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超越困境、超越掌控…

在文檔中 資深諮商工作者的靈性關懷 (頁 171-179)

第五章 與靈性一同成長

第二節 超越困境、超越掌控…

靈性旅程中的經驗,除了讓參與者的存有得到更大的自由活動的空間之外,

也在參與者遇到困境時,或難以掌控事件時,給予助益。

壹、在困境中有出路

參與者在生活中,有著他們各自內在的關卡。這些關卡鋪設了走向存有的 道路,而參與者們在各自己的生命經驗中、在各自的努力中,在這通往存有的 路上走著。

一、在絕望中有出路,揭開恐懼的面紗—重獲意義感

在種種的失落中,人會對自己的存有失去熟悉感,並進而詢問存有是怎麼 回事。這種對生命的探問,也存在參與者的心中。失去雙親的D,在生命的早 期就開始了這樣的探問。而因著周遭家人的有限,也因著D 對人生體會的有 限,這個深入存有奧秘的提問並未立即得到令人滿意的答覆。

D 體認到自己的詢問是一個倖存者對人活著的意義的追尋,在與天主的對 話中,他似乎得到了所要求的答覆,停住了繼續質問的腳步。D 說,「後來慢慢 才改過來…有點像是說,這個不是我的腦袋裡面想像說,就是祂們奪走或怎麼 樣子(D1-0046P)」。D 在自己對人生意義的詢問中深刻地體會到,「人要碰到 這麼大的撞擊、創傷,才開始會去詢問…好像人不只是這樣子(D1-0052P)」。

從親身從失落中再次回到專注在生活任務的過程中,D 深深地理解到在生命的 底層找到靈性的價值,這找尋的本身其實就是在找靈性。他說,「最絕望的時 候,人才會去尋找這個靈性(D1-0048P)」。生命中擁有這個和類似的經驗,以 及在父母過世時所走過的與神互動的內容的轉變過程,即使是後來在教育中被 給予實證主義的世界觀所挑戰,D 從心底深處更加確定靈性處於人的存有底層 的真實性。他說,「這個靈性的部分…這麼深刻的感覺,讓我感受到說,這一塊 是真的;再加上過去父母親過世…跟神的那個來往,就那麼真實…我就發現

說…真的是在…一個人的生命裡面,它是很真實的,只是有人可能沒有體會 到,有人有體會到(D1-0080P)」。

二、超越身體的困境

(一)在應該悲傷中不再悲傷,超越的平安

同樣是失落至親,B 在與父親一同面對生命的結局時,碰觸到人最深的煩 惱源頭。在經歷到祈禱的神奇應驗後,B 加入基督教會,學習生命中另一個剛 被開啟的層次。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教會中教條式的對世界的理解沒有幫助 到B,他還是持續地找尋理解那開關已經開啟的人為何煩惱。後來 B 也在一個 作家的作品裡,找到了解惑的管道。那時的B 開心他找到了可以與心理輔導接 軌的基督徒作家的著作,就開始喜悅且熱情地投入信仰與心理學的橋接與整 合,「有一個很高的興趣在一直維持著,我就把他那個書看得很熟那樣子

(B1-0110P)」。除了閱讀他人的世界,B 也在自己的經驗中,真實地體會到靈 性如何回答他所渴望的理解。

一個 B 印象深刻的靈性體驗,是在「剛剛才接觸基督教的時候

(B1-0076P)」。那時 B 的注意力停滯在工作中的一件事情上,思緒無法離開,

內心也難以平靜,沒有辦法入睡,「一直被困在那個事情裡頭,就很傷心…在那 邊一直哭,(B1-0078P)」。在不知道怎麼解決,且沒有預期的情形下,B 接收 到一句話,「在我的腦海裡頭,就是我意識,冒出來一句話,就是說,一天的煩 惱一天當就好了(B1-0078P)」。這個 B 不曾讀過,也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句子並 沒有驚嚇到B。它帶著強大的安定力量,幾乎就是立即的,洗掉了 B 的憂愁,

安慰與撫平了B 不安的內心,「當這個東西一出來的時候,就我的煩惱立刻就 全部都沒有了,我就在下一秒鐘二秒鐘,我就睡著了,就是很大的平安

(B1-0078P)」。B 身體的放鬆與得以進入安息,也反映了內在感受到的極大平 安。

哭泣是一種身體說出的語言,是一種當人與他人、或與內在的自己,親密接

觸時會引發的強烈感受之一,特別是當哭泣像是降臨在人身上,而不是刻意去產 生出來的時候。Kottler 表示,「淚水的經驗是神奇的,它們代表著深受感動的時 刻,代表最有生氣的時刻—你當時的理智與心靈、你的靈魂本身,全都努力傳達 心中發生的一切。(莊安祺譯,1997,頁 18)」在這個突如其來的哭泣中,B 與 自身的存有相遇。

從這個經驗,B 意識到靈性體驗不同於日常生活中與周遭事物遭遇的情 形,也因著這個經驗似乎違反了B 對於事情的常態的理解,而顯得是超越的。B 形容這個經驗「是超感官的…跟你的一般的那個邏輯不太一樣…順著我們的邏 輯,我應該是悲傷的,可是我卻沒有,那這個就是一個超越的(B1-0042P)」。

B 在完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體驗到了意外且馬上生效的內在安定,對B來 說,「有一點點像是一個禮物一樣,它就是有時候就是突然來了,然後你就經驗

(B1-0048P)」。也由於這個經驗的極端真實,B 也開始思索到,世界可能不只 是現在這個模樣而已,「在我們的存在這個狀態底下…好像還有另外一個樣子

(B1-0048P)」。

在這個經驗的一開始,B 被十分在意的事情困住,沉浸在傷心中,無法逃 脫。身體的調整功能像是壞掉了,哭泣不停,B 像是失去了控制身體的主人位 置,也失去了對自己心思的掌握。在這樣失去主導的情形下,一句話像是穿透 自然界與超越界的疆界,進入了B 的內在,活脫脫的跳了出來。B 清楚地知道 這並非來自他自己的記憶,也感受到了這句陌生的話夾帶的巨大平安,而身體 立即就被馴服了。

(二)學習內心的語言,聽見身體的言說

身體似乎在不同的頻率上述說著頭腦難以理解的存有語言。而這個聲音,E 在罹患癌症之後聽到了。E 開始在以往沒有接觸的領域去傾聽身體的聲音,他 也開始學習自己的內在生命如何透過身體在說話。E 從賽斯書、許添盛醫師的 演講和其他的書中,看到身體疾病和心理狀態是相關聯的觀念,後來也就採納 了從這個觀點來面對自己的疾病。E 也意識從心理的面向來探索疾病的訊息的

這個看法,和主流醫學對癌症照顧的觀點有所不同。他說,「當然一個是疾病看 法有改變…若從生理的角度來講,可能它認為你應該改變飲食…其實我基本上 後來都沒什麼改變…只改變我的心情、我的想法(E1-0120P)」。但是,這個觀 看的面向的確讓E 感到,他找到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疾病和認識自己的位置。

從這個位置,E 比以往更注意到他是怎麼對待自身的,以及所發出的每一個決 定或動作是引導自己往哪個方向移動。他說,「就開始比較在自己身上用功,就 會開始想說…那我自己有沒有對我自己好一點,自己有沒有讓自己開心一點

(E1-0120P)」。

有時,身體的理解因是最立即的,也是更原始的。但這個理解若沒有轉化 成語言,就很難進入我們的掌握之中。我們是靠著理性的語言來控制所遇見的 事物的,也因此,我們會極力地為這樣的未知找一個理解。這個尋找的目的可 能只是企求一種理解,而無法企求、也難以保證是種正確的理解。

透過難以控制自己身體的挫折中,人也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不只是理性而 已。相同的這個身體,日常又自動地運作著,絲毫不反抗自己。面對這個聽命 於自己,但也未完全臣服於自己的身體,人面對了是否與這身體對話來進一步 理解它的選擇。而去理解它,其實也就是理解自己的存在本質,一個比理性還 要廣闊的存在奧秘。呂漁亭《羅洛.梅的人文心理學》一書中寫道,

May 並不贊成把我們對自己的自我意識,只當作一種理性的、抽象的 觀念來討論。…所謂的自我意識,必須是「肉體化的意識」(embodied conscious- ness),是精神與肉體合一的不可分離的意識。…肉體的感覺 與經驗使個人對自我有更深一層的體認…經由肉體化的意識,個人才 能領悟到他是統一、整體、不能分離的自我,才能把精神與肉體整合 而成為一個自然及完整的人。(呂漁亭,1983,頁 64-66)

三、靈性承載了生活的空隙

在退休後,人生意義這個主題沒有了忙碌生活的阻擋,開始逗留在舞台上 而不退場。擁有了不需要為工作不斷奔波的空間,現在A 可以更清晰地確定靈 性真的是他生命的核心。A 很高興自己重新看清了靈性對自己的關鍵性角色。他 說,「人生在靈性…上面…不斷的去學習,是真的我最重要的安身立命的議題…

是我生命的中心(A1-0030P)」。但 A 也知道能夠在這轉變之際很快地看清,是 因為自己曾經在這個部份下過功夫。A 說,「很高興過去那樣的學習經驗,還真 是累積了一些本錢(A1-0034P)」。從自己調適生活型態巨大轉變的過程,A 體 會到要能夠看重靈性世界,甚至把它視為生活的中心這樣的調整,不是需要的 時候馬上就可以做到的。A 說,「靈性的東西,如果他沒有過去,現在忽然要丟 下來,除非他發生什麼事件吧,除非他忽然覺得什麼,那他雖然目前想要找到 那個靈性東西,不一定就找得到喔(A1-0034P)」。

貳、超越控制的需要

要能夠解決生活的挑戰,我們必須要對自己有所掌握。然而,過多的掌握 有時反而阻礙了生命的前進與伸展的幅度,只是,能夠意識到與辨識出自己的 掌握,甚至知道怎麼放下這個掌握,卻也不是信手捻來那麼簡單的。

一、看見與接受他人和自己的現狀

在生病後接觸賽斯與練習自發功,E 在身體層面真實地經歷了放手的過程。

而在往內看自己的內在狀態時,E 注意到自己慢慢地對他人也有了不同的心境,

而在往內看自己的內在狀態時,E 注意到自己慢慢地對他人也有了不同的心境,

在文檔中 資深諮商工作者的靈性關懷 (頁 1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