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意願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針對意願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 意願的定義;第二部分為意願的特性;第三部分為意願的衡量方式;第 四部分為意願的相關實證研究。

一、意願的定義

鍾尚哲(2011)指出意願為個體對某行為必要性的看法或為達成某 種目標而呈現的行為傾向。在意願的定義上,參酌相關資料,有多位研 究者提及,茲整理如表 2-7 所示:

表 2-7

意願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意願的定義

Folkes 1988

意 願為一個人 主觀判 斷其未來可能 採取行 動的傾 向。

王玉唐 2006

意願為個人經過思慮考量,評估自身能力並產生認 同感,願意付諸行動的心理狀態。

賴信婷 2008

意願 是 設定目 標後, 想要達成目標 的一股 欲望,

靠著這欲望來達成目標。

鍾宏寬 2011

意願是指心中篤定意向並且願意完成一項目標或 是任務。

黃淑琪 2013

意願是個人對某行為認同的看法,並願意付諸行動 達成某種目標而呈現的行為傾向

林銘鈴 2014

意願是個人對某種行為的認同,而願意以實際行動 達成某特定目標的行為傾向

26

綜合上述定義,本研究認為意願乃是個體經過縝密思考後,對未來 某行為或參與某事件的可能性或意向。而本研究中之戶外教學意願是指 屏東縣國小教師欲以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實施戶外教學之行為意向。

二、意願的特性

林瑞欽(1990)認為意願是個體在面對選擇時,表現自我對客觀所 做的認證作用,是個體自主的、非勉強的對某種行為標準的事件,促使 實現的心理狀態,並具有以下五點特質:

(一)意願是認知的。個體對某種客體形成意願時,是要經過慎思熟 慮的理智思考,不是盲目衝動、任情恣意的行為。

(二)意願是一種決定。個體在多種選擇中所做下的決定,決定與責 任是如影隨形,個體做出決定,就要承擔其責任。

(三)意願是一種自我涉入 (self - involvement) 的心理作用,首先個 體對於產生意願的客體,有伴隨可欲,積極的感受的正向知覺,然後,

個體才願意涉入自我。

(四)意願是由個體對自我所做下的承諾,故帶有激勵個體貫徹始終 的行動動能。更由於對自己立下無上的命令,而促使個體對所欲的標的 加以認同,同時也陶冶個體對之忠誠信實。

(五)意願是一種動機形式,具有強烈的促發個體朝某特定標的行動 力量。

三、意願的衡量方式

本研究參酌資料,針對意願相關的研究主題及其研究層面,茲彙整 如表 2-8 所示:

27

28

四、意願的相關實證研究

張裕祥(2007)在國小教師校外農業體驗教學認知、需求及參與意 願之研究中,發現有 96.4%的受試教師認同校外農業體驗教學整體而言 對學生是有助益的,亦即大部分受試教師對於校外農業體驗教學具有相 當高的應然參與意願;有 88.1%的受試教師對校外農業體驗教學具有實 然參與意願,即表示大多數的受訪教師願意實際安排學生進行校外農業 體驗教學活動。在背景變項方面,國小教師之任教年資及經驗對於校外 農業體驗教學之參與意願具有顯著差異。其中,任教年資愈長的教師在

「應然參與意願」層面上高於任教年資較短的教師;具有校外農業體驗 教學經驗的教師在「實然參與意願」層面上高於不具有經驗的教師。而 性別、任教地區、年齡、職稱、最高學歷則未具有顯著差異。

賴信婷(2008)在基隆市國小教師對戶外海洋教學的認知與推行意 願之研究中,發現教師推行戶外海洋教學活動的意願總平均得分為 2.96 分(低於 3 分的願意選項),整體的推行意願並不高。四個面向之平均值 由高到低依序為配合戶外海洋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的準備、整體的意願、

克服戶外海洋教學活動的障礙,結果顯示教師雖然較傾向舉辦戶外海洋 教學,讓學生從中獲益,以達成教學目標,但從現實面來看,當舉辦戶 外海洋教學遇到困難時,教師克服障礙的意願並不高。在背景變項方面,

學校所在地、學校規模、海洋教育研習時數和是否曾舉辦戶外海洋教學 在戶外海洋教學活動的意願上達到顯著差異;其中,中正區的教師在各 個層面上的意願普遍高於安樂區和七堵區的教師;學校規模 19~36 班的 教師在各個層面上的意願均高於 49 班以上的教師;海洋教育研習時數超 過 21 小時的教師在「配合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整體的意願」層面 上均高於未曾參加過的教師;曾經舉辦過戶外海洋教學的教師在各個層 面上均高於未曾舉辦過的教師。而任教班級人數、性別、年齡、服務年 資、最高學歷、任教年段和是否曾加入保育團體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29

張淑珍(2009)在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的認知及以生態旅遊方式進 行戶外教學意願之調查研究中,發現苗栗縣國小教師對以生態旅遊方式 進行戶外教學具有高度的意願,在達到環境教育、環境倫理、永續發展 的環境教育目標上,老師們都表達了相當高的意願,但在教師個人行為 意圖面向則相對較低些。在背景變項方面,顯示曾參加生態旅遊及生態 旅遊研習、加入保育團體及聽過生態旅遊一詞之教師對以生態旅遊方式 進行戶外教學的各個層面之意願顯著較高;服務學校地理位置、是否為 綠色學校、性別、年齡、現任職務、最高學歷、個人每年旅遊次數等七 個背景變項的不同,則不會造成顯著差異。

鍾宏寬(2011)在中壢市國小教師對實施海洋戶外教學的認知與意 願之研究中,發現教師在提升自我能力或做教學準備的意願較高,但實 際辦理戶外教學活動時,面對困難及克服障礙的意願較低,進而影響到 總體意願偏低。此外,學校規模、班級人數、年齡、服務年資、海洋教 育相關研習時數對海洋戶外教學的實施意願達到顯著差異。其中,學校 規模 21~35 班的教師在「海洋戶外教學的總體意願」層面上高於 36~48 班的教師;年齡 22~30 歲的教師在「海洋戶外教學的障礙解決」、「海洋 戶外教學的總體意願」層面上高於 31~40 歲及 41~50 歲的教師;服務年 資未滿 5 年的教師在「海洋戶外教學的教學準備」層面上高於年資 5 年 以上的教師;海洋教育研習時數 10 小時以內的教師在「海洋戶外教學的 教學準備」層面上高於未曾參加過的教師。而性別、最高學歷、任教年 段、有無實施過海洋戶外教學則未達顯著差異。

鍾尚哲(2011)在屏東縣國小教師運用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戶外教 學的認知、需求及意願之研究中,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運用國家森林遊 樂區進行戶外教學意願很高,有 86%的教師同意進行此類活動對國小學 童是必要的;更有高達 90.7%的教師願意運用國家森林遊樂區來進行戶 外教學活動。在選擇戶外教學地點時,教師會優先考慮地理交通方便、

園區資源豐富以及教師本身對園區生態瞭解的園區,以期讓學童在活動

30

進行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至於教師不願意運用國家森林遊樂 區進行戶外教學的理由,則以交通路程遠、安全性不足、以及秩序難以 掌握為較主要的因素。在背景變項方面,年齡、擔任職務、主要任教年 段、是否任教自然、班級學生人數、學校所在地區、是否運用過國家森 林遊樂區進行戶外教學達到顯著差異。其中,年齡 31~40 歲及 41~50 歲 的教師在「是否必要」層面上高於 30 歲以下的教師;擔任主任職務的教 師在「是否願意」層面上高於科任教師;任教高年級的教師在「是否必 要」層面上高於低年級的教師;任教自然領域的教師在「是否必要」及

「是否願意」層面上高於非自然領域的教師;學校所在地區位於北區的 教師在「是否必要」層面上高於中區的教師;有運用經驗的教師在「是 否必要」及「是否願意」層面上均高於不曾運用過的教師。而性別、任 教年資、班級學生人數、是否參加過自然相關研習、是否去過國家森林 遊樂區參觀旅遊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黃淑琪(2013)在屏東縣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認知及生態旅遊戶外 教學意願之研究中,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戶外教學的意願很 高,達中上程度。在性別、年齡、是否曾從事生態旅遊、是否參加過生 態旅遊相關研習以及是否曾加入保育團體等五個背景變項,在生態旅遊 戶外教學的意願上有顯著差異。其中,男性教師在「教師行為意向」層 面上高於女性教師;曾從事生態旅遊的教師在「教師行為意向」層面 上 高於不曾從事的教師;曾參加過生態旅遊相關研習的教師在「教師行為 意向」層面上高於不曾參加的教師;而在教育背景、現任職務、教學年 資及學校規模不同之教師,在生態旅遊戶外教學的意願上則沒有顯著差 異。

林銘鈴(2014)在高雄市國小教師對濕地的認知及濕地戶外教學的 意願之研究中,發現高雄市國小教師對濕地戶外教學的意願相當高,達 中上程度。性別、職務、是否曾加入保育團體與是否參觀過濕地四個社 經背景變項,對教師濕地戶外教學的意願達顯著差異。其中男性教師在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