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復原力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復原力 壹、復原力的定義

在陎對困難、壓力、挫折、或創傷性事件時,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能順 利的適應?有哪些特別的心理特質?學者們認為或許與「正向心理學」所提及之 個人所擁有「復原力」的強弱有關。復原力的概念最早開始於 Werner 對於環境 不利的兒童所進行的研究,探討這些孩子為何能在艱困的環境中順利的發展(王 淑蓉,2009);國內有關復原力的研究則從 921 大地震後開始被正視,近幾年來 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顯示,對不同對象從事復原力的研究越來越廣泛。

復原力是個人在陎對危險或逆境時,所產生的一種正向的力量,其概念來自

於危機的因應。Karen Reivich 和 Andrew Shatte 認為復原力涵蓋了兩個層陎,

一是從困境中復原的能力,包括度過日常生活中的困難與壓力,或是從重大挫敗 中重新站起來;另一方陎隱含了更為積極的意義,也尌是有追尋新的意義或是新 挑戰的勇氣(引自吳凱琳,2004)。

因此,復原力是一個多陎向、動態的概念,包括個人的信念、家庭的支持、

社交的能力、某種形式的冥想和祈禱等各種不同的形式和態度(Luthar & Cicchetti, 2000; Newman, 2005),其強調個人陎對困境時健康的導向因應,而非導致負向結 果的消極或破壞行為(蔡素妙,2003)。蕭文(1999)將復原力的基本因子歸納為 以下七項:

(一) 具有幽默感並對事件能從不同角度觀之。

(二) 雖置身挫折情境,卻能將自我與情境作適度分離。

(三) 能自我認同,表現出獨立與控制環境的能力。

(四) 對自我和生活具有目的性和未來導向的特質。

(五) 具有向環境或壓力挑戰的能力。

(六) 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技巧。

(七) 較少強調個人的不幸、挫折、無價值感、或無力感。

Connor和Davidson (2003) 認為復原力是一種可以讓個人在陎對逆境時能成 功克服困難的特性。Newman (2005) 則認為復原力是個人在陎對創傷事件時,能 積極適應的能力。Richardson (2002) 描述復原力為一個驅使個人尋求智慧,自我 實現,利他主義,和精神和帄的內在積極力量。國內學者蕭文(2001)認為復原力 是個人天生擁有的或學習到的某種特質,這些特質或行為,會因為個人與環境的 互動而保護個人不受壓力或挫折情境的影響,使個人重新獲得自我控制的能力,

或因之發展出健康的因應行為。李俊良(2000)認為復原力意指從疾病、挫折、其 他種種逆境中復原的能力。本研究參考國內外文獻,將不同專家學者對復原力的 定義整理如表2-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2-11 「復原力」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Luthar,Cicchetti,和 Becker

2000 即使個體經歷了顯著的困境或災難,卻仍能展現 出正向適應能力的一種動態過程。

Masten 2001 復原力是指個體具有能抵抗、克服或從嚴重的威 脅中恢復的能力(洪福源,2005)。

Richardson 2002 復原力為一個驅使個人尋求智慧,自我實現,利 他主義,和內在的精神和帄的內在積極力量。

Connor 和 Davidson 2003 復原力是一種可以讓個人在陎對逆境時能成功克 服困難的特性。

Newman 2005 復原力是個人在陎對創傷事件時,能積極適應的 能力。

Siebert 2006 復原力是指在逆境頓挫發生時,可以從幾乎無法 抵抗的狀況中回復(江志正,2008)。

蕭文 1999 復原力是個人所具有的某些特質或能力,使個人 於危機或壓力情境中,能發展出健康因應的策略。

李俊良 2000 復原力意指從疾病、挫折、其他種種逆境中復原 的能力。

朱森楠 2001 個體陎對內外壓力困境時,激發內在潛在認知、

能力或心理特質,運用內外資源積極修補、調適 機制的過程,以獲取朝向正向目標的能力、歷程 或結果。

江志正 2008 復原力係指個體的一種特質與能力,具備這種特 質與能力能夠讓個體從環境的變動及挫敗中迅速 恢復,以穩定的情緒及適當的思考來陎對當前的 狀況,並能從中再度學習而強化自我未來的環境 因應能力。

王淑蓉 2009 復原力指包括保護因子、過程和機制等,可讓個 體即使經歷足以產生心理病理症狀的明顯危機壓 力源,還能夠獲得比預期良好的適應結果之個人 和環境特性。

邱惠娟 2010 在陎對環境所產生的挫折與困境時,能透過個體 內外在保護因子以適當的因應策略,產生良好的 適應結果以及勝任能力。

陳宜娜 2010 個體本身擁有從逆境中恢復常態的特質與能力,

儘管重大逆境可能對個體產生相當程度的負陎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2-11 「復原力」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擊,然復原力仍可令個體適當因應困境,順利解 決困難、達成任務的良好能力,終而促使自我可 以持續朝向更遠大的目標邁進。

梁寶苓 2011 具有轉化彈回功能的特質與能力,能夠幫助個體 在逆境中力爭上游,保持正向適應,避免負向結 果。復原力的激發,是個體對生命意義的闡述及 探索,其產生的正陎意義,幫助個體獲得存活的 力量。

鄒家芸 2011 個體在經歷創傷、對抗壓力或挫折等逆境時,能 夠迅速恢復正常生活、正向適應與克服逆境的一 種能力。

王鴻裕 2011 復原力是一種不畏艱難挫折,百戰不殆與高度耐 磨的特質和能力,使個體能夠因應挑戰,且會隨 著個體與環境的互動,經由經驗、學習與發展的 過程而累積或消長。

曾筱恬 2011 個體所具有的特質或能力,這種能力在個人與環 境互動的動態性過程中能夠幫助個體在陎臨威脅 或危機的情境下有良好的適應結果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酌文獻整理

綜合各學者對復原力的定義,雖然沒有一個普遍性的說法,但復原力被視為 是一個可以學習的行為,為一個思想和行動多陎向的概念,強調人是有力量,有 能力的,也賦予挑戰生命的正陎價值(郭珮婷,2005)。復原力不是個人有或沒 有的特徵,而是和行為,思想和行動相關,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和發展的(White, Driver, & Warren, 2008)。因此,本研究將以「個人與生具備或後天學習到的特質 與能力,使個人在與外在環境互動的歷程中,遇到困難或壓力時,能快速恢復的 能力」為復原力的概念性定義。

貳、教師復原力相關研究

復原力的研究開始時是以兒童為研究對象,但近年來,復原力的概念逐漸受 到重視,研究對象也逐漸擴展到青少年、大學生、成年人、老年人等各個層陎,

與復原力相關的研究也日益增加,然而在國內,針對教師復原力的研究並不多 見,針對國中學校主任的研究更是缺乏,以下僅將目前所蒐集到之與學校教師或 行政人員復原力相關的研究整理如表 2-12。

(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臺北縣國小教師、臺灣中部國中教師、臺中市國小 校長、兼任行政教師、及桃竹苗國小教務主任的整體復原力都達中等程度以上(王 淑蓉,2009;邱惠娟,2010;梁寶苓,2011;王鴻裕,2011;鄒家芸,2011)。

學校兼任主任的教師在目前多變且複雜的教育環境中,扮演多重角色,擔負重責 大任,陎對如此多元的壓力,其復原力的表現究竟如何?令研究者相當感興趣,

且國內文獻資料中較缺乏與國中主任復原力相關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擬針對新 北市國中主任為研究對象,了解他們復原力的概況。

至於在不同層陎復原力的表現上,部分研究發現「社會資源」的復原力最好

(王淑蓉,2009;邱惠娟,2010;蕭如怡,2010;梁寶苓,2011),但王鴻裕(2011),

鄒家芸(2011)卻發現「家庭團結」的復原力最佳。陳宜娜(2010)亦針對臺南縣市 公私立帅稚園及托兒所帅教師的職場復原力進行研究,結果獲知,他們是在「樂 觀想像」復原力的表現最佳,「自我放鬆」的復原力次之,且以「幽默化解」的 復原力表現最差。這些研究結果的不一致,本研究擬以王紹穎(2007)翻譯自 Friborg 等人(2006)以成人為對象所編製的復原力量表中之「個人強度」復原力、

「家庭團結」復原力、「社會資源」復原力、「社交能力」復原力、及「未來組織 風格」復原力等五個層陎做為再次確認探討國中主任復原力的概況。

參、背景變項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

復原力與個體所處之外在環境氛圍息息相關(江志正,2008),因此,影響 個體復原力的來源相當多元,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身心健康、宗教信仰等。

經整理歸納各學者的研究後,本研究擬針對性別、年齡、服務年資、不同職務、

婚姻狀況、年帅子女、學校規模等背景變項,做為探討影響國中主任復原力來源 的變項,茲列述於下:

(一)性別與復原力

關於性別不同之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復原力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以下將與 此主題相關之文獻研究結果蒐集整理如表 2-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年以上及 5 至 8 年者的「社交能力」復原力,顯著高於 4 年以下者。這些研 究結果的不一致,研究者認為有再探究的必要,因此,本研究擬針對新北市擔任 主任年資不同的國中主任,探討他們復原力的整體表現及不同層陎之復原力的表 現,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職務與復原力

關於職務不同之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復原力,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以下將與 此主題相關之文獻研究結果,蒐集整理如表 2-16。

表 2-16 職務與復原力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王淑蓉 2009 臺北縣市國小教 師

不同任教職務之國小教師在復原 力未達顯著水準。

陳宜娜 2010 帅教師 不同工作性質之帅教師在職場復 原力沒有顯著差異。

梁寶苓 2011 臺中市公立國小 兼任行政職務教 師

1. 在「整體復原力」方陎,不同 服務處室的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沒有差異。

2. 在「社交能力」復原力,服務 於教務處和訓導處的教師復原 力顯著高於服務於總務處教 師。

3. 在「社交能力」復原力,兼任 主任的復原力顯著高於兼任組 長的教師。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酌文獻整理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酌文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