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北極對中共之戰略意涵

第三節 成為世界強權必要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間探討議題,溫室效應、北極熊生存瀕臨危機、豐富石油與天然氣、北極航道等,這些 不時被各國媒體報導,顯然上述議題越來越夯,中國為世界大國之一,當然對這國際舞 台所關注國際議題不能缺席,以參與各相關議題研討或組織以提升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力

,展現出發展大國之泱泱風範。

第三節 成為世界強權必要性

綜觀世界各國,強國之條件不外乎取決於經濟、外交、軍事、領土、人民,其中又 以經濟因素更為重要。21世紀初,經濟因素中海洋權益爭端是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的一 大因素。

良好秩序如同海洋對後現代國家一樣重要,對現代國家當然同等重要,但特別強調 在國家水域內捍衛其排他性的國家利益與主權。此處所談的乃是將威脅拒於國家水域之 外,保衛海疆,對抗所有惡意入侵者。欲達此目的,在政治上不可能與其他國家合作,

以免可能危及政治獨立、海洋主權或標準作業程序。現代海軍只可能表示勉強願意遵守

《國際海洋法公約》或加入「海域覺知」之類資訊分享系統,究其原因不是本身不願意

,就是政府不太遵守國際協定所致。過去這類限制因素,使得諸如麻六甲海峽等敏感區 域的反海盜行動更為複雜。最後,現代國家往往我行我素,且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因而 不太注意遠處失序所帶來的後果。於是他們對「遠處」海洋安全的參與度不足,相應的 能力也有限。17但北冰洋冰層融化,導致新航道產生,海洋權益逐漸浮出檯面,中國對 這「遠處」海洋安全,將會抱著不同態度及產生極高的興趣。

海洋作為運輸手段的價值,是一項特別複雜且範圍甚廣的主題。由於所有國家或多 或少皆從自由流通的世界貿易中獲益,全球的安全與繁榮仍絕對仰賴海洋運輸。事實上 未來30年海上貿易活動確實有可能大幅增加,且可能達到目的的3倍。海上貿易面臨許 多風險,而這些風險亦威脅著對海上貿易有重大影響的國際秩序。現代海盜行為威脅某 些世上最重要海上交通線的安全,限制了支撐當今世界秩序的海上貿易之自由與有序通 行,提高了保險費率及地區的緊張局勢,並危及人民的生命。儘管大多數國家的政府認 為海盜行為只不過是種滋擾,而非對世界貿易的系統造成威脅,但卻反映出與增加了當 地的不穩定性。18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約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6,500多個500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小 島嶼,擁有38萬多平方公里的內海以及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中國海域海洋

17傑佛瑞.提爾,《21 世紀海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3 年),頁 37。

18傑佛瑞.提爾,《21 世紀海權》,頁 414。

(Kara Strait)和古拉格群島 (The Gulag Archipelagos))

鹿特丹-上海 25,588 19,500 16,100 15,793

資料來源: Frederic Lasserre,“ China and the Arctic: Threat or Cooperation Potential for Canada?

,” China Papers,No.11 (June 2010) ,p.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時期之海洋工作的《百字方針》,清晰地勾勒出21世紀初中國海洋發展戰略的框架 和路線圖:戰略目標是建設海洋強國;主要戰略任務包括維護海洋權益,發展海洋經濟

,實施海洋綜合管理和加強海洋安全建設等;重大的戰略措施包括把海洋發展戰略列為 國家戰略,推動建設國際和諧海洋等方面。20

另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探討,北極地區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地緣政治學者包括 Alfred Thayer Mahan、Halford Mackinder、Karl Haushofer、Harold Sprout 都強調國家權 力的空間面向。無論是Mackinder-所指的歐亞大陸「心臟地帶」(Heartland),或者是 Mahan對於國際海上通道的強調,都凸顯空間的戰略性質。北極的重要軍事價值以及新 航道浮現的軍經利益,都符合空間戰略重要性指標,也都符合成為世界強權必要條件之 一。從自然資源的面向看亦復如此,後冷戰時期,國際關係之所以日益聚焦於自然資源 的取得和控制,與權力平衡的改變趨勢密切相關。作為一個崛起的強權,中國絕不會忽 視北極戰略空間及其自然資源對它的國際權力影響性。中國是一崛起的全球強權,且是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它必會尋求參與未來經營北極的架構與法制,擴大它在此 一區域的存在和影響力,如此,一旦討論北極重要政策時,它可確保其聲音會被聽見,

這是何以中共積極尋求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的原因。在中共的北極意圖中,

其中之一即是北極利益為重要的地緣政治環境,使得中共不能忽視此一區域。有學者進 一步認為,中共真正的意圖是長期性的,甚至秘而不宣,它的目的是建構一套北極地緣 戰略,以強化中國崛起的全球強權地位。21當中共對北極態度轉向積極,北極秩序也將 因中共的參與而面臨重新洗牌的可能。在分析中共的北極戰略及其影響時,強調中國全 球地位不斷崛起,已對北極地緣政治造成衝擊,認為中共的北極戰略已呈現改變北極秩 序的「溫和修正主義者」(Mildly Revisionist)傾向,這表示這對北極國家既是挑戰也是 機會。據此,有兩點建議提出,第一、北極國家必須避免對中共的行動作出誤判,導致 對中共的戰略過度反應,防止衝突發生;第二、鑑於與中國合作有益於北極發展和治理

,北極國家應將中國的利益納入考量。部分實例顯示中共擴張權力已對北極國家形成新 的挑戰。

中國國力現為世界第二大強權,僅次於美國,在中共倡導「和平發展」的口號下,

將與美國等其他強權於世界舞台和平共處,在避免發生不必要衝突下以謀求國家最大之 利益發展,現階段中共遵守「老二哲學」,一方面不與美國起正面衝突,另一方面從美 國身上學習成為世界第一強權必備條件,例如積極參與國際性會議與活動、發展經濟、

20國家海洋局編,《中國海洋發展報告 2011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頁 524。

21閻亢宗,<中國的北極戰略與挑戰>,頁 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開拓資源、擴展軍備與海上交通運輸安全等,穩紮穩打向前邁進,加上浮出檯面之北極 問題正好給中共一個世界舞台表現機會,積極參與並證明中國是一個經濟、科技、軍事 等快速發展世界強權國家。中國作為一個強國的到來,已經不是一個可能性,而是一個 現實,若未來在北極地區獲得能源、航運與軍事等相關益處,勢必加速或提早這個現實 的到來。

今日美國身為世界唯一超級強權的地位不斷衰退,許多人都亟欲知道,哪一國將是 下一個超級強權,而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中國,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 濟體,也具備所有成為大國的要件,包括廣大的工業基礎、強盛的政府、掌握核武的軍 力、遼闊的疆域、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次、龐大的人口,都最適合與美國相提並 論。很多人早已將中國視為世界第二超級強權,甚至讓部分西方人士將美國及中國統稱 為「G2」,主張兩國必須一同處理世界各項最迫切的議題,其中當然也包括北極地區 相關問題。大家之所以認為中國是下個超級強權,部分原因在於該國過去 30 年間快速 崛起,自 1979 年以降,中國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逼近 10%,走出孤絕、貧困的低谷,轉 變為自信且繁榮的全球貿易大國;2008 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達 4.4 兆美元,外貿總額為 2.6 兆美元,已確實躍居世界經濟成長重要動力。

雖然這些成就不容否認,但中國要真正成為世界下一個超級強權,仍需一番努力,

中國如今確已成為大國,不僅能有效捍衛主權,更在世界經濟及安全議題上具有重大影 響力。可是大國並不一定能成為超級強權,若綜覽世界史,歷來只有美國真正囊括超級 強權所有條件,諸如技術先進經濟、高科技軍力、國家完整、軍事及經濟優勢遠勝潛在 競爭者、有能力提供全球公益品、意識型態具吸引力等;前蘇聯縱然在全盛時期,也只 有一項條件符合超級強權標準,亦即在軍事上足與美國匹敵,但其他國力要求則完全付 之闕如。此外,中國若要成為下一個超級強權,還得面臨巨大挑戰,儘管 2010 年經濟 產值預計突破 5 兆美元,中國人均所得仍將低於 4,000 美元,約等於美國及日本的一 成;逾半數人口仍居住於鄉村地區,多數缺乏潔淨飲用水、基礎醫療或良好教育。以目 前都市化每年 1%的速度看來,中國尚需 30 年,才能將國內農民比例降至總人口的 25%以下,未來只要農民比重仍過高,再加上無數低收入戶仍在現代社會邊緣掙扎,中 國晉升為超級強權仍有一段距離。

若要相信中國是下一個超級強權,前提是中國快速經濟成長趨勢將持續不墜,可惜 任何國家過去表現無法用來預測未來績效,雖然中國自 1979 年起的經濟成長表現令人 驚嘆,沒有人能保證同等成長率可維持多久。其實在未來 20 年內,中國經濟爬升速度 相當可能趨緩,多項有利的結構性因素都將逐漸消失,如「人口紅利」(人口平均年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低)、進軍全球市場幾無限制、高儲蓄率、環境成本低廉等。中國和日本相仿,社會正 加速老化,其中受政府嚴格實行一胎化政策影響很深,限制都會區家庭每戶只生一個孩 子,至 2020 年時,全國 60 歲以上人口將達 17%,這項變化將大增醫療與退休成本,

也將大減儲蓄及投資金額,雖然實際衝擊幅度猶未可知,但對經濟成長勢必造成影響。

中國未來另一項阻礙,則是國家經濟成長以出口為導向,由於人民所得仍屬中級,

國內需求有限,中國仰賴出口刺激經濟成長,這項策略在東亞地區相當成功,也為中國

國內需求有限,中國仰賴出口刺激經濟成長,這項策略在東亞地區相當成功,也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