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服務學習之理論基礎

本節主要是探討服務學習的理論分析,首先說明服務學習的概念,其次說明 服務學習相關理論基礎的影響,接著從文獻中歸納服務學習認知與滿意度所涵蓋 之層面。

壹、關於服務學習

依據文獻記載,「服務學習」一詞,於一九六七年,由美國南部地區教育董 事會(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首先提出,隨後經由美國各級學校推 展,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解釋和做法。

一、 服務學習的定義

美國學者肯多爾(Kendall)在一九九○年的報告就曾指出,從文獻上找到 一七四個有關「服務學習」的定義,現在必然更多。在我國服務學習被廣泛接受 的定義為:「由學校與社區結合,共同協助學生應用所學知能去服務他人,並且 在務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成長。所以服務學習是學校教育的一環」(林勝義,2002)。

何謂服務學習?它與志願服務、社會服務、社區服務有何異同?美國學者Jane Kendall 在 1990 年的報告指出,在文獻中可以找到 147 個服務學習的定義

(Eyler & Giles, 1999),可見服務學習的定義眾說紛紜,每個人的詮釋不同,所 以並無統一的定義。

然而,我們可以由「服務」與「學習」兩方面來分析:就服務方面而言,志 願服務、社會服務、社區服務均為自願行為,只有服務學習包括自願與非自願行 為;再就學習方面來談,志願服務、社會服務、社區服務並不一定包含學習的成 分,只有服務學習以學習為其最大特色,也是其與另三者最大的差異(轉引自郭 芳妙,1996)。以受益者差異而言,服務學習活動中的服務接受者及參與的學生 是共同受益者;而社區服務及社會服務的受益者是服務的接受者。服務學習中的 服務接受者接受到有意義的服務,而服務者學生也上了一課,因為他們可以將教 室中所學的技能,應用在真實情境中(Kielsmeier, 2003)。

美國青年領導論壇(America Youth Leadership Council)為服務學習所下的 註解如下(黃淑芬,2002):(一)服務學習是一種哲學-我們認同青年是社區 最富足的志工資產,每個社區都有責任培育青年成為民主治理下的優秀公民及對 社區能積極參與的貢獻者。(二)服務學習是社區改造的模式-善用社區與學校 的協力關係以服務學習的理念活化教育體系,由社區成員與學生同心齊力在校內 或校外創造安全的公民學習環境同時也能增長學生的學業成就。(三)服務學習 是教化與學習的方法-學生可以利用服務學習做為自我積極學習與實驗操作後 成果的評估,這段過程讓學生可持續省思:學到了什麼?意義何在?如何善用學 業知識使之成為社區服務的行動計畫。

郭芳妙(1996)認為「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係學生在真實的社區 生活情境中,應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從事直接或間接的社區服務,並藉由 服務經驗的反省,以養成助人的態度與公民責任。

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模式,透過有計劃安排的社區服務活動與結構化 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服務的需求,並促進服務者(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邱 筱琪,2014)。

Jacoby(1996)從上百種不同的服務學習定義及爭議中,提出她自己對服務 學習意義的觀點與解釋,她給予服務學習的定義如下:「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 育,學生投入在強調人類與社區需求的活動中,在此同時,也有計畫的製造機會 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反思」與「互惠」是服務學習的兩個關鍵概念。」上述定義 中「社區」意涵,Jacoby 指出也可以是學校、社區、社會、國家或全球。至於「反 思」,Jacoby 認為就教育原則而言,經驗未必一定產生學習發展,學習發展需要 有意的設計反思來催化。而「互惠」,Jacoby 認為所有參與服務學習的人都是學習 者,彼此幫助對方決定學習什麼?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都是教導者也是學習者。

西元1999 年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所進行的「全國學生服務學習與社區服 務之調查」(National Student Service-learning & Communitv Service Survev),則 將服務學習定義為以課程為基礎的社區服務,它統合了課堂學習與社區服務,這

項服務必須是配合學科或課程而安排,有清楚敘述的學習目標,在一段時間內持

(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

1967 把「服務學習」界定在發展學生的學習機會,並且將學校 的學習經驗與社區服務、社區發展結合,以更進一步促成 社會改變。

席格曼 R.L.Sigmon

1982 凡是結合服務與學習的行為,都可認定為服務學習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Duckenfield 與Wright

1995 服務學習是一種教與學的方法,連結有意義的社區服務經

驗和學術的學習、個人的成長和公民責任的養成。

表2-4(續)

二、服務學習的特質

國內學者黃玉(2000)參考國內外文獻,歸納出服務學習之特質可以經由以 下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服務與學習並重

美國學者(Sigmon, 1996)分析服務與學習的各種不同關係,將其歸納為表2-4 四種類型。

表2-4

美國學者Sigmon分析服務與學習關係的類型

類型 意義 項目

service-LEARNING 以學習目標為主,服務成果不重要 課程實習 SERVICE-learning 以服務成果為主,學習目標不重要 志願服務 service learning 服務與學習的目標,沒有關聯 勞動服務 SERVICE-LEARNING 服務與學習目標同等重要 服務學習 資料來源:引自《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頁20),

徐明等,2008,臺北市:洪葉。

其中,課程實習類似第一種型態,以學習為主,強調的是學習目標的達成以 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對於服務者的需求等項目較不重視;志願服務、社區服務類 似第二種型態,以服務為主,並未真正在意學習的強度;勞動服務則似第三種型 態,純粹是服務,服務和學習之間缺少關連;服務學習則屬於第四種型態,服務 與學習同等重要,且能彼此加強,希望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雙方的目標能達成,彼 此都是學習者與教導者。因此,凡是結合服務與學習的活動,大都被認為是服務 學習(Eyler& Giles, 1999)。

(二)學校與社區合作互惠

服務學習結合了學校教育與社區生活,社區也參與教育的過程(郭芳妙,

1996),打破了學校與社區的界限,將學生學習的教室擴展至社區,學生探討社 區真正的需要,並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的提供符合社區需要的服務,社區可從學校 獲得更多的人力資源,而學生可從中達到自我成長、促進學業能力及增進社會能 力等目標,學校與社區二者維持合作且互惠的關係。互惠根植於協同合作原則之

下的服務與被服務雙方是互惠的(Reciprocity),即雙方共同努力,共同享有成 果,彼此雙方都是教導者也是學習者(Jacoby, 1996)。

美國社會正義觀點(Social Justice Perspective)的服務學習模式,說明了服 務者與被服務者是相同重要的,也是協同合作與互惠兩種特質的適切表達,如表 2-5。

表2-5

社會正義觀點(Social Justice Perspective)的服務學習模式

成份 傳統服務的方式 社會正義觀點的服務方式 服務關係 提供者/接受者 服務中的夥伴關係

目標 為學生 為夥伴雙方

結果 為學生 為夥伴雙方

服務成就 學生的進步 彼此一起完成

反思進行方式 學生自己或分享給老師及 同學

雙方一起透過寫作、分享,彼 此溝通

服務著重 補救表面的需求 表面需求也探究根本造成原因 設計服務者 服務提供者 雙方

服務結果評量 學生的經驗為主,偶爾包含 服務機構的意見

學生、機構的經驗評量,也包 括被服務夥伴的經驗評量 後續追縱 很少做,較著重在學生人數

的成長及繼續參與服務

繼續後續追蹤,著重雙方 日後的成長與改變

資料來源:引自《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頁21),徐明 等,2008,臺北市:洪葉。

以社會正義為焦點意謂著,提供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係由傳統提供者和 接受者,走向相互平等互惠的夥伴關係,強調讓被服務者對自己有信心,而非無 形中強化了被服務者的不足與缺乏,能讓被服務者看到自己的能力與資產,了解 問題的根本原因,可以共同創造更公平的社會體制,追求社會正義,使他們有能 力,這才是服務的最終目標。

(三)服務與課程結合

真正的服務學習必須與課程相結合,配合學科或課程而安排,有清楚敘述的 學習目標,融入課程並促進學生的學業。它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策略,

學生參與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只是教練與推動者的角色,學生 主動參與社區的需要,並將之帶回教室成為學校課程學習的基礎,課業學習並未

被忽略卻反而被增強,因為學生瞭解學習的重要並且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Witmer and Anderson, 1994)。溫健蠶(1998)亦認為服務學習應融合服務與 課程,提供真實的經驗,以培養未來的公民。史丹佛大學之服務學習2000 中心

(The Service Learning 2000 Center)說明真正的服務學習意涵,他們指出服務學 習方案必須符合社區真正需要,且需經縝密計劃,並結合課程知識、技能及價值 目標,方能促進學生發展及學習。

(四)配合結構化反思活動

反思是服務學習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得在服務前、服務中及服務後提 供固定的時間,持續安排反思活動,讓學生針對服務活動中的所見所為,進行思 考、寫作、課堂討論或發表等活動,幫助學生整合其課程學習與服務經驗,達到 學習的效果。Ikeda(2000)訪談了15 位參與服務學習課程的教師及72 位學生,

來探究結構化反思活動在服務學習課程的重要,結果亦發現有意圖的結構化反思 活動是服務學學習課程不可或缺的要素,且服務學習能產生學習效果主要是藉由 反思過程,來連接服務經驗與課程內容。

(五)多元差異

「多元差異」指的是提供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雙方均有機會接觸與自己經驗、

背景不同的人,經由服務,挑戰自己既有的刻板印象或是偏見,進而學習、了解,

背景不同的人,經由服務,挑戰自己既有的刻板印象或是偏見,進而學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