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續研究建議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的治理結構性觀察而言,雖然地方治理的確是呈現出多重結構的狀態,但是這 些不同的治理結構仍有影響力與地位上的高低之分,從礁溪的例子來看,層級 節制與市場機制目前仍主宰了整個產業決策,而公民社群則屈居於弱勢的地位,

在理論中談到權力核心會逐漸從政府向外移轉至私部門時,從現實個案來看公 民的權力提升的並不多,或者更精確地說,公民目前影響力的不足,可歸咎於 其集結與動員能力低落,如果公民社群不能夠持續性的集體合作並影響政策發 展,則政策決策的核心依然會擺盪在政府與市場機制之間。

即便現況如此,但是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上,公民社群仍有可能是將來礁溪 溫泉產業發展的主體治理結構,實際上的走向也是如此,從政府乃至一般民間 都認同地方治理是在地共同事務,並且希望可以發展出完善的議題對話平台,

這說明了公民對於地方事務涉入的需求是逐漸增高的。

現今礁溪溫泉產業整體網絡已呈現多元化,多元行動者都會試圖實現本身 偏好的政策價值,目前以開發為主的邏輯與方向會面對更多異議者的質疑,當 更多大型開發案進駐礁溪時,公民的意見與關注程度亦會升高,而產生不同的 聲音;在享受了大量開發所帶來的經濟成果後,溫泉資源的永續經營與開發管 理等議題會成為宜蘭縣政府等地方單位更艱難的挑戰,這種挑戰是無法單由政 府的力量去克服的,必須導入公民社群的力量集體解決這些困難,因為這些爭 議源自於多元行動者的多重需求與資源配置,最終仍必須由多元行動者共同來 擔負這些社會問題與責任。

壹、理論面向

一、運用「後設治理」之概念進行研究:

本文因需要探討網絡中的所有行動者,故選擇了政策網絡作為分析理論依 據,未來如需進一步進行研究,則在治理層面上,可以從後設治理33(meta governance)的角度來專門探討公部門的職能轉換,從而思考地方政府在地方治 理上應該如何同時維繫市場、層級、網絡等三四種治理模式同時並存的情形。

二、透過「資源依賴」之概念進行研究:

本文在探討網絡行動者的互動時,發現了行動者的互相倚賴關係,但是這 種關係是否完全立基於資源上的交換與需求?本文則欠缺進一步的探討,未來 可以從資源依賴的角度觀察行動者所需要的無形資源可能為哪些?是否影響 了行動者的自主性與決策?

三、透過「社會資本」、「非營利組織理論」、「社區營造」進行研究:

本文的脈絡較適於解釋營利部門與公部門的行為與結盟,對於非營利組織 與地方居民、社區發展協會等行動者的解釋則不夠深入,未來可以特別研究地 方社區公民的社會資本累積、社區營造的活動等層面進行探討。

33 後設治理係指政府雖然讓出了部分的權力與權威,但是並非退出整體治理過程,而必須試 圖支援各種治理結構的共存,以及維持社會的凝聚力,政府是後設管理者(metagovernaor)的角 色。(Jessop,1998:42-48;劉坤億,:255-257)

貳、個案面向

一、追蹤個案發展觀光協會或商圈協會的成立與運作

私部門部分,營利部門已經有了初步的整合機制,業者透過溫泉振興促進 會與旅館公會整合意見,但是公開性不足,目前研究結果顯示已有礁溪鄉的觀 光發展協會或是商圈協會正籌備中,未來的研究值得持續追蹤。

二、新型態產業的相關討論

除了國民旅遊外,在礁溪溫泉產業的發展上,MICE 產業34成為礁溪溫泉 產業的新興課題,目前宜蘭縣相當缺乏會議、展場等公共設施,是未來公部門 可以考慮的衍生建設方向,這部分也值得持續觀察。

三、探討成立制度化的協商平台或持續性的單一組織

為改善私部門參與協商的能力與主動性,未來研究者可關注公私部門間是 否成立定期論壇,或是制度化的會議平台,使彼此都可以主動參與礁溪溫泉產 業議題,這將有利於整合整體資源與發展規畫意見,及未來政策執行的成效。

34 MICE 產業為會展產業,英文即 Meeting,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 國內會議 (Meeting)、員工獎勵旅遊(Incentive tour)、國際會議(Conventions)、展 覽(Exhibitions),這類活動會帶來大量的洽公旅客,為新興的旅行方式(ICCA 網站,http://www.iccaworld.com/aeps/aeitem.cfm?aeid=29)。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專書、期刊、論文>

王志弘、溫蓓章,2006,「速度的激情:北宜高速公路的社會生產與地域回應」,

《宜蘭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集刊》,宜蘭:宜蘭縣史館。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江大樹,2006,《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出版社。

行政院經濟部水利署,2003,《台灣溫泉水資源之調查及開發利用全程計畫摘 要報告》

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96 年統計要覽》,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97 年統計要覽》,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98 年統計要覽》,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主計處,2007,《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度宜蘭縣地區觀光人數狀況調 查報告》。

林中文,2001,《溫泉遊憩區市場區隔之研究---以礁溪溫泉區為例》,國立東華 大 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成功,2009,《溫泉政策之評估:以礁溪溫泉資源與事業影響之規範為例》,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林瑞峰,2001,《都市規劃與審議過程中衝突化解之研究---以礁溪湯圍溫泉溝

細 部計畫案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本初等,Jon Pierre, B. Guy Peters 原著,2002《治理.政治與國家》,臺北市 : 智 勝文化。

孫柏英,2004,《當代地方治理:面向 21 世紀的挑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

張倩雯,2008,《地方治理與觀光政策網絡-以台中縣觀光政策為例》,國立台 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張智欽,2000,《礁溪溫泉之研究:兼論溫泉開發與觀光產業的發展》,台北:

固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寶堂,2004,《礁溪溫泉資源調查與開發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 及資源工程系碩士班。

許文傑,2009,《地方治理、發展與政治:宜蘭經驗的研究》,台北:韋伯文化 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許筱吟,2006,《北宜通車對礁溪旅遊型態與消費類型之影響》,佛光大學經 濟學系碩士論文。

陳文俊譯,Earl Babbie原著,200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書廊。

陳羿伶,2004,《從「另類」到「不另類」的發展?宜蘭礁溪溫泉產業及地域 變遷》,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彥、陳景堯、林妤虹、吳宜璇、何景榮、任雲楠譯,David Marsh、Gerry Stoker 著,2007,《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陳德星,2003,《宜蘭縣觀光政策之形塑與推動》,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 文。

黃家怡,2006,《溫泉休閒產業未來發展---以礁溪溫泉區為例》,佛光大學 未來學系碩士論文。

楊凱智,2010,《溫泉區國際觀光旅館開發對於當地溫泉旅館之影響-以礁溪 溫泉區為例》,銘傳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葉明勳,2007,「高鐵、北宜高-臺灣產業與房產的新經濟推手」,《國際投資》, 31,2-4。

廖佩芬,2004,《宜蘭礁溪溫泉空間的特性與變遷----由休閒的觀點》,淡江大學 建築系碩士論文。

廖振助,2004,《臺灣溫泉聚落治理模式之研究─泰安與烏來溫泉之個案比較》, 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永茂等,2005,《強化台灣基層政治社會民主化之研究:地方治理與社會參 與個案分析》,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委託案。

劉宇葳,2009,《觀光地區之可及性對觀光事業的衝擊: 以宜蘭雪山隧道高 速公路為例》,銘傳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劉坤億,2003,<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空大行政學報》,

第 13 期,頁 233-267。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鄭錫鍇、李宗勳,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新治理模式-歐陸新治理的觀點」,《研 習論壇月刊》,卷 16:1-6,南投:研習論壇月刊社。

龍非池,2005,《礁溪溫泉利用之外部性》,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 論文。

貳、英文部分

Benson,J.K,1982,“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 ”in D.L.Rogers and D.Whetten

(eds.)/Inter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Theory,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Börzel, T.A.1998, “Organizing Babylon: On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Policy Networks, ”Public Administration, 76(2): 253-74.

Bovaird, T. & Loffler, E.2002, “Moving from Excellence Models of Local Service Delivery to Benchmarking Good Local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Vol.68, No.1, pp.9- 24.

Freeman, J. L. 1955. “The Political Process”. New York: Doubleday.

Goss,S.,2001,“Making Local Governance Work:Networks,Relationships and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Hampshire:Palgrave

Heclo,Hugh.1978 “Issue networks and the Executive Estabishment”, in A.King(ed.)

The New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Washington,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e,pp87-124.

Jessop,Bob.1998. “The Rise of Governance and the Risk of Failure: The c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No115,pp.29-45

Jordan,A.G & Richardson,J.J,1987“Government and Pressure Groups in Britain”

Oxford: Claredon Press

Kennis,P & Schneider,V,1991,“Policy Networks and Policy Analysis:Scrutinizing a

New Analytical Toolbox”. In B. Marin and R.Mayntz (eds).Policy Networks:

Empirical E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Inc.p22-59.

Kooiman,J, “Governing as governance”;London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2003

Leach, R. and J. Percy-Smith,2001,“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New York Palgrave.

Lowi, T. J. 1969. “The End of Liberalism”. New York: Norton.

McFarland,A.1987“Interest Group and Theories of Power in America”,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7(1):129-147

Pierre,J & Peters.B.G,2000,“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 Macmillan ;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2000

Rhodes,R.A.W & Marsh.D,1992“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Politicsu Government”.Oxford: Claredon Press

Rhodes,R.A.W,1996,“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s”,Political Study,volume44,issue4,pp:652-667.

Rosenau,J.N.and Czempiel, Ernst-Otto edited,1992,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mouts,MC,1998, “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Stoker,G,1998, “Governance as Theory:Five Propositions”,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Vol.50, Issue 155, p 17-28

Van Warrden,Frans.1992. “Dimensions and Types of Policy Networks”.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21(1/2),p:29-52.

Wilks, S. and Wright, M.(eds),1987. “Comparative Government-Industry Relation:

Western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參、網路資料

ICCA 網站:http://www.iccaworld.com/aeps/aeitem.cfm?aeid=29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

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12385&ctNode=4613&mp=1

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旅館業及民宿管理系統:http://hotelhomestay.tbroc.gov.tw/

泰安鄉公所網站:http://www.taian.gov.tw/

烏來鄉公所網站:

http://www.wulai.n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國道高速公路局網站:http://www.freeway.gov.tw/

國道高速公路管理國道新建工程局網站:

http://gip.taneeb.gov.tw/ct.asp?xItem=11845&ctNode=1243

劉宜君,2007,「政策參與與政府再造-談政策網絡的概念與類型」,國家政策 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925#ftn1

礁溪鄉公所網站:

http://jiaosi.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55&pageID=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