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大腦的解剖構造及其功能

第五節 心智活動與行為模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第五節 心智活動與行為模式

在了解了以上的解剖及功能相關介紹之後,我們知道人類的大腦及心智活動 決定我們的行為模式,這其中有一些很有趣的地方,舉個例子來說明:英國哲學 家 Philippa Foot 在 1967 年提出的「有軌電車難題」(switch dilemma)是倫理學 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她提出的假想情形如下(見下圖四):「在軌道上 有一輛快速行駛的電車,在它即將通過的軌道上,有五個人被困住而無法逃脫。

幸好,你可以按下一個開關讓電車轉向另一條岔路,不會撞上這五個人;但那條 岔路上也有一個人被困住,一旦電車轉向便會壓死他。這時,你該不該按下開關? 」 這個問題在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難做決定。因為很多決策都是出自「效益主義」,

所以有很多人會選擇按下開關,犧牲一個人換取五個人的生命。但麻省理工學院 的哲學家 Judith Jarvis Thomson 將此情形改良城進階版─「天橋難題」(footbridge dilemma),情形如下(見下圖五):同上,軌道上有一輛電車失速駛向五個被困 住的人,不過這次你站在軌道上方的一座天橋上,你的前面有一個非常壯碩的陌 生人,唯一能夠救這五個人的方法就是把這個陌生人推下橋去,他摔下去必定會 死,但他的身體足以擋住電車,使之無法再前進,因此可以拯救那五個人。你該 推他嗎? 這是個難回答的問題,雖然死亡與獲救的人數與上一個例子相同,都是 犧牲一個人來救五個人,但要回答這個問題會讓我們覺得需要特別謹慎,這是為 什麼呢?

以倫理學、哲學的觀點會有一些關於道德效益理論的探討。但就神經科學的 角度來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Joshua Greene 認為,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在思考 時,大腦做決定的腦區不同。他認為,第一個例子是非個人的道德難題,相關的 腦區是前額葉皮質和後頂葉皮質(尤其是前旁扣帶皮質、顳葉端以及顳上溝),

主要影響的是冷同情心的客觀經驗,即推理和理性思考。而相較之下,例二是一 種個人的道德難題,它刺激了腦中的情感中樞─杏仁體,這是腦的熱同情心迴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105

Joshua Greene 設計了一項實驗,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檢視受試者在閱讀、回應兩個問題時的大腦反應。一如 Greene 所料,在例一電車難題中,當人們大都選擇殺一求五,以效益及功利主 義作出抉擇時,是「抑制慾望」的背外側前額葉(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簡稱 dlPFC)活動增加,而此一區域,往往是需要受試者刻意自制,以理性思考 時較活躍的大腦區域。例二的天橋難題中,當人們認為自己要親手推人下橋時,

大腦處理「道德情感」的腹內側前額葉(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簡稱 vmPFC)

活動也一併增加106

人格病態者(Psychopath) 和多數正常人一樣,很快就回答了例一;但與 正常人不同的是,他們很快就回答了例二,毫不眨眼地,就把陌生人推下去。這 種行為差異在腦中也有相對應的反應,人格病態者和正常人的腦部神經活動在例 一的非個人道德難題中非常相似,但在例二的個人道德難題中則大相逕庭,人格 病態者在相關腦區(杏仁體等等)並不會有特別的神經活動。

105 達頓(Kevin Dutton)著,謝伯讓譯,人格病態者的成功特質,科學人雜誌,頁 72-73,

2013 年 1 月。

106 王陽翎,你不夠善良—科學衝擊哲學?惹火的道德心理學,載於 http://pansci.asia/archives/85742 , (最後瀏覽日期: 2017 年 7 月 12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圖四、有軌電車難題107

圖五、天橋難題108

107 Corey, J. D., & Costa, A. (2015). The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on moral decisions. Ciencia Cognitiva, 57-60.

108 同前揭註 1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