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討論

壹、量表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成人聽覺障礙功能性溝通量表」施測於20~40 歲成人聽覺障 礙者,其量表評分者間信度在溝通獨立性分數於「社交溝通」和「整體 總分」表現為中度到高度顯著相關(.55~.97),僅在「基本需求」為低度 相關(.39);而溝通質性分數表現於「社交溝通」、「整體總分」及「基本 需求」之迅速性同樣為中度到高度相關(.56~.96),其中在「社交溝通」

之溝通獨立性分數及「社交溝通」、「整體總分」之「迅速性」評分者間信 度更高達.95 以上,相較於吳侑璇(2005)的 ASHA-FACS 中文版測驗(評 分者間信度.73)、廖宥蓁及曾進興(2008)的「功能性溝通活動量表」

(評分者間信度.74)更佳,其餘分數因為兩位評分者評分完全一致,故 無法跑出分析結果。本研究的質性評分一致性高,不同於 ASHA-FACS

106

中文版測驗施測於失語症患者之情形。

在效度表現的部份,本量表與「功能性溝通活動量表」進行比較,在 個別比較單一受試者的整體和各溝通領域獨立性分數表現,有 7 位受試 者達到顯著相關(.91~.99),而整體分析則是在「社交溝通」及「整體分 數」領域達顯著相關(.65~.68),其餘溝通領域同樣因為評分完全一致,

故無法跑出分析結果。由於本量表的題目設計限制,無法逐題對照,故 不同於「功能性溝通活動量表」施測在中老年失語症患者(廖宥蓁、曾 進興,2008),本量表對聽覺損傷者的鑑別度有待探討,雖然本量表部 份溝通領域與 ASHA-FACS 中文版測驗同樣具有高度相關(.71~.83),但 本研究受限於國內測驗工具不足,選用之對照工具未有常模檢驗。另外,

本研究收案之樣本族群過小,年齡範圍侷限,且受試組人數分配不均,

故影響分析結果。

雖然研究者在正式收案前已完成專家效度分析,但在正式施測「成人 聽覺障礙功能性溝通量表」的過程中,有多位聽障組受試者會針對部份 題目內容進行討論和釐清。以第 6 題「加入團體對話(例如晚飯時的聊 天)」為例,聽障組受試者反應題意不清、難以評分,部份受試者表示當 團體對話人數在 3 人以內較不需要幫助,但當人數超過 3 人時,他們則 較難完全接收所有說話者的訊息,故通常會選擇性聆聽,進而誤解他人 或忽略訊息的情形增加。在評分的過程中,也有多位聽障組受試者反應,

107

在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時會選用不同的溝通方式進行互動,進而影響溝 通獨立性表現。以第12 題「在吵雜的環境下(例如餐廳、候診室、捷運 上),一對一交談能聽懂對話內容」為例,有受試者表示若是溝通夥伴同 樣為聽覺損傷者則會使用手語溝通,吵雜的環境因素便不會對溝通造成 干擾,但當溝通對象為朋友或同事,則會使用口語作為主要溝通方式,

並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稍微到中度」的幫助,溝通品質也會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本研究之聽覺損傷受試者的自評分數與臨床專業人員之評分 相比,中度和重度聽覺損傷的受試者在自評功能性溝通獨立性分數相對 較高,而輕度聽覺損傷的受試者則在自評功能性溝通獨立性分數相對較 低,但臨床專業人員的評分與重要他人的評分並無出現明顯偏態,本研 究結果與 Pedersen 等人(2001)及多位學者不一致(Manochiopinig, Reed, Sheard, & Choo, 1997; Müller, Code, Mugford, 1983),該情形可能同樣與 真實溝通情境的多樣化有關。綜上所述,本量表部份題目內容對於聽覺 障礙族群,題意說明不夠詳細明確,未針對多樣情境向度進行區分,像 是居家生活、工作職場或是不同溝通對象等而影響評分準確性。

貳、溝通獨立性及質性分數表現分析

文獻發現,「社交溝通」與「日常計畫」溝通表現會受到聽覺損傷影 響(范瓊文,2009;黃名嘉,2012;曾淑卿,2017;廖宥蓁、曾進興,

2008;廖惠鶯,2004;Andrea, Chiara, Stefano, & Antonio, 2012;Cappelli,

108

Daniels, Durieux-Smith, McGrath, & Neuss, 1995;Cruice, Worrall, & Hickson, 2006; English, 2007;Hilari, & Northcott, 2006;Hilari, Wiggins, Roy, Byng,

& Smith, 2003;Moeller, 2007;Ross & Wertz, 2003;The National Council on the Aging, 1999)。本研究在「社交溝通」之溝通獨立性表現達到顯著 差異,但在「日常計畫」之溝通獨立性表現與一般成人未達到顯著差異。

本研究聽障組受試者無論是在溝通獨立性表現或是溝通品質均受到影響,

其中溝通品質向度的「迅速性」表現又相對較差。

根據結果顯示,本研究量表之「社交溝通」、「基本需求」領域題目適 用於國內聽覺障礙族群,能透過本量表評估成人聽覺障礙者在日常生活 情境中溝通獨立性表現程度,而質性向度中的「迅速性」表現亦可作為 溝通品質之參考指標。

透過逐題分析和訪談了解,在「社交溝通」領域的題項中,在第9、

10、11、12、13、15、19 題超過一半以上的聽障受試者需要幫助,第 6 題也有 7 位受試者需要「稍微幫助」到「中度幫助」的需求,上述題項 反應了聽覺損傷常見的溝通行為特徵。根據第二章文獻回顧發現,聽覺 損傷者因為聽覺訊息接收能力不佳、對聲音反應遲鈍,故容易出現忽略 訊息、誤解他人、分心和疲勞的情形(林寶貴,1999;陳麗美,1986;張 蓓莉,2003;韓福榮,2004a;韓福榮,2004b;Dalton et al., 2003),尤其 在吵雜的環境、廣大的空間以及團體對話情境(林郡儀、張秀雯,2016;

109

Hicks, & Tharpe, 2002)會更加明顯,因為自身口語清晰度不佳或是處於 不利溝通情境,常會需要重複話語、澄清訊息或是透過上下文內容猜測 語意,本研究量表評分結果與張秀雯(2016)等學者之研究結果一致。

16 位聽障組受試者均表示,在社交溝通的過程中會注意說話者的臉 部表情、觀察肢體動作或是透過讀唇等視覺線索輔助溝通(林寶貴,1999;

陳麗美,1986),也會因應不同的溝通對象、環境和需求,選擇適合的溝 通策略來改善溝通問題,像是筆談、口語或手語(Preminger, 2003; Stark,

& Hickson, 2004),該現象同樣與 Starkc 和 Hickson(2004)等學者之研 究結果一致,其中具備讀唇能力的聽障組受試者,即使是重度聽覺損傷 者也能在溝通獨立性整體平均分數和各項質性平均分數達到平均值以上。

綜上所述,本研究多數聽障組受試者會在不利的溝通環境下,選用筆談 或手語溝通,以避免溝通問題,而在職場環境中,多數受雇者會進行職 務調整和改變溝通策略來解決溝通問題,像是不用執行接聽電話事務,

或是使用電子郵件、Line 等通訊軟體取代口語傳達訊息,因此本研究之 聽障組受試者較少反映於職場情境和人際關係建立面臨困境,該情形則 與國內學者韓福榮(2004)和中華民國啟聰學會(2001)所得研究結果 相異,可能與近幾年國內職業重建服務受到重視,以及通訊軟體應用性 增加有關。

雖然透過視覺線索輔助和溝通策略調整能改善溝通效能,但聽覺機

110

能損傷仍會對聽覺訊息接收過程產生限制。如第 9 題「了解別人說話的 意圖(例如”現在已經很晚了”表示該離開或起床了)」、第 12 題「在吵 雜的環境下(例如餐廳、候診室、捷運上),一對一交談能聽懂對話內容」

及第 13 題「了解電視或是收音機的播報內容(例如新聞)」,高達 10 位 聽障組受試者均會有幫助需求。當說話速度過快或是溝通環境過於吵雜 時,大多數的聽覺損傷者仍難以克服聽覺訊息接收的困難,主要的問題 為忽略、無法快速理解和誤解他人訊息內容,另外,當團體對話情境中 人數增加時,對於聽覺訊息接收的難度亦會相對增加,上述情形均會使 聽覺損傷者在溝通過程中需要花費更多精力理解訊息(Hicks, & Tharpe, 2002),或是需要他人多次重複話語和澄清訊息(林寶貴,1999;張蓓莉,

2003;韓福榮,2004a;韓福榮,2004b;Dalton et al.,2003)。因此,本研 究有多位聽障組受試者表示,為了避免造成溝通對象的麻煩,於職場或 團體對話情境中較少主動開啟和參與話題,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很少看電 視,因為電視的播報速度偏快,即使有字幕的視覺輔助下,仍僅能看懂 6~7 成內容,另外,在與他人溝通過程中,也會視溝通內容重要性來選擇 是否需要進一步澄清。上述因應溝通障礙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和逃避行為,

反應了聽覺損傷者在社會活動參與度受到限制,與曾淑卿2017)、Andrea 等人2012)及多位國內外學者之研究結果相符林寶貴,1999;張蓓莉,

2003;韓福榮,2004a;韓福榮,2004b;Cappelli, Daniels, Durieux-Smith,

111

McGrath, & Neuss, 1995;Dalton et al.,2003;English, 2007;Moeller, 2007;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the Aging, 1999)。

除了「社交溝通」領域,本研究結果在「基本需求」和「整體分數」

溝通獨立性平均分數表現與對照組均達到顯著差異,但在「日常計畫」

和「閱讀/書寫/數字概念」領域未受到聽覺損傷影響。聽覺損傷者與失 語症患者生理損傷本質不同,失語症患者腦部的語言相關區域受到損害,

而聽障者則是在語言發展歷程中受到聽覺損傷及相關醫療介入處置,進 而 影 響 口 語 表 達 和 溝 通 能 力 學 習 表 現 (Fitzpatrick, Durieux-Smith, EriksBrophy, Olds, & Gaines, 2007; Kennedy et al, 2006; Maxon, & Brackett, 1992; Wake, Hughes, Poulakis, Collins, & Rickards, 2004)。本研究收案之 聽障組受試者,多數於語言前期便已確診聽覺損傷診斷,教育程度均為 大學以上,所有受試者目前均有配戴聽覺輔具,7 位受試者曾經接受過聽 覺訓練或是在就學過程中接觸過資源輔導,但大多數的受試者在小學階 段便能融入普通班學習。綜上可知,本研究收案之聽障組受試者在語言 及溝通學習發展的過程中,不乏輔具資源或臨床服務支持,進而降低了 聽覺損傷對溝通發展之影響。

進一步透過逐題分析發現,聽覺損傷者在語音區辨和聲調辨識感到 困難。大部分的聽障組受試者在「基本需求」之所有題項均能完全獨立 做到,僅在第 23 題「能夠認出熟人(例如朋友、同事)的聲音」表現有

112 Borne 等人對聾兒童(deaf children)進行聲音辨識和溝通能力評估的研究 結果比較發現,無論是聾兒童或是成人聽覺損傷者在語音區辨和聲調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