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唯識論》前六識與《賽斯書》意識

第四章 《成唯識論》與《賽斯書》的心識論

第四節 《成唯識論》前六識與《賽斯書》意識

《成唯識論》前六識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賽斯書》

沒有提及眼識、耳識、鼻識、舌識,但《賽斯書》有提及身體意識、意識。

這兩者有何相似處?有何相異處?以下分別做探討。

壹、 《成唯識論》前六識的名稱由來與《賽斯書》意識的名稱由來

一、《成唯識論》前六識的名稱由來

此識差別總有六種,隨六根、境種類異故,謂名眼識乃至意識,隨根立 名。……或名色識乃至法識,隨境立名,順識義故,謂於六境了別名識。……

此後隨境立六識名,依五色根未自在說;若得自在,諸根互用,根發識一 切境。但可隨根,無相濫失。295

前六識的名稱依據各自的根命名,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和 依據各自的認識對象命名,即色識、聲識、香識、味識、觸識、法識。但這後一 類名稱在成佛後就不再適用,因為佛的五根能通用,即任何一種感覺機制都能認 識其他認識對象。所以六識名稱一般根據六根而建立。

二、《賽斯書》意識的名稱由來

《賽斯書》認為基本上自己並沒有真正的區隔,但為了解釋之故,必須以那 種說法來討論。所以它將意識系統分為三個部分:「你是一個自己,但為了操作

       

295 見《成唯識論》卷 5,《大正藏》冊 31,頁 26 上。

  134 

的目的,我們將說你有三個部分:內我或內在自我、身體意識,以及你所知的意 識。可是,這些部分是密切相連的,它們就像是意識的三個不同系統,在一起運 作以形成整體。那彷彿的區分,並非固定的,而是在不斷的改變。」296而內我與 意識形成意識心。以下分別探討:

(一)、意識心

意識心指有意識的心靈。所有存在於人心深層的渴望,不自覺的深層動機,

全都上升到表面來等待著「意識心」的認可或不同意,並且等待著它的指揮。因 而它的可貴之處在於做決定及定方向。由於意識心在先天上,本來具足「接收內 我所傳出的資料」與「接收外界所傳回的資料」的雙重功能。因此「內我」能運 用的資源與能量全都因而集中了起來,根據著「意識心」的要求,而把結果帶到 了現實中。

(二)、意識

純就身體而言,當組成肉體的原子、分子、細胞與器官的集合形態意識 (gestalt consciousness)達到某種強度巔峰時,你們所認為的「對自己的意 識」便由中升起。297……意識精神性地學習,把它自己形成為 E.E.單位、

原子和分子、電子和染色體。298

意識正是我們自己不存在為物質宇宙裡的一個物體的那個部分。人透過自己的肉 體機制來知覺意識,但人類意識並不依賴肉體的組織,當意識不是針對著肉體 時,它有更大的自由。細胞與器官全都有它們自己的意識,以及一種形態意識。

因此,「人類」除了個人有個別的意識之外,也一樣的有著一種形態的或集體的 意識。

       

296 珍.羅伯茲(Jane Robers)著,王季慶譯:《夢、進化與價值完成》(台北:方智,1996 年),頁 106-107。

297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個人實相的本質(下)》﹙台北:方智,1995 年﹚,頁 442。 

298 珍.羅伯茲(Jane Robers)著,王季慶譯:《夢、進化與價值完成》,頁 90。 

  135 

(三)、身體意識

身體之每一個最微細的部分都有意識,努力向自己的發展目標奮進,並且 與身體所有其他部分溝通。……你也有一個身體意識,而那身體意識本身 是由形成身體所有部分的每個分子之個別意識所組成的。299

身體的一般架構、性質和特點,在它成形前即已存在。身體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

而分子和原子,甚至更小的粒子有一個濃縮的意識,它們形成細胞而造成一個個 別的細胞意識。這不斷地演繹下去……以形成身體的機制。所以身體意識並非「無 意識的」,每一個人的身體有一個充滿了能量與活力的整體身體意識。內我在一 個極深的無意識層面,以對組成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密切的無意識知識,造成肉 身,再將其意識的一部分,派給了身體的那部分,而形成了身體意識。

貳、 《成唯識論》六識與《賽斯書》意識的認識對象

一、《成唯識論》六識的認識作用、認識對象

次言「了境為性相」者,雙顯六識自性、行相,識以了境為自性故,即復 用彼為行相故。由斯兼釋所立別名,能了別境,名為識故。300

六識的主要性質為了境,「了」即「了別 」,也就是六識的認識作用是認識辨別。

六識能認識辨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即眼識是依託眼根認識各種色,

耳識是依託耳根認識各種聲音,鼻識是依託鼻根認識各種香氣,舌識是依託舌根 認識各種味道,身識是依託身根接觸各種感覺,意識是依託意根,即第七識認識 各種事物。

       

299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健康之道》﹙台北:方智,2005 年﹚,頁 24,217。

300 見《成唯識論》卷 5,《大正藏》冊 31,頁 26 中。

  136 

二、《賽斯書》意識的認識作用、認識對象

意識就其天性而言本就背負著感知的重任。……意識的實相是無止境的,

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無止境的。而每一本體的可能發展也是無止境的。301

意識的認識作用是感知。意識的認識對象是無止境,因為意識是無所不在的,每 一樣存在的東西,不管是石頭、礦物、植物、動物或空氣都有意識,即萬物皆有 意識。

參、 《成唯識論》第六意識的種類與《賽斯書》意識的多重焦點

一、《成唯識論》第六意識的種類:

      五同緣意識:與五識共同產生並認取共同對象的意       五俱意識(明瞭意識)      識,是現量。

五不同緣意識:與五識共同產生,但認取不同對象 意識      的意識,是比量或非量。 

      夢中意識:睡覺時,緣夢中的境界現起的意識。 

定中意識:禪定中,緣定中的境界現起的意識。 

不俱意識(獨頭意識) 散位獨頭意識:平常的時候,意識單獨生起,或追 憶過去,或比較推度作種種想像分 別,或意念遊走東想西想。 

      狂亂獨頭意識:類似精神病患者,自言自語,別人 不知所以,事實上他的意識是緣著

他自己的境界而活動。

二、《賽斯書》意識的多重焦點

人類應將意識保持彈性,才能擴展自己的意識到不同的層面,有關意識擴展        

301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靈魂永生》,頁 549,129。 

  137 

不同的層面,屬於實踐論,留待第五章探討。

肆、 《成唯識論》前六識的倫理性質與《賽斯書》意識的倫理性質

一、《成唯識論》前六識的倫理性質

此六轉識,何性攝耶?謂善、不善、俱非性攝。俱非者,謂無記、非善、

不善,故名俱非。……此六轉識,若與信等十一相應,是善性攝;與無慚 等十法相應,不善性攝。俱不相應,無記性攝。302

六識的倫理性質可以是善性、惡性、無記性。這六種轉識如果與信等十一種心所 相應的,就屬於善性範疇;與無慚等十種心所相應的,屬於不善性範疇;與上述 二類心所都不相應的,屬於無記性範疇。這裡的善惡性質,是就因,即所造的業 而言,並非是就果報而言。

二、意識的倫理性質

人天生是善的。他的意識心必須自由,具有他自己的意志,因而,他能夠 認為他自己是惡的。他即為按照他自己的形象設定那些標準的那個人。303

意識沒有善惡,善惡只是人自己由自由意志去選擇的。

伍、前六識的生起與間斷

       

302 見《成唯識論》卷 5,《大正藏》冊 31,頁 26 中 。

303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個人實相的本質(上)》,頁 253。

  138 

一、前六識的生起與間斷

由五轉識行相麁動,所藉眾緣時多不俱,故起時少,不起時多。……又五 識身不能思慮,唯外門轉,起藉多緣,故斷時多,現行時少。……第六意 識雖亦麁動,而所藉緣無時不具,由違緣故,有時不起。……第六意識,

自能思慮,內外門轉,不藉多緣,唯除五位304,常能現起,故斷時少,現 起時多。305

五識的現行活動是粗顯的活動,所依賴的各種條件經常不具備,所以五識生起的 時候少,不生起的時候多。五識不能思維,只是向外活動,生起需依賴眾多條件,

所以中斷的時間多,現行生起的時間少。第六識的現行活動雖然也是粗顯的活 動,但所依賴的條件無時不具備,只有在阻礙性條件出現時不生起。第六識自己 就能思維,能向內、外二方面活動,不需依賴眾多的條件,只是除了五種狀態不 能生起,其他狀態下始終能現行生起,所以中斷的時間少,現行生起的時間多。

二、《賽斯書》意識永不會完全的熄滅

意識心在你這一生以前就已存在,這一生之後仍然存在。306……意識是閃 爍不已、時明時暗的,它永不會完全的熄滅。……意識是有脈動(pulsations) 的。……人類意識並不依賴肉體的組織,所有的物質卻莫不由意識的某部 分帶入存在。當你個人的意識離開了身體,那時原子和分子的簡單意識仍 維持著,沒有被摧毀。307

       

304 指第六識在五種狀態下不能生起:1.意識在無想天間斷。2.第六識在無想定中間斷。3.第六識 在滅盡定中間斷。4.第六識在極重睡眠中間斷。5.第六識在嚴重昏迷中間斷。

305 見《成唯識論》卷 7,《大正藏》冊 31,頁 37 上中 。

306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個人實相的本質(上)》,頁 179。

307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靈魂永生》,頁 162-164。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