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嚴謹度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嚴謹度

基於質性研究理論基礎與方法的多樣性,以及越來越多研究人員進行質性 研究,為了確保研究成果是可信的,也為了提供研究新手學習質性研究的依 據,需要考慮研究效度的判斷標準(Smith, 2009)。Yardley(2008)提出可以從 對脈絡的敏感度(sensitivity to context)、承諾與嚴謹性(commitment and rigour)、連貫性與透明度(coherence and transparency)、影響力與重要性(impact and importance)等四個角度來檢視研究效度。

Smith(2009)認為解釋現象學分析法(IPA)在各個步驟的研究嚴謹度標準 包括:第一,研究者透過闡述為何採用解釋現象學分析法的理由,在訪談的過程 表現出同理、使研究參與者感到安心自在、辨認出互動中的困難與細微壓力、

視研究參與者為個人經驗的專家,給予研究參與者在詮釋結果中發聲的空間,

以及注意到相關文獻,來提醒自身對研究脈絡保持敏感;其次,仔細挑選符合研 究問題的研究參與者,執行優質的訪談,例如在資料蒐集過程關注研究參與 者、確保研究參與者的舒適度、仔細注意研究參與者的表達,以及進行全面性 與系統性的分析,如此,可以表現出研究者對研究的投入,並維持研究的嚴謹 性;第三,基於研究資料提出合理的詮釋,考慮不相容或相對立的資料,並使詮 釋的過程透明,例如他人可以取得到研究者從資料發展出詮釋的過程的相關資 料(如訪談問題、訪談時程、逐字稿、編碼表、主題列表等),並納入研究者的 反思,以符合連貫性與透明度的標準;最後,透過從一開始對研究問題的設定、

訪談的品質、詮釋的深度、報告撰寫的流暢度與清晰度等方面的認真投入,可 以滿足影響力與重要性的標準。

針對詮釋性的研究,Madison(1988)認為可以根據以下的方法學原則,對 詮釋的成果進行評估:(1)對文本不同部分的詮釋應彼此符合且不衝突的一貫性 (coherence);(2)詮釋者應注意到其詮釋內容的全觀性(comprehensiveness);(3)好 的詮釋應該同時帶出文本的表面與底層意涵的穿透性(penetration);(4)回答或處 理所有對文本的提問的完整性(thoroughness);(5)所處理的提問只限由文本或文

本作者提出的合適性(appropriateness);(6)對文本的理解不可忽視歷史和文化脈絡 的脈絡性(contextuality);(7)詮釋應該與文本實際上說了什麼相符,也可能與傳統 或已被認可的詮釋相合的一致性(agreement);(8)一個好的理解會是暗示的富含想 像的,而會激起可供進一步研究和詮釋的疑問的豐富性(suggestive);(9)一個「真 的(true)」的詮釋像是一個隱喻或是模式,可以被延伸,而且其涵義可以和諧地 展示自身的延伸性(potential)。

第六節 研究倫理

質性研究是需要考慮倫理議題的。潘淑滿(2003)提到,由於質性研究的對 象是人,且研究資料多是社會上相對的少數或弱勢者的生活經驗,因此,如何 在研究中維護被研究者的權益是研究者必須加以關注的。此外,研究者對研究 過程中倫理與權力議題的敏感度,也會影響資料蒐集的豐富性和研究的品質(潘 淑滿,2003)。本研究將透過以下的方式,來維護研究倫理。

壹、告知後同意

對於進行以人為主體的任何研究,告知後同意(informed consent)是研究參 與者基本的權利。本研究以簽署參與訪談同意書(見附錄三),研究者回答研究 參與者的詢問,來確保研究參與者是在知情的情況下,自願參與研究。參與研 究同意書中,載明了當初本研究暫訂的名稱(也是本研究最後的名稱)、研究單 位、研究者、研究內容與目的、研究參與者需要付出的時間、研究參與者需要 提供的個人資料與生命經驗、研究資料處理的方式和限度、可以隨時退出研究 的權利等,以確保研究參與者是在自主且知道研究進行方式的情形下參與研 究。

貳、隱私與保密

由於本研究以研究參與者的個人經驗為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在訪談階 段,為了研究參與者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談論個人經驗,且不受到他人的干 擾,訪談的環境盡量避開公共空間,並以一對一方式進行訪談。訪談結束後,

研究者將錄音放在安全的地方,並將逐字稿的電子檔加上密碼保護。此外,為了 使研究參與者維持匿名,研究者不假他人之手、親自轉騰錄音資料成逐字稿,

並在逐字稿上以化名或代碼來取代可供辨識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工作地點 等)。而可以經由與逐字稿相對照而獲得真實資料的對照表,存放在不同於逐字 稿的地方。其次,在提供分析過程文件以進行稽核時,研究者繼續維持研究參

與者的匿名性。最後,在呈現研究結果時,研究者秉持無害性與誠信的原則,

不在報告中呈現出研究參與者可供辨識的資料。

參、潛在的傷害與風險

質性研究的過程總會潛藏某些不確定性。除了保持研究參與者的匿名來符 合無害性的倫理原則外,對於尚未提及、訪談或研究過程中的狀況,研究者秉 持研究參與者自主的原則。例如,研究參與者因生理、心理或其他原因,使得 繼續訪談可能造成傷害或非自願的不適時,研究者尊重研究參與者是否暫停訪 談的決定。幸運的是,所有的研究參與者從接受訪談到產生研究結果間,皆未退 出研究。此外,由於在本研究中將引用研究參與者部分的談話內容,如果類似的 內容曾經在閱讀者的生活中出現,可能會發生對於研究參與者的真實身分的好奇 與猜測。基於這樣的可能性,研究者盡可能避免在研究中呈現出研究參與者所提 及的具體的人、事、物的名稱,以期降低在閱讀者這類可能的猜測行為對研究參 與者的匿名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