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唯識論》與《賽斯書》之內在力量

第五章 《成唯識論》與《賽斯書》之實踐觀

第三節 《成唯識論》與《賽斯書》之內在力量

 

筆者在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裡談到,現代人內心充滿了恐懼,找不到生命的意 義和存在的價值,是因為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在力量。因而面臨天災人禍、疾 病等種種問題。什麼是內在力量呢?我們要如何找到自己內在的力量呢?佛教徒會 以某一神佛的特質做為「佛性」的象徵,因我們自己本性的各層面常常象徵化為 神佛。觀想此一神佛,亦即觀想自己臣服或皈依於自性,因此佛教內在的力量指

「佛性」,看到自己內在智慧與洞見,忠實於自己內在的真理或「內在智慧」,便 是看到內在佛性。自我臣服於內在意義、目標和真理的歷程,我們或許可以稱之 為「內在上師」。346在《六祖壇經》亦說:「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 具有……,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 得。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347。 所以當內在能力逐漸覺醒,我們即找到自己內在的力量。由本論文前面章節的探 討可知,《成唯識論》外在世界是心識所變現,阿頼耶識是宇宙萬法的根源,了 悟萬法唯識之理,轉識成智,即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就可以找到內在的力量。

在《賽斯書》內在力量是指每一個人的靈魂中已經擁有的精神力量,精神能量是 極具創造力的,它包涵了偉大的直覺、知識,以及所有問題的答案,而信念是它 能力和力量的泉源。這即是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Roy Martina 所指的,內在神性是 無焦點的能量,必須透過人的意念和指令,才能找到它的方向,只要清楚而具體 地指引人的內在神性,它就可以在三度空間顯化出來。348但值得注意的是《成唯 識論》主要是從修行理論來談轉世成智,而轉世成智是以成佛為目的。而吳汝鈞 在<唯識宗轉識成智理論之研究>一文中認為,在理論上不能確立成佛可能性必 然可能有與必然可能實現,由是不能保證成佛為一理論上必然可能的事,而只為

       

346 Rob Preece 著,廖世德譯:《榮格與密宗的 29 個覺》(台北:人本自然文化,2008 年),頁 97-98。

347 見《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 1,《大正藏》冊 48,頁 351 上。

348 Roy Martina 著,繆靜芬譯:《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 2》﹙台北:方智,2009 年﹚,頁 304-305。

  162 

一偶然的事。349《賽斯書》在此意義上則認為每一個人在地球上都是「實習神明」。 基於上述可知佛教和新時代都肯定每一個眾生都有內在的智慧。而《成唯識論》

與《賽斯書》在「成佛」與「實習神明」此意義上有顯著的不同,因此本論文之 實踐觀只就此生人類所面臨的生命境遇,也就是個人實相、群體實相做探討,較 少在修行的理論上做探討。

壹、天災、流行病、疾病與人類集體、個別心理活動的關係

在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裡,筆者曾指出在此刻人類正面臨天災、流行病、疾病 的威脅。由本論文前幾章的闡述可知《成唯識論》一切現象都是識所變現,「識」

是指感覺、知覺、意志、思考等具體心理活動的總稱。350阿頼耶識的共相種子形 成山河大地,所謂共相種子指由有情自識的種子為因緣,由自他共業種子351(異熟 習氣)為增上緣,而酬引變現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元素,再由四大種子元素構 成山河、大地等似外在的物質世界,即由眾多有情共同業力所變而共同受用的東 西。352而業分為身業、語業、意業,以意業發動身業、語業而造成果報。意業的

「意」指意念,思惟的活動,而思惟的活動的結果是思想,即眾生共同的思想造 成共同的物質世界。在《賽斯書》對於群體實相(mass reality),即佛教所說的共 業亦有相似的看法:「天災的發生來自情感層面上的因素要多於來自信念層面上 的因素,雖然如此,信念仍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一開頭是信念引發了情 感。個人的內心狀態與私人經驗生出了所有的群體事件。文化、宗教、心理本質        

349 唯識家由於只本著向外觀察的態度,來思想作為成佛的因的成佛可能性,因而將之思想成與 作為一般說的現象的因的種子在同一層面的東西,即無漏種子,因而服從種子理論。由於種子是 經驗本有和待他緣而現起的,故無漏種子亦是經驗本有與待他緣而現起。吳汝鈞著:《佛教的概 念與方法》﹙台北:台灣商務,2000 年﹚,頁 187。

350 橫山紘一著,許洋主譯:《唯識思想入門》﹙台北:東大,2002 年﹚,頁 89。

351 業有共業、自業之分。共業是有情所造共通類同相似的諸業行為,所熏成種便是共業種子,

即共相種,彼能酬引共同果報;自業是各別有情所造而非共通的諸業行為,所熏成種便是自業種 子,即自相種,彼能酬引各別自果。

352 李潤生著:《唯識三十頌》(台北:全佛,1999 年﹚,頁 192-193。

  163 

合起來形成了私人與集體事件由之發生的背景。」353總而言之《成唯識論》與《賽 斯書》都認為一切現象都是心理活動的結果,但《成唯識論》還認為善、惡業是 造成物質世界和眾生個別身體狀況的原因。以下闡述《成唯識論》、《賽斯書》對 於群體實相如天災、流行病與個人實相如疾病的觀點。

一、《成唯識論》對天災、疾病的觀點

《成唯識論》認為共相種子造成共業依報,即眾生所依止的山河大地共同承 受的果報,如天災。不共相種子造成別業正報,即正受其報的能依之身,是造業 眾生個別承受的果報,如疾病。《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 2:「依者,凡聖所依之 國土,若淨若穢;正者,凡聖能依之身,謂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諸神、

菩薩及佛。」354《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 1:「然於三界之中,所受苦樂之身是別 業正報,所居勝劣器界即共業依報。」355所以環境與業力有密切的關係。

總之,《成唯識論》認為天災與個人的疾病除了是心理活動的結果,也是人 的因果業報造成的。

二、《賽斯書》對天災、流行病、疾病的觀點

天災包括颱風、洪水、地震……等等。一般人若遇到颱風就會覺得颱風幾乎 是自行發生的,並覺得它好像在對人類施壓或侵犯,而人類對它感到無能為力。

所以人類通常會以為「我的情緒受天氣影響了」,但卻極少有人想到「我的情緒 會對天氣有影響」。但《賽斯書》認為天氣情況與情感極度相關。內在情況導致 外在氣候的改變,儘管人類看來彷彿剛好相反,人類這樣的迷思給了事情的外在

       

353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個人實相的本質(下)》﹙台北:方智,1995 年﹚頁 542。

354 見《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 2,《卍續藏》冊 5,頁 247 中下。

355 見《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 2,《大正藏》冊 33,頁 173 下。

  164 

性極大的能量。而人類的情感如何影響氣候呢?

人類的情感依賴著身體的神經結構,以及神經結構對物質世界的衝擊。情感 具有電磁的性質,它和身體的化學相互作用後,身體必須排除化學的多餘物,賽 斯稱之為「鬼影」(ghost)的化學物。那是人類到現在為止還未能知覺的正常化學 物的某些面,在那兒,達到了某種「閥值」(threshold)之後,化學質就被改變成 純粹的電磁性質,而釋出了直接影響實質大氣的能量。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的任 何的情緒,都會釋放出荷爾蒙而影響了大氣。而一群人「整體的情緒的調子」經 由他們的身體和環境的關連引起了外在的物理條件,而發動了自然能量的猛擊。

因此《賽斯書》對於暴風雨、旋風、洪水、地震有如下的觀點:

(1)、暴風或旋風:是被憤怒的人們所帶來的。當腎上腺素分泌到血液中去的 時候,我們會受到刺激而準備好有所行動。但另一方面,腎上腺素並不僅只停留 在我們的體內,它會以另一種方式,在變形之後被我們投入空氣中而影響了大氣 的成份。所以我們就等於是不停地在釋放出這種化學物質到空氣裡去而影響了大 氣。356

(2)、洪水:代表了一個群體心靈的病癥投射到了地球之上。

(3)、地震:地震常常與很大的社會變遷或不安的那段時間相聯,而且斷層也 是由這種地點開始,而向外延伸的。然後它們可能影響在另外一個洲上一個無人 居住的地區,或者一個島嶼,或引起地球另外一面的海嘯。那些住在地震帶的人,

被吸引到這樣的一個地點,是因為他們對外在環境,與他們自己十分私密的精神 與情感模式之間的驚人關係有個天生的了解。這種人過著一種高張力的生活,而 集體性的排出非比尋常大量的所謂「鬼影化學物」。

綜上所述,《賽斯書》認為氣候是每個人個別的情緒反應匯集而成的結果。

所有的天災是經歷天災的人們集體的情感影響了能量之流,而將內在情感狀況局 部的外在具體化。因此,一個人被捲入在恐怖的自然災害裡是有原因理由存在        

356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個人實相的本質(上)》﹙台北:方智,1995 年﹚,頁 63-64。

  165 

的。天災最終的結果就是改正先前破壞了所希望的生活品質的情況,因此做了一 個調整。而生活品質是經由「感受」主觀實相及概念所形成。

二、《賽斯書》對流行病的觀點357

《賽斯書》將流行病與一般疾病分開來探討,因為祂認為流行病不只是個人 的事,而是同時與群體信念及社會大環境也有密切關係。所以《賽斯書》認為流 行病的問題無法只由生物學的觀點來回答,它涉及了許多人極為全面性的心理態 度,而且,與當事者的某些需要與想望有關。舉例來說,流行病對每一個捲入其 中的個人之目的產生作用,同時它也在更大的人類架構裏成了它自己的作用。就 個人而言,首先是心靈上的傳染,每一個「受害者」或多或少也都是冷漠、絕望 或無力感的「受害者」,而絕望比蚊蟲或任何一種疾病的外在病媒動作更快,這 種精神狀態活化了本來可以說不活動的那種病毒,而使人類自動地降低了身體的

《賽斯書》將流行病與一般疾病分開來探討,因為祂認為流行病不只是個人 的事,而是同時與群體信念及社會大環境也有密切關係。所以《賽斯書》認為流 行病的問題無法只由生物學的觀點來回答,它涉及了許多人極為全面性的心理態 度,而且,與當事者的某些需要與想望有關。舉例來說,流行病對每一個捲入其 中的個人之目的產生作用,同時它也在更大的人類架構裏成了它自己的作用。就 個人而言,首先是心靈上的傳染,每一個「受害者」或多或少也都是冷漠、絕望 或無力感的「受害者」,而絕望比蚊蟲或任何一種疾病的外在病媒動作更快,這 種精神狀態活化了本來可以說不活動的那種病毒,而使人類自動地降低了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