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生態系統理論看轉安置原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從生態系統理論看轉安置原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第二節 從生態系統理論看轉安置原因

轉安置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每個階段之間不僅環環相扣更相互影響。因 此,瞭解青少年在轉安置過程中,是否有接受到充足的事前準備,僅是協助青少 年適應新生活的基本要件。更進一步且更重要的是要從前端釐清青少年轉安置的 真正原因,並在轉安置後予以協助,才能給予青少年安全感與確定性,真正有助 於青少年穩定在安置機構中的生活。生態系統理論將個人所處的環境畫分為一個 個持續向外擴張的同心圓,並在其中區分出微視、中介、外部及鉅視四個系統層 級,強調青少年與這四個不同的系統相連結,而青少年的行為也來自於四個系統 間的形塑。因此,就青少年轉安置原因來看,四個系統間各自的互動,皆可能是 促使青少年轉安置的原因。然而,統整本研究中受訪者經驗發現,並無任何青少 年其轉安置原因是來自於中介系統間各次系統的互動所致。研究結果顯示,無論 是寄養家庭、學校、安置機構或者轉安置青少年所生活的社區,它們彼此之間的 互動雖然頻繁,但並非促使青少年轉安置的原因。更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中介 系統對轉安置青少年的影響大多集中於青少年轉安置後的生活適應上,例如社區 與安置機構關係緊張,連帶對青少年產生刻板印象等。因此,以下僅就微視、外 部與鉅視三個系統如何影響青少年轉安置進行說明。

壹、 微視系統

微視系統指的是個人或與個人最密切且直接接觸的環境,例如家庭、學校或 鄰里社區等。對轉安置青少年而言,微視系統指的是青少年個人的生、心理特徵,

以及青少年與寄養家庭、原生家庭或學校等最密切互動之次系統間的互動。統整 本研究中受訪者經驗發現,在微視系統中,影響青少年轉安置的原因包含青少年 個人偏差行為嚴重、寄養父母照顧負荷沉重、寄養父母對青少年存有刻板印象,

以及寄養家庭不當對待青少年等四項因素。

一、 青少年具嚴重偏差行為

藉由攻擊性或破壞性的行為,確實是有助於青少年立即表達他們內在的憤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或不安全感,包含與同儕打架、破壞物品等。然而,青少年此舉同時也引起寄養 家庭照顧者的害怕或抗拒,最終導致轉安置的發生。

「就是在那裡表現不好。…比如說在學校打架之類的。」(A1,0238-0301)

「聽說是因為我在那邊不乖。…因為我太會破壞東西了;就我比較會把別人東西弄壞,然 後或者是他不允許我的事情,我就拼命去做到。」(A3,0629-0633;0817-0818)

「這樣的孩子來主要都是因為偏差,所以他沒有辦法在寄養的單位適應下去…;其實像跟 性有關的、跟錢有關的,基本上寄養家庭大概都會把他們丟出去…」(SW3,0209-0210;

1608-1609)

「○○是因為去摸那個妹妹啊,跟人家亂摸」(SW3,1606-0606)

「…就是在寄養家庭那個部分事實上是沒有辦法照顧的。…就可能有ㄧ些行為議題啦,或 者是說孩子的狀況其實是很困擾的啊。」(SW4,0405-0411)

二、 寄養父母照顧負荷沉重

為了確保寄養照顧的品質,多數寄養單位在招募寄養家庭時,對寄養家庭的 照顧能力均會設定某些篩選指標,例如規定寄養父親或母親必須有一方為全職照 顧者,亦或限制每個寄養家庭所能照顧的寄養童數量等。然而,本研究中仍有一 位青少年是因在寄養家庭自身照顧負荷沉重,難以妥善照顧青少年的情況下被迫 接受轉換。

「她家也有個高中生,就她女兒,然後她自己又有一個寄養的弟弟了,…然後她先生是議 員,…啊她有三隻狗…所以就是很忙,…她會覺得自顧不暇…」(A6,1802-1809)

三、 寄養父母對青少年存有刻板印象

青少年正處生心理急速成長階段,在情緒上經常表現出強烈且不穩定等兩極 化特徵,展現在行為上便容易因為意氣用事而導致不良後果,故 Hall 將青少年 時期定義為狂飆期。然而,這往往也替青少年貼上負向標籤,研究中便有一對寄 養父母因為對青少年存有此刻板印象,而拒絕繼續照顧青少年。

「他們寄養家庭爸媽覺得國中生啊叛逆,…寄養媽媽就是懼怕收一些國中生,問題比較多。」

(A6,1802-18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四、 寄養家庭不當對待

家外安置環境的照顧品質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即便經過某些條件的篩選 與評鑑,陸續仍有許多兒童或青少年在安置機構中遭受不當對待的情況發生。本 研究中便有一位受訪社工曾處遇過因在寄養家庭中受到性侵害,而接受轉安置的 青少年。

「她其實後續我們了解,她其實是在寄養家庭有受性侵害,所以也是被不當對待的狀況…。」

(SW2,0216-0217)

貳、 外部系統

外部系統指的是在青少年並未直接參與的系統,然而這些系統間的互動結 果,卻會對青少年的生活或行為造成間接影響的系統層級。對本研究中的受訪者 言,在外部系統中影響其轉安置的原因包含社會局介入與原生家庭進行家庭重整 後的結果、法院對青少年違法行為進行轉向安置的判決、社會局寄養家庭體系間 床位不足,以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中對寄養期限的規定等四項因素。

一、 社會局進行家庭重整失敗

從政策的面向來看,寄養家庭普遍被認為是屬於暫時性的安置型態,青少年 最終仍須返回原生家庭生活。然而,當原生家庭的照顧功能難以重建,或者原生 家庭中主要照顧失蹤時,將青少年轉換至長期安置的機構體系中,儼然成為下一 步的計畫。

「他之所以後續會轉機構肯定就是他的原生家庭功能無法恢復,所以才從寄養家庭再轉機 構。」(SW2,0118-0119)

「另外一位女孩子其實她的事實就是原生家庭回不去了,找不到父親找不到母親,…所以 她才從寄養家庭轉到我們機構來。…那另外一個男生,他是在國小五年級的時候轉到我們 榮光來,…就是父母親其實是失蹤。」(SW2,0217-0224)

「這個孩子要長期寄養、長期安置,所以他們需要轉換…因為在寄養家庭已經很久了,所 以他們必須要做轉換,那這是ㄧ個因素。」(SW4,0338-0340)

二、 法院轉向安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轉向安置期待能透過以教代罰的方式,讓違法的青少年可以藉由專業的輔 導達到矯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透過此種暫時與替代性的家外照顧,滿足青少 年的發展需求。本研究十位受訪青少年中,便有兩位是因偷竊觸犯少年事件處理 法,而被少年法院裁定安置輔導轉入安置機構中。

「…就去偷了一台摩托車,然後被抓到,…然後就是說我第一次然後什麼的這樣,然後就 來這邊了。」(A2,1823-1829)

「法官跟我講,當天講完當天到耶。…因為我犯錯啊,然後又加上期已經滿了啊,就直接 過來了。…偷竊啊,ㄧ樣偷東西啊,ㄧ直偷錢。」(A4,1404-1408)

三、 寄養家庭床位不足

隨著受虐兒童與青少年的人數遽增,國內寄養家庭的數量僅管逐年增加,但 仍不足以滿足需要接受寄養照顧的兒少需求。因此,本研究中便有一位青少年因 寄養家庭已無剩餘床位,而被迫轉換至安置機構中。

「因為人已經滿了,沒有人再選了,沒有人可以選了。」(A4,1337-1337)

四、 寄養年限規範

在國內,寄養家庭被定義為暫時性的替代照顧,兒少最終目的仍是返回原生 家庭。因此,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對於寄養時間通常會有兩至三年的限 制。本研究的十位受訪者中,便有三位是因為寄養年限已屆,而必須接受轉換安 置的情況。

「三年安置結束就來這邊啦。」(A4,1225-1325)

「因為住太久了。…因為那邊是規定不能住到三、四年的,然後就是住太久了,所以才會 來這裡。」(A7,0936-0939)

「她好像說因為我們待在那個寄養家庭太久,就說要讓下一個那個的再去住,然後我們就 被帶到這裡了。」(A8,0527-0528)

「她就說那個…好像不能住太久。…因為阿姨要收別的小孩,照顧別人,所以我們好像住 了八年,就那個就要去機構。」(A10,0618-06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他寄養家庭有安置的期限,大概可能我在寄養家庭就是兩年或者是三年我不確定,就我 知道那時候好像是兩年或者是三年這樣子,那一但這個時間到了之後,如果那個家庭功能 沒有恢復,那就到機構來。」(SW2,0117-0120)

參、 鉅視系統

鉅視系統是由特定文化、次文化或更廣大的社會脈絡等型態所構成的,包含 信念、習慣、生活方式或意識形態等等。對轉安置青少年而言,鉅視系統中影響 他們轉安置的原因包含社會價值觀普遍認為寄養家庭較適合照顧年幼兒童,以及 青少年適合進行獨立生活之準備兩者。

一、 寄養家庭較適合幼童的社會價值觀

社會價值觀普遍認為年幼的兒童應當接受較多家庭式的照顧,因此在進行家 外安置時,傾向將兒童安置於寄養家庭中。相對於青少年,則較易選擇機構式的 環境進行安置。正如同 Milligan 與 Stevens(2009)發現,當社工在進行家外安 置抉擇時,確實傾向把較年幼的兒童安置於寄養家庭中。本研究也有受訪社工表 示,寄養家庭照顧幼童的習慣,確實也是造成許多青少年轉安置的原因。

「…那時候是有考慮就是說因為寄養家庭的床位是要釋放出來給就是照顧比較小的,然後 又比較有急迫需要的個案這樣子。」(SW1,0128-0130)

二、 獨立生活準備之價值觀

對於某些原生家庭顯然不適合負擔照顧責任的青少年而言,社會上普遍認為 學習在往後如何獨立生活,是他們在家外安置期間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對比寄養 家庭與安置機構兩者之功能與目標,寄養家庭偏重照顧與保護的角色,對青少年

對於某些原生家庭顯然不適合負擔照顧責任的青少年而言,社會上普遍認為 學習在往後如何獨立生活,是他們在家外安置期間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對比寄養 家庭與安置機構兩者之功能與目標,寄養家庭偏重照顧與保護的角色,對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