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精神世界中…

第五章 與靈性一同成長

第三節 在精神世界中…

在參與者經歷到靈性經驗時,他們都有經歷到某個程度的開啟了新世界的 感受。這些經驗也讓他們在知識之外,體會到了親自置身在靈性世界中的感 受。於是,雖然完全沒有疑慮地接受未知世界的存在,每個參與者的速度不 同,但體認到超越界存在的事實(不論是向外超越或向內超越)幾乎是不可避免 的。然而,就如同過去對這個領域的未知,參與者也面臨了其他未知者給予的 種種評論與意見,他們也在不同的程度經歷了重新定位自己、重新定位他人、

重新定位靈性的過程中的混亂與釐清。

壹、靈性體驗的特性

就像是認識一個人,參與者對靈性世界從完全的陌生到有些體會的過程,慢 慢地根據自身的經驗,而對靈性的世界有了些理解。雖然靈性不是可以被人的理 性所掌握,甚至不是可以被人研讀,然而,人的存有卻總是朝向理解的。

一、知道、但說不出的靈性經驗

幾乎所有的參與者在用語言表達他對靈性的本質的認識時,都意識到了語 言的限制。A 認為靈性是一種狀態,是很難說清楚的。他說,「很多成道的人、

修行的人、有那個境界的人試著告訴我們那個狀況,可是…狀況一旦能夠形 容,事實上就不是真正的靈性的內涵(A1-0022P)」。A 認為之所以所有的形容 放在靈性上都無效,是因為它所在的世界和我們所置身的變動的世界並不相 同。他說,「靈性是超語言的,不能用語言去形容的,它是離語言的,那如果能 夠形容出來,用語言能夠形容的,我都認為它絕對不在不動、超越等等的那個 範圍(A1-0022P)」。雖然靈性看起來是難以企及的,A 認為從許多人給出的見 證來看,一定程度的體會還是可能的。他說,「靈性一定是可以領悟、體悟的,

否則這麼多成道人他不會說出,好像聽起來都是很一致的(A1-0022P)」。

對於這個難以言說、卻又是生命核心的靈性,A 認為,一旦可以到達那個

境界,個人會體會到,那是人生的一大福氣。他說,「如果你看得到,我們只能 說,那是非常值得慶幸的工作捏,非常值得慶幸的(A1-0241P)」,「是一種老 天爺給我們的禮物捏,因為在這一條路上,你終於能夠看得那麼清楚

(A1-0241P)」。

F 也體會到用語言描述靈性經驗的困難,似乎語言只是一種形容和比喻,

而不是靈性的直接對外窗口。F 在描述觀看自己時,就遇到這樣的困難。他 說,「那有時候會覺得,當我們好像,仿佛在內在,但事實上你說是不是真的在 內在,其實我們不知道,其實好像是往內看,可能看到,也不是真的看哪,就 是往內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一種連結(F1-0138P)」。F 在表達連結的感受時,

也曾經在短時間內發現到難以用語言形容。他說,「就是往內的時候,你會感覺 到一種連結,跟一種,一種,你沒有辦法看,他不是有個形象啦,也不是說他 有在可能有固定位置,而是一種,你說能量嗎,暫時用,很難說,只能用能量 來,用能量去感覺到那個有跟你的連結、連接這樣子(F1-0138P)」。而這個連 結發生在自己和萬物之間時,F 會感到一種暈眩與震攝。他說,「看到一個很壯 麗輝煌…的山川大澤的時候…會覺得,有一種震攝…就是一種感動那種東西都 會是連結在一起的(F1-0138P)」。

這樣的難以描述的經驗在對於密契經驗感到好奇的學者來說並不陌生。

Jaspers 也說:「我們無法懷疑密契經驗的事實,也無法懷疑,密契主義者總是 無法將他們經驗中那種最根本的東西,予以言傳。密契主義者融合在統攝者之 中。(R. Manheim, 1966, p.391)」(引自黃藿,1992,頁 71)

二、無法追求的靈性

在靈性經驗中的合一、存在感、遇見真我等的美好感覺,曾經讓參與者興 起追求這些感覺的想法與行動,然而,有的參與者也在這些追捕靈性的失敗 中,體會到靈性不是個人可以加以捕捉的。A 認為真正的靈性不會是刻意追求 的結果,他也在自己的修行中採取相符合的立場。他說,「那個經驗是絕對不可

以用有所得的心情去獲得的…它什麼時候發生呢…就讓它順其自然…就不管它 有或沒有(A1-0054P)」。

B 在回顧與思索自己的靈性經驗中也發現,接收到靈性訊息,認識到靈性 世界的過程不同於透過生理感官的視聽觸嗅功能去覺知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

他界定這是一個「超感官(B1-0042P)」的經驗。而這樣的經驗也難用日常生活 決定對錯的標準加以判斷,甚至靠著多次的經驗而統計出、計畫出或預期下一 次經驗的來臨,B 感覺到這類經驗是遠超過我們所能夠掌握與控制的,是超越 的。他說,「像是一個禮物一樣,它就是有時候就是突然來了,然後你就經驗

(B1-0048P)」。B 也感覺到這超越掌握的狀態,表明了有些人類不清楚的東西 存在著。他說,「在我們的存在這個狀態底下,好像還有另外一個樣子

(B1-0048P)」。這個未知的東西的樣貌是我們很少意識到的,也是我們即使曾 經意識到,不知道怎麼去進一步去觸及的。這樣極端陌生與奇異的經驗,似乎 除了「超越」這個詞所擁有的意涵外,B 難以描述與定調這個經驗。面對這完全 不同的非常體驗,B 似乎失去了與之互動的能力,「就是一種超越嘛,就比較難 以去掌控(B1-0054P)」。

B 曾經徒勞無功地企圖用理智和語言來界定靈性體驗,但是他體會到這另 一個樣子是難以被清楚辨認、區辨的,也因此是難以循著軌跡來追蹤的,而且 一但以為捕捉到它了,馬上就會發現這個體驗就停了,不再繼續了。B 說到,

它「沒有辦法被定義住,所以你沒有辦法去追求它,你一追的話它就是個死的,

因為它是不可追求的(B1-0074P)」。B 體會到在捕捉這個經驗上的無能為力。

三、難以掌握,只能等待

D 理解到靈性是要在行動中去接近的,而不是只靠理性上的知識堆砌。D 曾經在諮商一個心情低落的學生時,請他去試著參加一些服務類的事情。他 說,「讓他去經驗…很重要的地方,靈性這一個議題喔,他比較不是去講,他比 較是去做(D1-0153P)」。會採取這樣的策略,是因為 D 理解到實際的靈性體

驗是重要的,透過這些經驗,更能體驗靈性。他說,「因為它,當然了解也是要 有,但是它更著重在你的action,你實際去經驗、去體驗…如果沒有體驗…講再 多你也沒有那個經驗…你就不會相信(D1-0155P)」。

這是一個透過行動來邁向高峰經驗的策略,也就是在實際的服務行動中去 體會存有。即使看到靈性層面的重要,D 也注意到要能相信靈性,人才會投入 去發展這個層次。然而,要相信之前,除了理性上的理解之外,人是很需要有這 樣的經驗的。這樣的狀況,有點像是經驗是被給出的。即使人可以投注自己的 努力,但是人無法單靠自己、主動地引發或召喚這個經驗的發生。

隨然靈性體驗常常在個人的預期之外發生,B 也認為人是可以準備著自己 的。對於更多地體驗靈性,B 認為人是可以主動做一些準備動作的,就像是比 賽前的暖身,「我們只能夠說把自己調整到一個狀態,就是那個狀態底下,好像 是比較容易去接受(B1-0052P)」。對 B 來說,這樣的調整更像是待在內在房屋 的某處,而不是陷在忙碌與慌亂的心境中。B 形容那種待著的狀態,「就是好像 你的屋子上頭開一個天窗…你就一定要走到那個天窗下…就比較能夠感應…感 受到那樣的一個禮物…如果你在屋子裡頭跑來跑去,那就是鐵定是收不到的

(B1-0052P)」。

可是,B 也體會到那奧秘有著類似人的意志的主動性,有時也會在人意想 不到的時候降臨,是人所難以預測的。「天窗底下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們認為 說,好像是要很平靜比較能夠接收到,有時候不一定,萬念俱灰也是會…在那 個窗口下…就是一種超越嘛,就比較難以去掌控(B1-0054P)」。數次在經驗中 遇到這個自己想要追求,但常常追求又不可得,且不認識其內涵的超越他者,

B 說到這他者,「就是不可、沒辦法定義…所以你沒有辦法去追求它

(B1-0074P)」。即使追求看似對於經驗到奧秘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B也不認 為自己應該就完全不要去在意自己的狀態,B說,「那我能做的是什麼呢?我能 做的就是把自己準備好那樣子(B1-0074P)」,「至少要做到這一部分

(B1-0052P)」。更具體地來說,B 認為所謂待在天窗底下就是,去處理內在升

起的煩惱,面對自身的需求引起的強烈衝動,「如果你能夠放掉,就是走在靈性 的路上,你就更靠近那個煙囪的下面;那如果你不肯放的話,你就是在滿屋子 裏頭亂跑(B1-0154P)」。

面對一個想要再次經驗的奧秘經驗,可是又察覺到自己對這個奧秘的未 知,以及難以掌握的無能感,B 用有視覺的象徵來幫助自己理解,如何準備好 自己。同時,B 也提醒自己,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以為自己的某些舉動就可以 召喚奧秘的來到,也就是提醒自己不是奧秘的主人。在反覆的追求與體驗靈性 後,B 體驗到從自己感到興趣的煩惱主題學習到的放下需求,好像能讓自己的 內在安靜下來,也就好像是在準備好自己去迎接奧秘經驗的到來。

認識他者或超越界,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不是突然就實現的魔法。在嘗試 伸出我們的手、開放我們的心去接觸對方,不因失望與失誤就放棄,並做出相 對應的理解上與行動上的調整,我們才能逐漸地認識到真實的對方。在這過程 中,我們試圖放下總是企圖控制的傾向,同時認定自己不是完全的局外者,讓 自己在尊重他者的自主中,耐心地等待他者的顯現。但即使有著逐漸清晰的認

認識他者或超越界,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不是突然就實現的魔法。在嘗試 伸出我們的手、開放我們的心去接觸對方,不因失望與失誤就放棄,並做出相 對應的理解上與行動上的調整,我們才能逐漸地認識到真實的對方。在這過程 中,我們試圖放下總是企圖控制的傾向,同時認定自己不是完全的局外者,讓 自己在尊重他者的自主中,耐心地等待他者的顯現。但即使有著逐漸清晰的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