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情緒管理的概念

本節將探討情緒管理的定義、情緒管理的相關理論來了解情緒管理的概念。

壹、 情緒管理的定義

關於情緒管理的定義,有許多學者提出他們研究的看法,研究者整理了中外 學者對此議題的相關研究定義,列表如下:

表 2-1 臺灣學者對於「情緒管理」的定義

學者 年代 定義

邱欣如 2012

能夠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透過正確的情緒理解,在 情緒表達上適當合宜,且能同理他人感受,而能使自己 在情緒方面維持穩定的狀態。

陳佳雯 2011

能清楚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並採取應變的措 施,除了能減少負面情緒的發生。進而良好的控制自己 的情緒,也能妥善處理他人的情緒,解決現有的情緒困 境並激發正面情緒的產生,進而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

12

表 2-1 臺灣學者對於「情緒管理」的定義(續)

學者 年代 定義

楊靜宜 2010

情緒管理係指能正確的覺察、表達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能調整自己和因應他人的情緒,且能夠控制並運用自己 與他人的情緒,以激發出適宜的行為,使自己與他人身 心臻於和諧狀態的能力。

劉美惠 2010 能適當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狀態,

鄺嘉玲 2009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情緒事件時,能正確覺察、了解自我 和他人的情緒,並運用適當方法的表達、控制與調節自 我的情緒,進而產生自我激勵作用、積極的增加正向的 情緒。

鍾偉晉 2008

對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狀態有清楚的認知與覺察,透過適 當的方式表達與控制,以求有效評估與處理負面情緒,

增強正向之情緒,並對情緒處理的過程與結果予以反 省。

邱麗卿 2008

個體能覺察自己與他人情緒的存在,運用正向的認知思 考,調適自我的感受,採取合宜的行動以適切的表達情 緒,使身心獲得平衡。

汪 珣 2007

正確的覺察認知自己的情緒狀態,能適度的運用理性表 達情緒,能在認知及行為上調適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 情緒,而使自己身心臻於和諧狀態的歷程。

張雅萍 2007

個體對於自身與他人的情緒,能加以察覺、了解、判斷 及表達,經由自我激勵、調節與反省,積極的運用所得 之情緒訊息與知識,引領自我行動、面對問題以自我提 升的能力。

邱姮娟 2005

情緒管理是個體能運用情緒智力,適切的覺察自己吉他 人的情緒,對引起情緒的刺激情境有正向的評估,並在 生理及情緒變化時能以積極的感受和行為來表達情 緒,達到個體身心平衡。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3

表 2-2 國外學者對於「情緒管理」的定義

學者 年代 定義

Berman and West

2008

能夠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狀態,藉此來管理自 我及他人之情緒。

Spector

2005

是一種能認知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及管理自己及 他人情緒的能力。

Goleman

1995

情緒智力包括五種能力:覺察自己的情緒、適切 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覺察他人的情緒、管理 人際關係。

Lazarus

1994

情緒管理與生活適應有密切的關係,每一個人都 有情緒,而且每一個人都有表達情緒的能力,但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管理情緒的技巧。人類的情 緒有可塑性,後天的教育與環境的制約都可以改 變情緒的表達方式,並且提升情緒管理的能力。

Dryden and Gordon

1992

先覺察並分別出不合時宜的想法和需求,找出讓 自己情緒不安的緣由,接著再抗拒這些負面想 法,並以正面、積極的想法及行為取代之。

Salovery and Mayer

1990

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緒、使用語言文字表達情緒 的概念,能處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進一步使 用情緒解決問題或做決定。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歸納以上中外學者對於情緒管理的定義後發現,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正 確的覺察並認知自己及他人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首要步驟;其次,必須在覺察 並正確理解情緒後,藉由評估、自我激勵,調節原本的情緒狀態為正向、積極的 情緒;最後以適切的行為將情緒表達出來,達成身心及人際關係的和諧。

14

本研究依此界定「教師情緒管理」的定義為:教師在校園生活中,能夠正確 的覺察並認知自己及他人的情緒,透過正確的理解及自我激勵調整負面情緒,再 以適切的方式表達,以致個人身心及人際關係的和諧。

貳、 情緒管理的相關理論

關於情緒管理的理論眾多,簡單歸納起來,多以情緒心理學、心理治療理論 與情緒智力理論三個立論來說明情緒管理的理論基礎。研究者歸納整理多位中外 學者的著作(邱欣如,2012;陳皎眉、楊家雯,2009;邱珮婷,2009;呂美玲,

2008;蔡秀玲、楊智馨,1999;張美惠譯,1996;楊瑞珠,1996;張春興,1995;

Mayer&Salovey,1997;Folkman&Lazarus,1988;Daniel Goleman,1995)後,

說明如下:

一、 情緒心理學的理論

1.

坎(Cannon,1927)巴(Bard,1938)二氏情緒理論

這二位質疑前者的說法,他們認為光是生理變化無法引起情緒反應,情緒與 生理變化應該是同時產生的。他們認為刺激出現後,透過大腦的視丘(thalamus)

傳遞訊息到自主神經系統及大腦皮質。經過大腦的判讀,自主神經產生生理 變化,而情緒也同時產生。

2.

斯辛(Schachter&Singer,1962)二氏情緒理論

他們認為生理反應是情緒產生的緣起,但產生何種情緒則左右在個體對刺激 事件的認知,因此情緒的產生與「生理反應」及「對刺激事件的認知評估」

有關,故此理論又稱為「情緒歸因論」。

3.

認知評估論

是由 Lazarus 和 Folkman(1984)兩位提出,他們認為在情緒產生的過程中,

15

個體的「認知評估」應該是關鍵因素,所以在相同的環境中,不同的個體因 著不同的認知評估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而在個體評估的過程中,會經歷初級 評估(primary appraisal)、次級評估(secondary appraisal)及再評估(reappraisal)

三個階段。

歸納上述三種理論,顯然情緒心理學者認為「生理反應」及「個體認知」

是形成情緒的主要因素,而認知解釋在情緒形成過程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顯得重 要。

二、 理性情緒治療理論

理情治療法的代表人物為 Albert Ellis,其哲學基礎根源於希臘與羅馬的斯多

噶哲學(Stoic Philosophy),Ellis 引用斯多噶派哲學家 Epictetus 的話:「人並不被 事情所困擾,而是被對該事情的看法所困擾」

理性情緒治療是基於一個假設:人天生兼有理性與非理性思考與行為,而非 理性的思考大多是根據早期不合邏輯的學習, 或曾受父母和環境的影響而來。理 性思考是能珍惜生命可貴,可以快樂,可以思想,可以學習,可以用言詞表達自 己,與他人溝通,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在愛中成長,並且邁向自我實現的目 標。

Ellis 認為人的思想、情緒及行為三者是同時發生的,因此強調為要了解人的 自我毀滅行為,就要先了解人如何感受、思想、領悟和行動。同時他認為人是具 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限制,去改變基本觀念與基本價值,並且有力向自我毀滅行 為作出挑戰。由於人有能力對自己的價值系統作出評價,所以就有機會以新的觀 念、意見和價值來作出取代,結果就因此導致了新的行為出現(張佩瓊,2011)。

Ellis 獨創 A-B-C-D-E-F 理論來說明理性情緒治療法。A 是觸發的事件或經 驗、B 是自我信念或想法、C 是情緒反應或行為結果、D 是駁斥或改變(D,dispute)、 E 代表效果(E,the effect of disputing)、F 是新的感受(F,new feeling)。

16

Ellis 認為 A 並非情緒反應或行為結果(C)的主因,個體的非理性信念(B)

才是癥結之所在。藉著駁斥(D)這些不合理的想法或信念,創造出更理性的認 知效果(E),從而產生新的感受(F),表現適當的情緒。其關係圖如下:

A- 緣起事件 B- 信念 C- 情緒反應與行為結果

D- 駁斥 E- 效果 F- 新的感受 圖 2-1 Ellis 理性情緒治療 A-B-C-D-E-F 理論

資料來源:引自張佩瓊(2011)。

理情治療理論的學者認為,引發情緒的主要原因並非事件本身,而是個體對 此事件的認知。所以只要認知調整、改變,就可以改變事件對個體的意義。因此,

應用在生活上時,個體應該多增強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使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減 少,藉此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負面情緒減少、正向力增強,讓情緒減少波動,生 活漸趨平穩。

三、 情緒智力理論

講到情緒智力理論,最為人熟知的就是 Mayer 和 Salovey 的情緒智力理論,

以及「E.Q.」作者 Daniel Goleman 的情緒智力理論。近幾年來情緒管理的研究,

許多都是依據這三位的情緒智力理論來設計的,茲分述如下:

(一) Mayer 和 Salovey 情緒智力概念

Mayer 和 Salovey 最初提出「情緒智力」概念的時候,他們將情緒智力定義

17

為:情緒智力是社會智力的一部分,包括覺察自我和他人情緒的能力、覺察情緒 並使用情緒信息來引導個人思考和行為的能力(Mayer &Salovey, 1990)。其情 緒智力的概念架構主要包括三個層面:情緒的評估與表達、情緒的調整與情緒的 運用。

1.

情緒的評估與表達

在情緒的評估及表達方面,在評估並選擇適合的表達方式之前,必須先要覺 察自我的內在情緒,才能做出正確的評估與表達,並做出合適的反應。自我的評 估與表達包含了「語言」及「非語言」(表情或肢體動作)兩部分;覺察他人情 緒則可分為「非語言覺察」及「同理心」,藉由觀察他人的表情動作來進行評估,

並以同理心為對方著想後再採取行動。

2.

情緒的調整

覺察自己的情緒後,透過認知或採取一些策略來消弭自己的負面想法,增進 正向情緒;也能適切的因應、處理甚至影響他人的情緒,以營造良好人際關係。

3.

情緒的運用

包含「彈性的計畫」、「創造性思考」、「轉移注意力」、「正向激勵」四個部分。

運用情緒來幫助個體產生彈性計畫,且有助於創造性思考,也能藉由情緒的穩定 讓注意力更集中,並達成正向激勵的效果。

圖示如下:

18

圖 2-2 情緒智力概念圖

資料來源:引自 Mayer &Salovey(1990)。

Mayer 和 Salovey(1997)認為之前(1990 年)提出的理論並沒有包括思考

Mayer 和 Salovey(1997)認為之前(1990 年)提出的理論並沒有包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