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另外,閱讀圖畫書除了可以讓幼兒發洩負面的情緒之外,也可以帶給幼兒積極的快樂 (bibliotherpy)128的精神可說是十分雷同。讀書治療即心理治療的一種,乃讓當事人閱讀與其 問題有關聯的主題,互相交談閱讀感想,旨在增進當事人對於自己了解,俾達到治療的功

126見鄭瑞菁著,《幼兒文學》(台北:心理,1999 年),頁 5。

127見陳美姿著,〈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1 年),頁 24 。

128圖書療法(bibliotherapy)是由兩個希臘術語「biblio」(書)和「therapy」(對身心、行為發展的治療 法)組成,衍出「運用書籍治療疾病」的意涵。最早由教育家David Russell & Caroline Shrodes 的研 究,以為幼兒在成長中,藉由認同書中人物對日常事物(衣、食、關愛、安全等)所遭遇困境—在消極上,

可以宣洩鬱結;積極上由「肯定」自我而悟出解決之道,所以像美國麻州大學醫院小兒科病房,常有「故 事女士」對患病幼兒解述相關故事。見李慕如、羅雪瑤合著,《幼兒語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1999年),

頁390-391。

效。129Russell & Schrodes定義為:「讀書治療是藉著閱讀書本,以解決問題;它是指讀 者的人格與文學作品產生動力性交互作用的過程,可用以達到人格評估、適應及成長之用。」

130圖書閱讀是改善及穩定孩子情緒的良方之一。

透過「圖書療法」的使用,從圖畫書中的人物表情及動作,提供孩子一個循序漸進、

逐步深入探討的過程;藉由圖畫書畫面中豐富的色彩及構圖,展現其熱情的生命力和恣意 遨遊的想像力,建立其健康、自信的價值觀;運用圖畫書的人物對話中,既堅定又關懷的 態度和神情,一次又一次建築於孩子的韌性、信心與勇氣;在情節進行中,尊重孩子之間 的個別差異……,勇於面對自己的抉擇,接受生命的挑戰和儲存生命能量,唯有如此,才 能為自己的生命點光、信心十足與勇氣實現的再度肯定。132 而「圖畫療法」的使用,可說 是最適合改善幼兒恐懼怪獸的心理最好的良方之ㄧ;幼兒可經由閱讀圖畫書中的主角的表 情、動作及所遭遇的情境,體驗到主角的情緒變化,並隨著故事情節的改變,循序漸進的 學習書中主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對自我的自信力與正確的人生觀,甚至還 可將故事主角內心的成長,內化成為自己面對恐懼怪獸時的經驗及穩定恐懼情緒的能力。

幼兒在經由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可說是在無形中一次又一次的建構出健全的人格發展,

培養出在面對自我內心恐懼時的穩定情緒能力,甚至對自我肯定的自信力;而這一些能力 並非是我們成人想給予,幼兒就一定能獲得的,因此透過圖畫書讓幼兒學習面對自我內心 恐懼的情境,對幼兒來說,甚至是對我們成人而言,都是最方便,也是最重要的。

129見劉焜輝、汪慧瑜編,《輔導論文精選》(台北:天馬,1978年),頁796。

130見施常花著,《台灣地區兒童文學作品對讀書治療適切性的研究》(台南:復文,1989年),頁11。

131同註103,頁118。

第伍章 如何與怪獸交朋友

第一節 認識一下怪獸

一、怪獸的存在與其象徵

怪獸的存在在人類的社會已久,然而每每一談起對怪獸的印象,卻是百人有百樣,該 說是怪獸的形象千變萬化,還是沒人見過牠的廬山真面目,而繪聲繪影、加油添醋而成的 具體形象?

筆者從研究古今中外的怪獸形象的演進時,發現怪獸的形象無論是古代的中國或是早 期的西洋文學史,在神話時代裡皆是駭人聽聞的妖魔鬼怪,一副兇狠可怕的模樣;到了民 間傳說時期,才開始被擬人化,與人的形象或是生活環境較多相似及接觸;直至現今出現 在圖畫書之後,怪獸才徹底的改頭換面,從一個可怕不具人形的妖魔鬼怪,漸漸的融入人 類生活,改變成為較具人性,也較具人形的可愛怪獸,甚至有的還成為幼兒的朋友呢!這 些轉變,可說是怪獸適應世界潮流最佳寫照吧。

幼兒內心所存在的恐懼,如果要讓幼兒完全的表達出來,有時對使用語彙較少的幼兒 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恐懼是屬於心理方面的情緒問題,更是不易表達。因此利用 怪獸來將幼兒的內心恐懼化為具體的象徵,是再好也不過了。

早期怪獸的存在,是為了讓神話時代增添一些英雄事蹟以及神秘的色彩,怪獸可說是 可怕、黑暗、神秘,甚至是死亡的象徵。在當時,只有被神祝福或是像神一般的凡人英雄,

才能克服萬難,深入險境的將可怕的怪獸剷除消滅,而怪獸似乎是成了神話故事下英雄的 手下敗將的唯一角色,畢竟當時神話故事主要的聽眾是成人,消滅怪獸只不過是故事裡要 證明誰是英雄或增添英雄的威猛事蹟。然而隨著漫長的時代潮流在改變,不僅大人要閱讀,

連識字不多的幼兒也開始學習閱讀;而故事內容不僅大幅改編成為兒童適讀的內容,專門 為幼兒創作的圖畫書也在現今兒童文學創作界裡,開闢出了一片屬於自己天地。當然,在 這股文學潮流改變中,為了能讓幼兒能接受怪獸在圖畫書中出現,怪獸勢必將大幅改變自 己的形象特徵,甚至也開始成了幼兒內心某些恐懼心理的代言者。

筆者在自小到大,對怪獸的印象最早且最深刻的,就是中國流傳最廣且最久的大怪

獸—「虎姑婆」。這隻「虎姑婆」怪獸,雖然我幼年時沒看過相關的圖畫書,但我卻能夠 深刻的感受到牠的威脅性,以及牠可怕的模樣;而這些都該「歸功」於我家鄉那些很會說 故事的大人,經由他們的仔細描述,就算是沒看過虎姑婆牠本尊,我還是能知道牠是隻恐 怖且可怕,還會吃人的怪獸。因此,對當時年幼的我來說,「虎姑婆」簡直就是黑暗、可

怕的代表。

然而在兒童文學盛行的現今,利用怪獸圖畫書來處理幼兒怕黑、怕怪獸的恐懼心理,

早已不是新聞。從1960年代美國所出版的兒童圖畫書如「Where theWild Things Are」,便 以此為主題,而我們國內最早出版相關主題的怪獸圖畫書,首推漢聲出版的「野獸國」、

「我撒了一個謊」、「天不怕地不怕」這三本書。自此,以怪獸為主題的圖畫書,便陸陸 續續的開始被重視、被創作,甚至被出版。

當閱讀對象由成人轉變為幼兒時,怪獸自然不再是神話時代下的英雄手下犧牲品的角 色,牠要轉型成為讓幼兒在閱讀時,要能一面不驚嚇幼兒,讓幼兒太過恐懼、害怕牠;另 一方面也要能吸引幼兒繼續閱讀,甚至喜歡牠的模樣。因此,怪獸有了更多的角色可扮演,

也開始與幼兒有了更多的互動,而這些就可以讓怪獸在圖畫書裡有了更多的展演空間及表 現,來讓幼兒讀者繼續來閱讀。

二、怪獸的百變角色

雖然在早期,怪獸經常是讓人聞風喪膽、捉摸不定的對象,有時是《山海經》裡的奇 珍異獸,讓人不敢有所親近;有時是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專守珍貴寶物的守門怪獸,等待著 自以為是勇士的人們去挑戰;或是中國民間傳說裡家喻戶曉的白娘子,為了報恩不惜改變 形體轉為人形;甚至是從古至今存在最久,也最被大人廣泛用來恐嚇小孩的怪獸虎姑婆。

這些角色可說是早期的怪獸最常扮演的角色。

隨著怪獸的形體由無固定形體到接近人形的改變,牠的行為表現以及思考模式也越來 越有「人性」,也越來越貼近人類的生活。這些怪獸開始扮演著我們生活中恐懼的代表,

比如說黑暗、嫉妒、膽小等,也開始讓最年幼的人類孩童接受牠們、接近牠們,甚至到喜 愛牠們。怪獸可說是越來越融進我們人類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了。

三、怪獸的形象改變就在圖畫書裡

怪獸雖然在早期時常扮演著被英雄消滅的角色,但自從和幼兒有了互動,開始在圖畫 書裡有了寬廣的表演空間之後,牠所扮演的角色可說是無所限制呢!James Stevenson著的

《床底下的怪物》,可說是對恐懼黑暗、害怕膽小,且需要學習獨立與成長的小朋友,最好 的怪物圖畫書。這本圖畫書裡,是爺爺透過描述自己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過夜時,因為 在睡前看了有關怪物的圖畫書之後,便對黑暗及怪物產生了恐懼,而在爺爺述說的過程中,

原本害怕黑暗、恐懼怪物的小孫子在幫爺爺克服黑夜的恐懼的同時,也能開始運用智慧來

冷靜判斷一一為爺爺分析,原來那些黑暗中的可怕怪物是爺爺自己多疑而產生的,只不過 是生活中的物品的影子或自然現象,黑夜事實上並不可怕!

而另一本 Anouk Bloch–Henry 著,Pronto 所繪製的《野狼盒》,是一本描述大人正視 孩子對黑暗中出現的怪獸大野狼所產生的恐懼,並且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

讓孩子增強自己面對恐懼的能力。對大野狼常常在夜晚出現而受到驚嚇的小男孩,原本對 這神出鬼沒的大怪獸可說是束手無策,但在他跟爸爸談過之後,經過爸爸的介入與共同抵 抗,讓這小男孩無形之下不再害怕大野狼,也不再恐懼黑暗的來臨。

怪獸也是幼兒內心的代言人。在 HELEN COOPER 所著的《Little Monster Did It!》,

Helen Cooper 透過這個小怪獸,將姊姊對新生兒弟弟的敵意及妒嫉等情緒表露無遺。當父 母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陌生的小小孩身上時,Amy 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已經 開始受到威脅與忽視,這些「不安」的負面情緒,正好透過那隻小小的怪獸來發洩,自己 卻不用明顯的表露出來以免被父母討厭!

《冬冬等一下》可說是一本專為父母而寫的的圖畫書,書中的主角冬冬,從原本期待父

《冬冬等一下》可說是一本專為父母而寫的的圖畫書,書中的主角冬冬,從原本期待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