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各類變項之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針對臺北市某行政區的社區里民及志工進行問卷調查,實際 正式問卷訪談,問卷共回收 420 份,扣除作答不完整問卷,實際收得 407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96.9%。研究參與者社會人口學因素包括: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健康狀況、工作狀況、居住狀況及家人支持 情形分佈情形 (如表 4-1):

(一)性別:參與研究之中高齡者大多數為女性(計有 244 人,60%),

男性 163 人,佔全體樣本 40%,共 407 人。依臺北市大安區參與 社區活動民眾之健康行為調查分析,參與社區活動民眾特性,性

66

別方面以女性佔 67.0%,男性佔 33.0%(楊逸菊等,2009),本研 究與該調查分析大致呈現相同結果。

(二)年齡:在年齡部份以「61-65 歲」之年齡層所佔比例最高,122 人

(30%),「50-60 歲」次之,77 人(18.9%),「66-70 歲」第 3,62 人(15.2%)。與 98 年國民健康局執行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發 現大致相同結果,年齡(65~74 歲)的社會參與率可維持在 5 成 左右相當。

(三)在教育程度方面,以「高(職)中」所佔比例最高,計 139 人,

佔全體樣本數的 34.2%,其次為「識字或國小」69 人(17%),「大 學」居第 3,64 人(15.7%)。從退休後生涯規劃和教育程度的數 據比對顯示,教育程度越高的國民,退休後參與社會活動的比例 有較高之趨勢。本研究與吳坤良(1999)及蔡明展(2010)的研 究結果一致。吳坤良(1999)之研究結果也指出,教育程度會影 響高齡者的參與程度,教育程度越高,其整體社區參與程度也越 高。教育程度越高,從事社會參與的比例越高;蔡明展(2010)

之研究發現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高齡者社會參與較積極。研究者 認為,可能是許多社會活動的參與,均需要識字或有聽寫能力者,

另外,教育程度高者較有掌握資訊之能力,易獲得社會參與的訊 息及管道,進而可能去從事社會參與機會相對增加。

67

(四)參與研究者之婚姻狀況多為「已婚、配偶健在」,所佔比例最高,

324 人(79.6%),「喪偶」次之,52 人(12.8%),而「離婚或分居」

有 17 人(4.2%)。李瑞金(1995)之研究指出,有配偶者其社會 參與占多數,研究推測因有伴侶,比較願意一起參與學習。鍾肇 騰(1999)之研究結果也指出,參與學習活動的高齡者以已婚者 居多,未婚者(包括單身、喪偶或離婚)較少。推究原因可能為 良好的婚姻關係身心適應相對較佳,促進其參與活動之重要因素。

由此可知,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五)參與研究之中高齡者健康狀況自認「好」之狀況佔比例最高,計 163 人佔全體樣本 40%,「普通」次之,114 人(28%),健康狀況

「很好」居第 3,計 106 人(26%)。李瑞金(1995)的調查研究 顯示,有高達 44.4%受試者自認為自己是健康的。林麗惠(2001)

研究指出,健康狀況越好者,比較願意奉獻己力,從事志願性服 務。唐存敏(2004)之研究結果,為參與教會活動之高齡者健康 狀況良好及很好者居多。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大致相似,可推 測,擁有足夠體力或健康狀況較佳者,其行動力與實踐力較好,

對人際互動較積極。因此,參加社會活動比較踴躍,在活動過程 中,能與他人溝通交流及經驗分享,相對可獲得支持的支援,因 而有助身心健康,相對地減少憂鬱症狀之產生。

68

(六)工作狀況以「已退休」居多,共有 136 人(33.4%),其中退休時 間以「10 年及以上」佔比例最高計 78 人(19.2%),退休「3 年及 以下」,23 人(5.7%)。另參與研究之中高齡者目前有從事「志工」

服務次之,130 人(31.9%),「無業者」居第 3,60 人(14.7%)。

沈佳蓉(2006)之研究發現,退休時間以 1-5 年者其志願性參與服 務的意願較高。另羅振宏(2005)之研究亦發現,退休時間 1-5 年者對參與社區終身學習最高,與本研究不盡相同,可能是本研 究結果女性較男性多,而依黃筱薇(2010)之研究結果顯示,傳 統的性別角色分工為「男主外、女主內」,而隨著退休生活來臨,

失去工作角色之男性社會參與程度可能亦隨即下降,而女性因婚 後一直以維持美滿家庭生活為目標,退休後反而回到原本的生活 重心,可能使得社會參與隨著退休年數的增加而上升。

(七)居住狀況:居住狀況以與配偶同住所佔比例最高,計198人(48.6%),

固定與某些(孫)子女同住次之,96人(23.6%),三代同堂居第3,

56人(13.8%)。在居住狀況方面,研究均指出,在社團參與、志 願服務、宗教活動、休閒活動等層面之高齡者,以與家人同住者 居多(李瑞金,1995; 唐存敏,2004; Glaser et al., 2006)。在社團 參與、志願服務與休閒活動等層面,李瑞金(1995)之研究顯示,

以「與配偶及已婚子女居住」者占最多,研究指出與老伴子女同

69

住的老人,參與社團活動或志願助人團體活動也較踴躍。Glaser 等人(2006)之調查也指出,與「與配偶同住,不論有無子女者」,

其人際互動的社團參與或休閒活動等,其參與度均明顯較高。本 研究與以上述相關研究結果相似。

(八)參與本研究之中高齡者,約有半數之家人大都很支持他們參與社 會活動,計197人(48.4%),支持他們參與社會活動者次之,149 人(36.6%),基本上本次參與研究者有85%之家人採支持態度支 持他們參與社會活動,無意見者居第3,計61人(15%)。Glaser 等 人(2006)的研究,提到配偶及孩子的鼓勵與支持愈強烈,中老 年人其社會參與、參與休閒活動就愈高。Thompson(2006)研究 指出,家人支持愈正向,受訪者或受試者的社區服務、社團活動 參與愈積極,與本研究結果相同。

(九)在經濟狀況以普通所佔比例最高,計243人(59.7%),還算充裕129 人,佔31.%次之,非常充裕26人佔6.4%。朱芬郁(2002)指出,

老年人的經濟生活會影響退休後的生活情況,也會影響往後參與 活動及休閒類型的選擇。賴永和( 2001)之研究,在社團參與、

志願服務及宗教活動方面退休教師自認為經濟狀況「普通」及「良 好」,其在志願服務、人際互動、社團參與等方面較多。唐存敏

( 2004)之研究,參與教會活動的高齡者其經濟狀況為「大致夠

70

71

72

73

次或不曾參加)1 分,採 Likert 4 點計分法,每題 1~4 分,共 5 題,總 分 5~20 得分越高表示,社會參與頻率越高,得分越低則反之。本次參與 研究之中高齡者,在社團活動每週參與次數平均值為 1.99,標準差為

±0.983。在學習活動每週參與次數平均值為 1.73,標準差為±0.873。而在 休閒活動每週參與次數平均值為 2.02,標準差為±0.952。在宗教活動每週 參與次數平均值為 1.42,標準差為±0.742。而每週參與志願性服務次數平 均值為 1.93,標準差為±0.947。由分析得知參與本研究之中高齡者每週參 與休閒活動之頻率最高,其次是參與學習活動,再者為參與志願性服務。

表 4 -3 社會參與頻率分佈情形(n =407)

總是 經常 偶而 很少

題項 (每週6次以上) (每週4-5次) (每週2-3次) (每週1次或不曾參與) M ± SD n(%) n(%) n(%) n(%)

社團活動 42(10.3) 68(16.7) 141(34.6) 156(38.3) 1.99 ± 0.983 學習活動 18(4.4) 61(15.0) 123(30.2) 205(50.4) 1.73 ± 0.873

休閒活動 36(8.8) 81(19.9) 147(36.1) 143(35.1) 2.02 ± 0.952 宗教活動 11(2.7) 29(7.1 ) 81(19.9) 286(70.3) 1.42 ± 0.742 志願性服務 31(7.6) 76(18.7) 134(32.9) 166(40.8) 1.93 ± 0.947

三、研究者社會參與程度現況

在社會參與程度方面,社會參與量表分為社團活動、學習活動、休 閒活動、宗教活動及志願性服務等 5 項,每項皆各 5,共計 25 題,採 Likert 4 點計分法,,非常同意 4 分、同意 3 分、不同意 2 分、非常不同意 1 分,每題 1~4 分,總分為 25~100 分,各分量表之得分越高,則越傾向 該種參與程度。請參加本研究者之中高齡者依半年內實際情形,依問卷

74

內容最適切自己的認知作答,社會參與分佈情形 (如表 4-4、4-5、4-6、

4-7、4-8)。

在社會參與五個層面來說,在「社團活動」、「學習活動」、「休閒活 動」及「志願性服務」平均數皆在 3 以上,顯示受試者大多表示「同意」

的程度,在「社會參與量表」各層面參與的程度皆普遍較高,其中以社 團活動得分最高,平均數為 3.236,表示中高齡者對於「社團活動」參與 的程度較高;而對於「宗教活動」得分較低,平均數為 2.81,表示中高 齡者對於宗教活動的參與較為不熱衷。

就各個層面探究,依平均數高低排列為:「社團活動」(平均數 3.236)、

「學習活動」(平均數 3.222)、「學習志願性服務」(平均數 3.156)、「休 閒活動」(平均數 3.114)及「宗教活動」(平均數 2.81)。此一結果顯示,

中高齡者「社團活動」傾向較高。綜合而言,本研究認為中高齡者社會 參與程度整體性都是較高的。

表 4 -4 社團活動社會參與量表分佈情形(n = 407)

題項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n(%) n(%) n(%) n(%) M ± SD 社團活動

1.我會選擇參與自己 150(36.9) 248(60.9) 7(1.7) 2(0.5) 3.34 ± 0.538

喜歡的社團活動

2.在社團活動中,我會 70(17.2) 302(74.2) 33(8.1) 2(0.5) 3.08 ± 0.517 提供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3.在參與社團活動時,我 130(31.9) 262(64.4) 14(3.4) 1(0.2) 3.28 ± 0.535 會積極投入

4.我認為參與社團活動, 145(35.6) 252(61.9) 9(2.2) 1(0.2) 3.33 ± 0.530 是一種樂趣與享受

5.我會參與不同社團舉辦 102(25.1) 265(65.1) 38(9.3) 2(0.5) 3.15 ± 0.585 的活動

75

76

表 4 -8 志願性服務社會參與量表分佈情形(n = 407)

題項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n(%) n(%) n(%) n(%) M ± SD 志願性服務

21.我會參與自己喜歡的 120(29.5) 252(61.9) 24(5.9) 11(2.7) 3.18 ± 0.656 志工團體

22.我所服務的對象對我 103(25.3) 264(64.9) 31(7.6) 9(2.2) 3.13 ± 0.633 非常的肯定

23.家人或朋友對我的志願 101(24.8) 268(65.8) 11(2.7) 1(0.2) 3.12 ± 0.654 服務工作很認同

24.參與志願性服務,讓我 115(28.3) 261(64.1) 20(4.9) 11(2.7) 3.18 ± 0.639 覺得自己仍有奉獻的能力

25.參與志願性服務,讓我 115(28.3) 259(63.6) 22(5.4) 11(2.7) 3.17 ± 0.644 的人生經驗得以充分發揮

四、研究者老人憂鬱量表現況

本研究採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Short Form, GDS-SF),評量 最近兩週之負向心情。作答方式是採是非題作答,答「是」1 分,答「否」

給 0 分,正向題 5 題,負向題 10 題,總分 15 分。其中第 1、5、7、11、

13 題為正向題,計算分數時已作分數轉換,答「否」者,及第 2、3、4、

6、8、9、10、12、14、15 題答「是」者,符合答案者,每一題給 1 分。

在美國60歲以上之人口有憂鬱症狀者佔27%,符合憂鬱症診斷的則佔 10%,台灣地區憂鬱症之終身盛行率佔16-19.4%,1993年當時患有憂鬱症 者,佔全國總人口數7%以上,估計此項數據將逐年升高(翁素月等,2005)。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於2002年曾針對民眾對憂鬱症認知進行調查,結果 約有6.9%的民眾具有憂鬱症傾向,且有七成具有憂鬱傾向的人並未尋求 醫療協助。

77

參與本研究之中高齡者老人憂鬱量表分佈情形 (如表 4-9)。一般而言,

0-4 分為正常,5-9 分為輕度憂鬱,10-15 分為中至重度憂鬱。在憂鬱症 狀表現方面, 有 342 人(84.0%)之研究對象最近兩週心情評量總分為 1-4 分,是正常無負向心情的;有 55 人(13.5%)評量總分為 5-9 分,有 輕度憂鬱現象;有 10 人(2.5%)評量總分為 10 分以上,有中至重度憂 鬱現象(如表 4-10)。本研究結果約有 16%有輕、中、重度憂鬱現象。

0-4 分為正常,5-9 分為輕度憂鬱,10-15 分為中至重度憂鬱。在憂鬱症 狀表現方面, 有 342 人(84.0%)之研究對象最近兩週心情評量總分為 1-4 分,是正常無負向心情的;有 55 人(13.5%)評量總分為 5-9 分,有 輕度憂鬱現象;有 10 人(2.5%)評量總分為 10 分以上,有中至重度憂 鬱現象(如表 4-10)。本研究結果約有 16%有輕、中、重度憂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