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討論

第三節 智能障礙者性侵新聞報導框架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時期之智能障礙者性侵新聞報導品質的分佈差異在統計上未達到顯著性差異(p

=.137, p>.05)。故本研究在假設(五)「報導品質缺失在施行期之分佈少於修 訂前」不成立。而這也可能意謂著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尚未受到更廣泛的討論 與重視,仍有待後續研究繼續加以證實和追蹤。

進一步考驗「報別」和「報導品質」的結果,不同報別之報導品質的分佈差 異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p=.037,p>.05),顯示不同報別的智能障礙性侵新 聞在報導品質上有顯著差異。在「暴露相關個人或團體不必要之隱私」缺失項目 兩時期比例皆為 0%,除「使用聳動、誤導的標題或標題與內文不一致」的缺失 外,其他缺失亦不超過一成比例々「斷章取義的歸因」報導率相較於修訂前期,

施行期是微幅下降 1.1%。唯法令施行後報導率不減反增的缺失有「使用聳動、

誤導的標題或標題與內文不一致」、「語言/圖表含有歧視意味或任意貼標籤」,其 中尤以聳動標題增幅達修訂前期一倍以上,且多集中在「蘋果日報」和「自由時 報」中,而媒體強調的議題與閱聽人重視之議題會是正相關的(徐美苓,2001)々 有研究亦顯示,報紙報導內容與民眾認知之間的確存在相當強度的正相關(徐美 苓,2001),故推斷媒體報導該類案件量提升與市場取向有關聯。

第三節 智能障礙者性侵新聞報導框架

Link 等學者(2004)曾提出烙印構成要素,其中刻板印象(stereotyping)

是將負面歸因與被標籤的差異連結,並讓該連結存在於一般人的概念中或被標籤 為差異之人的認知,而媒體即是建構大家的刻板印象的媒介之一,如下圖所示〆

圖十 本研究智能障礙形象建構撰寫架構 資料來源〆本研究

媒體 「情色化」

「概括化」

「能力弱化」

「曲解化」

形象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接著吾人將從文本分析中重現媒體如何透過智能障礙者性侵事件建構烙印 的過程,建構形象手法分別為「情色化」、「概括化」、「能力弱化」和「曲解化」,

以下將分主題細說明並提供資訊傳播媒體相關建議。

壹、情色化

在智能障礙者性侵事件標題中,多半報導以「行動者取向」標題呈現,透過 文本分析,得知大部分的標題結構為「事件+被害人 加害人+後果」。將被害人所 遭遇的傷害置於前,加害人得到懲罰的結果置於後,符合一般大眾對事件的邏輯 思維,將事件置於標題之首亦強調加害人的犯案類型,舉例並分析如下〆

表二十 行動者取向標題文本分析一覽表

事件 被害人 加害人 後果 資料來源 字數

姦殺 女童 求刑 12 年 中國時報 A6/社會新聞 2005/01/27 338

性侵 弱智女 花甲翁 被法辦 中國時報 C3/南部都會 2005/04/19 319

湖口女童姦 殺案

兇手 判 14 年 中國時報 C3/北部都會 2005/04/23 457

性侵 弱智女 兩色狼 法辦 中國時報 C2/雲嘉南都會 2005/06/03 177

性侵 智障女 兩榮民 判刑 中國時報 C2/中部都會 2005/07/29 123

涉嫌性侵害 兩男 吃牢飯 中國時報 C3/苗栗新聞 2005/10/12 252 性侵 弱智女 判刑八年 中國時報 A18/北部都會 2005/11/02 250 灌藥性侵 女同事 電台保全 被訴 中國時報 C4/大台北綜合 2006/09/06 554

性侵 女童致死 少年 求刑 12 年 2005-01-27/聯合報/C4 版/桃竹苗綜合新

324

性侵生子 七旬老翁 判七年半 2005-02-20/聯合報/A8 版/社會 531 性侵殺害 女童 少年 判 14 年 2005-04-23/聯合報/C4 版/桃竹苗綜合新

356

性侵 弱智女兒 狼父 判 12 年 自由時報/台北報導/2008-11-28 312 割臉性侵 嫌犯 被捕 自由時報/台北報導/2008-12-28 452 圖姦 好友女兒 狼司機 送辦 蘋果日報/台北報導/2008-08-12 437

資料來源〆本研究

©

2005-01-14/聯合報/A8 版/

社會

701

到 校 帶 走 兒 子 女 同學 玩 4P

2005-08-20/聯合報/A8 版/

社會

2005-09-29/聯合報/C4 版/

雲嘉南綜合新聞

2006-11-04/聯合報/C3 版/

社會

2006-12-30/聯合報/C2 版/

北市要聞

536

中 醫 師 姦 兩 女 迫 玩 3P

金錢水果誘騙 家屬痛罵〆變態 蘋 果 日 報 / 高 雄 報 導 /2005-02-28

627

少女騙同學供 3 男 輪姦

惡司機逼玩多 P 不配合尌揍人 蘋 果 日 報 / 台 北 報 導 /2005-09-07

644 /2006-06-12

453

衛生紙無 DNA 涉 雞姦判無罪

2008-03-01/聯合報/C2 版/

台中縣新聞 /2008-10-07

749 /2008-12-26

848 /2009-09-05

713 /2009-10-13

58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先性侵再剪肉 割 臉之狼落網

自 由 時 報 / 台 北 報 導 /2008-12-31

413

淫 師 校 園 伸 狼 爪 當眾強暴女學生

自 由 時 報 / 台 北 報 導 /2009-08-25

404

資料來源〆本研究

從上表得知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均有使用次標題的形式,且主標題通常一定會使 用聳動式詞彙,而聳動詞彙皆是由加害人所做出的行為々次標題則針對案件進行 故事性描述,使之劇情化,亦可見聳動性詞彙,但比例較少,該類詞彙除加害人 的行為外也多了斥責的言詞。如此撰寫模式強化了加害人的犯罪過程,弱化智能 障礙者,除了加深閱讀者的無限想像以外,媒體訊息傳播的同時也可能刻劃了「智 能障礙者高度性侵可欺性」及「社會負擔」的負面刻板印象。此外,「行動者取 向」標題含內文之字數帄均約 348 字,「聳動式標題」帄均約 584 字,字數越多 篇幅越大可能加強渲染效果,亦可能營造閱讀者對於智能障礙者的負面刻板印 象。

整體而言,上述文本分析中被害人對象以女性居多,成年女、女兒和女童為 主々而「行動者取向」標題偏向將句子結構簡化,呈現重點關鍵字「姦」或「性 侵」等關鍵字,「聳動式標題」則慣用通俗或不雅言詞將案情 A 片化,「行動者取 向」標題則會避免該缺失。

從新聞學界的觀點,標題之功能彙整如下所列〆提取新聞之重要內容、引發 讀者的閱讀興趣、標示新聞內容之輕重、提示報導的所屬類別、修飾新聞報導的 版面、表現報紙的編輯風格。其中「提取新聞之重要內容」意味著標題所涵蓋的 意義可在訊息傳播的霎那間被讀者無疑義地概括吸收,進而引發閱讀的興趣(李 啟箖,2014),因此智能障礙者之性侵新聞給閱讀者的第一印象,便在媒體訊息 傳播的閱讀標題一瞬間尌刻印至閱讀者的腦中了,故標題結構和遣詞用字是何等 重要〈媒體應致力於將一件事實以簡潔、精準、單純之標題模式呈現,例如使用

「行動者取向」標題撰寫模式,以使讀者易掌握中心主旨,盡力確保在訊息傳播 的過程中達到精準確實的效益。

© 2005/01/27

新竹縣湖口鄉去年 7 月發生 16 歲黃姓少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上敘新聞斷章取義之概括化的寫法,概述如下〆(1)疑似智能障礙(2)療 養院鑑定為弱智(3)嫌犯自稱智能障礙。事實上,疑似和邊緣型智能障礙即未 正式被鑑定的智能障礙者,在特殊教育法中亦無該類說法,這僅是醫學的描述詞 彙,其中爭議在於該犯罪者「是否實屬智能障礙者〇」在未確認前媒體便已將該 情狀描繪出,不免造成閱讀者將概括式說法都歸納至智能障礙,產生對智能障礙 者的負面觀感或甚至烙印化智能障礙者々而此部分亦是吾人與另一信度檢驗者於

「斷章取義的歸因」缺失中認同度一致的部分。

且從「斷章取義的歸因」的缺失要項中可審思媒體在訊息傳播的過程中,

應留意犯罪者是否確實為智能障礙者,不應在模糊地帶進行新聞撰寫,避免傳遞 負面形象成刻板印象。

© /2006-07-09

〈南部〉傻女隨性 媽媽提告無證 「傻女」具歧視意味。 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2005-09-17 傻女道出「尌是爸爸」 /2005-09-29

道士剪褲迷姦憨女 重判 20 年 「憨女」具歧視意味,

但人人對於「憨」是否 具 歧 視 意 味 之 標 準 不 一。

蘋果日報/高雄報導 /2009-06-14

3 度姦憨女 斯文男被送辦 「憨」具歧視意味,但 人人對於「憨」是否具 歧視意味之標準不一。

蘋果日報/台東報導 /2009-09-0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在報導品質缺失部分的信度檢驗結果中,39 則新聞中有 13 則(30%)未與 另一位特殊教育碩士畢業生且於智能障礙者協會擔職多年者相同,類目歸納的差 異重點在於「弱智」描述語彙與「誘騙」等情狀描寫上,該研究者認為即屬歧視 意味或任意貼標籤,但本人認為「弱智」是早期對智能障礙者的稱呼,現已多稱 呼為「智能障礙者」,身心障障者權益保障法則以需求角度「神經系統構造及精 神、心智功能」需求者來表述,故無將「弱智」描述併入缺失中。「誘騙」則是 從加害人行為的角度來撰寫新聞時所用的詞彙,故吾人不將之併入缺失的一環。

此外,信度檢驗過程中兩位研究者皆對「憨」形容智能障礙者認為是具歧 視的意味,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主站中查詢該字之意義,隨著詞性不 同而有「愚笨、痴傻、天真、樸實」之意,兩研究者進行信度檢驗時均取「愚笨、

痴傻」之意,故將之歸類在缺失中。唯對於智能障礙者家長團體來說「憨」則取 其「天真、樸實」之意,最常被使用的名詞是「憨兒」或「喜憨兒」,例如「喜 憨兒烘焙屋」、「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喜憨兒餐坊」…等,取其憨意是將智 能障礙者弱智意象轉化為積極肯定之形象(陳志軒,2013),故角度不一樣詮釋 便有所差異。

而在上敘文本分析中顯見能力弱化辭彙,如「傻」、「白目」、「低能」等。此 部分建議媒體遣詞用字應審慎避免負面形象建構的字眼,以確保訊息傳遞過程中,

兼顧資訊的正確性和避免烙印化智能障礙者的缺失。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肆、曲解化

在過去的研究文獻中,媒體對於性侵害新聞的論述形成了兩性關係上行為自 由以及行為限制分配之不對等,整體來說傾向默許男性行為自由度的擴張,同時 加諸在女性身上的為限制自己、抗拒男性的行為責任(林芳玫,1995)。但在智 能障礙者性侵新聞中,可見幾乎所有「限制自己」的責任是加諸在男性身上,智 能障礙女性則是弱勢形象之代表,甚至於性交易和兩情相悅之新聞內容亦是將

「限制自己與抗拒之行為責任」加諸在男性身上,這似乎也是另一種的兩性關係 上行為自由以及行為限制分配不對等情形。

下列第一則新聞事實上疑似是性交易風波,新聞內容字裡行間呈現了男性的

下列第一則新聞事實上疑似是性交易風波,新聞內容字裡行間呈現了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