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續研究之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03-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4 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本研究之各構面衡量指標之引用可能無法全部涵蓋,故建議後續研究者 可蒐集更完整之衡量指標,以減少及降低偏誤之機率。

二、本研究係以深度訪談法作資料之蒐集,可能因為訪談者之諸原因而產生 偏誤,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採用多種資料蒐集方法以獲致更完整之資料。

三、平衡計分卡涵蓋四大構面,而每一構面的具體內容皆涵蓋策略目標及衡 量指標,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依其導引出具體的行動方案,進一步的 依據行動方案而計算出預算。

四、在本研究中,並未設計出此四構面中各項衡量指標之權重分配,此可作 為未來後續研究之議題,並據此做為獎懲制度之依據。

五、當外在環境之變遷或其他內在因素之影響,而導致企業修正其策略方向 時,平衡計分卡內容須針對新的策略方向隨時作調整,其如何修正、及 何時該修正,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 于泳泓(2002),「平衡計分卡導入的三大步驟要點與手法」,會計研究 月刊,第199 期,第 83-92 頁。

2. 王文科、王智弘(2007)著,「教育研究法」,增訂十一版,五南書局。

3. 王文科著(1998),「教育研究法」,四版,五南書局。

4. 王世文(2005),「策略聯盟下之平衡計分卡探討-以半導體封裝業為例」,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 王秉鈞(1995),「個案研究法在企業管理上之應用與評議」,1995 第一 屆管理學術定性研究方法研討會。

6. 王采雯(2006),「以平衡計分卡來衡量顧客關係管理系統績效-以金融業 為例」,開南大學財務金融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7. 王勇傑(2007),「我國大型營造公司在 1000 大服務業中之進榜趨勢與競 爭力分析」,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碩士論 文。

8. 王振雄(2003),「運動休閒企業的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9. 白錦門(1994),「個案法之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台灣書店。

10. 朱有鈺(2002),「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 SWOT 分析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朱道凱譯(1996),「Kaplan Robert & Norton David 著,平衡計分卡-資 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臉譜出版。

12. 江俊謀(1997),「公共工程執行績效評估制度與考評指標之研究」,國 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吳安妮(1996),「績效評估新趨勢」,會計研究月刊,第 133 期,第 11-16 頁。

14. 吳安妮(1997),「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上)」,會計研究月刊,第 144 期,第 134-135 頁。

15. 吳明通(2003),「企業導入平衡計分卡之績效研究—以帝強鋼鐵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論文。

16. 吳東明(2005),「金融自由化下台灣信用合作社經營策略之探討-以平 衡計分卡觀點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吳瑞卿(2005),「營造業之藍海策略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吳聲輝(2006),「銀行危機處理策略之個案研究—以花蓮企銀為例」,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Michael E. Porter 著,「競爭優勢(上)」,天 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 李書行(1995),「務實創新的策略性績效評估」,會計研究月刊,第 113 期,第15-23 頁。

21. 周春切(2004),「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建構資訊電子業績效管理系統之研 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2. 周齊武、吳安妮、Kamal Haddad、施能錠(2001),「探索實施平衡計分 卡可能遭遇之問題」,會計研究月刊,第183 期,第 68 頁。

23. 林信宗(2005),「營建工程專案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 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林楠竟(2004),「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發 展現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段賢麟(2001),「軍事工程績效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 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洪雅齡(2007),「連鎖業人力資源制度、店長人力資本及門市經營績效 關聯性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7. 紀人豪(2001),「聘任專業營建管理機構以減少公共工程之糾紛」,營 建管理季刊,第48 期,第 1-4 頁。

28. 胡偉良(1998),「營建勝經」,詹氏書局。

29. 胡偉良(2003),「從波特五力分析模式探討產業結構」,營建知訊,第 241 期,第 57-61 頁。

30. 胡瑞華(2002),「應用平衡計分卡建構國立大學績效管理系統之個案研 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徐毓豐(1998),「平衡計分卡在人力資源發展專業中之應用」,品質管 制月刊,六月號,第34-38 頁。

32. 翁福榮(2005),「全面品質管理與平衡計分卡在學校經營策略應用整合 模式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33. 高慧真(2004),「證券商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銘傳大學 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4. 張志鵬(2005),「統包制度對國內營造廠經營策略影響之研究」,國立 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張國雄(2002),「國際行銷學」,前程企業出版。

36.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滄海書局。

37. 張欽章(2004),「以平衡計分卡做為策略管理工具—以政府某研究機構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38. 曹柏煒(2005),「營造業合作關係之成因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 理所碩士論文。

39. 莊志源 (2006),「台灣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產業經營策略分析-以 W 公司 個案為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0. 許琨富(2007),「商業銀行中小企業授信業務之競爭策略研究—以個案 公司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郭進榮(2006),「台灣中小型營造業創業成功因素之探討」,輔仁大學 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陳宜群(2006),「壽險公司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陳怡良(2005),「以平衡計分卡探討鴻海精密關鍵成功因素」,中原大 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陳信安(2007),「新事業投資探討-以 N 公司跨入合成橡膠產業為例」,

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陳俊郎(2005),「營造產業統包型工程專案知識管理之探討-以 F 公司為 例」,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陳淑惠(2005),「推動平衡計分卡之成功關鍵因素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 角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曾榮華(2006),「鑄造業之多國 SWOT 策略分析研究」,長庚大學企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黃棟樑,1999,「我國電腦網路設備廠商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制度-以平衡計分卡分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黃營杉(1999),「策略管理」,第四版,華泰:台北市。

50. 黃藻鐃(2006),「航空警察局出境安全檢查導入平衡計分卡之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51. 楊竣丞,(2006),「由物業管理之觀點-探討營建產業轉型發展之策略」,

中華大學土木與工程資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52.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初版,心理,第 196-197 頁。

53. 詹碧珠(2006),「國民小學學校經營績效與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平衡計分 卡觀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54. 劉文瑾(2000),「應用平衡計分卡於提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台灣製造業 為例」,朝陽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5. 劉福勳(2001),「如何有效運用營建管理技巧提升工程單位營運績效」,

營造天下,2001 年 5 月,第 64 期,第 6-13 頁。

56. 蔡東和(2004),「台灣造紙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高階 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

57. 蔡華展(2002),「分工策略因素、兩岸分工模式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電子業佈局大陸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8. 鄭旭凱(2005),「以平衡計分卡觀點評析台北果菜批發市場之營運績 效」,開南管理學院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9. 鄧堯仁(2007),「專業手電筒批發產業之競爭策略研究-以個案公司為 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0. 謝琬倫(2004),「私立幼稚園應用 SWOT 分析於組織經營之研究」,國 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61. 謝傳崇(2006),「以平衡計分卡理念建構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效能指標 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62. 羅澤鈺(1998),「平衡計分卡之規劃與設計」,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 士論文。

63. 蘇裕惠(2000),「實施平衡計分卡的七大迷思與三大要點」,會計研究 月刊,2000 年 10 月,第 179 期,第 24-34 頁。

64. Andrews, K.R. (1980),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11:Richard Irwin.

65. Itami, H. (1987), Mobilizing Invisible Assets,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6. Hoffecker, J. and Goldenberg, C. (1994),”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Develop Companywide Performance Measures”,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Vol. 8, No. 3, pp.5-17.

67. Ittner, C. D. and Larcker, D. F. (1998), “Innovations 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rend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10, pp.205-238.

68. Kaplan, R. S. and Norton, D.P. (1992),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0, No. 1, pp.71-79.

69. Kaplan, R.S. and Norton, D.P. (1993), “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1, No. 5, pp. 134-142.

70. Kaplan, R.S. and Norton, D.P. (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71. Lingle, J. H. and Schiemann, W. A. (1996), "From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ic Gauges: Is Measurement Worth It?" Management Review, Vol. 85, No. 3, pp.56-61.

72. Olve, N.G., Roy, J. and Wetter, M. (1999), A Practical Guide to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John Wiley & Sons.

73. 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Free Press.

74. Porter, M.E. (1985),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Free Press.

75. Robbins, S. P. (1990), Organization Theory,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Upper saddle Rive, NewJersy: Prentice-Hall.

76. Venkatraman, N. and Ramanujam, V.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1, No. 4, pp.801-814.

77. http://www.cpami.gov.tw/pws/pws1_qq20.php,94 年營造業經濟概況調查 摘要分析。

附錄:訪談大綱

第一部分 個案公司之 SWOT 分析

企業環境分為組織的內外部環境,而環境分析程序係策略管理程序中的 關鍵部分,且組織環境往往決定企業的可行性結果,蓋因一個良好的成功策 略 必 須 與 組 織 的 內 外 部 環 境 配 合 。Steiner(1965) 曾 將 環 境 中 的 機 會 (Opportunity) 、威脅(Threat) ,與企業本身所擁有的優勢(Strength) 與劣勢 (Weakness)組合起來,進行分析以研擬適當的策略,藉此找到營運方向,故 本研究從SWOT的角度,來了解個案公司之環境現況。

一、 當組織在面臨經營環境的有利機會,應積極把握機會擴大營利,特別 在現今競爭激烈、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中,機會的出現稍縱即逝,所 以應充分利用優勢來掌握住機會。故請問,您認為貴 公司或現今營 造產業的機會為何?

二、 當組織在面臨威脅時,應設法避開威脅採取避險措施,將環境可能造 成的負面衝擊降到最低,並力圖改變不利的發展,讓威脅程度及影響 層面減至最小。故請問,您認為貴 公司或現今營造產業的威脅為何?

三、 當一個企業擁有一項或多項顯著的優勢時,在擬定策略時首先應擴大 領先差距,其原因在於競爭優勢會因競爭者的進步或模仿學習而消 失,因此擁有優勢的企業應設法維持領先並保持與競爭者之距離。其 次,應善加利用優勢及充分運用本身所擁有的資源,進而創造新的優 勢。故請問,您認為貴 公司或現今營造產業的優勢為哪些?

四、 當組織在某些能力或資源處於劣勢時,首先應尋找替代方案,這是在 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較弱的能力資源的作法。其次將弱點中性化變成 不重要,並尋求同業的互補合作,最後改善弱勢條件,使其不再成為 限制因素。故請問營造產業現今的劣勢為何?

第二部分 個案公司之五力分析

Porter(1980)提出產業競爭之分析架構,其中,Porter更指出競爭能力是 唯一企業經營成敗之核心,而企業在產業中的競爭態勢,可依供應商、購買 者、替代性商品、潛在進入者及同業競爭者五種競爭動力為構面,試問,就 貴 公司而言,所面對之威脅各為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