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敘事研究的品質

敘事研究是以詮釋性的方式呈現,對於故事的詮釋相當個人、偏頗的與 動態性,有賴研究參與者建構其主觀經驗,這是研究者事先無法假設的。因 為如此,在質性研究的品質上無法像量化研究般,能以數據方式呈現出信度 與效度。學者 Connelly 和 Clandinin 認為敘事研究和其它質性研究,不以內、

外在效度和信度作為品質指標(鈕文英,2015)。Riessman 在 1993 年出版的 敘說分析一書中也提到,傳統的信度觀點並不適用於敘說研究;效度的觀念 則必須重新概念化。因此,對於敘事研究中,故事的「真實性」,學者 Spence 提到,在意的並非是否真實發生過,Riessman 也認為敘事是主觀建構的:

「情節並不是完全單純而清白,它們隱藏了一系列的主題,決定了哪些事被 包含、哪些被排除,而事實與虛構合併在一起。」(Riessman,1993;王勇智、

鄧明宇譯,2003) 。換言之,故事沒有一定的是真是假,而是事實與虛構相 互交融在一起。

然而,嚴謹性的周延是做為一份學術論文品質穩固的基礎。本研究參考 學者 Riessman 所提出的,以研究者分析或解釋的「信賴度」,作為評鑑敘事 研究的有效性。上述所指信賴度不等同於真實,而是建構真實的觀念,意即:

「不是純粹的虛構,也不是單一的客觀,而是形成一個多重的建構性」(鈕 文英,2015、洪瑞斌等人,2012、Riessman,1993;王勇志、鄧明宇譯,2003),

它包含了四項指標:

壹、敘事品質指標 一、說服力:

生活中,當一個人試圖說服另一個人做出自己心中期望的舉動時,

適時地提出合理的解釋將有助於趨使動作的發生。同樣的,提升敘 事研究的說服力也需要「合理性」來讓人信服。合理性不盡然完全 的真實,就如 Gergen 在 1985 所言「敘事研究帶來的是驅使、刺激、

感動人的能力,而不是追求真實性的標準」。研究者藉由逼真、深

厚的描述帶領讀者有如親身經歷之感,似真性的作用下,提升說服 力。然而,如何呈現似真性的描述呢?研究者認為將自身融入研究 參與者的生命經驗中,以研究參與者的立場感受他的感受,有如我 就是他,經歷了相同事件,身有所感的情境中藉著筆墨細細描繪出 扣人心弦的故事輪廓,誘發讀者內心意猶未盡的感動。在字裡行間 的遣詞用字上,也代表著研究者將為讀者負起責任,此意乃研究者 善用栩栩如生的詞彙呈現結果外,其結果的產生是出自於研究者不 斷的自我省思以及與理論及蒐集到的資料做對話所得結果,在多方 詮釋下將提高敘事研究的說服力。

二、符合度:

質性研究所描述與理解的觀點是從研究參與者的視角做出發點,因 此 , 研 究 參 與 者 是 具 有 判 斷 研 究 結 果 是 否 可 信 的 關 鍵 者 (Guba&Lincoln,1989 轉引自阮光勛,2014)。也就是 Riessman 認為 應當將研究結果提供給研究參與者檢覆。故研究者將收集到的資料 (逐字稿、訪談紀錄)整理後,交於研究參與者檢視契合性,而研究 結果是否扎根於文本,Riessman 認為故事是動態性,隨著意識做變 遷下,經驗的意義也會有所不同,研究參與者可能會不同意研究者 在結果上的解釋。Riessman 參閱 Stivers 提到:「應儘可能區辨出研 究者對研究參與者的觀點,以及研究參與者對研究者的觀點兩者間 的不同」。最終研究結果雖屬於研究者,但結果的真實也是研究者 須負起的責任。

三、連貫性:

Riessman 綜合 Agar 和 Hobbs 觀點,提出連貫性包含了三個部分:

總體連貫性、局部連貫性以及主題連貫性。

研究參與者透過敘說表達自我信念與目標(整體連貫性),此乃經研 究者不斷修正分析部分結構(局部連貫)而後連貫而得的結果,而每

個部分結構是從許多主題所得之。換言之,研究者在詮釋文本中三 個層次的連貫性,乃依據文本切割出數個主題,每個主題再進一步 詮釋出結構的成分,最後所有結構內容能串連而成一個整體目標與 信念。

故研究者需留意文本中不斷重複出現的主題,進一步分析主題所隱 含的意義,來修正研究參與者所要表達的信念與目標。

四、實用性:

Riessman 認為敘事研究的實用性係研究結果能為生活、思考、解決 問題的方法上形成不同以往的思維進而產生助益,具有社會建構的 特性。又如 Carpenter 與 Suto 所言,一份質性研究所獲得的理論 知識能應用於其他相似的情境脈絡之中,具有「可移動性」特質(阮 光勛,2014)。然而,質性研究的實用性是否能發揮效用,牽涉到效 度問題。質性研究的效度是一種建構而得的過程,並立基於研究者 的分析解釋上,形成信賴度。對此,Riessman 認為可提供相關訊息 作為提升敘事研究的效度達到實用性效果: (一)敘述解釋的形成 是如何產生的(二)讓研究進行的過程被看見(三)細緻的說明研究如 何達到成功地轉換(四)基本的資料可供其他研究者參考。

故本研究依循的方法論的「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的分析方 法,說明研究者的解釋是如何被行成,另外,在分析結果上能與文 獻做對話,使其研究結果能應用在類似情境脈絡中的個人或團體,

達到實用性的參考價值。

貳、研究參與者的回饋與建議

表 3.5 研究參與者的回饋與建議

研究參與者 回饋與建議

藍天

&

白雲

撰寫的內容,應修正的部分有:

一、藍天原始身高是 170 幾公分。

二、錯字的部分,「不在」應修正為「不再」 三、職訓經六年後返回故鄉創辦個人工作室。

四、田邊走走,可改為田尾公路花園走走。

內容真實呈現,只是有些錯字的出現。

研究者整理至與藍天的 LINE 語音通話,2018/12/18。

陽光

&

彩虹

有些地方跟真實不一致,但故事串聯的很順暢,這樣也行啦!

很有趣的分析,非常有閱讀價值。

補充一點資訊如下,看你還需不需要這些分析點:

一、 陽光家裡親友態度: 陽光家庭父母和親友連結性強,陽光家庭父母親友們以彩虹太專注在事業發 展工作太忙碌,彩虹是沒有能力照顧視力不良的陽光,屢次勸陽光要多加考慮。陽光告訴父母姊 姊們,自己的婚姻自己負責,相信彩虹適合自己的。彩虹得知陽光對自己情感的堅持,知道陽光

在親友關係上會義無反顧地保護她,彩虹反思面對父母離異的衝突,不應當是阻礙自己人生的絆 腳石,因此轉換態度跟陽光一起共組家庭。陽光的父母姊姊們知道陽光對彩虹感情上堅定態度之 後,就把彩虹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照顧,陽光的家庭的愛溫暖了彩虹的心。

二、 老年照護議題。 陽光彩虹決定結婚的時候,當時陽光的父母身體狀況已經難以外出活動,陽光彩 虹決定一起跟父母居住,陪伴父母留下人生最美好的風景。 因為照顧老人會花費較多心思,結婚 當時兩人沒有打算生孩子,結婚 5 年後父母健康穩定,陽光彩虹常常陪著父母一起外出散步,就 在這時傳來孩子訊息。

三、 育兒議題,彩虹並沒有告訴孩子陽光看不見,是孩子會爬的時候自己發現的,孩子覺得放玩具在 爸爸面前讓爸爸踢到踩到很有趣。孩子知道爸爸看不見,還會故意不發出聲音讓爸爸找不到,就 像玩躲貓貓一樣孩子覺得很有趣。2 歲的時候爸爸帶著孩子一起搭高鐵南下找彩虹。4 歲的時候兩 個人已經能夠互相作伴搭高鐵了。 7 歲的一天,彩虹問孩子,如果以後媽媽跟爸爸一樣都看不見,

孩子說:這樣很好,大家都可以買半票搭車啊! 那...如果是你跟爸爸一樣都看不到呢? 孩子回: 看不 到也沒什麼啊! 跟爸爸一樣,看不見還是做很多事。 孩子從陽光和彩虹的身上,感受到平等自由 的愛...

研究者與彩虹的電子書信內容,2019/04/1。

大樹&小花

內容撰寫很不錯,可能使用錄音檔的緣故,覺得我的口吻怎麼那麼台,哈哈。有一些錯字,還沒完全看完,因為一 要工作要看比較慢一點,請見諒。

「雙眼看的見卻不見得清晰,視力就此介於盲與明的灰色地帶」,喜歡這段,有些真的會很感動我。因為怕整個看完 再給你回饋會忘掉,我就邊看邊回饋唷!

一、 內容提到求婚影片英文是 Video,處理的英文是 handle,看到英文錯字忍不住要告訴你。

二、 中文錯字就沒有一一講,注音打出來跳字快,很容易錯字,像是:不只打成不止、在和再。這是我們常常 不小心犯的錯,平常大家聊天錯字其實沒關係,但正常書信、報告、論文就真的要一直檢查。

三、 有些觀點好像太反覆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論文討論需要性,討論方向不同而出現了幾次。

四、 是否能有更完美的 ending。

五、 是否為錄音檔真實呈現,受訪者語助詞(阿)等字詞,是否可刪減。

看完全部,覺得很有趣,回顧一下也蠻好的,我先生昨天也先看了一部分,他覺得前面很像在寫愛情故事,他也覺 得很有趣,批評的部份由教授來做囉,我能提醒的只有錯字了,全文看到兩個英文字都幫你改了,有點像愛情小說,

我看內容覺得都屬實,我先生看了前幾頁有些不是真的,不明白它的點,但有些東西你寫得很好,可以讓我們 review 我們結識的初衷及過程,也反應了我們許多問題。

研究者整理至與小花的 LINE 文字訊息,2018/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