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愛情的定義與內涵

喜 歡 是 什 麼 ? 愛 又 是 什 麼 ? 喜 歡 與 愛 是 否 有 一 個 確 切 的 分 水 嶺?Rubin(1970)認為愛不是強烈的喜歡,愛與喜歡有所差異。那究竟什麼是 愛呢?似乎尚未有一個解釋能完整說明何謂「愛」,畢竟愛的面貌多樣,諸如:

父母對子女的愛、朋友間的友愛等等,不過已有學者提出關於愛情所具有的 元素,本節從愛情元素談起,再從嬰兒與母親的依附理論論及關於愛情的範 疇,茲下說明之。

壹、愛情的元素

一、Sternberg(1986)的愛情三角理論:

此理論解釋愛情是由(1)親密(Intimacy):親密關係中的親密感 與聯繫感,在愛情關係中產生溫暖體驗的感受;(2)激情(Passion):

在愛情關係中,產生浪漫感、身體吸引力和性驅力及(3)決定/承諾 (Decision/Commitment):愛一個人的決定,是參與決策的認知要素,

該決策涉及對愛情關係存在的長期承諾,三種成分在不同組合下 構成了八種不同面貌的愛:

圖 2.1 愛情的三元素 資料來源:Sternberg,R.J.(1986)

(一) 無愛(Nonlove):三種要素皆無,關係只是偶爾的接觸,並非 是愛情,絕大多數人際關係的特徵。

(二) 喜歡(Liking):只有親密的狀態,可以描述如人際關係中的友 誼,個人感受到對方是溫暖、能親近性。

(三) 癡情的愛(Infatuated love):只有激情,猶如一見鍾情般的迷戀。

(四) 空虛的愛(Empty love):只有承諾,這種愛情有時會發生在停 滯不前的關係中,情感上彼此失去參與對方的部分,也缺乏 彼此間相互吸引力。

(五) 浪漫的愛(Romantic love):親密與激情組成,不謹在身體上相 互吸引,情感上也是如此。

(六) 伴侶之愛(Companionate love):親密與承諾組成,一種長期而 忠誠的友誼,這個友誼長發生在婚姻中,對於身體的吸引力 (激情的主要來源)已消失。

(七) 愚蠢的愛(Fatuous love):激情與承諾組成,激情成分可以瞬間 發展但親密成分卻不能,沒有親密的基礎下,做出承諾即是 愚蠢的。,

(八) 完美的愛(Consummate love):三種要素完整結合的結果,這是 親密

激情 決定/承諾

許多人努力朝向的愛,特別是在浪漫愛當中。值得一提的是,

達成完美的愛並不能保證他能夠持久。

二、Rubin(1970)浪漫愛情的測量:

Rubin(1970)認為浪漫愛的概念包含三個部分:

(一) 親密與依賴的需求:此種需求猶如希望與對方天天膩在一起,

如果不能在一起將覺得痛苦難堪。

(二) 傾向幫助他人:猶如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精神,願意為對方做 任何事。

(三) 專一/排他性:具有佔有慾,而能向對方傾訴與透漏。

貳、依附理論

一、依附理論:

心理學學者 John Bowlby 在 1958 年提出依附理論概念,論述 嬰兒與母親之間獨特的情感連結狀態,依附是以生物與演化為基 礎,從演化的觀點來說,當嬰兒遭遇危險需要被保護時,要有人記 得抱起脆弱的嬰兒,這樣的生存本能促使了嬰兒與照顧者之間形 成了親近的關係,此理論強調生理或基因是促成父母與孩子兩者 展 現 出 特 定 的 舉 動 , 因 而 催 化 了 彼 此 關 係 的 連 結 (Ashford &

LeCroy,2009;張宏哲等譯,2013)。

二、依附對象的特質:

孩童的依附行為通常會選擇一個有回應於自己的人做依附對 象,依附對象具有三種特質(Hazan&Shaver,1994):

(一) 親近維持(Proximity maintenance):嬰兒會想要趨近依附對象 的動力。

(二) 安全堡壘(Secure base):嬰兒在陌生環境中,無依附行為向外 探索時,依附對象可以給於嬰兒內心的依靠。

(三) 安全避難所(Safe haven):當位處危險環境時,依附對象可以

給於嬰兒安撫、安心、舒適的功能。

依附的功能可以從嬰兒的行為表現中發揮出來,當嬰兒害怕 時便會出現親近於依附對象,而依附對象也會提供嬰兒在無依附 行為時有一個安全堡壘以及安全避難所,使嬰兒感到安心,當依附 關係瓦解時,則會出現一連串負向行為。

圖 2.2 依附的明顯特徵

資料來源:Hazan C. & Shaver P. R., 1994

三、依附的模式

嬰兒在與依附者接觸互動中,會學習、會瞭解、會期待,因此 會學著調整行為,來預期到照顧者可能的回應,如果經驗到照顧者 的拒絕或不一致的回應,可能會有焦慮及逃避的傾向,反之,如果 得到溫暖、有回應則會感到安全,這些瞭解與期待會內化形成對自 我、對他人、對環境的概念以及適應行為,Bowlby(1973)使用內在 運作一詞,描述個體發展出對世界、重要他人與自我的內在心理表 徵,認為依附的內在運作模式在引導往後親密關係上的感受與行

安全堡壘 從事非依附行為的堡壘

依附

安全避難所

轉向尋求安慰,支 持,安慰

親近維持

親近與抗拒分離

為。Cassidy(1988)認為依附內在模式意涵著對自我的信念與感受,

尤其是對社會及整個這人自信心,而一部分受到個人的舒適與安 全照顧環境所影響(轉引自吳佳臻,2010)。

學者 Main,Kaplan 與 Cassidy 於 1985 提出內在運作模式有 下列特徵(轉引自吳佳臻,2010):

(一) 對依附對象或具有意義者的心理表徵,包括對依附對象的心 理感受。

(二) 形成後,存在於潛意識中。

(三) 年幼時,孩童對父母尋求親近的經驗和是否得到滿足,會影 響模式的發展。

(四) 尋求親近的嘗試過程中,如:被接納或排斥,將會造成系統 本質的差異。

(五) 對於日後人際關係和經驗的影響扮演重要的角色。

(六) 主要提供個體一套準則,以引導對重要他人的行為及感受,

得以預測及解讀他人的行為,並規劃自我行為作回應。

1978 年學者 Mary Ainsworth 進一步補充了理論內容,將依附 模式分為三種(Ashford & LeCroy,2009;張宏哲等譯,2013):

(一)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嬰兒對母親抱持信任,母親 離開時他們會哭泣、抗議,母親回來後嬰兒會靠近母親取得 安慰,破涕而笑。

(二) 焦慮型依附(Anxious attachment):嬰兒缺乏安全感,在母親 離開時哭的聲嘶力竭,母親回來後雖會尋求安慰,卻又氣憤 以對。

(三) 迴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嬰兒沒有安全感,母親的 去或留是無動於衷,毫無反應。

早期父母與子女的依附狀態猶如第一個建立人際關係的縮影,

對於日後與他人互動上,具有一定影響。學者 Hazan 與 Shaver 認

為與伴侶之間的關係應是成人後的重要人際關係,於是在 1987 年 以成年依附類型問卷探討他們的愛情觀、對愛情的感受等,而後將 其分類,不同依附類型的成人對愛情的看法與感受與嬰兒依附理 論有相互呼應之處(陳皎眉等,2014):

(一) 安全依附類型成人:大致有不錯的愛情關係,能信任對方,

對愛情有較正面的看法,愛情維持的時間也比較長。

(二) 焦慮依附類型成人:愛情關係顯得不穩定,黏纏易忌妒、不 太信任對方,容易戀愛也容易失戀,愛情的維持不長久。

(三) 逃避型依附成人:不相信愛情,盡量避免與他人建立深刻關 係。

直至 1990 年學者 Bartholomew,進一步將逃避依附類型細分 為害怕型依附與排除型依附,害怕型依附內心期待親密關係,卻 又害怕不能信任他人;排除型依附內心本就不渴望與他人建立親 密關係,傾向獨立自主無所束縛。四種人際依附風格搭配自我意 像、他人意像兩個向度分析之;到了 1998 年,學者 Brennan、Clark 和 Shaver 則認為更適合以逃避(Avoidance)與焦慮(Anxiety)這 兩向度表示自我意像與他人意像,逃避向度呈現對他人的判斷屬 於正向或負向,換句話說,指與他人親近時是否感到自在;焦慮 向度則是呈現對自我判斷的正向或負向,顯示一個人是否擔心被 拋棄(王郁茗、王慶福,2007)。

圖 2.3 依附類型

研究者整理自王郁茗、王慶福,2007 參、小結

組成愛情三元素: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以及決定/承諾 (Decision/Commitment),依不同的組合構成了八種型態的愛,就本研究 所稱愛情歷程,是從單身到結婚階段,以 Sternberg(1986)的愛情三角理 論為基礎,較類似親密與激情所組合而成的浪漫愛,尚無承諾的部分,

或許會疑問,婚姻階段的愛情應當包含承諾的部分,但研究者認為,婚 姻中的愛情是否包含承諾,形成完整的愛,仍是未知數,乃因婚姻即便 具有法律上的承諾意義,並不代表雙方對於婚姻有相同的承諾感,或許 擁有婚姻的證明,實質上彼此感情是空殼相見如冰的狀態,婚姻只是維 持表面的關係罷了。故本研究所指的愛情是以 Sternberg(1986)提出的浪 漫愛稱之。

再者,從嬰兒與母親間的依附關係延伸至男女之間的交往關係,可 焦慮(自我判斷的正向或負向)

排除型依附 安全型依附

(低焦慮、高逃避) (低逃避、低焦慮)

逃避(對他人的判 害怕型依附 焦慮型依附 斷的正向或負向) (高焦慮、高逃避) (低逃避、高焦慮)

以發現,依附的內在運作模式在引導往後親密關係上的感受與行為 (Bowlby,1973)。學者 Hazan 與 Shaver 在 1987 年以成年依附類型探討愛 情關、對愛情的感受等,發現不同類型的成人對愛情的看法與感受與嬰 兒的依附理論有相互呼應之處(陳皎眉等,2014)。而成人的伴侶關係亦 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環,個人與同儕或伴侶互動關係中,亦能呼應依附理 論當中,需要的親近維持,在陌生環境中能成為個人探索陌生環境的安 全堡壘,且提共支持與安慰的安全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