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人聽覺障礙者評量工具之發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成人聽覺障礙者評量工具之發展

過去國內研究多以失語症者作為功能性溝通能力量表發展的研究對 象(吳侑璇,2005;范瓊文,2009;黃名嘉,2012;廖宥蓁、曾進興,

2008;廖惠鶯,2004;廖靜怡,2005;蘇仲怡,1997),但卻未曾應用 在其他溝通障礙族群,本節欲探討成人聽覺障礙者評量工具之發展現 況,內容包含聽覺障礙者語失語症者的溝通問題異同,並預期依照聽覺 障礙者之溝通需求瞭解現有功能性溝通評量工具的適配性及發展,共分 為「聽覺障礙與失語症者溝通問題之異同」與「成人聽覺障礙者功能性 溝通評量工具之發展」兩個段落進行說明。

壹、 聽覺障礙與失語症溝通問題之異同

聽覺障礙者和失語症者受到不同生理損傷的影響,於日常活動及社交 溝通均會感到阻礙(范瓊文,2009;黃名嘉,2012;曾淑卿,2017;廖宥 蓁、曾進興,2008;廖惠鶯,2004;Andrea, Chiara, Stefano, & Antonio, 2012;

Cruice, Worrall, & Hickson, 2006;Cappelli, Daniels, Durieux-Smith, McGrath,

& Neuss, 1995;English, 2007;Hilari, & Northcott, 2006;Hilari, Wiggins, Roy, Byng, & Smith, 2003;Moeller, 2007;Ross & Wertz, 2003;The National Council on the Aging, 1999),兩者的溝通問題也因不同的語言損傷表現 導致相同與相異之處。

50

一、 失語症之溝通困境

失語症者的語言發展歷程與一般人無異,失語症的導因為來自腦部的 語言相關區域受到損害,包括腦中風、創傷性腦傷、腦腫瘤或漸進性神 經疾病等,失語症患者會在口語表達、語言理解、閱讀或書寫能力產生 困難,但在智力部分未受影響(ASHA, 1990)。失語症的障礙類型和程度 與其損傷的區域和嚴重度有關,Benson 和 Geschwind(1985)依據神經 語言學的架構,將失語症共分為九種亞型如下:Broca 型失語症(Broca aphasia)、Wernicke 失語症(Wernike aphasia)、傳導型失語症(Conduction aphasia)、命名困難型失語症(anomic aphasia)、全失型失語症(global aphasia)、跨皮質運動型失語症(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跨皮質知覺 型失語症(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跨皮質混合型失語症(mixed transcortical aphasia)以及皮質下型失語症(subcortical aphasia)(陳仁勇,

2010)。

失語症患者依照其語言損傷表現可大致分為非流暢型失語症及流暢 型失語症。非流暢型失語症患者之語言問題著重在口語表達的部分,患 者大多能理解他人的一般詞彙或語句意涵,亦知道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

但卻無法流暢的表達出來,說話緩慢且吃力,句子簡短,常常出現停頓、

發音不清晰的問題,患者對於自身的表達障礙有病識感,因此在與他人 溝通時常會感到挫折。而流暢型失語症患者之語言問題著重在語言理解

51

的部分,患者表達流利、發音清晰,說話速度及節奏正常,但所表達之 內容卻缺乏重點、前後不連貫、答非所問的情形,無法理解別人的話語,

也無法理解自己所說的話語,所表達之語句也常常包含不必要的贅字或 新創詞,另外,患者本身缺乏病識感,因此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語言及溝 通問題。

失語症對於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交溝通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范瓊文,

2009;黃名嘉,2012;廖宥蓁、曾進興,2008;廖惠鶯,2004; Cruice, Worrall, & Hickson ,2006;Hilari, & Northcott, 2006;Hilari, Wiggins, Roy, Byng, & Smith, 2003;Ross & Wertz, 2003),輕度損傷者可能會出現部份 語詞無法及時說出的情形,而嚴重者則可能在語言理解及口語表達部份 均出現困難,包括無法表達自身需求或想法、命名常見物品名稱、覆誦 他人語句、理解他人表達之語意,閱讀理解和書寫能力也都出現嚴重損 傷。但上述問題並非讓失語症者完全失去溝通能力,即使是罹患全面性 失語症的患者,他們仍能透過表情、肢體動作或聲音表達拒絕或產生情 緒反應,因此在給予失語症患者診斷時,語言治療師(The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 SLP)除了會使用語言能力相關的評估工具,亦會 針對患者的功能性溝通能力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失語症患者的功能性溝通表現,會受到語言損傷程度 的不同而有差異,失語症患者的功能性溝通能力表現與失語症嚴重度呈

52

負相關(吳侑璇,2005;廖宥蓁、曾進興,2008),且與其生活品質感受 亦有關(Cruice M, Worrall, & Hickson ,2006; Hilari, & Northcott, 2006;

Hilari, Wiggins, Roy, Byng, & Smith, 2003; Ross & Wertz, 2003),較差的 溝通能力表現會使失語症者的生活品質下降,而不同年齡層的失語症患 者所注重的溝通需求亦不相同(黃名嘉,2012),因此,即使是損傷類型 和嚴重度診斷相似的失語症者,在評定不同溝通情境的功能性溝通能力 表現仍存在差異性,另外,患者本身與重要他人對於失語症者的功能性 溝通能力評分也會出現不一致性的情形(范瓊文,2009)。

二、 聽覺障礙與失語症之溝通問題異同

聽覺障礙與失語症的生理損傷成因不同,但兩者所表現之障礙表徵均 與語言問題有關,與智力無關(ASHA, 1990; Gargiulo,2003)。

聽障者的語言發展歷程受到聽力損傷程度、失聰年齡、相關輔具或復 健介入年齡和時長…等因素,其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學習表現均會造成 影 響 (Fitzpatrick, Durieux-Smith, EriksBrophy, Olds, & Gaines, 2007;

Kennedy et al, 2006; Wake, Hughes, Poulakis, Collins, & Rickards, 2004),

較嚴重的聽損情形也會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和學業表現落後(Maxon,&

Brackett, 1992)。多數聽障者並沒有動作協調或平衡方面的困難,但因為 聽力退化或損傷而造成的溝通障礙,會進一步產生負向情緒及社會活動 參與限制(曾淑卿,2017;Andrea, Chiara, Stefano, & Antonio, 2012;

53

Cappelli, Daniels, Durieux-Smith, McGrath, & Neuss, 1995;English, 2007;

Moeller, 2007;The National Council on the Aging, 1999),而聽能缺損所引 起的聽覺障礙也會影響到與聽障者共同生活的重要他人(Stark & Hickson, 2004),溝通夥伴的陪伴和參與復健對於聽障者的情緒反應調適、溝通改 變,和對他人的關懷等方面之問題均有幫助。

失語症的導因多為漸進性或突發性的腦部語言相關區域受到損害,因 此在語言發展的歷程中與一般人無異,但如腦部損傷區域擴及到語言區 域以外的位置,或是損傷到中樞和周邊神經系統,失語症者便常常伴隨 顏面及肢體偏癱、動作控制和協調不佳、發聲或吞嚥困難等問題,進而 影響失語症者的日常生活、社交溝通、活動參與和生活品質感受(范瓊 文,2009;黃名嘉,2012;廖宥蓁、曾進興,2008;廖惠鶯,2004;Cruice, Worrall, & Hickson ,2006;Hilari, & Northcott, 2006;Hilari, Wiggins, Roy, Byng, & Smith, 2003;Ross & Wertz, 2003),有病識感的失語症者也會產 生情緒問題,像是 Broca 型失語症,患者雖然可以理解他人話語但卻有 口難言,溝通時挫折感大,容易出現憂鬱情緒(陳仁勇,2010),但如果 教導失語症者的家屬和朋友如何與患者溝通,將家屬或重要他人融入溝 通訓練計畫,對於患者與其溝通夥伴的溝通效益會有明顯提升,亦能增 進彼此的親密和互動關係(廖靜怡,2005;Kagan, 1998;Simmons-Mackie, 2000)。

54

聽障者及失語症者因為語言損傷均產生溝通問題,但即使是嚴重損 傷者仍具備功能性溝通能力,兩者的功能性溝通表現會受到語言損傷程 度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因應不同的語言損傷表徵以及溝通需求,聽障 者會透過手語或是表情、肢體動作等視覺線索輔助溝通(林寶貴,1999;

陳麗美,1986),而失語症者也可借助文字/圖卡、肢體動作、溝通輔具 或相關視覺線索等提昇其功能性溝通能力表現。

綜上所述,聽覺障礙者與失語症者在不同生理損傷的影響下,在社 交溝通、活動參與和生活品質均會感到阻礙,進而產生焦慮、煩躁、憂 鬱等負面情緒的問題。無論是聽能缺損或腦部語言相關區域的損傷,所 引起的溝通困難除了會影響到與患者本身,也會影響其共同生活的重要 他人。兩者的功能性溝通表現會受到語言損傷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為 了因應不同的語言損傷表徵以及溝通需求,聽障者或失語症者會透過手 語、表情、肢體動作、溝通輔具、溝通訓練或相關視覺線索輔助溝通,

進而提升其功能性溝通能力表現。

貳、 成人聽覺障礙者功能性溝通評量工具之發展

聽覺障礙者在社交溝通、活動參與和生活品質會因聽覺機能損傷而出 現功能性溝通障礙,引起的溝通困難除了會影響到與患者本身,也會影 響其共同生活的重要他人。透過瞭解患者的功能性溝通能力,臨床專業 人員便能依照患者的溝通需求和真實溝通情境給予適切的介入策略或設

55

定治療目標,進而改善其溝通障礙問題。

如前面章節所述,國外已發展許多功能性溝通評量之工具,像是FCP

& FCP-R(Kleiman, 2003; Sarno, 1969)、CADL & CADL-2(Holland, 1980)、 CETI(Lomas et al., 1989)、EFCP(Wirz, Skinner, & Dean, 1990)、ANELT

(Blomrt, Kean, Koster, & Schokker,1994)、FCTP (Worrall, 1999)、The Communication Profile: A Functional Skills Survey(Payne, 1994)、SQ

(Lincoln, 1982)、IFCI-RV(Toffolo, Code, & McCooey, 1995)、IFCI

(O'Halloran, Worrall, Toffolo, Code, & Hickson, 2004),以及 ASHA-FACS

(Frattali, Thompson, Holland, Wohl, & Ferketic, 1995)等等。各項測驗工 具依照不同的設計理念和評量目標,適用於不同類別的溝通障礙族群或 是涵蓋不同情境及溝通需求之領域,故本研究者蒐羅目前國外常見之功 能性溝通評量工具,依照其評量特色彙整成「國外常見功能性溝通評量 工具彙整表」(詳見表2-3-2)。

以測驗的內容而言,Worrall(2002)等人將功能性溝通評量架構大致 分為三個類別:一般性評估、和個人化評估。一般性評估的題目多以簡 單溝通活動為主,適用於各文化和族群,不受情境或損傷類別影響,FCP 即為代表性測驗(Sarno, 1969)。特定人口評估是指針對特定損傷、文化 和情境類型所設計之測驗,題目包含簡單和複雜的活動,ASHA-FACS

(Frattali, Thompson, Holland, Wohl, & Ferketic, 1995)、CADL & CADL-2

56

(Holland, 1980)以及 IFCI-RV(Toffolo, Code, & McCooey, 1995)& IFCI

(O'Halloran, Worrall, Toffolo, Code, & Hickson, 2004)均屬於該測驗類別。

個人化評估的測驗題目則是可依照患者的個別需求進行修改,適用的對 象不限於特定的損傷類別或文化族群,具代表的測驗為 FCTP (Worrall, 1999)。當臨床人員在使用功能溝通評量工具時,需依照其評估目的選擇 適用的測驗內容(Davidson & Worrall, 2000),臨床上在評量聽覺障礙者 與失語症患者的溝通障礙問題時,常常將重點放在身體功能及構造層面,

如聽覺能力、語言理解及言語表達、閱讀和書寫能力,但實際上活動及

如聽覺能力、語言理解及言語表達、閱讀和書寫能力,但實際上活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