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後續研究建議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第二節、後續研究建議

研究者於研究過程中,發現有四項值得後續投入研究的課題,於本小節中提出,以做為 學界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婚姻狀態對臉書貼文回應之行為研究

研究者所選取之臉書貼文類別中,有一類屬性為「親子養生類」,以研究者個人認知此類 話題可能針對已過 30 歲的女性上班族或年輕女生會較感興趣,換句話說基本上這類貼文的性 質較符合女性受訪者的關注。本研究受訪者中已婚者僅有一女一男,如同預期二位皆對親子 養生類文章有所關注;但另外發現,於 25-34 歲的年齡層對該主題文章的關注度比其他二個 年齡層高,女性積極關注有 9 為略高於男性的 7 位;但男性對此話題的這種回應,讓研究者 產生好奇與興趣,於性別刻板印象已逐漸消弭的 21 世紀,親子養生類之議題,或許已不再單 純屬於女性所關注。

其次,性別因素可能超越已婚與否的現實狀態。可假設一位已婚女性,因忙於家務孩子 等瑣事,加上已有育兒經驗,導致對於此類課題感到興趣缺缺?另,也可假設一位未婚男性,

也因生活壓力而感受到對此議題的需要,勝過已婚之女性。更進一步的探討,這樣的狀況反 映出那些社會現象?

二、臉書貼文之「略過」行為研究

本研究以閱聽人對臉書貼文之積極回應為研究重點之一,但於本研究進行過程,卻發現 施測結果,顯示出閱聽人之「略過」行為佔 49%,「略過」亦是一種消極回應,若以訊息傳遞 角度而言,效果為零;以「略過」回應佔如此大量,引發研究者另一種探索的好奇心。

首先「略過」與主題及題材的判讀有關,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無論訊息製作或訊息再製,

都必須切中閱聽眾的需求,沒有切中需求的文章自然不會被閱讀。其次,根據研究者的觀察,

網路訊息滿溢以至線上閱聽人已經到達了一種需求滿足的狀態,若閱聽人不感興趣或未關注,

可能是因為已經達到需求滿足,而選擇略過。除此之外,還有沒有第那麼第三種原因呢?為何 閱聽人會對一則「貼文」產生以「略過」的回應,若有相關研究,將有助於網路時代訊息傳 播的編製。

三、以量化工具進行臉書自我展演與貼文回應之研究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研究工具,因此它可說是聚焦於受測之 15 位臉書使用者的主觀意見,

並以這 15 位受訪者的主觀視角來解釋對臉書平台的回應與自我表演的界限,以本研究而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這是一篇藉由研究者於施測時所選摘的臉書貼文,以及與受訪者訪談進行時的內容共同建構 而產生的研究內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本研究無法如量化研究般,取得普遍而全面性的研 究結果。若日後有其他研究者可提出以量化工具來進行相關研究,究竟會得出那些結果,著 實令人期待。

四、以大台北地區以外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研究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者學校及生活環境均在大台北地區,施測地點自然也於大台北地區,

如此使得研究對象侷限於於大台北地區工作及就學者,在本研究進行分析時,已發現諸多行 業如傳統製造業者,未出現於本研究當中;而在年齡方面,事實上國中生使用臉書平台並不 亞於高中生,且同時如 45 歲以上之閱聽眾,也大量的使用臉書平台,但因受限於本研究對於 臉書使用者之選取標準,這些龐大且具象徵意義之臉書閱聽人,其於臉書平台之觀展與自我 表演的觀點,均無法於本研究中顯示,未來學界能否針對如傳統製造業或 3C 產業工作者之臉 書自我展演與貼文回應之行為進行研究,此亦提供學界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附錄

Facebook 平台施測文章範例

1. 政治財經類

1-1. 新加坡的中肯分析:北京一旦覺醒,台灣的遊戲就結束了

網址: http://www.buzzhand.com/post_278497.html

新加坡媒體日前報導稱,應當承認,與大陸人的富於幻想和痴情相反,台灣人在定位和 判斷對手這一點上始終是頭腦清醒的,無論大陸如何溫情、藍綠誰在執政,台灣朝野均將大 陸看成是一個試圖吞併自己的敵手。

在如何對付大陸的問題上,台灣人也是精明的。他們一方面拒絕「統一」和「一中」議 題,另一方面則利用大陸急於統一的心理而索取好處和讓步,以爭取「台灣利益的最大化」。 台灣人可能會為自己的精明和佔了便宜而得意,但是台灣人有一種近視症,沒有看到自己的 先天劣勢和長此下去的巨大風險。

一、台灣的先天劣勢和台灣人的認識盲點

在兩岸博弈中,台灣先天地處於劣勢地位。兩岸力量對比早有定局:大陸強而台灣弱。

即便過去大陸處於動亂貧困時,台灣也沒有能力反攻大陸。今日大陸的力量已更是今非昔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所以無論台灣人如何努力和精明,也不可能改變這一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許多台灣人 也許明白這一點,但他們會說,「不是還有美國支援我們嗎?」曾有人撰文說大陸沒有台海言 戰的本錢。其理由有兩個:一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如何厲害,二是大陸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拖累。

認為美國會為台灣的利益而與大陸開戰,這很可能是台灣人的一個巨大誤判。將自己的 命運寄托在他人的「拔刀相助」上,這是非常冒險而不保險的。美國的軍事力量強大固然不 假,但台灣人應當明白,站在美國的利益上來看,美中關係畢竟比美台關係重要得多,台灣 在美國的全球關係格局中終歸只是一個很小的棋子。美國人不可能會為台灣「兩肋插刀」的。

況且,如筆者曾撰文指出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未獲勝,已成美國的歷史教訓,

而今日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美國又陷入泥潭,分身乏術,對付伊朗、朝鮮三等小國,

尚且束手無策,美國怎麼可能會與比朝、越、伊、阿強大百倍的中國開戰呢?最多賣點武器 給台灣而已。這就是台灣人最大的底牌。這一底牌對大陸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

從總的趨勢看,美國的力量在逐漸消退,大陸的力量在逐漸崛起。台灣靠美國牌來實現 獨立的前景只會日益暗澹。至於說大陸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拖累,難道台灣這一完全靠外貿吃 飯、易被封鎖的小島,會比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和經濟自成體系的大陸,更經得起長期的戰 爭拖累和封鎖?況且這也太低估了一個集權體制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力。

台灣人還有一個認識盲點,他們沒有認識到,今日台灣人借大陸的扶助而暗增其拒統力 量,可能只是白費力氣,反而會導致更大的不幸。因為如前所述,無論台灣人如何努力,也 不可能改變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顯然,在與強者對抗時,一個較強的弱者與一個較弱 的弱者的結局是相同的,即同樣是最終被擊敗,而唯一的差別只是,較強的弱者意味著較強 的抵抗,也即意味著遭受更大的戰爭損害,即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費盡心機,最後招致更 大的損害,豈不是看似聰明而實為大愚?

二、台灣人的天賜良機可能正在流逝

目前北京不惜代價只求對方簽署和平協定,這對在兩岸博弈中處於劣勢的台灣,可以說 是一個天賜良機。台灣人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力量上的先天不足和「把戲不可久玩」的古訓,

就理應利用目前大陸已退讓到底線的這一歷史機遇,與大陸簽訂和平協定,求得數十年平安,

進而徐圖長遠。

當年作為弱者的中共利用國共停止內戰的協定,承認「蔣委員長」的領導,獲得喘息和 起死回生的機會,十年生聚,最後一展雄圖。與中共當年這種能屈能伸的老練的政治技巧相 比,今日台灣人顯得太小兒科:小事精明而大事任性。台灣人不要以為目前兩岸間的遊戲可 以一直玩下去:既可以拒絕統一,又可以利用大陸的「痴心不改」而一直「財色兼收」。這顯 然是低估了大陸的智商和高估了大陸的忍耐力。大陸人固然粗枝大葉,也很痴情,但如果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直付出而沒有收穫,則大陸內部勢必出現反彈,北京一旦醒悟,台灣人的遊戲也就結束了。

台灣人應當明白,大陸的柔情可能不會延續很久。三十年來從鄧的韜光養晦,到胡的和 諧論,均屬於避免衝突的和平低調路線。然而,大陸年輕一代和軍界人士早已對這一路線懷 有不滿。這種情緒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大陸年輕一代的領導人。畢竟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的實 力已今非昔比,中國遲早會由這一低調策略轉向較為強勢的策略。三十年來,大陸對台灣的 態度也經歷了從強硬到懷柔,即逐漸退讓的變化。

目前大陸在政治上已退到底線,只求「不獨」,已退無可退,經貿上對台灣幾乎已是有求 必應,如果台灣的民意仍持續綠化,政治統一仍毫無進展,則大陸的對台政策可能反轉。

而這一轉變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以台灣先天的弱者地位,能在大陸出價最高時達成交易,

符合「台灣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可是台灣人卻不知見好就收,由於民進黨的糾纏,他們仍 在為一黨私利內鬥,坐視良機流逝。

三、善意提醒而已

非對台灣人有成見,而一定要讓台灣屈服於大陸才甘心,只是出於善意,不忍看到因一 種無視現實、不能正確評估自身力量的盲動而招致未來巨大的戰爭風險和生靈塗炭的悲劇,

故提醒台灣人而已。也許台灣人會問:「那你為什麼不設身處地為台灣人著想,呼籲大陸當局,

故提醒台灣人而已。也許台灣人會問:「那你為什麼不設身處地為台灣人著想,呼籲大陸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