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現代科學大約始於西元一六○○年左右,經歷了四百多年之後,雲端科技與 無線網路資訊的無遠弗屆,使人類享受最便利、豐富的物質生活,所以此刻是人 類有歷史文明以來最光輝燦爛的一刻。但在此同時人類正面臨幾個問題:一、全 球暖化使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氣候異常、天災、傳染病頻繁發生,使人類籠罩在末 日的預言裡。二、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預言,2020 年造成人類 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另外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造 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前十名的疾病,第二名也是憂 鬱症。1憂鬱症患者有 15%最後會死於自殺,這造成了家庭、社會的損失與遺憾。

三、人類的心理問題也會造成生理上的疾病,這也使癌症成為台灣二十年來十大 死亡疾病之首,但在醫學上卻束手無策。為什麼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裡,

人類充滿了恐懼和痛苦,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人類在追求科技進步 的同時是否忽略了什麼?

被美國超心理學界和意識研究領域頗受推崇的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他 認為:「科學的擁護者強調,科學之所以能夠完成這些神乎其技的事業,乃是因 為它運用了一種堅實的方法來發現真相(truth),這種方法以明證為基礎,注重經 驗和實驗,因此科學的提倡者相信科學的發現已能解除更大的痛苦、醫治更多的 疾病、增進更高深的知識。但在此同時由於科技取代了人力,而使人失去了存在

       

1  鄭石岩:<唯識法門與心理健康——唯識派心理學的時代意義>,《普門學報》第 2 期,頁 289-290。 

  2 

的價值。當然『價值問題』本來就不在科學工作的目標範圍之內,科學領域是『真 相』,而非價值。」2但人類似乎註定要追尋意義,註定要為其日常生活尋找價值。

如果科學不會也無法提供這些東西,人類就會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也是 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國有一位專門輔導癌症病人的心理醫師勞倫斯.

李山(Lawrence Les Shan),根據三十五年的經驗寫成《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 心自療法》。李山醫師發展出一種生命意義和存在價值的治療方式而使得有些人 奇蹟似地痊癒了,另一些人雖然沒有痊癒,也都度過了有品質的餘生。而勞倫斯.

李山醫師的這套治療法,跟《賽斯書》所談的價值完成與快樂原理的思想是相似 的。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是科學家,也是佛教僧侶。他亦認為:「科學 無法呈現所有的真理,技術雖已產生鉅大利益,所造成的破壞同樣不遑多讓。更 有進者,若論提供人怎麼生活的智慧,科學唯有緘默以對。雖然科學見解可以幫 助我們改變世界,但能指示我們人生該走什麼路的,唯有人的思想和關懷。因此,

為補科學不足,我們也得培養『心靈科學』。」3筆者認為佛教的「心靈科學」是 唯識學。唯識學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狀態和究竟心性。心主導人生所有經驗,也決 定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只須稍稍改變我們的心、處理心理狀態和看待人與事的 方式,我們的世界就可以完全翻轉過來。所以人類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 值的原因,是一直往外尋求肯定與認同,而不能信任自己,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忽略了心靈的問題。

由於現代人面臨種種的困境,使得近年來有二本新時代的書,成為全球性的 暢銷書:一本是《祕密》(The Secret) 4;另一本是《零極限》(Zero Limits) 5。這        

2 Ken Wilber 著,龔卓軍譯:《靈性復興——科學與宗教的整合道路》(台北:張老師文化,2000 年),頁 6。

3 Matthieu Ricard 著,杜默譯:《僧侶與科學家——宇宙與人生的對談》(台北:先覺,2003 年),

頁 16-17。

4《祕密》由一位澳洲的電視工作者 Rhonda Byrne 著作。由於台灣的一位樂透得主獨得九億彩金 後,宣稱他讀了《祕密 》這本書,才使他夢想成真,而使這本書成為暢銷書。

5《零極限》Joe Vitale&Ihale Hew Len 著作。作者從朋友那兒聽說有位心理醫生不必見到病人,就 治癒了一整個醫院裡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這些病人雖然帶著腳鐐手銬,還不時會攻擊工作人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