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三節 活躍老化的意義、內涵及相關理論之探討

39

本節分別將活躍老化的起源、活躍老化的定義、活躍老化的內涵、

理論基礎及高齡者活躍老化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分述於下:

壹、活躍老化的定義

WHO(2002)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ing)觀念,將活躍老化定 義為:使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最適化機會的過程,以便促進民眾老 年時的生活品質。在此所指的活躍(active)是指持續地參與社會、經濟、

文化、靈性與公民事務。其定義為「活躍老化是個人與群體為了增強老 年生活品質,而持續使健康、參與和安全進行的歷程」,且「活躍active」

意指「持續參與社會、經濟、文化、靈性與公民事物,而非單指生理的 活躍或勞力的參與。由以上可以瞭解「活躍老化」的意涵為:提高每一 位老年人之生活品質,使老年人可以保持健康、快樂參與和安全達到最 適化之機會的過程。此定義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身體、

心理、社會三方面的美好狀態,以及著重基層健康照護的作法。因此,

促進心理健康與社會連結之政策或計畫,與促進身體生理機能健康同等 的重要,並且能維持老年人自主獨立生活,這是當前高齡者照護方面首 要的目標與方向之一。「活躍老化」,主要之要素有三點:身體上和功 能上的健康、高度認知能力、主動參與社會,這些是維持原有社會關係 的最佳方式。活躍老化有五個特徵:(1)能與他人互動(2)生活有目 標(3)能自我接納(4)能個人成長(5)有自主權,其中重要要素便是

40

維持活動力(朱芬郁,2006)。

貳、活躍老化的內涵

一、活躍老化的意涵:國內對於 active aging有不同的翻譯說詞,包括

「積極老化」(舒昌榮,2008)、「活力老化」(陳毓璟,2010;

楊培珊、羅鈞令、陳奕如,2009)、「活躍老化」(吳明烈、詹明 娟,2010; 盧宸緯,2008; 朱芬郁,2007; 徐慧娟、張明正,2004),

雖然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翻譯方式,但其內涵則是大同小異,本文 則採用較多學者所使用之「活躍老化」一詞。

二、1999 年為國際老人年,當時聯合國提出「活躍老化」的口號,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延續此一概念,希望以促進老年人延長健康壽命及 提升晚年生活品質為目標,有效提供及維持健康、社會參與及生活 安全重要性的一種過程(WHO, 2002)。徐慧娟、張明正(2004)

認為,活躍老化是指身體健康、無憂鬱狀態、良好社會支持、積極 投入生產力活動,其指出若以成功老化指標做為基礎之健康指標,

活躍老化則是進階之健康指標。

三、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公布的政策報告書《活躍老化:政策 架構》中指出,「活(力)躍老化Active Aging」為達成「正向老化經驗」

之途徑。基於成功老化、生產性老化、健康老化等思考老化的不同 典範,及聯合國於1999年訂定的高齡者五大原則--「獨立、參與、尊

41

嚴、照護與自我實現」,「活躍老化」是指「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 最佳化機會的過程,以促進人們經歷老化時的生活品質」 (盧宸緯,

2008)。國內學者徐慧娟、張明正(2005)亦指出,活躍成功的老年生 活,應追求從身體、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健康,進而使老年維持 自主與獨立,亦能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等事務,提高生活品質,才是 老年生活應追求之重要目標。而「活躍老化」意味著活躍的老年生 活參與和獨立自主,因此,除了達到成功老化之標準,同時涵蓋身 體、心理、社會三個面向之外,亦應強調生活的自主,以及積極的 生活投入。活躍老化同時需符合以下六項指標:日常生活功能正常,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正常,認知功能正常,無憂鬱症狀,良好社會 支持與投入老年生產力活動者(徐慧娟、張明正,2004)。因此,本研 究認為,活躍老化是指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除了可以保持身心健 康不失能之外,也能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讓自己活得健康、安全、

獨立、有尊嚴及有品質。

四、Davey(2002)認為個體如果要活躍老化,則應包括含以下五個要素:

延長工作壽命、延後退休、退休後仍然持續的工作、持續從事健康 維護的活動,及儘可能地讓自己可獨立生活並融入人群當中,而透 過對老年人之再教育工作將有助於提升活躍老化。Clarke 和 Warren

(2007)針對老年人所做的研究發現,老年人對於未來感到害怕與

42

恐懼是必然會存在,但對老年人而言,活躍老化之目的,並不是希 望其在將來的日子裡延緩退化或失能,而是眼前活在當下(living for now),WHO依據老年人的認知及權利使用的角度,從八個面向提 出協助活躍老化的策略,如圖2-1 所示(WHO, 2002)。

(一)在橫斷面上,包括性別與文化。

1.文化的價值與傳統:能以任何形式影響社會觀點以及老化的過 程。

2.性別:讓政策制定者可以從社會地位、飲食行為、教育程度及不 同性別在工作及健康照護服務的角色,規劃兼顧兩性觀點的福利 政策。

(二)在縱貫面上,包括健康及社會福利、日常行為、個人因素、生活 環境、社會環境及經濟等因素。

1.在健康及社會福利面向:可以從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行為、醫療 服務、長期照護及心理健康服務之使用來判別老化情形。

2.在日常行為面向:適度的運動、健康飲食、不抽菸、不飲酒、不 藥物濫用,可以預 防疾病及功能的衰退,並且延長壽命、提升生 活品質。

3.個人因素:指受基因、智力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4.生活環境面向:自然環境、居家安全、清潔的水、乾淨的空氣、

43

安全的食物及老年人跌倒的問題。

5.社會環境面向:包含社會支持、暴力傷害、教育及識字能力。

6.經濟因素:關心老年人的收入、安全保護及工作條件。

圖2-1 活躍老化決定因素資料來源:WHO(2002):19

參、活躍老化的理論基礎

活躍老化之觀點常被指出,是延續自早期的活動理論(Walker, 2002;

Bowling, 2008);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之觀念,將「活躍老化」定義為身體、心理、社會三面向之安寧 美好狀態,主張要從健康、參與以及安全三大面向,提昇高齡者之生活 品質。因此,以下就「活躍老化」提出不同之詮釋:

一、活動理論

「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之所以產生,乃緣自對於撤退理論

44

(disengagement theory)的辯駁。撤退理論主要論點,是指老化無可避免 會降低老人與他人的互動,以及老人與所屬之社會系統相互脫離或撤退,

此種撤離的過程可以發自老人本身,或是由他人開始進行。退休、喪親 或喪偶、子女遠離是屬於外部環境對老人的撤退,一旦撤退開始,老人 便難以再形成新的聯繫關係,隨著撤退過程結束,原有人們與社會間所 維持的均衡狀態,將被新的均衡狀態所取代(Cumming, 1963/2008)。此 過程為老人所接受、期待,發自內心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其中沒有任何 的強迫性質,最終並占有老人全部的自我,老人也會逐漸減少對他人與 外在環境的情感投入及互動(Havighurst et al., 1968)。

綜觀國內外的研究,活動老化之相關理論:包括「活動理論」、 「撤 退理論」,本研究採用「活動理論」之觀點,因此,銀髮族必需保持活躍,

積極地維持人際關係,持續地投入有意義的事務,避免與社會關係脫節,

即使是無可避免的必須在某些面向撤退,也應找出替代的方案,例如退 休後可發展自己的興趣,或投入公益活動,以維持人際網絡,避免因過 於沉寂自封而加速生理與心理的老化。

二、撤退理論

「撤退理論 disengagement theory」論點則認為,個體生理機能之老 化,將會造成個體與所屬社會系統的脫離,降低老年人與他人的人際互 動,譬如退休、子女的離去或週遭親友的亡故等因素。其實,這些造成

45

老人選擇疏離人群的原因,大多來自於外部環境的影響,而這些原因卻 對老人造成了撤退的心理與行為,這樣的結果將會降低老人與社會之聯 繫與參與度,久而久之,這種看是理所當然的狀況將形成新的均衡狀態 並繼續維持(蕭文高,2010)。因此,很難再激起老年人活躍的慾望,

也逐漸減少老年人對他人與外在環境情感的投入及互動。

三、年齡整合觀點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活動與撤退理論之分析重心偏重在老人之主 觀性,較少論及外在環境所形塑老人認知與行為之動態過程,因此,常 被視為是微視取向之老化理論(Street, 2007)。由於老化本身所包含的多 面向意義,除了生理老化(如髮色、姿勢及行動)與心理老化(如記憶、

認知)之外,社會老化的議題也日漸受到重視,依 Hooyman & Kiyak(2008)

之界定,社會老化指的是在個人生命歷程中,老年期所經歷的社會變化,

包括角色、人際關係與支持系統之轉變。其中,年齡常常成為個人角色 扮演的判別與標準,這是種社會性的建構,不單是生理性的差異所造成。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之相關文獻,將活躍老化的定義為:在生理層面 上,能自給自足,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在心理層面上,能正向積極的適 應心態;在社會層面上,能有良好的家庭與社會互動關係,此三個層面 顯示成功老化的程度。而「活躍老化」意味著活躍之老年生活參與和獨 立,因此,除了達到成功老化的標準,同時涵蓋身體、心理、社會三個

46

面向之外,亦應強調生活的自主,以及積極的生活投入。活躍老化同時 需符合以下六項指標:日常生活功能正常,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正常,

認知功能正常,無憂鬱症狀,良好社會支持與投入老年生產力活動者(徐 慧娟、張明正,2004)。由上述可得知,身體內部的老化會產生個體功能 性的衰退,引起其他心理層面的障礙。因此,高齡者可藉由掌控並增進 自身健康的過程,達到個體在身體、心理、社會能力的維持,以及保持 身體的最佳狀態,並透過有效率的學習,讓高齡者願意學習、勇於學習,

認知功能正常,無憂鬱症狀,良好社會支持與投入老年生產力活動者(徐 慧娟、張明正,2004)。由上述可得知,身體內部的老化會產生個體功能 性的衰退,引起其他心理層面的障礙。因此,高齡者可藉由掌控並增進 自身健康的過程,達到個體在身體、心理、社會能力的維持,以及保持 身體的最佳狀態,並透過有效率的學習,讓高齡者願意學習、勇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