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怪獸何時會出現

千萬不要小看孩子怕黑的行為,強迫孩子在黑暗的房間獨處,可能會導致真正 的永久創傷。從另一方面來說,也不須為了迎合孩子,而讓他點著所有的燈睡覺,

這樣也不會有任何幫助的。76

黑暗原本是不會讓幼兒感到恐懼害怕的,幼兒會害怕黑暗,這是後天環境所造成的,

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原本就是黑暗的,應該早已經習慣了處在黑黑的環境當中。幼兒之所 以怕黑,有時是被大人的語言所恫嚇的,因為是大人告訴他,黑夜裡會有虎姑婆出現!這 讓幼兒將黑暗與恐怖畫上了等號。此外,不愉快的經驗也可能導致幼兒怕黑的心理,如半 夜醒來,發現沒有人,在黑暗中因缺乏安全感而哭泣,因此寶寶怕黑大多是經驗累積而來。

而且對於「黑」的認知是到了四歲之後,接觸外界的機會變多了,才會產生害怕的感覺,

而這多半是因為大人害怕,導致在言語間、管教時會不經意流露出黑的可怕,久而久之就 造成孩子對於黑暗的恐懼,如果再加上看到大人面對鬼故事或電視上的鬼片,所顯示出的 害怕感覺,當然就會認為黑暗就與鬼怪畫上等號囉!

所以,我們可以說,沒有孩子是天生怕黑的,是大人讓孩子怕黑,所以如果我們遇到 真的過分怕黑的孩子時,應該要找出原因,也要檢視一下自己是否平常陪孩子的時間太少 了,讓他們接觸電視的時間過長,因此看了許多不屬於他們應該知道的訊息。而了解原因 之後,我們再從環境上去改善,儘量避免讓孩子獨自接觸黑暗的恐懼。

二、 當小孩子老大地位被威脅時

每個人都喜歡被珍視、被呵護的感覺,尤其是集三千 寵愛於一身的孩子,最不能忍受有「外人」來取代自己獨 一無二的地位,瓜分自己原本百分百獨享的關愛。《Little Monster Did It!》裡的 Amy,原本在家裡獨占父母的愛,

地位也是唯一的寶貝,沒想到媽媽卻帶回來這個只會哭鬧 的小弟弟。為了表達出自己內心那種不安的感覺,於是所 有該做及不該做的事情,卻都誣賴給小怪獸;然而小怪獸 不僅拼命的搗蛋,甚至連 Amy 想和弟弟親近,都會讓小 怪獸不高興。直到爸爸和媽媽受不了了,告訴 Amy「小怪

獸得馬上離開」,Amy 才著急的拉著小怪獸開始逃跑、躲藏(圖 3-3)。

76同註 74,頁 81。

圖 3-3 Amy 和小怪獸著急的躲藏

(取自《

Little Monster Did It

!》)

幼兒最早的嫉妒行為大約是出現在一歲半左右,且多半係由於母親生下第二個孩 子而忽略對年長兒的照顧。此後更為爭取父母的,甚至幼稚園老師的愛、關懷,而對 兄弟姊妹或同伴嫉妒。幼兒嫉妒時,有時候會回歸到新生兒式的行為,即心理學上所 謂的退化現象,如:尿床、不吃飯、愛哭、常鬧情緒、偽裝生病等行為。77

當身為獨占父母全部的愛的老大,突然要面臨家裡多了一個競爭者時,有的便會對新 生兒的出現而產生「嫉妒」情緒,想藉著排斥新生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憤怒,但有些爸 爸媽媽會對老大的行為選擇置之不理。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不僅不能夠解決孩子的情緒 問題,甚至還可能會加重老大的情緒,而出現傷害新生兒,或退化成跟新生兒一樣的行為。

這些老大所產生的問題,其實,並非是難以解決,因為他所想要的,只不過就是父母對他 的關愛。

幼兒嫉妒的危險期,通常會有兩次。一次是弟妹誕生時;一次是弟妹開始具有行 動能力的一歲半到兩歲時。

兩歲左右的幼兒,行動力、攻擊性強,以自我為中心,對不瞭解的事也要加以干 涉,占有慾極強。因此一旦這種充滿精力的弟妹出現,會嚴重威脅到年長的幼兒。78

父母如何表達對所有孩子的愛是公正無私的,對所有的孩子而言,這是最令他們關心 且重要的,父母的愛象徵著他們在家的地位,就如同原本是獨佔父母唯一的愛的老大,在 面臨到弟妹出現,自己地位即將被取代時的危機感,是多麼令他們感到無助及恐慌的。如 果此時父母的態度是偏私,甚至是斥責老大的行為時,他們便會更加認定父母會對他產生 這些負面的情緒及行為,皆是因為新生兒所造成的。就像《

Little Monster Did It

!》裡的小 女孩 Amy,在媽媽生產後,家裡出新的威脅者,卻還是依然的展開笑容表示歡迎,為什麼 她能如此輕易的接受來跟她搶父母的弟弟,該歸功於她有一個發聲筒,一個可以理所當然 暢所欲言的角色-怪獸。怪獸因為對新的成員-弟弟看不順眼,所以牠極盡所能的搗蛋、

調皮,連 Amy 想親近弟弟都會引起的嫉妒與憤怒,直到父母都快受不了,牠才有所收斂。

Helen Cooper 透過這個小怪獸,將姊姊對新生兒弟弟的敵意及妒嫉等情緒表露無遺。當父 母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陌生的小小孩身上時,Amy 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已經 開始受到威脅與忽視,這些「不安」的負面情緒,正好透過那隻小小的怪獸來發洩,自己

77見黃志成、王淑芬著,《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揚智,1995 年),頁 125。

78同註 61,頁 74。

卻不用明顯的表露出來以免被父母討厭,反正千錯萬錯的都是小怪獸的錯(圖 3-4)。

三、 小孩子失去父母的關心、保護時

現代大部分的父母可能忙於工作,可能忙於家務,終日忙於做自己認為對家庭、對孩 子好的事,親子之間的交流不僅機會少,甚至連次數都少的可憐。每個爸爸、媽媽當然都 自認為自己很關愛孩子,但是事實上,有些父母在言語和行動表達上,不僅僅止於言詞、

口頭上的關心,甚至寄望能用實質上的物質享受來取代精神上的相處,這不但會使得孩子 在物質上的價值觀容易混淆,也容易讓孩子察覺不到父母對他的關心。

對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子而言,父母的保護 是何其重要,無論有天大的困難或麻煩,只要有父母 的關注與幫助,什麼事都能迎刃而解的,就連心裡害 怕的怪獸也都能被消除。就像是《野狼盒》裡的小男 孩就是因為有個時時關心他,肯正視他懼怕怪獸心理 並努力幫他一起解決的爸爸(圖 3-5),所以小男孩 才得以成功的擊退那隻一直不時出現,嚴重騷擾他生 活的野狼怪獸;然而《冬冬,等一下》裡的小男孩冬 冬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冬冬的父母都各自忙於自己的 生活,每當冬冬想跟他們說話的時候,總是得到「等 一下,我沒空」這個答案,不管是爸爸或媽媽都不曾 停下手邊的工作,專心的聽冬冬說話;就連冬冬真的

遇到怪獸要吃他,來向父母求救的時候,他們竟還以為這是冬冬在開玩笑,所以到最後,

圖 3-4 Amy 正跟著小怪獸一起在搗蛋 (取自《

Little Monster Did It

!》)

圖 3-5 爸爸正在製作對付大野狼的工具

(取自《野狼盒》 )

冬冬寧可自動的被怪獸吃掉,也不再向自己的父母求救,也許對冬 冬而言,不關心自己的父母更像一隻可怕的大怪獸吧!

四、 怪獸出現在有點了解又不會太了解之後

許多莫名的恐懼,都是出現在不了解之後。如果打從一開始就 不知道,甚至未接觸過有關怪獸事物的話,很多被認為可怕、恐怖

的怪獸都將不存在,因為對不知道什麼叫做怪獸的人而言,怪獸就像是個沒被發掘的新品 種一樣,正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便是這道理。但是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你已經知道怪 獸是個可怕的東西,但是就是不了解牠的弱點,以及牠將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甚至或做出 什麼嚇人事情的話,這種莫名的恐懼都將會纏繞在你心裡,一直揮之不去。

我們知道有些恐懼是由真實事件所引起,有些則是經由幻想、憑空捏造而來的。

通常成人的恐懼都有客觀的理由(如:疾病、寂寞、被遺棄……),但是孩子的恐懼則 多源於幻想。通常這些幻想的產生,是由於他們對事物本身,無從明瞭和掌握,或是 對某些現象做粗淺的解釋而產生幻想,引起恐懼。在過去,這種恐懼是無知及迷信的 結果;但今日,則是某些傳播媒體(如:電影、電視、恐怖小說、廣播……)刻意製 造的效果,事實上,這些事物都是無害的。79

幼兒對一些陌生、未知的事物或怪獸的恐懼,通常是因為他們對這些自己所無法理解 或超乎他們的認知所引起的。也由於對物的恐懼,再加上自我的想像力,便在無形之中誇 大了心中所恐懼的事物。像《我要來抓你啦!》一書中,一開始就出現了一隻來自於外太 空會吃星球的「大怪獸」,而這怪獸一開始便大肆的顯示牠偉大的本領—將高山咬碎、將海 水吸乾……。甚至在牠來到地球,在雷達上發現了一個人類的小孩—阿湯,牠還誇口大叫 說:「我要來抓你啦!」等到牠真的找到阿湯,正準備趁阿湯不注意時向他撲上來,緊張的 氣氛到此達到高潮。正當我們要替阿湯捏一把冷汗,甚至不自覺得在心中吶喊著:「小心!」

沒想到怪獸真的出現了,就出現在阿湯的腳下,這怪獸原來就只和阿湯鞋邊的小石頭一樣 大而已嘛!

79見麥克羅森改編,王文娟譯,《孩子的內心世界-恐懼》(台北:鹿橋,1994年),頁25。

在《野狼盒》裡,小男孩害怕野狼的出現,其實是因為他看到故事書、卡片或錄音帶

圖 3-6 看我怎麼對付大野狼 (取自《野狼盒》)

裡可怕的大野狼情節而感覺到害怕,所以才會一再的感覺大野狼在他身邊出沒。然而大野 狼神出鬼沒的影蹤,已經嚴重的影響到小男孩的生活,甚至連爸爸陪他睡覺時,只要爸爸 一打起呼,大野狼就會立刻出現。最後還是靠爸爸做一個「野狼盒」,一個可以完完全全封

裡可怕的大野狼情節而感覺到害怕,所以才會一再的感覺大野狼在他身邊出沒。然而大野 狼神出鬼沒的影蹤,已經嚴重的影響到小男孩的生活,甚至連爸爸陪他睡覺時,只要爸爸 一打起呼,大野狼就會立刻出現。最後還是靠爸爸做一個「野狼盒」,一個可以完完全全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