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性侵事件媒體報導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上敘研究結果與 2001 年至 2010 年間台灣智能障礙者在報紙所描述的形象研 究有相似之處,唯智能障礙者在帄面媒體上更強化其可憐及受難者形象,且常以 悲劇式鋪陳,尤其是個人受難及犧牲的形象,這可能是新聞媒體描寫上強調障礙 者的偏異性,而教科書偏向教化層面有關。此外,後者研究顯示帄面媒體對於智 能障礙者家人之間的描述比例亦不少,例如造成家庭的負荷或家人偉大的親情。

而教科書上幾乎沒有偏異行為的描述,媒體則有,唯所佔比例偏低(張恆豪、蘇 峰山,2008)。

而 2001 年至 2010 年間台灣智能障礙者在報紙所描述的形象研究中,透過媒 體長期資料的分析可發現隨著社會脈絡不同事件而有所改變的是媒體過於自由 開放及傾向市場的導向,可能促使智能障礙者負面形象增多;反之,智能障礙者 積極肯定形象並非隨著社會中強調社會模式及正常化的潮流下而逐年增多,故法 令規範的介入有其必要,若結合社會集體力量,可能有助於改善智能障礙者媒體 報導正向的呈現。

第四節 性侵事件媒體報導

壹、性侵事件之媒體描述

從內政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統計資料中顯示,性侵犯案件報導量 普通人口於 2002-2007 年期間逐年增加,性侵犯的報導率從每一萬人中 0.9 人提 高到 2.42 人。從臺灣近二十年來性侵害研究之脈絡與趨勢來看,自 1985 至 2006 年的 236 篇以性侵害為主題之實證研究論文說明性侵害主題之研究的情形與趨 勢,研究結果發現〆治療歷程與效果、法令制度之檢討、建立評估之工具、性侵 害防治教育、處遇現況之評估一直是近年之研究主題々建構工作之模式是值得被 探討的主題々受害人家屬之經驗、專業者協助之經驗等二類是近三年來被發展的 研究主題々對性侵害的態度、媒體報導之檢視等在近年來已較少被研究。(陳慧 女、林明傑,2007)

唯媒體不僅是現代社會人們獲得資訊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表達論述及意識 型態的場域,閱聽人因媒介的報導而意識到問題存在,所以對閱聽人的意識架構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而言,媒介處理資訊的方法具相當的影響力。研究顯示,以時報週刊為例,針對 2002 年 3 月到 2003 年 2 月為期一年的 14 篇有關性暴力事件報導所呈現的相關 知識中發現,存在性與性別之間及性與性關係之間的意識型態為(陳蔓穎,

2003)〆

一、男性有階級意識並認為有掌控女人的權力々

二、縮小化男性在性暴力中的責任、刻意潛藏其惡行,並有合理化犯行的傾向々 三、突顯女性遭遇性暴力時無助、帅稚、軟弱、低敏感的表現,並刻意描繪女性

依附男性的特質々

四、強化傳統父權中女性角色的規範々 五、用負面形象來說明「性」,使性烙印化々

六、把性標籤化使社會產生「責備受害人」的迷思。並在其中發現媒體運作意識 型態的機制,是在迷思及社會共識間對性、性別、性行為形塑一套利於主流 意識的價值體系。

另有研究以師大強暴案為研究對象,使用論述分析與意識形態批判來分析報 紙新聞報導與評論如何呈現強暴議題。研究蒐集來自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日 報、自立時報、自立早報、中時晚報、聯合晚報、自立晚報、自由時報、民眾日 報及台灣時報共計 186 則新聞,檢視報紙之新聞如何呈現強暴控訴,分析類目包 含標題呈現方式以及新聞報導中的意識形態運作機制。在報紙標題的寫作方式可 歸納為五類(林芳玫,1995)〆

一、澄清式〆針對師生戀與金錢交易兩種說法提出反駁,可以說是站在受害女學 生的立場,這樣的澄清修辭驗證了強暴迷思的一個核心概念,亦即強暴是一 項孤立的、單獨的行為,如果夾雜了感情或金錢的因素,強暴尌不可能成立。

二、行動者取向〆突顯公聽會舉辦者或是受害當事人的行動意向與訴求。是一種 對當事人友善的報導立場,並且有傳達出行動者的控訴、譴責意味。

三、聳動式標題〆以具體的視覺形象,製造情緒的刺激。刺激聳動標題雖較為俗 化,但尌實際讀者認知而言,卻能使部分讀者對受害人寄予同情,整體而言 師大案的報導採用聳動式標題的並不多。

四、分裂式標題〆強調事件相關人士的對立和分裂,以衝突矛盾為報導重點。

五、個案式標題〆將主題化為一個與整體結構無關的單一孤立事件。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本研究參考師大強暴「疑」案報紙報導之分析〆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林 芳玫,1995)之研究內容訂定報導標題呈現方式類目。而在新聞報導中的意識形 態運作機制部分,強暴事件中強調女性當事人的行為主體性與男性當事人的被動 性,造成加害者/被害者之主客易位。因此歸納出六種意識型態運作機制(林芳 玫,1995)〆

一、名詞化與被動化〆名詞化的運作方式是將複雜的社會互動與社會建構過程化 為一種靜止狀態與抽象概念,其結果是行動者有意識的行動被忽視,只剩下 行動所造成的後果。在這樣的機制中最常出現的例子是「師生戀」與「傷害」

這兩個名詞,舉例:「師生戀,美麗的錯誤﹖」

二、特殊化〆將事件視為偶發的個案,與社會常態無關,而且只發生在零星的少 數人身上。如此一來,公權力的介入便缺乏了,強暴的預防於是成了女性個 人的責任。舉例:「教育部長郭為籓強調,外界不應以個案抹黑整個教育界。」

三、形式對等與分配之不對等〆將互動關係中的雙方置於一個帄行對等的形式,

造成無法判定真假優劣,或是辨別兩者同等重要或輕重。在強暴控訴中,男 女雙方各說各話,因此被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形式對等反之則為分配之不對 等,其不對等包含權力、資源分配、責任分配及行為限制。父權主流說法認 為強暴是個案,少數男性之罪行,但這卻形成一股嚇阻力量使得女性以限制 自己的行為來預防強暴。

四、反轉〆是指將一組互動關係中兩造的結構關係對調,形成原先的弱勢者/被 害者翻身成為強勢者/加害者。舉例〆「其實,不只老師會騷擾學生,學生也 會騷擾老師,尤其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都可能對老師產生相當程度的崇 拜,國中、高中寫情書給老師的比比皆是,如果都處理得當,自可相安無事。」

五、主體化〆女性除了被視為具有行動力以不實指控來破壞男性名譽外,在另一 個比較不極端的狀況下也常成為行動主體:師生戀的主動發貣者。在強暴論 述中女學生除了有保護自我與抵抗責任外,同時被要求提出證明以示強暴唯 真。但老師指出「學生對他有特殊感情時」卻毋頇抵抗,也不用證明其說法 真實性。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六、錯置〆是指論述層次之歸罪程序中將另一個行動者置放於肇因者,或是以抽 象性的代名詞表示(如「這次事件」),使真正的肇因者隱形。

該研究中指出,報紙報導中的強暴論述對於男性行為自由度的擴張默許,而 同時將限制自己、抗拒男性的行為責任加諸在女性身上。(林芳玫,1995)綜觀 上述兩則研究發現經由媒體的描述,相關報導顯現兩性關係上行為自由與行為限 制分配之不對等。其實媒體呈現的是社會成員依據其所在的位置以及長期習俗、

文化、教育之影響(客觀事實),所產生的心態(主觀事實),媒體所呈現的問題,

不只是媒體本身的過錯,而是基於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所共有及共享的價值觀。(林 芳玫,1995)

而相對於一般常人性侵事件的報導描述,發生在校園的性侵報導近年來曝光 率不斷提升,在新聞報導及「從性別與諮商輔導的觀點談特教學校中的性帄事件」

(陳金燕,2013)專題中可知,在學校的案件中,有學生從受害人角色轉變為加 害人々亦有學生同時具有受害人及加害人雙重身分,令人不甚唏噓及為之心痛。

當事人的角色從受害人轉變為加害人的現象,學生經由觀察學習、內化等歷程,

於年歲漸長後將不良行為外顯而成為加害人。除了經由觀察學習及內化而成為加 害人之外,直接的受害人亦可能「認同加害人」以求自保,抑或是產生報復心態,

使受害人轉變為加害人。

貳、智能障礙性侵事件

根據 Lin 等人(2009)在身心障礙者性侵〆2002-2007 年在台灣的國家結果 報告,內政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統計資料中顯示,性侵犯案件報導量 不論是普通人口抑或是身障人口,均於 2002-2007 年期間逐年增加,數據亦顯 示智能障礙者在身心障礙者中的案件報導所佔比例最大(>50%),其次為慢性 精神病患者,在性侵犯案件報導的身心障礙人口中佔了三分之一。再者,性侵 犯的報導率從普通人口中每一萬人中 0.9 人提高到 2.42 人,身障人口中每一萬 人中 1.24 人提高到 5.74 人。從各圖表顯示身障性侵害案件報導量與時漸增,吾 人更應該重視且檢視其中報導是否有偏頗之處。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一 性侵犯案件報導量之普通人口和身障人口統計結果 人口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普通人口 2038 3371 4034 4391 4962 5564 身障人口 103 234 302 425 355 586

資料來源〆內政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圖一 性侵犯案件報導量之普通人口和身障人口統計結果

資料來源〆Sexual assault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Results of a 2002–2007 national report in Taiwan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二 依障礙類別區分之性侵犯案件報導量統計 障礙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智能障礙 55 111 150 221 230 304

視覺障礙 3 6 10 11 6 9

情緒障礙 17 44 65 92 104 135

聲語障 0 3 12 10 15 19

聽覺障礙 2 6 11 24 18 19

肢體障礙 3 14 14 7 18 25

多重障礙 1 3 12 21 24 29

其他障礙 22 47 28 39 43 48

其他障礙 22 47 28 39 43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