探討其對大 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關係的情況。為便於分析及使樣本具有代表性,

採取分層叢集隨機抽樣的方式,依據學校規模之比例取樣。合計抽取500 位教師 為施測對象。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的資料為主,主要是瞭解屏東縣國小 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之現況與關係,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 結論與建議。在教師服務學習認知方面,研究者由文獻探討歸納整理出:並重性、

做中學、互惠性、多元性四個層面;在教師服務學習滿意度方面,則包含:過程 結果、知識應用、期程內容、合作模式四個層面。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三個方面,茲分述 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影響,以屏東縣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僅推論至具有相同條件之團體,但推論時仍必須要注意不同研究樣本有 不同的時空背景與差異。另外,在抽樣上,研究者已盡量兼顧學校位置和學校規 模,惟教師的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最高學歷和擔任職務則受限於樣本難以平 均抽取,因此,在解釋及推論上可能會有些誤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教師對大學 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關係之調查問卷」,以進行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 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資料的蒐集。受試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與當 下的情緒,而對問卷內容的詮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客觀因素,如受到社 會的期許或心裡的防衛機制所影響,而無法呈現真實反應,使問卷測量結果產生 誤差。因此,本研究問卷在第四部分加入複選題與開放題,希望能更了解國小教 師的需求服務項目、認為服務學習對大學生的益處、需要加強的面向與看法。

(三)研究變項

影響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的因素相當多,本研究 在歸納相關文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擬從教師的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最高 學歷、擔任職務、學校位置和學校規模等七項背景變項,來探討國小教師對大學 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之情形,無法涵蓋所有的變項。其次,本研究各變 項所設計的層面指標,可能無法完全代表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以及滿 意度之內涵,因此本研究在分析和討論時,僅以所述及之變項進行分類、解釋和 說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對大學生到校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關 係之研究,為釐清研究主題、建立研究架構,本章共分為三節來進行相關文獻與 實證研究的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下共分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服務 學習之發展歷程;第二節探討服務學習之相關理論基礎;第三節分析服務學習認 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服務學習之發展歷程

服務學習的觀念來自於20 世紀的重要思潮—志願服務(Volunteer Service),

服務學習的觀念來自於20 世紀的重要思潮—志願服務(Volun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