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志願服務管理相關理論

本節從公私協力理論、社會化治理模式、績效管理理論出發,藉以解 釋縣臺中市政府期能促進祥和計畫志願服務運用單位之效能與績效,並達 成志願服務法與中央主管機關之規定,並擬定退場機制之指標,將其具體 化、期限化, 並透過管理幫助臺中市政府分配資源,以促進祥和計畫志願 服務運用單位之短期及長期目標的達成。

壹、公私協力理論

公私協立關係是一政府與民間部門責任共承、利益共享的一種對等合 作方式。20 世紀末,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皆面臨「雙重困境」,即政府財政 日益惡化,然民眾需求卻日漸增多,自 1980 年代起,各國政府便積極期望 透過民營化之途徑,藉由「師法民間」之精神來改善政府績效,向外尋求 共同分擔公共事務之來源,由於民間擁有充沛資金、組織、能力、技術與 管理觀念,成為政府可嘗試與之共同努力之夥伴(林淑馨,2009)。公私 協力是公私部門共同治理之模型,並不是一種全新的治理型態,在社會政 治系統中,此治理型態存在良久,此一強調跨部門資源整合、協力生產公 共財貨和提供公共服務之治理模型,逐漸成為理論界積極倡議,實務界廣 泛採用之治理工具。1980 年代以來,公私夥伴關係就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率 之治理模式,公私部門利用相互間可運用之資源進行協力或合作,以達雙 贏知結果。政府開始將業務釋放或委托民間部門經營與管理,以公私協力 模是來提供公共服務之方式(劉坤億、陳秋萍,2009)。

20

貳、社會化治理模式

1980 年代以來的行政變革,促使新公共管理主義出現為政府的運作引 進企業精神,以增加國家競爭力,促成政府業務委外經營之趨勢。公共管 理社會化意味著政府將公共管理之部分職能轉嫁給社會,促使政府非管理 化。讓非政府機構承擔公共管理職能,使原屬於社會範疇之公共組織取代 管理行政下的政府角色,而政府的基本職能即在於公共政策之制定與監督 執行。政府普遍強調宏觀之協調,以社會組織替代政府進行直接管理,政 府由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並盡可能將公共事務交由社會管理,實現 公共事務由「公共」管理。「社會化治理」意指政府應承擔社會期望的角 色而言,社會化治理係藉由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瞭解社會的實際需求 以及社會對政府治理角色的預期,並將此些預期內化為國家治理之重要思 維(李宗勳,2012)。

參、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Poister(2003,引自黃源協,2008)認為績效管理係指管理組織的員工 和工作,以促進其效能和績效的一種過程,藉由設定更多具體目標和目的、

發展操作計畫及提供所需資金、監測進度及評估成果,並採取符合整個組 織目標之適當追蹤行動。績效管理將組織的目標緊扣組織的「人」與「事」。

是故,績效管理一方面將焦點置於管理者和員工的「目標管理型態系統」

(MBO-type sysems);另一方面是將焦點置於方案和組織的「績效監測系 統」(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

Harte(1994,引自丁志達,2003)認為績效管理係指一套有系統的管

21

理活動過程,用來建立組織與個人對目標以及目標達成的共識,進而採行 有效的員工管理方法,以提升目標達成的可能性。

Michael Armstrong(1994)認為績效管理是一改善組織、團體與個人績 效成果的管理過程,其中有關計畫目標以及成果的衡量標準皆是在獲得同 意的下構下運作,績效管理是一建立組織成員對應該完成什麼的溝通過 程,是一用來管理與提升個人工作能力的方法,目的在於使組織的長短期 目標得以實現,意即績效管理是用以管理成員能力,開發其潛能以完成組 織目標的一套管理程序。

肆、小結

祥和計畫志願服務運用單位退場機制源起於臺中市政府社會局為配合 志願服務法、中央主管機關對志願服務之要求,以及對轄下祥和計畫志願 服務運用單位進行管理與約制。對績效管理而言,臺中市政府為管理祥和 計畫志願服務運用單位,而訂定退場機制,並挾以提供相關的資源(例如:

保險補助申請、參與教育訓練、承轉補助申請等),而欲加強臺中市志願 服務績效之管理過程。從社會化治理模式、公私協力理論視之,政府將公 共管理之部分職能轉嫁給社會,讓非政府機構承擔公共管理職能,退場機 制係由上而下之管理,中央政府將責任轉嫁至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將責 任轉嫁各志工組織,而政府之職責在公共政策之制定與監督執行。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