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竹區域產業發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7-51)

第三章 新竹區域創新系統

3.2 產業-綿密垂直分工及代工外包

3.2.2 新竹區域產業發展

以 72-93 年的 22 年為例,以竹科的營業收入為基礎來推估新竹縣市 的消費金額,按消費比率 75%計算,再加上廠商管理及總務費用總計 5,703 億元。而新竹縣市在綜合所得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的成長均較其他縣市為 高。此外,帶動週邊衛星工廠及服務業的成長,營造業、商業、運輸、倉 儲及通信業、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等家數,都比其他縣市為 多。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結果顯示, 90 年底新竹市企業 單位數 16,064 家,場所單位數 16,851 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162 家工商 服務業,密度僅次於台北市。從業員工計 17 萬 3 千人,增加逾三成,居台 灣地區之冠。90 年底新竹市工商服務企業各項收入總額為 6,687 億 2 千萬 元,較 85 年成長 93.53%,為台灣地區成長率之三倍,其中服務業增加 53.20%,工業部門增加高達 113.59%,主因乃新竹市電腦、通信、視聽電 子資訊產品及電子零組件等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90 年新竹市平均每從業員工生產總額達 291.5 萬元,居台灣地區第四 位(第一為新竹縣 322.9 萬,第二為雲林縣 297.0 萬元,第三為台北市 292.8 萬元),較上次普查之 226.3 萬元,增加 28.80%,亦較台灣地區平 均成長率 23.00%為高。

與台灣其他人口、面積與新竹近似的縣市相比,除了前述有關就業、

消費、儲蓄的總體性指標都在全國或全省名列前茅;進一步觀察。許多耐 久性消費財的消費也有類似的表現。如汽車、冷暖氣機、音響、相機、家 用電腦的普及率、平均書報雜誌份數、電話訂戶等等,所帶動地方的繁 榮,可以登記的營造業、商業、運輸、倉儲及通信業、金融、保險、不動 產及工商服務業等家數,都比其他縣市為多。

綜觀新竹區域的產業之發展,垂直分工之產業結構是與國外最大不同 點,可說是新竹區域創新系統的一大特色,在快速變遷之產業環境,以及 日益擴大之資本設備投資下,獨特之專業分工模式,確實符合了產業趨勢 需求。國際大廠多以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甚至系統產品等上下游垂 直整合方式經營,而新竹區域上、下游水平分工的經營型態,在集中資源 於單一產業領域之術業專攻模式下,確實獲得了相當好的成效。

以垂直分工體系發展最完整的積體電路產業來說,至民國 93 年 12 月底止,積體電路產業共有 164 家公司入區營運(有效核准家數 182 家),營業額新台幣 7,427 億元,較 92 年成長 30.9 %,共計有 117 家 積體電路設計公司、 5 家光罩公司、 15 家晶片製造公司、 3 家測試公 司、 9 家封裝公司、 6 家晶圓製品公司以及 25 家提供積體電路設計工 具、設備、材料等週邊公司。 如此龐大且綿密之產業鍊相互支援體系,是 美、日之外,其他國所沒有的。

而新竹區域積體電路及晶圓代工的高度發展,加上封裝和測試產業就 近支援,以及在研發人才上的大量投入,使得積體電路設計業的產業群聚 效益也快速發酵。

由於科學園區成立的目的係在扶持具高科技研發能力的業者,因此幾 乎台灣所有的晶圓製造公司均位於園區;積體電路設計公司則分散於科學 園區及台北市;至於像封裝或其他零組件的廠商,由於技術進展的差異,

或較著重量產能力的發展,不符合進駐園區的條件,故多設廠於科學園區 外。 以設立於園區的公司而言,由於具備有產業群聚的效果,因此在產業 相關訊息的取得上,自然較園區外廠商來得更具即時性。同時,也因為群 聚的效果,因此業者間多會採取專業垂直分工、建立緊密的策略聯盟關係

來提昇競爭力,包括從產品的設計、光罩的取得、晶圓代工生產,甚至到 下游的封裝、測試,都相互支援,甚至有的都在園區內完成,其機動性、

整合性都非一般國外業者所能競爭、抗衡。

第二個特色為因為中小企業的接受訂單生產模式,新竹區域的產業發 展出一套外包體系,此一外包體系具有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具有彈性的快速 反應,背後則是一套生產廠商之間所組成的協力網絡。

不過此一以外包為主的生產網絡,對於知識創新的貢獻與依賴有限。

其理由有二:(邊泰明,2004)

一、 外包的代工生產在整體生產鏈當中的權力地位最為弱勢,因此強 調的是滿足來自上下游廠商的訂單要求,在生產的管理與技巧方 面比較重視。相反的,外包生產的主要技術、樣式來自於下單廠 商,在如何滿足外包需要為前提的任務要求之下,對於創新與知 識的累積需求不大,甚至於會出現對於技術引進無可救藥的依 賴。此點在個人電腦組裝產業當中特別明顯,在缺乏自有品牌需 求(下游)以及主要元件及規格(上游)的情況之下,個人電腦 組裝通常以滿足下單廠所制定之規格產品為主,加上技術與規格 不斷調整,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為面對整體組裝的日益變化,

廠商本身已面對極大的生產壓力,能夠從事創新與研發的能力有 限,多集中於生產製程精進、改進流程等降低成本與爭取訂單的 漸進創新,附加價值有限。

二、 外包的代工生產與下單廠之間多具有保密與排外的議定,以防止 在外包的過程當中使得下單廠的關鍵技術與樣式流失。因此,即 便外包的協力網絡中有相互的補充式外包,技術的外溢效果也相 當有限,外包廠商彼此之間的學習與交流也因為如此而局限在一 定的技術層次當中,企圖創新研發與生產時受制於下單廠的技術 鉗制。同時,外包由於受限於生產流程與價值,其綜合運用技術 與資訊的能力有限,從事不同產業之間的企業也缺乏異業整合與 合作的動力而缺少交流,因此而產生的創新火花與整合綜效也隨 之減少。

新竹企業的機動性與面對訂單時的彈性生產是長久以來為人稱道的企 業競爭力,也是使得新竹區域在後進當中能快速積累、趕超發展的重要因 素。然而這種獨特性與發展途徑卻也使得廠商的知識創新能力有所限制,

大部份企業對於研發也處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境。

另一方面,員工配股分紅亦是新竹區域創新系統產業創造的制度設 計,由聯華電子公司在 1980 年開始實行,對於新竹的高科技產業吸引人 才方面有極大的助力。不過發展至今卻也產生了不同的負面影響。

員工配股分紅指的是企業以配發股票的方式給予員工獎勵。對企業而 言,由於股票計算是以面額而非市價計算,使得企業可以在極低的成本之 下取得大量的現金保留以及給予員工的紅利誘因,而員工得到的配股分紅 也可以面額計算課稅而不用以市價計算,減少了所得成本,進而輕易的進 入資本市場當中轉換變現獲取高報酬。因此,高科技競相產行高配額分紅 的制度爭取員工,大量的人力資源也被高報酬吸引投入高科技產業。這樣 的制度在高科技產業進入景氣循環之後開始曝露出其問題,然而要求正處 於景氣低潮的公司不採取此種制度卻又是不可能的,因為公司既無能力也 無意願去放棄此一制度。此一制度對人力資源的傷害表現在於人力資源高 度集中於高科技產業以及人員流動率高。重視理工人才、不考慮適才適所 而考慮未來報酬、公司之間員工跳槽、挖角等現象開始產生。對於金融市 場而言,員工配股制嚴重傷害了投資人的權益,使得投資人對於高科技產 業的投資開始更加仔細與短視。在以上企業、人力資源、金融市場都已被 員工配股制逐漸侵蝕的情形之下,新竹所謂的創新泉源似乎有枯竭的可 能。(邊泰明,2004)

近年來大陸區域快速發展,其所產生的磁吸效應使得新竹區域產業面 臨重大轉型,量產導向的產業快速流動到大陸地區,也使得新竹區域首當 其衝,而在政治因素的干擾下,經濟空轉,中央政府對產業少有長遠性的 規劃,新竹區域廠商除持續專注發展替代之新興產業外,新竹區域地方政 府應給予必要的協助,若僅停留在資源爭奪的角度,則將加速新竹區域產 業外流,發展已久的創新系統很有可能會有失靈的現象。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