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心理治療取向的靈性觀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心理治療取向的靈性觀點

本節從幾個心理治療學派的觀點來探討靈性的內涵,靈性的表現方式,以 及靈性與治療的關係,共包括:榮格學派、存在主義取向、意義治療法、超個 人心理治療。詳述如下:

壹、榮格學派的觀點

Jung 基於對宗教與靈性現象的觀察與個人經驗,肯定個人神秘內在世界的 存在,並且指出個人天性發展的最高目標是靈性或精神性的(Corbett & Stein, 2005)。靈性發展是本性(Self)浮現的過程,Jung 以個體化(individuation)稱 之,也就是成長為一個統合而獨特、不可分割的個人。本性浮現時通常也伴隨 著宗教性或靈性特徵的顯現(Satinover, 2002)。從結構的角度來看,人在本質 上是心靈(psyche)的存在,包括意識(conscious)、個人無意識(uncounscious)、

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等部分。而人的心靈是一個非空間且獨特的 實在;經由心靈,能量在各方向上不停地流動,或由意識流向無意識,或由無 意識流向意識(Ryckman, 2008)。然而,心靈的能量不等同於人的生物性本能。

心靈能量是真實的,可以與一般的生命能量(libido)互換,但不同於 libido

(Ryckman, 2008)。心靈在運作上受到純粹的身體和超越的心靈的影響,而顯 現為一種存在於物質與精神之間的動態過程(Murry, 朱侃如譯,1999)。此外,

心靈不只是個人的,人類的意識其實是與一個更大、超越性的意識領域(客體心 靈)密切地相連著。在個人層次,這一大於個人意識領域、是個體最真實的部 分,以原型(archetype)的方式表現;而在群體的層面,即是集體無意識。相對 於自我(ego)是個人意識領域的中心,本性則為整個個人心靈、甚至是集體心 靈的中心。

在本性浮現的過程中,原型展現時所顯現的特徵,很難不用靈性或精神的 視野來理解。Jung 寫道:「原型出現時有一種獨特的神秘性質,如果『奇幻的』

這個字眼太強烈的話,就只能將它們描述成『精神的』」(朱侃如譯,1999,頁

128)。對 Jung 而言,本性不同於自我,本性超越而且界定了心靈領域,它運用 心靈與物質來達到它的目的,並且在個人死後依然延續長存(朱侃如譯,

1999)。本性擁有先驗的知識,是終極的權威與最高的價值,這些價值的象徵已 經無法與「上帝的肖像」(imago Dei)有所區分(朱侃如譯,1999)。從外顯現 象與內在動力的觀點來看,個人心智的發展表現在外是自我的茁壯,也就是大 部分時間的生活、與他人打交道、及與自己互動,但人生的方向卻很大部分是 受到本性透過原型(archetype)的左右。

從原型意象的觀點來看,出生到年老的過程中,自我會分別受到神聖嬰 孩、男孩與女孩、英雄、國王與王后、乾癟老太婆與智慧老人等原型意象不同 程度的表現影響、干擾或侵襲(朱侃如譯,1999)。其次,由發展階段的觀點來 看,個人可能經歷:(1)沒有察覺個人意識與周遭環境認同的幽冥參與

(participation mystique);(2)主客體分化後的區別性投射,以及逐漸以集體 意見、觀點、價值取代個人經驗;(3)投射的心靈內容呈現在對原則、象徵、

教義(神、命運、真理)、意識型態的效忠;(4)根除投射後,靈魂感(生命 意義、目的感、不朽感、神聖根源感)被功利與實用價值取代,自我作為對錯、

真偽的唯一仲裁者的極端膨脹;(5)清楚認識自我的限制,覺察無意識的力量,

以有意識、有創意的方式接近原型意象,來達成意識與無意識的某種形式整 合;(6)超越因果的原則,意識到心靈與物質世界的統合(同時性

[synchronicity]),發覺巧合背後的可能意義等階段(朱侃如譯,1999)。作為心 靈真正要素的原型隱蔽且強烈地支配意識所關注的焦點,以特有的方式組織個 人經驗,引導個人或群體的行動,其本質上是目的性的(teleological),而原型 發展的最終目標(本性的開展)則存在於靈性或精神層次(朱侃如譯,1999;

Sorajjakool, 1998)。

個人對其精神目標的追求,是透過整合內在的種種極端與對立,方能逐漸 完成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個人為了融入所存在的社會性群體,發展了不同的 人格面具(persona)。而因為害怕被拋棄或其他原因,壓抑到潛意識的一切可能

形成個人的陰影(shadow)。然而,基於能量均衡的原則,這些被壓抑的能量總 會尋求機會來完成補償,加上可能與創傷經驗相連的種種情結(complex),而 形成各種內在的衝突、對立、失去控制。此外,此一追求過程也可說是本性開 展的過程。而本性的開展涉及個人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的意識化,並且透過各 種原型的實現展現出來,這些原型的主題存在於各種文化與宗教中的神話、意 象、象徵中(朱侃如譯,1999)。因此可以說,靈性修行就是,隨著成長的不同 階段允許原型的開展,或是透過對話與整合潛意識中的對立面(如意識我與陰 影、善與惡、光明與陰影、陰與陽、男性中的女性與女性中的男性、力量與軟 弱等)來移除原型開展的阻礙,來促進本性更大程度地顯現。

榮格學派分析師視心理治療本身就是一場靈性(精神)修行(spiritual discipline)的過程(Corbett & Stein, 2005)。這一旅程可以獨自上路,也可以藉 助分析師。由於原型常是透過象徵或夢顯現,分析師或個人可以藉由故事、比 喻、意象、符號、藝術、舞蹈、寫作、沙畫等表達方式,或是傳統宗教的禱 告、冥想、禁食等修行方法,活化無意識或引出神秘經驗,以抒發與轉化其內 在的能量,並在意識中接觸原型意象且與其對話(Corbett & Stein, 2005; Kalff, 黃宗堅、朱蕙英譯,2007)。Jung 曾運用積極想像、夢的解析與製作曼陀羅

(mandala)來進行自身的內在整合工作(Sorajjakool, 1998)。除了以當事人的 無意識為素材外,分析師也運用自身心靈中與所談主題有關的素材去引導當事 人。在態度上,Jung 鼓勵分析師或個人以「讓它發生」、不積極詮釋、與之和 諧相處的方式掌握無意識的運作,等待本性在適當時機顯現它的目的(朱侃如 譯,1999)。藉由運用象徵、原型意象,並與之對話,本性得以逐漸展現在意識 中,而達到整體(wholeness)的狀態。此外,榮格學派分析師最好也要有自身 的靈性修行。在成為一個合格的榮格分析師前,需要自己接受夢的分析,從中 認識自己的無意識,並在與原型、自性對話的過程中,持續進行自身的個體 化。河合隼雄於《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寫到,「作一個榮格分析師,就意味著 有意識地、專注地觀察無意識中所升起的內容,並且以之為生活指南,走自己

的自性化之路」(鄭福明、王求是譯,2004,頁 53)。

貳、存在主義治療的觀點

靈性是個體完整瞭解其自身存有的重要面向之一。存在主義學者與治療師 透過理解人類的存在現象,進而論述其本質,其中也提及了人的靈性層面。

Rollo May 指出,人格「具有自由、個體性、社會整合和宗教牽引四種特性…是 一個社會性的融合,是自由個體對精神靈魂的知悉,以及一種生命過程的實現」

(May, 吳文舜、鄭秋琪譯,1991,頁 6)。而個人也同時存在於外部世界

(Umwelt)、中間世界(Mitwelt)、內部世界(Eigenwelt)和精神世界(Uberwelt, spiritual world)等四種世界中 (van Deurzen, 2002)。其中,外部世界是指客觀、

自然的世界,有其自然法則;中間世界是指人類關係的範疇;內部世界是一個 主觀、內在的經驗,也是一種自我覺察與自我連結;而精神世界指個人在看待 世界時,所擁有的、且在本質上是關於靈性或宗教價值觀的信念(Sharf, 馬長 齡、羅幼瓊、葉怡寧、林廷叡譯,2009)。

本真的存有(authentic being)是存在主義所認為最美的存在方式,也是人 的存有最美的目標。Martin Heidegger 指出身而為人的本質是,我們是關心我們 之所是的存有(陳榮華,2006)。成為本真的自我,也就是身為被拋於世的存 有,真實地面對與接受種種殘酷的現實與限制,意識到世界與自己的種種遮蔽

(如自我欺騙),進而可以相信並依循良知的正確指引,擁有並承擔對自己的主 權,在看似無意義的世界中發展、找到、創造出個人的意義,抗拒消融於世的 可能,以成為完整、豐富的人(陳榮華,2006;van Deurzen, 2002;Yalom, 易之 新譯,2003)。此外,本真的存有也是一種辯證性(dialectical)的過程。換句話 說,成為本真的存有的過程是動態的、發展性的,是一個方向,而不是此生必 須達到的終點。在存在主義的架構下,成為本真的過程可以說是相當於靈性追 尋的歷程。

人生的完滿也存於實在的關係中。而作為一個存有於世(being-in-the-world)

的此有(Da-Sein),我們總是不斷地透過遭遇(encounter)事物的經驗,透過 與他人在彼此開展的世界中互動,來形塑我們對自身存有的理解(陳榮華,

2006)。關係在人生中是必要的。Martin Buber 認為人居住在關係中,沒有關係 的人不像人。而人以「我—它」(I-it)或「我—你」(I-Thou)兩種方式交替地與 相遇者互動著(Buber, 陳維剛譯,1991)。「我—它」的關係是工具性的關係,

自我是經驗與應用它者的主體;而「我—你」關係是「我」與「你」在現時的自 由相遇,彼此相互作用,且不被因果所束縛,自我與相遇者互為主體。而越能 一方面理解到自身領有存有,另一方面認識相遇者是怎樣的一個存有者,人的 存有將更為充盈。此外,「我—你」關係最真實的展現是觸及靈性層次的。在自 然世界、人類世界、精神實體世界的每一個關係中,都可以「窺見永恆之你的身 影…[而]與人的關係本是與上帝的關係的本真摹本」(陳維剛譯,頁81)。然而,

這些可以據以領會永恆的你的關係都是現時性的,也就是必須在存活於世期間 的每一個關係中尋找。

作為存在主義重要主題與存在治療首要目標之一的意義,也是靈性的重要 主題之一。人的存在是具有目標性的,而意義即是人在意識層面理解如此的追

作為存在主義重要主題與存在治療首要目標之一的意義,也是靈性的重要 主題之一。人的存在是具有目標性的,而意義即是人在意識層面理解如此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