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續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88-98)

第五章 結論

5.2 後續研究

本研究僅為新竹區域的區域治理模式作一初步的模擬機制,各階段區域治理 機制的進一步模擬,包括實質計畫內容、合作範圍、經費來源、參加對象、私部 門或第三部門的加入及如何法制化等課題等等或許可作為後續研究之內容。

另一方面,更廣義的台北、新竹區域乃至於與大陸地區跨區域間的創新合作 模式應該是持續全球化下,由中央政府乃至於地方政府都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 題。

參考文獻

1.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1993),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產業環境整體規劃 專題研究

2. 王文櫻,(2000),都市競爭力與製造業生產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 政學系碩士論文。

3. 王春法,(2003),主要發達國家國家創新體系的歷史演變與發展趨勢,經濟 科學出版社

4. 王嘉麟,(2003),府際關係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探討-以中央委辦高雄紅 毛港遷村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專班碩士論文

5.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 / 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結構,台北市 : 巨流。

6. 王德祿等,(2001),區域的崛起-區域創新理論與案例研究,山東教育出版 社。

7. 李仁芳(1998),智價企業策略聯盟新體制-產研合作創新,政治大學科技管 理研究所

8. 李長晏、鄧怡婷,(2004),多重組織伙伴關係:治理模式與信任的建構,玄 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主編<<第一屆地方治理與城鄉發展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

9. 李長晏、詹立煒,(2004),論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管理協議之可行性,2004 年 TASPAA 第二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10. 李長晏,(1999),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 ,國立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11. 李明達,(2003),從地區競爭力探討行政區之重新調整-以台灣地區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巫茂幟,(2002),區域創新系統觀點下中台灣精密機械產業創新之研究,東 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施鴻志、解鴻年,(1993),科技產業環境規劃與區域發展,胡式圖書、中威 技術公司

14. 周育仁(1995),我國政府對企業管制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中國政治學會 主辦「戰後臺彎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15. 洪于佩,(2003),我國各縣市地方經濟競爭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 究所碩士論文

16. 陳家樂(2000),創投決策與高科技廠商研發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上 市上櫃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陳韋妢,(2003),地區行銷與城市競爭力營造之研究,私立立德管理學院地 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邱奕邦(1997),「研究機構發展衍生公司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以聯華電子台 積電世界先進三家半導體衍生公司為例」,中山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19. 莊奕琦、李鈞元,(2001),「如何衡量人力資本:以台灣為例」,第二屆全國 實證經濟學論文研討會論文集,pp.45-60。

20. 潘美玲、張維安(2001),彈性生產與協力網絡:協力廠商的個案研究,台灣 社會學刊,25: 201-242

21. 廖健瑞,(2002),地方政治生態與科學園區開發關係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所碩士論文。

22. 蔡松宇(2003),開放新銀行設立對產業投資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 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蔡亮,(1999),全球化過程中的新竹區域空間結構之變遷,台灣大學建築與 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鄭永金,(2005),新竹科學城區域治理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25. 魯俊孟、曾建元、李長晏,(2004),未來我國跨域治理機制之建構,行政院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推動跨域管理機制公共論壇。

26. 葉嘉楠,(2004),科學園區跨域管理之研究-以科管局與新竹縣市政府為例,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推動跨域管理機制公共論壇。

27. 蕭峰雄(1994),我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台灣經驗,台北:遠東經濟研究 顧問社有限公司

28. 蕭新煌(1992),解讀台灣中小企業家與大企業家的創業過程,中國社會季 刊,16:139-167

29. 解鴻年,(2002),新竹科學園區設置與周邊地區產業網路發展變遷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30. 解鴻年,(1996),科技園區規劃之研究,胡式圖書

31. 瞿宛文、安士敦(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朱道凱譯,

瞿宛文校訂,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32. 邊泰明,社團法人中國土地經濟學會,(2004),工業區開發管理資訊與競爭 優勢之研究<第五隔頁 台灣編定工業區與大陸華東地區競爭優勢比較研究

>,經濟部工業局九十三年度專案計畫執行成果檢討報告。

33. 邊泰明,社團法人中國土地經濟學會,(2005),工業區開發管理資訊與競爭 優勢之研究<分項計畫五 台灣地區與大陸華南地區競爭優勢之比較>,經濟

部工業局九十四年度專案計畫執行成果檢討報告。

34. Castell, M and Peter Hall. (1994) Technopoles of the World - The Making of 21st Century Industrial Complex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35. Cooke, P. (2003) “STRATEGIES FOR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Learning Transfer and Applications",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Vienna

36. Cooke, P. et al.(ed)(1998)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role of Governances in a Globalized World. London: UCL press.

37. Deas,I.,& Giordano,B.,(2001),Conceptualising and Measuring Urban Competitiveness in Major England Cities :An Exploratory Approach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33,pp.1411-1429

38. Evans, P.(1995) Embedded Aut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9. E. Louwa ,(2003) ,Spatial development policy: changing roles for local and regional authorities in the Netherlands,Land Use Policy 20 p.357–366

40. Frances,F.,(2001),Norris,DonaldF., Regionalism Reconsidered,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Vol. 23 Issue 5, p467, 12p

41. Grossman G. M. and E. Helpman (1991)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assachusettes:MIT press

42. Lee, M.L, B.C. Liu, and P. Wang. (1994) “Growth and Equity with Endogenous Human capital: Taiwan's economic miracle revisited".

Southern Economic Jounal. 61(2), pp.435-44.

43. Lundvall, B-A.(ed.)(1992)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Towards a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London: Pinter 44. MacLeod,G,(2001),New Regionalism Reconsidered:Globa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Political Economic Sp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 Regional Research, Vol. 25 Issue 4, p804, 26p

45. Nancy Odendaal,(2003),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and local governance: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ties in developed and emerging economies,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7 p.585–607

46. Nelson, R. (ed)(1993)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7. OECD.(1999)Managing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Paris.

48. Porter, M. E.(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London:

Macmillan

49. Peter Wilkinson ,(2002) ,Assessing the Growing Impact of the Global Economy on Urban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African Cities-Case Studies in Maputo and Cape Town,Cities, Vol. 19, No. 1, pp. 33–47

50. Phelps, N.(2004), Cluster, dispersion and space in between: for an 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banal, Urban Studies, 41(5/6), 971-989.

51. Pilon, S. and Chris Debresson, (2003), “Local Culture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s: Some propostions" in Dirk Fornahl (ed)(2003) Cooperation, networks and institutions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Massachusetts: Edward Elgar.

52. Riba Vilanova, M. and Leydesdorff, L. (1999) “Why Catalonia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ECTS-99 Conference about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Europe

53. Robert,U. ,(2001),Devolution and the Future for 'British' Planning Systems. Future Directions for Wales and UK Regions? , 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 Vol. 6 Issue 2

54. Sassen, S.(2000),Cities in a world economy,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Pine Forge Press

55. Schultz, T W. (1961)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 pp.1-17

56. Storper, M. and A. J. Scott.(ed)(1992)Pathways to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57. Webster, C. (2003), Property rights, planning and markets: managing spontaneous citie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親愛的企業先進:

新竹科學園區近年來促成了臺灣的產業轉型,其功不可沒,而其以高科技產 業為主軸的產業架構與區域創新系統之概念相符合,然而,一方面產業日趨成熟 而尋求轉型,一方面中央資源分散與地方力量崛起,縣市間相互角力、爭奪資源 的情況所在多有,已逐漸影響到園區發展的創新力量,跨縣市界線的區域治理手 段亦開始受到重視,本研究以區域創新系統為理論基礎,新竹地區為範圍,並進 一步結合區域治理的觀念,探討產業界對於新竹地區創新系統及區域治理之期待 與滿意程度,是為本問卷調查之目的。

本問卷採取不記名方式,所得資料僅供學術研究之用,絕不對外公開,懇請 貴公司依照真實狀況及個人感受安心作答。

貴公司位於新竹地區,對新竹地區創新系統而言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 量,希望 貴公司撥冗回答使得本研究更可深入瞭解在地廠商對於創新系統的期 待,謝謝。

敬祝

萬事如意 事業蒸蒸日上!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 解鴻年 研究生 林育賢 敬上

區域創新系統主要的內涵在以系統的觀點討論一定區域內的經濟變遷以及 創新的過程,此區域的定義主要是界定在社會的空間而非單純的自然地理之上,

從文化區域與行政區域的兩種觀點看來,本研究之新竹區域範圍以自古以來文化 一脈相承的竹塹地區為主,即今日廣義的大新竹地區,大約包括了現今行政區分 上的新竹縣與新竹市,但不以此為限,如近年發展迅速的竹科四期所在之竹南地 區亦可納入廣義的新竹地區範圍之內。

至於創新系統包括了一連串與創新有關的元素以及其間的關係,系統內含的 主要共通元素包括了產業、研究機構與教育體系、政府及其政策、金融體系與其 他與創新有關的次系統與社會制度。

新竹區域一向是個移民城市,對外來文化兼容並蓄的程度相當的高,然而無 疑的,自新竹科學園區設立之二十餘年以來,新竹區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是以 新竹區域創新系統在二十年間歷經數次轉變,本研究大致以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 與產業的發展成熟及轉型大略分成三個時期:

(一) 草創期:西元 1980 年左右,新竹科學園區設立初期,工研院的設立。

(二) 成熟期:西元 1990 年左右,半導體產業發展成熟,園區快速成長。

(三) 轉型期:西元 2000 年後至今,園區第二次轉型及新興產業加入,中 央政策改變及地方力量介入。

針對以下描述,您認為現階段新竹區域中產業界與其他行動者之關係如何?請您 依 貴公司之感受之產業界實際狀況作答,並在適當的□打勾。

區域創新系統互動關係

1. 產業界與行政院互動密切 □ □ □ □ □ □ □ 2. 產業界與國科會互動密切 □ □ □ □ □ □ □ 3. 產業界與科管局互動密切 □ □ □ □ □ □ □ 4. 產業界與新竹市政府互動密切 □ □ □ □ □ □ □ 5. 產業界與新竹縣政府互動密切 □ □ □ □ □ □ □ 6. 產業界與其他政府機關__________________互動密切 □ □ □ □ □ □ □ 7. 產業界與國內金融機構互動密切 □ □ □ □ □ □ □ 8. 產業界與國外金融機構互動密切 □ □ □ □ □ □ □ 9. 產業界與創投基金(Ex.思源基金會)互動密切 □ □ □ □ □ □ □ 10.產業界與其他金融機構__________________互動密切 □ □ □ □ □ □ □

11.產業界與工研院互動密切 □ □ □ □ □ □ □

12.產業界與中研院互動密切 □ □ □ □ □ □ □

15.產業界與其他研發機構__________________互動密切 □ □ □ □ □ □ □ 16.產業界與清華大學互動密切 □ □ □ □ □ □ □ 17.產業界與交通大學互動密切 □ □ □ □ □ □ □ 18.產業界與新竹地區其他大專院校互動密切 □ □ □ □ □ □ □ 19.產業界與其他教育機構__________________互動密切 □ □ □ □ □ □ □

貳、 新竹區域創新系統中各級政府之治理滿意度

針對以下描述,您認為現階段新竹區域中各級政府的表現程度如何?其中園區管 理局隸屬中央政府範圍,請您依 貴公司感受之產業界實際狀況作答,並在適當 的□打勾。

創新相關政策描述

中央政府 □ □ □ □ □ □ □ 新竹市 □ □ □ □ □ □ □ 1. 在政府的財經政策下,貴公司認為產業

界在財務上能取得足夠的融資與補助。

新竹縣 □ □ □ □ □ □ □ 中央政府 □ □ □ □ □ □ □ 新竹市 □ □ □ □ □ □ □ 2. 在政府的人力培養與教育政策下,貴公

司認為產業界可以充分招募所需人才。

新竹縣 □ □ □ □ □ □ □ 中央政府 □ □ □ □ □ □ □ 新竹市 □ □ □ □ □ □ □ 3. 在政府的科技政策下,貴公司認為產業

界可以取得在技術發展上所需之支援。

新竹縣 □ □ □ □ □ □ □ 中央政府 □ □ □ □ □ □ □ 新竹市 □ □ □ □ □ □ □ 4. 貴公司認為政府給予企業的研究合約對

於公司營運有所幫助。

新竹縣 □ □ □ □ □ □ □ 中央政府 □ □ □ □ □ □ □ 新竹市 □ □ □ □ □ □ □ 5. 貴公司認為政府給予企業的採購合約對

於公司營運有所幫助。

新竹縣 □ □ □ □ □ □ □ 中央政府 □ □ □ □ □ □ □ 新竹市 □ □ □ □ □ □ □ 6. 貴公司認為政府在產業制訂技術標準已

提供必要的協助,利於產業及企業發展。

新竹縣 □ □ □ □ □ □ □ 中央政府 □ □ □ □ □ □ □ 新竹市 □ □ □ □ □ □ □ 7. 貴公司認為政府在產業中協助國內公司

從事拓展海外市場之業務。

新竹縣 □ □ □ □ □ □ □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