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成人聽覺障礙者之功能性溝通評量工具發展與應用。

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 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國內聽覺障礙(簡稱:聽障)人口數的成長,根據衛生福利部 統計,2015 年聽覺機能障礙人口高達 122,906 人,與 1992 年的 7,476 人 相比,近二十年來成長了十倍多。其中18 歲以上就高達 119,858 人,占 所有人數 97.52%(衛生福利部,2016)。由上述統計數字推估,成人之聽 障者在所有的聽障者中佔有很大的比例。隨著內外科醫學治療技術及科 技輔具的研發蓬勃發展,主要目標為希望能透過早期發現、復健治療以 及輔具的協助來擴大聽障族群聽能、學習適當的功能性溝通技巧或使用 替代性的溝通方式與他人互動,但聽覺功能缺損所帶來的溝通問題仍讓 聽障族群在人群、教育、家庭、就業,及社會上面臨歧視、誤解,及隔離 等現象。因此本研究動機一為探討成人聽障者所面臨的溝通障礙問題及 相關影響要素,以適應口語為主流的社會環境。

溝通是人類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動,其功能包含表達基本需求、感 覺想法、提供或獲取訊息、引起他人關注、增加人際互動及參與社區或 社會事物,而溝通是否有效在於個人能否適切地傳遞訊息,包括手勢、

2

口語、文字或溝通輔具等使用來取得或傳遞訊息(Ramsberger, 1994)。

容易出現溝通障礙的族群包括失語症、聽覺損傷、自閉症、聲音機能或 語言機能障礙者等,但並非所有溝通障礙族群會同時伴有語言障礙的問 題,以聽障者為例,如後天失聰或退化性聽損者,主要的溝通問題來自 後天創傷或是老化所致的功能性退化情形,他們在語言學習的歷程與聽 力正常者無異。國內外現有許多針對語言能力的評量工具及治療策略,

其目標多半著重在患者之語言的形式(form)、內容(content)及使用(use)

之改善,但非語言障礙之溝通障礙族群並不適用於此類評估工具或治療 目標。故本研究動機二為研究適用於聽障者之溝通需求及功能表現的評 估工具。

美國學者Sarno在1969年首次提出功能性溝通的概念,過去的研究致 力於探討語言損傷和功能性溝通之相關性,國內有研究指出患者語言受 損的程度和其日常溝通需求及功能性表現無顯著相關(廖宥蓁、曾進興,

2008;廖惠鶯,2004;黃名嘉,2012),國外亦有類似的研究結果(Ulatowska HK, 2001)。近年來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所制定的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引領下,身心障礙者的需求應 同時考量身體功能及構造損傷、活動參與及環境因子(WHO, 2001),臨 床人員逐漸以功能性的角度來評定患者治療的成效,就溝通障礙者而言,

3

語言治療師重視患者日常溝通所需的技巧,而非其語言能力本身,強調 溝通的功能性及效益,而語言治療的成效則可以藉由功能性溝通的評估 來當做指標。功能性溝通評量目的在於瞭解患者日常溝通的功能性表現。

目前國外常見的評量方式包含三種:直接觀察、模擬情境以及量表評估

(Worrall, 2000)。對語言治療師而言,直接觀察真實生活情境過於費時;

模擬情境則容易被批評所收集的資料是誘發出來而缺乏客觀性,患者在 模擬情境與真實環境的溝通表現仍會有落差;而量表評估相較於其他兩 種方法較受臨床專業人員所喜愛,不僅執行時最方便,透過量表也能更 迅速、清楚地獲得有關患者的溝通型態、溝通夥伴、風格喜好及溝通問 題等資訊,另外也可比較患者生病或損傷前後之溝通情形(Manochiopinig, Sheard, & Reed, 1992)。現今國外已發展出許多功能性溝通評量工具,如 成人溝通技巧功能性評量(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Adults, ASHA-FACS; Frattali, Thompson, Holland, Wohl, & Ferketic, 1995)、溝通效益測驗(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Index, CETI; Lomas, 1989)、功能性溝通治療計畫指引(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herapy Planner, FCTP; Worrall, 1999)、日常生活溝通能力評估(Communication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 CADL-2; Holland, 1980, 1998)等。但反觀國內以 功能性溝通模式來評量患者之工具及文獻仍十分匱乏,目前國內已翻譯 或修改部分國外的評估工具,如:ANELT(Amsterdam-Nijmegen Everyday

4

Language Test)的中文修訂版本(蘇仲怡,1997)、ASHA-FACS的中文 版(吳侑璇,2005)以及針對失語症患者自編的功能性溝通活動量表(范 瓊文,2009;廖宥蓁、曾進興,2008;廖靜怡,2005),但上述量表主要 針對老年失語症患者作為設計考量(黃名嘉,2012),尚需進一步發展 嚴謹的常模及驗證信效度。目前僅應用在失語症患者之功能性溝通評估,

未曾使用於其他溝通障礙族群。因此本研究動機三為發展適用於國內聽 障者的功能性溝通評估量表,以協助釐清其溝通需求及功能性表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