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志工參與動機之探討

志工參與社會服務因素,會因個人的內在需求及期望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 異。如何探究參與動機作為管理與運用上之參考則備顯重要,以下尌參與動機的 意義、相關理論與實證研究分述如下:

一、 參與動機的意義

動機(motive)是人類行為的內在驅力,它是個人表現某一行為的意願和內 在的需求。當需求未滿足時,會產生不安的緊張狀態,驅使個體朝向環境中有關 的刺激或目標有所行動。當需求得到滿足時,內在心理不安的狀況解除,個體才 會停止(張春興,1989;蔡承志,1987;曾華源、曾騰光,2003)。因此,個人行 為受到動機的影響,而從許多實證研究也發現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不但影 響參與後的工作滿足,同時也是機構規劃志願服務工作的基礎(曾華源、曾騰光,

2003)。

二、參與動機理論

對於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及原因,學者孫本初(2009)提出 7 項理論基礎:

(一)期望理論

指出一個人基於對將來可能獲得之報酬的期望下所產生的行為。對志 願服務人員而言,這些期望可能包括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所接受的訓練及由 實務經驗中所習得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這些可以作為將來從事其他受薪工 作之準備。通常志願服務人員的期望與實際所從事的工作間之差距越小 時,其流動率也會越小。

(二)交換理論

認為個人行為是利益取向的,這些利益可以是物質金錢或精神的利 益,當其獲得大於付出時,人們即會採取行動。我是以成本效益的觀點,

尌個人行為的付出與獲得之間的比率,作為衡量其是否付出的標準。若基 於此理由,一個機關能否吸引足夠的志願服務人員投入這個行列,與其是 否能提供相當之回報予志願服務人員,兩者之間呈現正相關。

(三)人力資本理論

Becker 對此理論的解釋為:「藉增進資源以影響人們未來金錢或物質 收入的活動」。運用投資的概念來強調付出與收穫之間的關係,尌志願服 務人員而言,付出服務的同時,也可經由機關所提供的訓練機會,獲得專 業、半專業的知識與技巧,因而提高其人力資本的投資。

(四)社會參與理論

社會參與的方式有許多種,而志願服務工作則是最普遍的方法,藉參 與志願服務工作的過程,可以滿足社會參與及實現社會責任。

(五)需求滿足理論

依 Abraham H.Maclow 的需求層級理論,人類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與 心理需求,參與志願服務的人員通常在尋求自我實現、自我成長之滿足,

亦即為心理需求的滿足。

(六)利他主義

長久以來,利他思想被認為是人們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的主要理由,所 謂利他即是從別所人所獲得的滿足之中,得到自己所付出服務的滿足,這 也是一般人所認為志工可以持續其服務的理由。

(七) 社會化理論

社會化涵概人生各個階段的學習,包括正式或非正式、計畫或非計 畫的過程。一般而言,社會化使某些價值觀、信仰與態度內化為個人思 想行為的一部分。當人們認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是個責任及人生的角色 之一時,參與即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西方社會志願服務的普及,

社會化也是原因之一。

由以上理論可知,志工參與社會志願服務工作理論眾多,志願服務的參與會 因個人之內在需求滿足與自我期望有密切之相關,也會因社會價值觀之影響而改 變參與志願服務之態度。

三、老年人參與動機理論 Michener & Delamater

(1994)等多人研究

個人動機部分(自我型動機、利他型動機、社會型動 機)、他人影響因素

Bouse & Clawson(1992)

影響行為的動機分為:成尌(achievement)得到滿 足感、加入影響(affiliation)自己其它人的關係、權 力(power)自我的影響是被肯定的、利他動機。

Bowen & McKechine

(2001)

自願參與的原因:認為中心先需引貣他們的信任佔 95%、貢獻他們的技能及經驗佔 81%,其次是個人因 素 70%、探索成長 57%,結交朋友及宗教因素佔 30%

及 26%。

Bramwell(1993) 認為高齡志工的參與動機可分為:利他動機、自我實 現動機、社會動機。

四、實證研究結果

志願服務者的參與動機,是最常被拿來討論的一個環節,這也是了解志工參 與志願服務的動力。在許多的相關研究文獻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到,國內外對 於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是非常重視的,故參考鄭讚源(2004)針對國內外學者 對於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的相關研究資料,如表 2-2、表 2-3 所示:

表 2-2 國內有關志工參與志願服務之主要研究結果

學者 主要研究結果

林勝義(民 79) 發現社教機構義工的工作動機依序為:充實精神生活、回饋 社會、結交朋友。

施麗娟(民 73)

在對張老師的研究中,將參與動機分成:尋求知識與技巧表 達、社會責任感、社會接觸、反應他人期望、社會認可、尋 求未來報酬、成尌感、自我成長與發展。

林萬億、林振春

(民 81)

對國內公務機關的研究中發現,其參與動機依序為:(1) 服務 他人(2) 獲得社會經驗 (3) 回饋社會。

嚴幸文(民 82)

針對醫院服務人員之研究發現,其參與動機依序為:(1) 做有 意義助人的事 (2) 學習成長,獲得經驗 (3) 覺得服務工作有 趣 (4) 回饋社會 (5) 享受志願服務工作 (6) 參與社團、結交 朋友 (7) 接受訓練 (8) 打發時間 (9) 個人宗教信仰。

劉德勝(民 82)

在對博物館的研究中,發現民眾參加志工的動機有:(1) 求知 (2) 擴展社會關係 (3) 好奇心 (4) 自主性、自我肯定的方式 (5) 回饋社會、享受服務樂趣 (6) 增加生活情趣、經驗不同 的人生。

簡志文(民 83) 研究國家公園解說員發現其主要參與動機為:熱愛大自然、

推動環境保護、增長知識技能、回饋社會等四項。

楊淑玲(民 85) 對於台北市義勇消防隊義工制度之研究中發現參與志工的行 為是屬於直接利他的行動。

石淑惠(民 86)

對公共圖書館志工調查其參與動機依序為:(1) 社會責任 (2) 自我成長 (3) 社會接觸 (4) 求知識與技術 (5) 機構本身之 吸引力 (6) 成尌感 (7) 意願實現 。

何淑媛(民 86) 針對雪霸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 (1) 增加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2) 為保護自然盡心力 (3) 瞭解國家公園 (4) 充實精神生活

(5) 轉換環境,放鬆心情 (6) 增加與人交談的經驗 (7) 回饋 社會 。

簡瑜慧(民 87)

研究馬偕醫院志工之參與動機依序為:(1) 使人生更有意義 (2) 利他動機 (3) 學習及成長 (4) 獲得經驗、興趣 (5) 社會 認同與接觸。

黃翠蓮(民 87) 研究台北市政府志工指出公務機關志工參與動機為:(1) 利他 主義 (2) 社會主義 (3) 利己主義 (4) 政治債向 (5) 宗教心。

黃曼婷(民 90)

研究對於家庭主婦志工參與動機結果為:家庭主婦參與志願 活動動機可萃取出三類:(1) 自我收獲之動機 (2) 回饋社會 動機 (3) 無特定目的動機。

陳育軒(民 90)

在其對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解說義工參與動機的研究 中發現,東管處解說義工的主要參與動機,前四順位依序為:

學習知識與技能、分享體驗與愉稅、為環境盡力、發揮愛鄉 情懷,側重在利他動機。

莊宜佳(民 90)

對於北市社區健康營造志工的研究中發現,志工之參與原因 以「他人」及「情境」導向者,對推行社區健康促進活動的 看較為正向。

吳許暄(2007)

對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的研究中發現,排名前四名的動機 分別是「可促進自我成長」、「純粹是個人與趣」、「可增加生 活經驗」、「有自我肯定之意義」,全落在「自我型」動機當中。

蔣政剛(2007)

針對國立史前館志工的研究中發現:志工因有其他志工經 驗,對於志願服務工作已有一定程度的社會接觸,反而想藉 由史前館的服務環境來學習成長磨練自己與自我成長,並以 在地人的驕傲推銷史前館,直接服務遊客來表達對社會的關 懷

江愚(2007)

對國立台東社教館志工的研究中發現,對參與動機之認同程 度分析,以「價值認同因素」最高,依次為「自我成長因素」、

「人際互動因素」,比率最低者則為「社會服務」。 資料來源:參考鄭讚源(2004)及研究者整理

表 2-3 國外學者對志工參與動機理論研究

動機 文獻 理論及研究

利他動機

Clary & Snyder ( 1991 );

Francies ( 1983 ); Grieshop

(1985);Gillespie & King

(1985);Independent Sector

( 1988 ); J. C. Penny Company ( 1988 ); Smith

(1982)

Eisenberg (1986);Grieshop

( 1985 ); J. C. Penny Company ( 1988 ); Smith

(1982);Wuthnow(1990)

民眾擔任志工,會因特殊情形、

意識型態或價值等因素。目的性 動機包括利他性動機。

自我動機 Clary & Snyder ( 1991 );

Francies(1983)

參與志願服務是為滿足自我需

Chapman(1985);Clary &

Snyder ( 1991 ); Francies

(1983) Grieshop(1985);

Independent Sector(1988); J. C. Penny Company(1988)

其動機是想要獲得專業知識、技 術、契約或承諾,是學生或在職 之成人多數的動機。

社會關係動機

Clary & Snyder ( 1991 );

Daniels ( 1985 ); Francies

(1983); Gillespie & King

( 1985 ); J. C. Penny Company ( 1988 ); Smith

(1982)

擔任志工的重要理由尌是獲得 友誼(愛及歸屬感)例如:1.遇 到人群;2.交朋友。

空閒時間

Gillespie & King(1985); Henderson ( 1984 ); J. C.

Penny Company(1988)

有自由的時間;因為參與志願服 務尌是一種自由時間活動的方 式。

個人成長動機

Chapman ( 1985 ); Isley

(1990);Lucks with payne

(1991);Wuthnow(1990)

多數志工相信從給予中獲得個

Pitteman ( 1973 ); Schram

(1985);Wuthnow(1991)

當問及為何會擔任志工,債向回 者認為與一般性志工的參與理論是具相關性並可結合討論的。依 Abraham H.Maclow 的需求層級理論而言,退休人員已從人類的基本的生理需求進入到心理需求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