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成唯識論》與《賽斯書》之實踐觀

第二節 《賽斯書》之實踐觀

這一系列的《賽斯書》所包涵的內容非常廣。從科學、醫學、生物學、心理 學、物理學……等等,就如《賽斯書》的倡導者許添盛醫師所說,《賽斯書》所 傳逹的知識比一個圖書館還多。本論文《賽斯書》的部分僅著眼於當前人類所面 臨的問題,如天災、流行病等群體實相,以及疾病等個人實相做探討。在個人實 相此意義下,《賽斯書》主要的目的是個人的價值完成,即成為身體力行的理想 主義者,進而夢想成真。何謂夢想成真?即每一個人在不傷害別人、不觸犯法律 的前提下,勇於實現心中的渴望,過著快樂、健康、富饒、自由的生活。

 

 

 

 

 

 

 

 

 

 

 

 

 

 

 

 

  148 

壹、信任自己

323

 

《賽斯書》與所有宗教最不一樣的地方是要每個人信任自己。

       

323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意識的探險》﹙台北:方智,2003 年﹚,頁 174。

  149 

你們無法藉由遍訪名師或博覽群書來找到自己。藉由追隨任何特定的專門 化的冥想方法,你們也不會見到你們自己。只有由安靜地內觀你所知的自 己,你才能體驗到你自己的實相,以及那存在於這當下切身的自己,和那 多次元的「內在本體」的那些關聯。324

         

一般咸認為每一個人必須要信神拜佛,而《賽斯書》強調要信任自己。如上圖一,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源頭自己,它的活力侵入於三度空間的實相裡,形成一個粒 子,那即是我們現在的「這個人」。但這個粒子也以有節奏的模式從地球折射開,

這也對我們自己的其他部分在時空連續的其他點發生,但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 會相遇。可以這樣說,我們的每一個「現在」在相遇時會被充了電,而充滿了潛 能;源頭自己本身是有意識的能量,也被自己的各種經驗及它自己的「過去」組 合與放大的力量所豐富。因此,在每一個「自己」之內形成了最高點。這些被作 為吸引力的「最高點」,現在被打開來,而透過它,這個源頭自己被放大了的潛 能可以流過。然而這些可能看起來像是反覆無常的能量,可以用「太陽黑子」來 做比喻。心理上來說,發生了偉大的發酵,而常常所涉及個別的人格會順著新的 方向去組織他們自己。就個人而言,這時人類會發現他們自己覺察到更大的「明 覺」,這時他們也會做出突然的決定而體驗到新的力量。賽斯說:「你對內在自己 信任得不夠,也沒有了悟到那個醞釀中的創造性的發酵。反之,如果你信任了,

又了悟了,那麼就可以省掉自己很多麻煩。」所以對自己的肯定是我們最偉大的 力量之一。325筆者認為賽斯這個觀點與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多少 世紀以來,我們被我們的老師、尊長、書本和聖人用湯匙餵大。我們總是說:『請 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後是什麼?』我們總是滿足於他人的描繪,這 表示我們其實是活在別人的言論中,活得既膚淺又空虛,因此我們充其量只是『二

       

324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靈魂永生》﹙台北:方智,1995 年﹚,頁 480。

325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個人實相的本質(下)》﹙台北:方智,1995 年﹚,頁 575-576。

  150 

手貨』人類。」326相似。

貳、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   

一般咸認為神創造了世界,但《賽斯書》認為每個人創造自己的實相。 

 

你的實相乃由你自己一手所造。327

每一個人是一個多重次元的人格。你創造你的實相中的「你」,並不是指日常生 活中我們所知的自己,而是指每一個人在另一個次元都有一個源頭自己(如上 圖)。「創造」的工具是信念。「你的實相」是指每個人每日生活的生命畫面。信 念創造實相,因此若在生活中有不愉快的情境,就要覺察自己的信念,進而改變 自己的信念,信念改變了,生命的畫面也改變了。關於信念,下文將做更深入的 探討。 

   

 

參、開發內在的力量   

一、轉化之臨界點   

威力之點是身體和物質及性靈相遇的那一點。那時機包含了我們選擇由所 有我們先前的威力之點汲取的行動和信念。從我們目前的當下,我們投射 那些選擇,加上我們可能決定的任何新選擇,進入我們餘生將會創造的每 一個當下裡。328

       

326 Jiddu Krishnamurti 著,若水譯:《重新認識你自己》(深圳:深圳報業集團,2011 年),頁 5。

327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個人實相的本質(上)》﹙台北:方智,1995 年﹚,頁 61。 

328 珍.羅伯茲(Jane Robers)著,王季慶譯:《神奇之道》(台北:方智,1998 年),頁 71。

  151 

《賽斯書》的時間觀是同時性的時間觀。如上圖,源頭能量擊中三度空間的場,

散播出去成「現在」,是最大的焦點,以地球的用語,就是我們的「生活領域」。

這「現在」發生在某一「點」,我們的經驗事實上從那兒向所有方向散開。不過,

作為生物,我們只覺察到從「這兒到那兒」的水平散佈,那顯現為時間。現在的 信念可以改變過去的信念,不論它們是來自這一生或「先前的」一生。因為「存 在」是開放性的。當今天改變了自己的信念,也重寫了過去的程式。對自己來說

「現在」是自己的行動、集中與力量之點,而由那個意志之點,自己形成自己的 將來和過去兩者,因此我們不是被一個無法控制的過去掌握。

二、掌握正確的方法

《賽斯書》的神奇之道是:

 

神奇之道,它應讓你記起,以一種方式為你的存在本身負責的「真正的不費力」 當你變得在任何方面太過關切或擔心時,記住是你在思考那些思維,但思考的 過程卻是完全不費力的。光是那個體會,就能進一步提醒你,意識心並不必有 所有它需要的資訊,它只需要相信那獲得資訊的方法是可得的,緃使那些方法 是超出了它自己的活動範圍之外。329……生命意指能量、力量及表達。330……不 再擔憂,這該是第一戒。創造是遊戲,而當他容許他的心放掉其憂慮時,創造 力會不斷顯現出來。331

 

筆者在此處提出《成唯識論》十種波羅蜜多對比《賽斯書》對於生命的態度有非 常大的不同。在《賽斯書》認為每一個人是被比自己有意識地覺察還要更大的知        

329 珍.羅伯茲(Jane Robers)著,王季慶譯:《夢、進化與價值完成》(台北:方智,1996 年),頁 391。 

330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健康之道》﹙台北:方智,2005 年﹚,頁 403。

331 珍.羅伯茲(Jane Robers)著,王季慶譯:《夢、進化與價值完成》,頁 117,50。

  152 

識團,以及形成自己存在的神奇、自發的行動泉源所支撐著的。知性隨即能認知 到,我們並不需要不斷精進,也不需要推理出每件事才能瞭解神奇之道。所以神 奇之道視為理所當然地,任何一個個人的生命會完成他自己,會發展與成熟;而 發展的辦法是在每個人之內,完成會自然的發生,因此我們應在所有存在層面尋 找暗示和線索,並且我們是受到保護的,當我們覺悟到那一點時,我們就是由自 信而行動。332在《賽斯書》有二戒,即不要擔憂和不要傷害別人。其他並沒有訂 什麼戒律,因為賽斯希望每個人能理所當然的認為所有問題都會創造性的依我們 的利益獲得解決,生活應是輕鬆不費力的,並且應抱著遊戲的態度去面對。綜上 所述,筆者認為《賽斯書》是一種以利己主義為出發點,而最終達到利人利己的 目標。333

肆、身心靈轉化的實現

《賽斯書》認為每一個人首先要成為「身體力行的理想主義者」,進而使自 己的意識保持彈性,才能擴展自己的意識,便可以啟動九種內在感官,人類就能 有預知性的夢、出體經驗、啟示性訊息、意識的改變、巔峰經驗、出神靈媒,以 及人類行為中可能的其他心理與靈異事件。

一、身體力行的理想主義者        

332 珍.羅伯茲(Jane Robers)著,王季慶譯:《神奇之道》,頁 25-119。

333 一般指凡事只為自己著想的行為,與利他主義相反,在道德判斷上,自己的幸福快樂比別人 的來得重要,所以利己主義在許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種罪行。在有多項選擇時,都會以自身利益 為優先,其餘其次,某種角度來說算「自私」。

  153 

《賽斯書》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來到地球的旅人,人間生活是一個訓練階段,

我們是在學盡可能完全地存在,和學著創造自己,體驗不同的生活。因此賽斯希 望他的每個讀者都是「身體力行的理想主義者」,我們的確有一個內在的自己,

內我是自己目前存在的來源,「理想」發展的藍圖存在於基因知識的庫藏裡,提 供了人類各式各樣的完成途徑。它們透過人類個別成員的衝動與創造來表達它們 自己。那麼,我們必須信任我們現在就是的自己。藉由開始觀察自己的衝動、藉 由信任自己的方向來做這個,所以最重要的是成為你所是的自己,進而美夢成 真。至於如何美夢成真呢?即運用《賽斯書》的神奇之道:(1)、結果先確定,方 法自然來;輕鬆不費力、信任加感恩,但要有耐心。(2)、威力之點在當下。(3)、

自我催眠:焦點變窄,排除矛盾多餘的信念。334如此就能實踐心中的所有夢想,

過著內心平靜、喜悅、自由、健康且豐盛335的生活。

二、開啟內在潛能

如上圖,源頭自己是我們現在具體存在的根源,我們已知的意識是由感知機 制過濾過,我們即是透過它認識地球的工具。每一個人是能量的粒子,由源頭自 己流入具體的物質化裡。每個源頭自己形成許多這種粒子或「面向自己」336(aspect self)侵入三度空間的實相,撃中我們的時空連續。其他的「面向自己」則根本不 是物質性的,卻存在於全然不同的實相系統裡。不過每個面向自己都透過源頭自 己的共同經驗與別的面向相連,某種程度能汲取其他「面向」的知識、能力及感        

334 取自筆者聆聽許添盛醫師「如何心想事成」的演講內容。

335 真正的豐盛是擁有執行人生志業所需的一切工具、資源、生活環境,並活出充滿喜悅和活力 的生活。豐盛並非奢靡和光芒四射的生活風格,只為讓人留下印象,或是過著無法真正支持你的 活力和人生志業的生活。靈性的真實本質之一是相信真正的豐盛——有很多的時間、愛和能量。

Sanaya Roman&Duane Packer 著,羅孝英譯:《創造金錢(下)》﹙台北:生命潛能,2005 年﹚,頁 163-164。

336 《賽斯書》這些「面向自己」們與容格的原型有關連。根據王信宜著:《容格心理學與佛教相

336 《賽斯書》這些「面向自己」們與容格的原型有關連。根據王信宜著:《容格心理學與佛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