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二節 憂鬱定義、盛行率及相關因素之探討
憂鬱(Depression)為一種屬於憂愁、悲傷、頹廢、消沉等多種不愉 快綜合而成複雜的心理狀態(張春興,1989)。憂鬱是造成老年人痛苦 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經常未被正確的診斷,亦缺乏適當的治療。「憂 鬱」屬一種情緒、症狀或症候群,為正常之人類情緒反應。人若遇到挫 折、失落、不如意,難免會悶悶不樂(Becker & Kleinman, 1991)。憂鬱之 情緒也常會造成負向之自我評價(楊培珊,1999),用詞多偏向負面、消極 層面,譬如:(1)在自我方面:使用「不適當、缺乏、軟弱」等之用語;
(2)在世界方面:使用「陰沈、孤獨、不公平」等之用語;(3)在未來 方面:使用「無趣、晦暗、無望」等之用語(Greenberg & Beck, 1989; 余 民寧等,2008)。
貳、憂鬱的盛行率
憂鬱是晚年最常見之心理疾病,依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憂鬱症 是繼失智症之後,老年人口族群最主要的心理、身理問題(林正祥等,
2010) 。老年人若出現憂鬱症狀表現,譬如:睡眠障礙、體重減輕、焦慮 不安、社交退縮、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等現象,常被視為正常的老化過 程(廖以誠等,2004; 謝宜芳,2008; 林正祥等,2010),再加上老年人較
32
無法自行辨識憂鬱症狀,或否認或不訴說情緒上之憂鬱,各種因素皆使 老年人憂鬱問題常被忽略或錯失就醫機會而延遲診治,使其治療比例不 到三分之一(行政院主計處,1994)。
中老年人憂鬱症為由一群不同原因所造成情感困擾的疾病,並可表 現出各種不同的特徵。達到臨床意義之憂鬱症狀,在社區老人的盛行率 大約為8%至16%,腦部結構之改變,會使得有些人到老年時容易出現憂 鬱症狀。重度憂鬱症是企圖自殺或自殺成功之老人最常被診斷的疾病;
合併較多之身體疾病則是老年憂鬱症的特色。精神流行病學研究報告中 顯示,各國憂鬱症罹病率不太不相同,在美國60歲以上之人口有憂鬱症 狀者佔27%,符合憂鬱症診斷的則佔10%,台灣地區憂鬱症之終身盛行率 佔16-19.4%,1993年當時患有憂鬱症者,佔全國總人口數7%以上,估計 此項數據將逐年升高(翁素月等,2005)。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於2002年曾針對民眾對憂鬱症認知進行調查,
結果約有6.9%的民眾具有憂鬱症傾向,且有七成具有憂鬱傾向的人並未 尋求醫療協助,有四成的人不覺得自己的狀況屬嚴重,有58.19%有憂鬱 症傾向者即使到醫院就醫,亦不是選擇精神科的科別(嚴烽彰,2003)。
在美國,每年受憂鬱症約影響者有一千一百五十萬人,其中約有50%者有 自殺傾向;憂鬱症不但影響美國的失業率,也造成生產力的喪失、健康 照護方面的支出增加達437億美元,國家之社會成本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33
由上述之文獻得知,國內外社區老人憂鬱盛行率皆偏高,隨著社會 高度都市化之趨勢,社區老人之憂鬱症狀是值得重視的公共衛生議題。
因此,應該進一步瞭解社區老人憂鬱症狀之相關因素,進而促進中老年 人憂鬱問題之預防與處置。
參、憂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憂鬱症乃是因為遺傳基因(如家庭史及個性)、外界的生活壓力與 心理因素,這三種因素交互作用,使得腦內荷爾蒙或神經介質失衡所造 成的(蘇東平,2004)。呂淑妤、林宗義(2000)將影響社區老人憂鬱 因素分為:人口學特性、健康因素及社會關係等。以下就人口學特性與 憂鬱之相關性,諸如:年齡、性別、族群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 濟收入、健康狀況、工作狀況及獨居與否等因素,進行探討與整理。
一、年齡
在南部某社區分層抽樣 210 位老人,進行面對面之問卷調查訪視,
並使用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之憂鬱量表為測量工具,探討憂鬱的盛行 率,結果發現年齡與憂鬱並無統計上顯著相關性差異(呂淑妤等,2000)。
另有研究指出憂鬱症疾病特質中,憂鬱症發病年齡與憂鬱症狀成負相關,
也即是說發病年齡越輕者,憂鬱程度越高(吳美惠等,2006)。Chiu等
(2005)、Tsai等(2005)及Wang(2001)皆發現,年齡因素在雙變項 及邏輯式廻歸分析中,皆無統計之顯著性。
34
年齡本身與憂鬱盛行率可能沒有直接之相關性,但因年齡與身體疾 病和身體功能不良有相關,而在身體疾病和身體功能不良與憂鬱症狀之 間又有相關連,以致於促成年齡與憂鬱之間有相關性。
二、性別
有國內研究提出女性憂鬱症盛行率高於男性,可能是因女性較男性 高齡(王仁傑等,2001),而女性易有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自律 神經失調等疾病,又因較男性高齡之故,故較易有喪偶、獨居、經濟拮 据等狀況,故造成憂鬱比例較高(李世代,2003)。另外,許多已開發 之國家人口統計資料,均顯示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比較男性長5至7年,
且女性通常與年紀較長的男性結婚,使得在老年人口中女性成為失偶、
喪偶的機率遠大於男性(蔡秀美等,1995)。而在Tsai等(2005)研究發 現,具憂鬱症狀之女性所佔的比例(50.3%)高於無憂鬱症狀之比例
(41.8%),但在邏輯式廻歸分析中,性別因素卻無統計顯著性。Chiu等
(2005)也指出,不論是在都市或鄉村地區,性別因素皆不是社區老年 人憂鬱症狀的預測因子。
綜合上述之文獻,多數研究發現性別與憂鬱症狀相關,但在近年研 究,性別未必是社區中高齡者憂鬱症狀之直接影響因素。
三、教育程度
在一些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較低,罹患憂鬱的風險較高,尤其是不
35
識字者(施春畢等,2005; Chong et al., 2001; Fu et al., 1988; Liu et al., 1997;
Tsai et al., 2005; Wang, 2001)。教育背景是個人生涯於早期的努力目標,
個人生涯早期事件與成就是否有滿足個人的生涯目標,亦會影響老年族 群的憂鬱傾向(王仁傑等,2001)。目前有部分研究將教育程度、工作 狀況、經濟收入等因素,歸納為「社經地位狀況(SES)」作為共同討論。
一般而言,低社經地位狀況會造成較高的疾病發生率與死亡率,同時,
也是個人社會及生理心理上功能不健全的高度指標;在社經地位狀況上 的差異與心理失能也有關係,其中包括憂鬱(Annemarie Koster et al., 2006)。
五、婚姻狀況
研究指出鰥寡、單身或分居與社區老人憂鬱有顯著相關(Chong et al., 2001; Fu et al., 1988; Liu et al., 1997)。一般而言,有伴侶或具有配偶支持 性之老年人,發生憂鬱機率較低。以風險因子而言,歷年來自殺身亡的 老年人,有 90%以上是殘障、久病或老衰;超過 30%的自殺老年人的配 偶已經去世,且比例有逐年升高趨勢(江弘基等,2006)。George(1994)
也提出喪偶這類的生活事件,是影響老年族群憂鬱症的心理社會危險因 子(王仁傑等,2001)。國外研究指出,結婚之老年人比沒有結婚或喪 偶之老年人較少發生憂鬱機率(William et al., 2002)。但對老年人的性 格變化影響最大之社會因素是喪偶和退休之生活事件。而容易讓老人產
36
生心理衛生問題之原因有:久病、無子女、喪偶、獨居、無經濟收入、
退休(張鐘汝等,1997)。美國人認為老年喪偶是最嚴重的壓力源之一,
其原因有:一、失去可信任依賴的人、失去性伴侶、失去多年的知音,
更失去生活上的照應,若想重新找到替代的人十分困難;二、老年期為 生命週期中身心狀態相對脆弱的階段,較難以接受。以往的大家庭生活 漸漸被核心家庭所取代,老人與伴侶便形成緊密相依的生活且形成獨立 自主生活的個體,故在失去伴侶時亦容易發生憂鬱的情形(李世代,
2003)。
六、經濟收入
經濟收入為個人生涯於早期努力的目標,個人生涯中期事件與成就 是否有滿足個人的生涯目標,亦會影響老年族群的憂鬱傾向(王仁傑等,
2001)。在鄉村社區中高齡者之年收入越少,則越易罹患憂鬱(Wang, 2001)。(施春畢等,2005)研究發現,家庭平均收入在3萬元以下者,
其患憂鬱之風險是家庭平均收入3萬元以上者之1.63倍。國內有學者研究 提出,以嘉義地區65至74歲老人為樣本,所得之結果表示家庭中平均收 入較低者,亦出現較高的憂鬱症狀,危險對比值是為1.63倍,也即是說低 經濟收入者,其憂鬱症狀發生之可能性較高(施春畢等,2005)。
目前之研究一致發現,經濟狀況與社區中高齡者罹患憂鬱有直接的 關係。
37
七、工作狀況
工作占人們每日生活的三分之一,在人生步入老年之時,該如何調 整這三分之一的時間便非常重要。退休是可預測的,越早有準備不見得 會有負面影響,但若是沒有調整得當,將造成某種失落之高風險,包括 失去自尊、創造力、友誼、金錢等(李世代,2003)。知識份子在邁入 老年之後,在原先強烈的成就感所支配具有不斷進取之要求,如今,因 退休突然感到空虛、寂寞、惆悵,覺得被社會所拋棄,並使他們更加敏 感起來,稍稍受到挫折或輕視,便容易憤怒萬分(孫宗魯,1994)。伴 隨著退休事件而來的老年期,是一個角色急遽變化的時期,並且引發一 連串的心裡與社會危機。例如因失去職業而收入減少,容易有經濟危機 感;由生產者轉為依賴者的角色使其產生失落感;由父母晉升為祖父母,
亦產生衰老感(鍾國文,1998)。面臨這樣的角色轉換,若無法成功地 加以調適,容易引起心理失調,產生消極情緒,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疾病。
八、健康狀況
研究指出健康狀況較差(江信男等,2005; 呂淑妤與林宗義,2000;
林怡君等,2004; Tsai et al., 2005)、健康控制信念低(Harris et al., 2006)
皆是社區中高齡者罹患憂鬱之危險因子。(施春畢等,2005; Chiu, 2005)
的研究發現,身體有疾病罹患憂鬱者的風險是無疾病者之1.88~2.64倍。
在多種慢性疾病中,以心臟病(鄭惠信等,1995)、呼吸道疾病(Tsai et.al.,
38
2005),可預測社區中高齡者是否罹患憂鬱症。(江等,2005)研究發 現,73歲以上老人罹病種類越多,則憂鬱症狀越高。但在Tsai等(2005)
2005),可預測社區中高齡者是否罹患憂鬱症。(江等,2005)研究發 現,73歲以上老人罹病種類越多,則憂鬱症狀越高。但在Tsai等(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