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極形勢與中共北極戰略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北極形勢與中共北極戰略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北極形勢與中共北極戰略之研究 立. ‧ 國. 學. ‧. Research of Arctic Situation and Arctic Strateg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朱新民博士 研 究 生:王 俊 傑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七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摘 要 近年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的廣泛使用,導致二氧化碳等氣體大量排放,溫室 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造成北冰洋冰層融化加劇,極地內油氣礦產等不再受冰層保護 ,其豐富資源與便利航道等相關利益逐漸浮出檯面。隨著北極戰略地位與經濟利益價值 越顯重要,北冰洋沿海國及世界上主要國家在北極地區的權益之爭將愈演愈烈,北極相 關問題儼然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之一。二十世紀崛起強權-中共,在地緣戰略中北極對中 共而言深具戰略意涵與重要,身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中共將如何面對北極各 項事務,對後續之挑戰、機遇與因應之道,殊值得我們研究探討。 關鍵字:溫室效應、北冰洋、地緣戰略、北極理事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despread use of the world's oil and natural gas and other fuels, leading to massive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ases, the greenhouse effect leading to global warming, causing increased melting of Arctic ice, mineral oil and gas within the polar ice is no longer protected, its rich resources and channel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o facilitate gradually surfaced. With Arctic strategic position and economic interests worth more significant important dispute Arctic coastal and interests in the world's major countries will be intensified in the Arctic, Arctic-related issu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spotlight. Rising power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 the CCP, in geostrategic terms in the Arctic deep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the CCP and important, as "Arctic Council, AC " permanent observer, the CCP will be how to face the affairs of the North Pole on the follow-up of the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coping way, deserve our special study.. 政 治 大 Key words: Greenhouse,Arctic 立 Ocean,Geostrategic,Arctic Council.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目. 錄. 目錄……………………………………………………………….....……………………...I 圖目錄……………………………………………………………..…….………………….III 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5.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7. 第二節. 政 治 大 北極地理環境與蘊藏資源介紹………………………………………………8 立 北極融冰後之海權相關議題…………………………………………………12. 第三節. 北極地緣戰略重要性…………………………………………………………20. 第四節. 小結……………………………………………………………………………22. 第二章 北極的戰略意涵 …………………………………………………………………8. 學. ‧. ‧ 國. 第一節. 第三章 相關國家對北極所採取行動 ……………………………………………………24 北極圈國家經營與企圖………………………………………………………26. 第二節. 非北極圈國家經營與企圖……………………………………………………38. 第三節. 參與國家對北極目前共識與爭議……………………………………………44. 第一節. 資源需求性……………………………………………………………………48. 第二節. 國際舞台參與性………………………………………………………………51. 第三節. 成為世界強權必要性…………………………………………………………54. 第四節. 小結……………………………………………………………………………60.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al. n. v i n 第四節 小結……………………………………………………………………………46 Ch engchi U 第四章 北極對中共之戰略意涵 …………………………………………………………48. 第五章 中共對北極戰略之作為與評估 …………………………………………………61 第一節. 中共涉足北極事務之行動……………………………………………………61. 第二節. 各國對中共介入反應及影響…………………………………………………65. 第三節. 中共可能面臨問題與因應之道………………………………………………68. 第四節. 小結……………………………………………………………………………76 I.

(8) 第六章 結論與發現 ………………………………………………………………………77 第一節. 研究發現………………………………………………………………………77. 第二節. 後續觀察重點…………………………………………………………………78. 參考文獻…………………………………………………………………………………80 附錄一 南極條約 ……………………………………………………………………… 85 附錄二 斯匹次貝根群島條約 ………………………………………………………… 9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9) 圖 目 錄 圖1-1 北極融冰圖…………………………………………………………………………2 圖2-1 北極圈國家分布圖…………………………………………………………………8 圖2-2 北極地區圖…………………………………………………………………………10 圖2-3 挪威與俄羅斯對巴倫支海劃界主張爭端區域示意圖……………………………13 圖2-4 Hans Island 空照圖…………………………………………………………………14 圖5-1 中國科考船「雪龍號」……………………………………………………………62 圖5-2 北極的能源分布與航道……………………………………………………………6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10) 表 目 錄 表2-1 位於各國領土及聲稱大陸架延伸範圍內尚未開發的油氣比率…………………10 表2-2 國際公域尚未開發的油氣比率……………………………………………………11 表3-1 北極圈國家(北極5國)參與北極各項事務…………………………………………36 表3-2 北極圈國家(北極5國)北極政策立場比較…………………………………………37 表3-3 非北極圈國家(韓國、日本)參與北極各項事務 ………………………………… 43 表3-4 世界各國破冰船數量統計表………………………………………………………44 表4-1 中國大陸港口與特定歐洲、北美港口的距離……………………………………55 表5-1 中國參與北極各項事務……………………………………………………………62 表5-2 中國參與北極各項事務時序表……………………………………………………63. 政 治 大. 表5-3 北極圈8國對中國介入北極事務之立場 ………………………………………… 66.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2012年9月份一份科學報告稱,北極地區的海冰量達史上最低點,北半球的積雪覆 蓋率也創下空前低點,降到329萬平方公里,低於1979-2000年平均面積671萬平方公里 的半數。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趨勢再也不能視為反常,而是可預見未來的常態。1這表 示,氣候變遷導致北極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而總部設在美國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NSIDC)所做的報告顯示,北極冰層已經融化, 並打破了以往的2007年達到的最低紀錄。長期以來,北極海冰覆蓋面積一直在下降,每. 政 治 大. 10年下降約13%,科學家稱,這個數字是全球變暖的一個強烈警訊,在不久的將來,我. 立. 們將會看到北極地區在夏天短時無冰現象,甚至到2030年北冰洋可能無冰(詳參圖1-1)。. ‧ 國. 學. 2. 北冰洋海冰的急劇消融在自然資源開發和新航道出現所帶來的巨大利益誘惑,引. ‧. 發了北極諸國的軍事亮劍和主權之爭,甚至引來非北極圈國家的覬覦;在地理環境方面 ,因全球變暖帶來的北極冰雪消融,如果丹麥-格陵蘭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 y. Nat. sit. 升7公尺,然而全球海平面只要上升1公尺,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就將成為澤國。其次在經. n. al. er. io. 濟方面,中國如果走融冰後北冰洋的東北航道,從上海出發到德國漢堡,將縮短約45%. i n U. v. 的航程,這對九成國際貿易依賴海運的中國來說意義非凡。尤其是近年來,蘇伊士運河. Ch. engchi. 、麻六甲海峽航線海盜猖獗,安全係數低,而且海上交通擁塞現象嚴重,在航運成本提 高影響下,北極航道凸顯其重要性。 另因中國崛起,現階段極需龐大石油等天然資源,以因應國內經濟快速發展需求 ,故中共對北極相關事務參與與經營,將影響後續在世界舞台上的發展;2010年1月在 挪威舉行「北極邊境會議」中共駐挪威大使唐國強表示,中共希望能參與北極事務,並 強調將尊重國際法,與國際合作共同開發北極,顯示北京正積極提升北極問題的「國際 話語權」,此舉明顯表示北極已成為繼非洲、拉丁美洲後,中共拓展「全球戰略利益」. 1. 閻亢宗,<中國的北極戰略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 57 卷第 3 期(2014 年 9 月),頁 71。 <科學家:2030 年 北極海可能無冰>,《大紀世電子日報新聞網》,2012 年 9 月 8 日,參閱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tw/n38834/%E7%A7%91%E5%AD%B8%E5%AE%B62030%E5%B9%B4%E5%8 C%97%E6%A5%B5%E6%B5%B7%E5%8F%AF%E8%83%BD%E7%84%A1%E5%86%B0-html(檢索日 期:2014 年 11 月 9 日)。 1. 2.

(12) 的另一塊寶地。3. 2007 年 再縮小 23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圖1-1:北極融冰圖. engchi. v. 資料來源:何應龍,<北極冰融與國際法爭議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98年),頁17。. 二、研究目的 1920年2月9日,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等18個國家於巴黎簽訂了《斯匹次卑爾根 群島條約》(後改為《斯瓦爾巴德條約》)。1925年,當時中國加入該條約,成為《斯瓦 爾巴德條約》的39個成員國之一。4條約規定挪威「對斯瓦爾巴德群島具有充分和完全 的主權」,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5「永遠不得為戰爭的目的所利用」。中國公民可以自. 3. <中共投入北極奪戰 意圖開拓戰略利益>,《青年日報》,2010 年 8 月 29 日,版 9。 陸俊元,<北極國家新北級政策的共同取向及對策思考>,《國際關係學院》,2011 年第 3 期,頁 68。 5 斯瓦爾巴德群島處於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之間,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北地區之一。它由斯匹次卑爾根 2 4.

(13) 由進入和逗留,只要不與挪威法律相牴觸,就可以在這裡從事生產、商業、科考等一切 活動。另於1996年9月,圍繞北極的8個國家-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冰島、挪 威、瑞典、芬蘭組成了「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AC),6中國雖非北極圈國家, 先前以特別觀察員身分參加「北極理事會」相關會議,之後經過種種參加與經營北極相 關事務,然於2013年5月由特別觀察員升格為永久觀察員身分,由此可見中共參與北極 事務進程跨出一大步,並朝向明確目標繼續往前邁進;隨著北冰洋的冰層加速融化,給 全球的氣候、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帶來巨大影響與挑戰。 本研究內容,其中探討中共籍由「北極理事會」該組織框架與北極圈國家推動多( 單)邊合作關係,並以諸多事證加以驗證論述;中共亟需石油等資源、便利航運等支撐 其經濟持續發展,對於現代經濟活動而言,石油為全球貴重資源,一個國家若沒有足夠 石油,可能造成國內經濟發展的遲滯更影響國家安全。因此本論文探討中共國內因經濟. 政 治 大. 發展需求不斷增長能源消耗,這迫使中共急需尋找海外資源以為因應,故北極這塊寶地. 立. 自然而然成為其覬覦對象,瞭解中共對北極地區採取何種經營方式或參與模式以爭取國. ‧ 國. 學. 家利益,逐步分析探討,進而衍生本研究主要目的:. (一)了解北極目前形勢及分析中共在能源戰略因素考量下,對北極地區石油、航運等資. ‧. 源戰略所形成的地緣戰略思維。. n. al.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er. io. sit. y. Nat. (二)探討中共參與北極各項事務,以及後續可能面臨之挑戰、機遇與因應之道。. i n U. v. 為探討本論文而採用文獻回顧與資料比較分析法,參考各專書、期刊、論文、網路. Ch. engchi. 與報章雜誌等相關資料,並加上近幾年中共參與北極各項行動之實證相互結合,以驗證 本論文敘述之真實性,並提高供他人後續研究之參考價值。本文先以北極地區具有豐富 資源、經濟、航運與軍事等多方價值凸顯出其戰略地位之重要性,其次,敘述介入或干 涉北極事務之國家,藉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北極理事會成立宣言》等多項文件 ,採用有利各國行動之法條內容解釋,均無非想從中獲得國家之利益,中共當然也不例 外;近年來,可觀察出中國大陸學者陸續推出有關北極相關期刊與專書等,例如郭培清 著《北極航道的國際問題研究》,主要內容為北極海冰加速融化,北極航道開通將帶來 巨大利益,中共在這議題上不能失去話語權,應該積極參與北極航道開發之對策研究,. 島、東北地島、埃季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 62,700 平公里且 60%的面積被冰川覆蓋。 6 李偉芳、吳迪,<東亞主要國家與發展中的北極理事會關係分析>,《國際政治》,2011 年第 2 期,頁 93。 3.

(14) 因為海運部分承擔了中國90%以上的國際貿易運輸總量。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 依賴對外貿易,對外貿易大部分則依賴海運。北極航道開通,將使中國現有東、西向兩 條主要航線外,再增加兩條更為便捷的到達歐洲和北美洲的航線,可以大大減少海上運 輸成本,很明顯地,北極航道對於中國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 7. 另外學者陸俊元所著《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一書,主要敘述為觀察和理解北極. 問題,進而思考中國的相關戰略問題,提供一個地緣政治的視角;北極地區的國際形勢 正在發生較大的變化,為適應北極新形勢,各國密集地端出新的北極政策,制訂新的戰 略措施,加強北極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包括建造新的破冰船、新的油氣探勘、提煉和 運輸設施、港口升級改造、增加科學研究基地等,為開發利用北極資源做好準備。8而 黎安友所著《尋求安全感的中國》,主要敘述為中國發展的前景寬闊卻充滿風險與不確 定因素,歸根究底,中共仍是一個「尚未滿足的強權」,9其面對國內外產生種種安全. 政 治 大. 威脅,處理良窳則深深影響未來前途發展,後續中國將成為一個強國已不是一個可能性. 立. ,而是一個事實的發生,在經濟實力持續成長下,為其整體國力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中. ‧ 國. 學. 國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強國,北極這個舞台提供良好表演機會,而基於國內資源需 求性、國際活動參與性與成為全球強權必要性而言,這場「北極戲」中國不會缺席,反. ‧. 而會更賣力演出。. y. Nat. 2010年3月,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表一份名為「中國大陸進軍北極. io. sit. 」的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北極冰川日漸消融,中共正積極投入北極的爭奪戰,希望未來. n. al. er. 能夠在北冰洋航行,因其既縮短了航路又為那些能源處女地開闢了通道,這一現實促使. i n U. v. 中共向北極研究配置更多的資源,也開始考慮採取何種政策才能使其從無冰的北極環境 10. Ch. engchi. 中受益。 本文以研究20世紀和平崛起中國對地球北端這塊區域-北極地區,將採取何種 態度與模式涉足參與北極各項事務之戰略意涵實施研究。.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途徑 研究途徑是指選擇問題與相關資料的標準,主要是指研究者擬從何種角度切入去 探討該主題與相關問題。也就是說作者希望從哪個層面切入著手,針對問題進行觀察、 分類、歸納與分析的研究。本論文以分析北極形勢、中共與北極圈國家之間關係互動為 7. 郭培清,《北極航道的國際問題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年),頁 1。 陸俊元,《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 年),頁 2。 9 黎安友、施道安,《尋求安全感的中國》(臺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 年),頁 11。 8. 10. 潘富文,<中共參與北極實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100 年),頁 5。 4.

(15) 論述,並籍由國際組織-「北極理事會」平臺進行雙邊與多邊的合作方式,所衍生出的 中共對北極戰略之研究,其中包括中共可能面臨之挑戰與因應之道;本文採「歷史研究 途逕」,並以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合作關係為觀點,對「北極理事會」進行制度等多方 面探討,透過觀察、蒐集、歸納與分析,檢視中共在「北極理事會」中與其他國家戰略 合作的影響與發展,再以文獻分析法與歸納法,以事件為經、時間為緯,實施系統性分 析及歸納中共參與北極各項事務之實際行動。 何謂「地緣政治」,Jakub Grygel認為,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是兩個不同的名詞, 地緣政治指的是一種集合地理特質,特別是自然資源,經由人為的操作運用,從而改變 所在地的價值;而地緣戰略指涉的是國家引導軍事或外交力量運作的方向。11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比較研究法」,就蒐集所得之資料,及查閱. 政 治 大. 國內外有關北極的相關著作、專書、雜誌、媒體報導、網路文章等文件,藉由蒐整比較. 立. 後,探討中共對北極之戰略意涵,從中萃煉出精華部分,再將所蒐集之資料整理、比較. ‧ 國. 學. 、分析、研討,進而歸納出中共涉足北極事務之可能行動及後續可能面臨問題及挑戰, 而非靠本人臆測推斷。. ‧. 「文獻分析法」的優點包括透過對文獻的收集和分析,使我們得以在歷史的發展過. y. 本文的第一手資料來源包括政府部門所發布的文件。二手資料包括相關期刊與專書等. io. sit. 12. Nat. 程中,發掘新的社會現象規律性,掌握社會的準則與價值,獲得社會現象的歷史因素。. n. al. er. 。「比較研究法」則是透過對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是現象,來尋找之間的差異或. i n U. v. 是相似之處,本文主要希望藉由比較在北極地區的區域體系中處在同一相對位置的國家. Ch. engchi. ,其北極政策之間的差異,以檢視國內因素對於其北極政策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透過檢 視北冰洋5國所發布的北極戰略以及北極政策檔案,以了解北冰洋5國對於北極地區議題 的態度及其相關利益之所在,並比較之間的異同。.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消融的推動下,北極相關利益問題日益凸顯。除北 極圈國家外,非北極圈國家亦想從中分一杯羹,囿於欲參與北極事務國家日益眾多且相 關研討議題過於廣泛,本論文著重於中共對北極事務參與面向切入探討研究其戰略意涵 11. Jakub Grygel,Great Power and Geopolitical Change (Ba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6),pp.9-10. 12 棻至誠,《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2009 年),頁 44-45。 5.

(16) 。從全球暖化造成北極環境改變,能源與航運等利益逐漸被重視,研究時間從1925年起 中國成為《斯瓦爾巴德條約》的成員國之一開始至2025年為止,在這百年期間北極可能 因全球溫度增加導致終年無冰現象提早發生;另在研究北極相關議題之前,首先必須界 定北極地區確切的地理範圍,在中文裡,北極點和北極地區並沒有很明顯的區分,兩者 共同使用北極一詞,但是在英文中則使用North Pole,意指北極點並以Arctic或是Arctic region來表示北極地區。對於北極地區確切的地理範圍並無一個明確的定義,一般主要 是以緯度北極圈(北緯66°33')為界,指此範圍內的地理區域,其總面積約為2,100萬平方 公里,島嶼在內的陸地面積約為800萬平方公里,北冰洋在內的水域面積約為1,300萬平 方公里。13故研究空間侷限於北緯66°33'之北極圈內為主,參與北極議題之角色除北極 圈國家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含格陵蘭與法羅島)、冰島、挪威、瑞典、芬蘭共. 政 治 大. 8個國家外,尚有非北極圈部分國家與中國,研究重點置於中國參與北極圈內相關事務 與活動、探討有關議題包括參與「北極理事會」,採購破冰船、北極設置科學考察站-. 立. 黃河站等,14分析研判中共對北極運用目的並探討研析其戰略意涵與後續影響。. ‧ 國. 學. 二、研究限制. 每個論文研究寫作的良窳,都會遭遇到研究限制的問題,研究必然因研究方法或. ‧. 研究者本身,而產生一些限制,本研究限制則為目前坊間研究中共學者對於北極圈國家. y. Nat. 或非北極圈國家的相關政策與關係,雖然已有相當多的學者實施研究及論述,但相關的. io. sit. 官方文獻及資料取得較不易,部份引述資料來源也不夠透明化,因此相關類別之文件及. n. al. er. 資料使用都特須查證。其次,由於參與北極各國官方的第一手資料取得不易,加上資料. i n U. v. 蒐集和整理的問題,為避免取材未能涵蓋有關,使立論觀點未能公允而失之偏狹,主要. Ch. engchi. 依據各種已發表專書、文章、期刊為主,作為立論的基礎。 本文的另一個研究限制為語言的使用上。北冰洋5國中, 挪威的官方語言為挪威 語以及薩米語,丹麥的官方語言為丹麥語,俄羅斯則以俄羅斯語作為官方語言,而本文 涉及國內政治結構,因此語言的限制也造成在資料收集上的困難度,難以多方收集與比 較學界對於這些國家內部的分析,此亦為本研究限制之所在。但這些國家所公布的官方 資料多為兩種語言以上,其中多包含英語,故此限制尚不致造成研究上太大的影響。 本研究內容著重於北極資源、經濟、航道、軍事價值之重要性探討,對於北極環 境與生態問題則不加以論述。本文文獻探討分析,力求客觀中立,避免過多個人價值判 13. 王治平,<北冰洋五國的北極政策研究-以新古典現實主義為分析途徑>(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 103 年),頁 23。 14 程振波、石學法,<2007 中國北極黃河站夏季科學考察及黃河站概況>,《海洋科學進展》,第 26 卷 第 1 期(2008 年 1 月),頁 112。 6.

(17) 斷,以求客觀、中立、嚴謹之目標。.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近年來,報章、期刊等陸續出現有關各國家對北極採取行動相關報導,其中又以 北極圈國家為主要,中國雖非北極圈國家,卻以近北極圈國家自居,對北極產生濃厚興 趣並熱衷參北極相關事務。本研究以採歷史研究途徑對過去中國參與北極發展及行動等 有關資料加以收集與分析,以文獻分析法針對現有資料、研究報告及專文等,進行靜態 分析和比較,並以解釋問題發展之徵候,及可能產生之問題。 中共參與北極相關事務是否順遂,其關鍵在於北極圈國家對中共態度與相關政策 制定,若北極相關利益由中國共享,無疑促使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之路又邁前一大步;中. 治 政 大 與利益評估,以研究制定或修訂北極戰略與政策,且為防他國刻意阻撓,先行提倡「近 立 北極國家」概念,再積極與北極圈國家及相關國際組織或團體合作,逐漸落實「北極戰. 共全面參與北極事務目標下,為謀求「北極戰略」正確性與可行性,必先進行科學調研. ‧ 國. 學. 略」之達成。15. 研究架構首先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接續說明北極地理位置、蘊藏豐富. ‧. 資源與便利北級航道產生等,凸顯出其重要戰略地位,其次敘述北極圈國家與非北極圈. sit. y. Nat. 國家對北極所採取各種行動,希望在該地區謀取國家利益,中共當然也不例外,北極對. io. er. 中共極具重要戰略意涵,分別從資源需求性、國際舞台參與性,與成為世界強權必要性 三個面向實施探討,以支撐中共與北極之間重要關聯,最後,則敘述中共為達成北極戰. n. al. Ch. i n U. v. 略目標,對北極採取何種作為、面臨何種挑戰與因應之道實施結尾。. 15. engchi. 潘富文,<中共參與北極實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100 年),頁 9。 7.

(18) 第二章 北極的戰略意涵 第一節. 北極地理環境與蘊藏資源介紹. 北極地區指的是環繞在地球北極點周圍的地區,與南極地區一起構成了地球的寒帶 。地理學提供一種簡便方法,它在北寒帶與北溫帶之間設置了一條分界線-北極圈。北 極圈的緯度數值為北緯66°33’,北極地區包括整個北冰洋以及格陵蘭島(丹麥)、加拿大 、美國阿拉斯加州、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稱北極圈國家或環北極國家)的 部分地區。其中北極冰洋沿海5國為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州、俄羅斯、挪威與丹麥格陵蘭島 (詳參圖2-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2-1:北極圈國家分布圖 資料來源:https://www.google.com.tw/?gws_rd=ssl#q=%E5%8C%97%E6%A5%B5%E5%9C%88%E 5%9C%8B%E5%AE%B6%E5%88%86%E5%B8%83%E5%9C%96. 北極地區主要由一個被廣大冰原覆蓋的北冰洋和環繞在其周圍的一圈無樹木的凍土 地帶所組成。而在此居住的土著居民和其文化都與這裡低溫和極端的生活環境相適應。 北極地區有多種定義。通常認為的北極地區為北極圈以北地區。北極地區包括北冰洋、 周圍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泰加林帶。如果以北極圈為界,北極地區的總面積 為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北冰洋水域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包括島嶼在內的陸地 8.

(19) 面積約佔800萬平方公里。若從物候學角度出發,以7月份的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分別以 陸地上10℃的等溫線和海洋上以5℃等溫線為界,將這些等溫線以北的區域劃定為北極 區域,那麼北極地區的總面積將達2,7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200萬平方公里( 詳參圖2-2)。如果以植物分布來劃定界,把全部泰加林帶歸入北極地區,那麼面積將超 過4,000萬平方公里。 1. 另歐盟在其北極戰略報告中對北極地區的界定為,涵蓋北極圈以北的北極點外圍. 的區域,包括北冰洋和加拿大、丹麥(含格陵蘭)、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和 美國8個北極國家的領土。2 北冰洋面積是4大洋中最小的一個,可分為北極海區和北歐海區兩部分。北冰洋底 部有廣闊的大陸架,最寬達1,200公尺以上,所佔面積達到總面積的33.6%。北冰洋島嶼 很多,數目僅次於太平洋。除最大的格陵蘭島外,還有斯瓦爾巴德群島、北極群島、新. 政 治 大. 地島、北地群島、新西伯利亞群島及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等。北冰洋周邊的陸地由歐亞. 立. 大陸、北美大陸與格陵蘭島組成,中間由白令海峽和格陵蘭海隔開,總面積約800萬平. ‧ 國. 學. 方公里。海岸線蜿蜒曲折,類型眾多,有陡峭的岩岸、峽灣型海岸、磨蝕海岸、低平海 岸、三角洲及潟湖型海岸等各種類型。. ‧. 在全球油氣資源日趨匱乏的今天,被稱為第二個中東的北極價值日漸凸顯。北極地. y. Nat. 區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除了有豐饒的漁業和豐富的水力、風力、森林等可再生自然資. io. sit. 源外,還有不可再生的石油、天然氣、銅、鈷、鎳、鉛、鋅、金、銀、金剛石、石棉和. n. al. er. 稀有元素等礦產資源。 3 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i n U. v. USGS)經過為期4年的探勘,於2008年7月23日發布報告稱,北極圈以北地區技術上可開. Ch. engchi. 採的石油儲量約為900億桶、天然氣儲量約超過為1,669兆立方英呎(約47萬億立方公尺) 、液化天然氣約為440億桶,分別佔世界剩餘天然氣總量的30%和世界未開發石油總量 的13%,且其中84%位於近海,多數在幾個北極圈國家海岸線附近約500公尺深處。如 果油價以100美元/桶、天然氣以8美元/立方英呎、液化天然氣以4美元/加侖計算,北極 地區油氣資源的總價值約為30萬億美元,超過2010年全球前4大經濟體美國、中國、日 本和德國的GDP之總和。4. 1. 陸俊元,《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頁 2。 同前註。 3 張曉東,<北極寒地變熱土>,《軍事世界畫刊》,2011 年第 10 期,頁 23。 4 吳雪明、張俠,<北極跟蹤監測與評估體系的設計思路和基本框架>,《國際觀察》,2011 年第 4 期, 頁 9。 9 2.

(2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er. io. 圖2-2:北極地區圖(紅線表示7月份的10°C等溫線,有時用於定義北極地區的邊界). n. al. i n C 5%9C%8B%E5%AE%B6%E5%88%86%E5%B8%83%E5%9C%96 hengchi U. v. 資料來源:https://www.google.com.tw/?gws_rd=ssl#q=%E5%8C%97%E6%A5%B5%E5%9C%88%E. 表2-1 位於各國領土及聲稱大陸架延伸範圍內尚未開發的油氣比率 國家. 領土範圍內 石油比率. 聲稱大陸架延伸範圍內. 天然氣比率. 石油比率. 天然氣比率. -. 加拿大. 11.2%. 4.2%. -. 丹麥. 14.6%. 6.9%. 0%. 0%. 冰島. 0.3%. 0.1%. 0%. 0%. 挪威. 4.7%. 5.3%. 0.6%. 1.3%. 俄羅斯. 29.2%. 66.1%. 2.2%. 2.8%. 美國. 32.6%. 12.8%. -. -. 說明:芬蘭和瑞典未發現任何油氣故省略。 資料來源:Ernest Wong,“Geopolitics of Arctic Oil and Gas: The Dwindling Relevance of Territorial Claims,” New Voices in Public Policy,Vol.7 ( Spring 2013 ) ,p.11.. 10.

(21) 表2-2 國際公域尚未開發的油氣比率 未聲索/國際資源. 石油比率. 天然氣比率. 國際公域的油氣. 4.4%. 1.6%. 3.8%. 1.2%. 美亞盆地 (Amerasia Basin, 未聲索部分). 說明:若美國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美亞盆地有可能包括在美國聲索的大 陸架範園內。此外,加拿大亦可能聲稱擁有美亞盆地部分區域。 : 資料來源 Ernest Wong,“Geopolitics of Arctic Oil and Gas: The Dwindling Relevance of Territorial Claims,”p.12.. 除此之外,北極地區還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煤礦、鐵礦、鈾礦、鉛礦、鋅礦 、石棉礦、鎢礦、磷礦、銅礦、金剛石礦、黃金、稀土、貴金屬等。另外,北極海冰融 化也將使得北極海的廣大漁場受到重視,尤其這海域的漁獲種類又以高經濟價值的深海. 治 政 大 當可觀,對該區域的國家和其他能源需求龐大的國家而言,例如:美國、中國、日本和 立 南韓等,都是不可忽視的新戰略目標。 魚類居多,譬如:鮭魚、鱈魚、大型螃蟹等。換言之,北極所蘊藏的能源和漁業資源相. 5. ‧ 國. 學. 對這些豐富的資源,北極周邊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大規模開採。比如美國在阿拉斯加 西北岸建立了地球最大的鋅礦開採基地,而在俄羅斯的東西伯利亞,有世界聞名的諾里. ‧. 爾斯克鎳礦綜合企業,連加拿大原本不是鑽石生產大國,但最近15年裡,僅憑北極地區. sit. y. Nat. 新開發的3個鑽石礦,已躋身世界鑽石產量第3名。6. io. er. 這些國家中,尤其是俄羅斯,它擁有北極地區油氣資源的份額比重最大,無論是其 北極圈內的陸地,還是北冰洋近海區域,都分佈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例如,俄. n. al. Ch. i n U. v. 羅斯的亞瑪律-涅涅茨自治區就是一個油氣資源十分豐富的北極行政區。它是俄羅斯油. engchi. 氣資源最為豐富的一個地區,蘊藏著40多萬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占俄羅斯天然氣總儲 量的85%,占世界天然氣探明儲量的37%,西伯利亞沿岸的南喀拉海天然氣儲量占北極 未探明儲量的39%。科學家對北極地區能源分佈的研究證明了俄羅斯在世界能源格局中 的優勢地位。這些發現可能進一步加強俄羅斯在天然氣控制戰略中的優先地位,俄羅斯 是全球天然氣的生產大國。7 目前,俄羅斯勘探人員已在北極大陸架地區發現20多個大型油氣田,其中的10個油 氣田被認為很有開採前途。據俄羅斯自然資源部的數據統計在620萬平方公里的俄屬北. 5. 楊惟任,<地球暖化與全球戰略的改變>,《能源報導》,2012 年 11 月,頁 9。 張曉東,<北極寒地變熱土>,頁 23。 7 崔祥斌譯:美國地質調查局最新研究表明北極天然氣儲量豐富,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對外聯絡處、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資訊中心:《國外極地考察資訊彙編》第 15 期(2009 年),第 26-27 頁,參見: http/www.sikunews.com/art.html? artid=6431&catid = 12. 11 6.

(22) 極大陸架水域內,蘊藏著155億噸石油和845億立方公尺天然氣。8 美國石油大廠艾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與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於2012年4月 中旬公布一項近海探勘合作計畫,將花費5,000億美元以上開發俄羅斯在北極和黑海的 廣大能源蘊藏。艾克森美孚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上市公司,俄羅斯則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產 油國,儘管美俄受到冷戰時期以及近來其他西方國家企業在俄羅斯遭遇困境影響,讓兩 國長期以來相互猜忌,但雙方進行接近1年的商議後仍達成協議。根據莫斯科當局簽訂 的協議,艾克森美孚與國營的俄羅斯石油將尋求在北極開發3座油田。. 第二節. 9. 北極融冰後之海權相關議題. 隨北極海冰融化,該地區政治、軍事、環境生態與經濟利益等相關問題陸續浮出檯. 政 治 大 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及航行權問題實施探討。 立 一、融冰後之領海、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問題. 面,其中又以海域經濟利益為各國所爭奪更令人注目。後續將針對北極融冰後之領海、. ‧ 國. 學. 北冰洋長年在厚重冰層保護下,周遭沿海國並無積極探討北冰洋之領海、專屬經濟 區與大陸架相關問題,然近年來因全球氣候暖化導致冰洋上冰層逐漸融化,洋底資源與. ‧. 洋面航行權逐漸受到各國重視,相關權益問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sit. y. Nat. 有關國家通過發現、先占、條約以及司法判決等方式取得、確定了對北極地區的領. io. er. 土主權。涉及沿海國家之間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的傳統海洋邊界問題,或透 過雙邊協定、司法判決得以解決,或通過簽署共同開發或漁業協定得以緩解,或相持不. al. n. v i n 下,爭議尚存,或國際條約之間互補兼容,何去何從尚且存疑。有關國家相互之間及其 Ch engchi U 與國際海底區域之間的200海浬以外大陸架劃界爭端,成為近年來北極地區海域劃界爭 端的顯著特點。爭端的解決不僅事關北冰洋沿岸國,也涉及人類共同繼承財產,更將對 海洋法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例如,早在1957年,在巴倫支海(Barents Sea)的瓦朗格爾峽灣(Varanger Fjorden)的 領海邊界,挪威政府因為巴倫支海海上生物資源養護及管理等問題,遂依據等距原則與 前蘇聯進行海域劃界,自此兩國則因劃界原則不同則開始長年爭端。直到2010年4月俄 羅斯與挪威就巴倫支海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周圍經濟專屬區之爭握手言歡,成 8. 拉里薩.瑪利采娃、斯韋特蘭娜.里巴托娃,<北極俄美加三國未來戰爭的爆發地>,《軍事世界畫 刊》,2011 年第 10 期,頁 26。 9 <美俄宣布 5000 億石油開發案>,《雅虎新聞網》,2014 年 4 月 19 日,參閱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E7%BE%8E%E4%BF%84%E5%AE%A3%E5%B8%835000%E5%84%84%E7%9 F%B3%E6%B2%B9%E9%96%8B%E7%99%BC%E6%A1%88-035857353.html(檢索日期:2014 年 4 月 30 日)。 12.

(23) 功劃界終於結束了持續40年的紛爭(詳參圖2-3)。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圖 2-3:挪威與俄羅斯對巴倫支海劃界主張爭端區域示意圖. Nat. sit. y. 資料來源:Brian Van Pay,National Maritime Claims in the Arctic (U.S.office of Ocean and Polar Affairs, May 21,2009).. io. n. al. er. 說明:紅色線段為俄羅斯扇形原則劃界線,綠色線段為挪威等距原則劃界線,斜 線區塊為專屬經濟區重疊區塊。. Ch. engchi. i n U. v. 另1973年12月17日,加拿大和丹麥通過一條「由相互協商確定和調整的中間線」, 劃分了丹麥的格陵蘭島和加拿大的北極群島之間的大陸架邊界。兩國關於座落於埃爾斯 米爾島(Ellesmere Island)及格陵蘭島(Greenland)間1.3平方公里漢斯島(Hans Island)存有主 權爭議(詳參圖2-4),使該島對兩國間北冰洋海域的劃界產生一定影響,使兩國面向北冰 洋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尚未劃界。11. 10 11. 張曉東,<北極寒地變熱土>,頁 25。 賈宇,<北極地區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探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0 年第 1 期,頁 7。 13.

(24) 圖2-4:Hans Island 空照圖. 資料來源:https://www.google.com.tw/?gws_rd=ssl#q=hans+island.. ‧. 說明:空照圖中可以顯示Hans Island為一個無人島。.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sit. y. Nat. 全球性的海洋大憲章,《海洋法公約》有關海域劃分和法律地位的規定同樣適用於. io. er. 北極海域。據此,北冰洋沿海國可以對以下幾個區域主張主權或管轄權:(一)一國測算 領海寬度的基線與該國陸地之間的水域構成該國的內水;(二)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 al. n. v i n 起可以向外劃定不超過12海浬的領海;(三)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沿海國可以劃 Ch engchi U 定不超過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四)一國陸地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構成該國大陸架。. 其中,內水和領海構成一國領土組成部分,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則不屬於沿海國領土。 由於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表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陸架延伸至北極點,北極點周邊為冰所覆 蓋的北冰洋被視為公海和屬於「人類共同繼承財產」的國際海底區域;根據《海洋法公 約》,前者實行公海自由原則,後者則由國際海底管理局負責管理和開發,它們都不能 成為國家占有的對象。但《海洋法公約》對超過200海浬的大陸架外部界限的規定充滿 爭議,在第76條規定:「沿海國大陸架在海床上的外部界線的各定點不應超過從測算領 海寬度的基線量起350海浬,或不應超過連接2,500公尺深度各點的2,500公尺等深線100 海浬。」,這條包含「或」字的混淆規定導致了許多爭端,北冰洋沿海國都試圖使本國 大陸架外部界線儘可能向外擴張,以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戰略利益。 14.

(25) 俄羅斯是第一個向聯合國大陸架界線委員會提交這種申請的國家,但遭到了加拿大 、挪威等國的反對。2002年6月,大陸架界線委員會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了對俄劃界 案的建議,認為俄羅斯的申請「證據不足」,要求俄重新進行科學考察以補充證據。 2005年及2007年,俄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北極科考活動。2008年,俄在北冰洋展開了更深 入的勘察活動,進一步蒐集相關數據,以加強其北冰洋外大陸架主張的依據。除俄羅斯 以外的北極地區國家中,挪威(2006年)、冰島(2009年)、丹麥(2009年)等都先後向大陸架 界線委員會正式提出了劃定北極海域外大陸架的申請。顯然,北冰洋沿海國擴大其大陸 架範圍,就意味著作為「人類共同繼承財產」的國際海底區域相對縮小。12 此外,《海洋法公約》第234條是唯一涉及北極海域「冰封區域」的內容條款,因 此有時又被稱為《北極條款》。該條款明確規範了船舶在冰封區域航行以及海洋環境汙 染的問題,即沿海國有權制定和執行非歧視性的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和控制船隻. 政 治 大. 在專屬經濟區範圍內、冰封區域對海洋汙染,這種區域內的嚴寒氣候和一年中大部分時. 立. 候冰封的情形對航運造成障礙以提高航行危險性,而且海洋環境汙染可能對生態平衡造. ‧ 國. 學. 成重大的損害或無可挽救的擾亂。這種法律和規章應適當顧及航行和以現有最可靠的科 學證據為基礎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但對於冰雪正在不斷消融的北極地區而言,這. ‧. 還不足以提供一個全面的治理機制。北極環境迅速發生變化這一事實,預示著也許在不. y. Nat. 久之未來,大面積的北冰洋海域就能實現海面航行、海洋科學研究及海洋生物資源的開. n. al. er. io. 二、融冰後之航行權問題. sit. 發,而在現行國際《海洋法公約》框架下,上述活動不應受北極圈國家的完全管控。. i n U. v. 北美、歐洲、東亞是全球範圍內的三大經濟重心地區,它們之間的貿易在全球貿. Ch. engchi. 易中佔據很大的比重,是全球貿易的主體,而大宗物質的往來主要透過海洋運輸實現。 在東亞與歐洲、北美的海洋貿易中,東亞分別到達西歐和北美東岸的航線又處在特別重 要的地位,而長期以來這些航線需要繞道印度洋到達大西洋西岸,或需跨過太平洋並穿 越美洲大陸後方能達到美國東岸,路途十分遙遠,經濟和時間成本昂貴。 從地理位置來看,東亞通向歐洲或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航程最短的海運線應該是從 太平洋經過北冰洋分別到達目的地的航線,這些航線統稱為「北極航線」,「北極航線 」 所在 的水道 即為「 北極航 道」 (Arctic Sea Route) ,其中 又區 分為「 西北航 道」 (Northwest Passage)和「東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兩個方向。按照歐洲中心主義的 觀點,從北歐出發,經挪威海、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北部、白令海峽進入太平洋的航 12. 程保志,<北極治理機制的建構與完善:法律與政策層面的思考>,《國際觀察》,2011 年第 4 期, 頁 4。 15.

(26) 道稱為「西北航道」;從北歐出發,經巴倫支海、俄羅斯北部海域、楚科奇海進入太平 洋的航道稱為「東北航道」,「東北航道」又經常被稱為「北方海航道」13或者「北方 航道」。 「北極航道」開發潛力無限,若航道開通至少產生4種利益,包括:國際航運、海上 旅遊、漁業捕撈及軍事巡航。「北極航線」開通是對中國國際航運的首要利益,它大幅 縮短中國與歐洲、北美的貿易距離。經由「西北航線」和「北方航線」,上海與香港到 歐、美部分港口的距離,將較目前經由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和麻六甲海峽的距離更 短。14 如北冰洋一側以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另一側通過挪威海、格陵蘭海、巴芬灣等 與大西洋相連。從16世紀起,歐洲國家就一直夢想能夠打通經北冰洋到達東方的便捷通 道,但由於自然條件限制,北極航道探險雖興盛一時,終因不具備商業航運價值而沉寂. 政 治 大. 一時。不過近20多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加速融化,北極航道的商業化航. 立. 行逐步成為可能。. ‧ 國. 學. 「西北航道」是一條從大西洋到達太平洋的北極航道,從距離來看,它是大西洋與 太平洋之間的最短航道。「西北航道」從巴芬島以北出發,由東向西穿過加拿大北極群. ‧. 島的諸多海峽進入北冰洋,再經阿拉斯加以北的波弗特海,到達白令海峽,全長約. y. Nat. 1,450公里。「西北航道」形勢險要,航程充滿風險,需穿越許多巨型冰山,還有浮冰. io. sit. 威脅,是世界上最險峻的航線之一。但由於它比巴拿馬運河航線和蘇伊士運河航線節省. n. al. er. 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路程,因此也成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航線之一。15加拿大政府. i n U. v. 曾宣布,對「西北航道」擁有其主權。但美國等國家堅持認為, 對「西北航道」擁有. Ch. engchi. 航行自由權。無論盟國兄弟們如何,加拿大就是不讓步,舉例,位於熱帶的兩條運河收 入不菲,巴拿馬運河年收入14億美元,而蘇伊士運河2012年上半年的收入就超過26億美 元。萬惡的氣候變暖,好不容易才給加拿大帶來這麼一點點值得慶幸的商機,怎能輕易 地被他國「資源共享」了呢?16 在「西北航道」開通的可能性,使得對這個地區控制權的爭議再度浮上檯面,加拿 大正好處於這些爭議的核心。加拿大與其它國家關於北極地區的主權爭議,不在島嶼的 所有權,而在島嶼之間水域的主權歸屬問題。加拿大宣稱,北極群島之間的水域,也就. 13. 關於東北航線與北方海航線關係的論述,可參見郭培清等著:《北極:航道的國際問題研究》,海洋出版 社 2009 年版,第 12-17 頁。 14 閻亢宗,<中國的北極戰略與挑戰>,頁 73。 15 王建男,《北緯 66 度》(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12 年),頁 264。 16 王建男,《北緯 66 度》,頁 267。 16.

(27) 是「西北航道」通過的水域,屬於加拿大的歷史性內水,因此,渥太華擁有控制在這個 水域內任何性質航行的絕對權力。但是,這個立場馬上受到美國與歐盟的反對,指出加 拿大單邊劃定的領海基線無效,「西北航道」應該是國際水道,適用過境通行權,只要 通過的船隻遵守過境通行規範,加拿大無權加以禁止。可以預期的是,美國對「西北航 道」屬於國際水道的立場,在該地區資源蘊藏與航運經濟價值日趨確定之際,只會更加 堅定;美國也絕對不會放棄其核子動力潛艦在北冰洋海底穿梭的權利,這是美國未曾正 式承認的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快速變換核武配置的重要捷徑。17故「西北航道」權益 之爭奪主要發生在美加之間。 而「東北航道」 (Northeast Passage)則跨越北冰洋的5個邊緣海,自西向東分別為巴 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航道穿過10多個大小海峽, 經過多年開發航道沿線形成了許多港口,構成了北極地區複雜航行條件下不可或缺的補. 政 治 大. 給基地、導航站和避風港。「東北航道」西起北歐港口,東到太平洋, 通過海路可以. 立. 將西歐、北歐、東亞、西太平洋連接在一起。該航道可以大大縮短歐洲與東亞之間的航. ‧ 國. 學. 行距離。從遠東至西歐的海洋運輸,如果走蘇伊士運河,其航程為1.8萬公里至2萬公里 , 而走「北極航道」則可以縮短30%-40%的距離。人們早就認識到「北極航道」的價. ‧. 值,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試圖開闢新航路。「東北航道」因氣候寒冷而難以通行,特. y. Nat. 別是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沿海及其以東海域,長期處於冰封狀態,港口之間的通行需借助. io. sit. 破冰船實現,其航道絕大部分位於俄羅斯附近。前蘇聯和俄羅斯將「東北航道」稱為「. n. al. er. 北方海航道」或「北方航道」。1932年,前蘇聯在其官方檔中首次正式使用「北方海航. i n U. v. 道」(Northem Sea Route) 來稱呼其北冰洋水域的北極航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沿用. Ch. engchi. 前蘇聯關於「北方海航道」的概念,並強調該航線位於俄羅斯的內水或專屬經濟區之內 ,暗示俄羅斯對其擁有主權或管轄權。如1991年俄羅斯在其官方文件中將「北方海航道 」描述為「位於蘇聯內海、領海(領水)或者毗連俄羅斯北方沿海的專屬經濟區內的海運 線」。同時,俄羅斯政府宣佈:開放「北方海航道」,對任何國家船隻採取無歧視政策 。18但是,俄羅斯認為,「北方航道」經過的一些海峽屬於俄羅斯的內水,俄羅斯通過 法律,要求使用「北方航道」的外國船隻需事先取得許可才能通行,並由俄羅斯強制實 施破冰和導航服務,外國船隻必須為此付出高額費用。而美國、挪威等卻持不同意見, 它們主張航道所經過的水域是國際海峽,適用於過境通行。19 17. <美加北極爭奪戰白熱化>,《中國時報》,2012 年 4 月 11 日,版 15。 東北航道完成、破冰之旅。原載《航運交易公報》,錦程物流網。http: //info. jctrans. con/news/ hyxw/2009101806883. shtml. 19 陸俊元,《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頁 33。 17 18.

(28) 在俄羅斯制定北極之《2020年前及更遠的未來俄羅斯聯邦在北極的國家政策原則》 中,俄羅斯將「東北航道」定位為俄羅斯在北極區域「統一的國家運輸交通線」。而俄 羅斯的主權要求與美國和歐盟的主張相對立,美國和歐盟堅持「東北航道」是一個國際 水道,所有國家都可以使用,服從共同承認的條款。例如,在美國《第66號國家安全總 統令(NSPD-66)暨第25號國土安全總統令(HSPD-25)》中,美國認為「東北航道包括用 於國際航行的海峽,過境通行制度適用於經過那些海峽的航道。在北極地區保留有關航 海及通過領空的權利和義務,可以維持我們在全世界包括戰略海峽行使這些權利的能力 。」。另在《歐盟與北極區域》的文件中,歐盟要求「歐盟成員國和歐共體應當捍衛自 由航行原則和無害通過新開放的海道和水域的權利」。 其次,在法律方面,適用於北極航行的法律可能會面臨調整。俄羅斯制訂「東北航 道」航行規則的國際法是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34條,「沿海國有權制定和執行. 政 治 大. 非歧視性的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和控制船只在專屬經濟區範圍內、冰封區域對海. 立. 洋汙染」。但是,面對北極水域發生的變化,有些國家已在質疑俄羅斯是否還具有制訂. ‧ 國. 學. 「東北航道」的航行規則的權利。一些國際組織也在積極參與制定北極航行規則。例如 ,2002年12月,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批准在. ‧. 北極冰層覆蓋水域作業的船舶準則,但這些準則只是對在北極作業的船舶的正式建議,. y. Nat. 而不是必須遵守的規則。鑒於北冰洋通航可能性逐步提高,不僅北極圈8個國家、歐盟. io. sit. 關注這一問題,一些近北極地區國家也密切注視這一問題,因為圍繞如何制定這些航道. n. al. er. 的通行規則,有關國家勢必展開一番博弈。在這一過程中,與俄羅斯立場相似的盟友可. i n U. v. 能只有加拿大。20故「東北航道」權益之爭奪主要發生在俄、美、歐盟等國家之間。. Ch. engchi. 以上這兩個航道是更接近球面上兩點的最短連線(大圈航線),是連接太平洋北部與 大西洋北部的最短航線,21且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離岸島域。當今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經濟大國大多處於北極航線區域內,這個地帶生產了當今世界80% 的工業產品,占據了70%的國際貿易。北極航道一旦開通,必將大大縮短歐洲、北美和 東北亞之間的海上距離,從而改變國際航運和世界貿易格局,形成以俄羅斯、北美、西 歐、東亞為主體的超強環北冰洋經濟圈,進而影響整個世界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22 在未來日子裡,北極航線很可能會對目前通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海上航線 形成挑戰。國際航運業界內人士都知道,目前亞洲至歐洲的遠洋航線大約為20,930公里 ,如果北極航線實現全面開放,則亞洲至歐洲遠洋海運航程至少可以縮短到約12,719公 20. 萬楚蛟,<北極冰蓋融化對俄羅斯的戰略影響>,《國際觀察》,2012 年第 1 期,頁 68。 李振福,<中國的北極航線機會和威脅分析>,《水運工程》,2009 年第 8 期,頁 7。 22 吳雪明、張俠,<北極跟蹤監測與評估體系的設計思路和基本框架>,頁 9。 18 21.

(29) 里,整整少走了約8,211公里,其蘊藏的巨大經濟利益可想而知。從美東到亞洲,通過 北極航線,要比通過巴拿馬運河縮短約6,500公里,運輸成本比傳統航線要低大約四成 。 從挪威北部到中國的航程約6,670公里,需耗時26日。而如果取道蘇伊士運河,航 程將達12,050公里,需用時34日。故利用北方航線,航程縮減三分之一,節省8天的航 行時間,可減少18萬美元的燃料開支。23另在2011年夏季北極圈氣候異常溫暖,一艘油 輪載運一大批天然氣凝析油穿過北冰洋,只花了6.5天,打破先前的8天最快紀錄。這顯 示,因全球暖化導致北極圈浮冰逐漸消融,為歐亞之間開闢新的海上航道,已帶來了莫 大商機。24 由此可以看出,北極航線的開通不但可以容易地接近北極的資源,而且還能夠形成 一條新的、便捷的、經濟的國際戰略通道,北極地區必將成為新的國際戰略高地。25. 政 治 大. 在環球海上航行中, 目前只能通過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來連接太平洋與大西. 立. 洋,甚至需繞道非洲南部。與這些航線相比,「北極航線」將大大縮短航程,可節省約. ‧ 國. 學. 40%的航行時間。因此「北極航線」 一旦開通,將發展為溝通亞洲、歐洲與北美洲的 新的海洋交通大動脈。加拿大魁北克學院國際部教授拉塞爾指出:隨著北冰洋浮冰消融. ‧. 和航海製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亞沿岸的「東北航道. y. Nat. 」將成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軸心航線,除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和經濟價值外,其戰略作. io. sit. 用也不可低估,必將促使世界戰略格局的改變。. n. al. er. 權益和資源始終是國際各國競爭的焦點,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已經採取各. i n U. v. 種行動,在北極地區圈占勢力範圍,進行資源開發和國際戰略通道權利爭奪的準備。不. Ch. engchi. 管哪個國家,如果缺乏對北極航線問題的研究,屆時必然會被排斥在北極決策事務之外 ,處於相當被動的地位。由於美國至今尚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以它對北極 地區的劃界要求得不到聯合國的支持,但基於北極地區龐大經濟利益誘惑下,美國國防 部、內務部、國土安全部等重要部會已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此外,美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已批准了該公約。預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 該很快會被美國政府和國會所批准。若美國加入公約後,將有權分到大片的北極水域,. 23. 陸俊元,《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頁 38。 <北極冰融 海運、鑽油、漁業商機大>,雅虎新聞網網站,2011 年 10 月 24 日,參閱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e5%8c%97%e6%a5%b5%e5%86%b0%e8%9e%8d%e6%b5%b7%e9%81%8b%e9 %91%bd%e6%b2%b9-%e6%bc%81%e6%a5%ad%e5%95%86%e6%a9%9f%e5%a4%a7-213000460.html(檢 索日期:2014 年 4 月 30 日)。 25 李振福,<中國的北極航線機會和威脅分析>,頁 8。 19 24.

(30) 其面積至少有兩個加利福尼亞州那麼大。26. 第三節. 北極地緣戰略重要性. 北極地區涵蓋整個北冰洋、並包括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一部份。以北極圈為邊界 的北極地區約占地球總面積的4%。從面積來看,北冰洋是北極地區的主體,占北極圈 內北極地區總面積的60%。儘管在世界海洋體系中,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約占世界海 洋總面積的4.1%,而且一年中多數時間大部份區域被冰雪所覆蓋,但其區位特殊,以 北極點為中心的正方位投影地圖顯示,北冰洋介於亞洲、歐洲與北美洲之間,它將北半 球的世界主要戰略地區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在北半球的戰略地理結構中處於中央位置。 27. 北冰洋包括了許多重要海域,有格陵蘭海、挪威海、巴倫支海、白海、楚科奇海、巴. 芬灣等。這些海域是北冰洋的邊緣海,與歐洲、亞洲和北美洲關係緊密,有些海域介於. 政 治 大. 重要的陸地之間,有些則內嵌到陸地裡面,它們是相關地域之間海上往來的捷徑,具有. 立. 戰略意義。例如巴倫支海,它是大國之間海上爭奪的一個戰略性海域,因北大西洋暖流. ‧ 國. 學. 的深入,巴倫支海南部終年不凍,是整個北冰洋中唯一的常年通航的海域。28 北極地區的陸地部分包括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分別屬於俄羅斯、美國. ‧. 、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瑞典和芬蘭,這8個國家被稱為北極圈國家或環北極國. y. Nat. 家。這些國家與北極地區關係最為直接和緊密,它們領土或部份領土位於北極圈之內或. io. sit. 緊靠著北極圈。其中,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均有北冰洋海岸線,被稱為. n. al. er. 北冰洋沿岸國(Coastal States of the Arctic Ocean),其領土與北冰洋形成犬牙交錯之態. i n U. v. 。在世界體系和全球戰略中,北半球是中心所在。而在北半球中,北美、東亞、歐洲是. Ch. engchi. 三大經濟、政治和戰略核心地帶。北冰洋把北美、東亞與歐洲連接在一起,這三大全球 性戰略地區環繞北極地區分布,呈鼎足之勢。 另華裔美國學者伍承祖認為,世界範圍內形成了以北極圈為中心的由內環區和外環 區構成的地緣戰略結構,內環區包括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歐亞大陸上的俄羅斯、歐 洲、中國、日本等,外環區是指內環區之外的包括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南亞與東南 亞等在內的廣大地區。內環區是世界政治、軍事、經濟的集中地區,它是世界的戰略中 樞,誰控制了內環區,誰就征服了世界。29 儘管目前北極地區依然是冰天雪地、人跡罕至,然而在皚皚冰雪的上面和下面,一 26. 拉里薩.瑪利采娃、斯韋特蘭娜.里巴托娃,<北極俄美加三國未來戰爭的爆發地>,頁 28。 陸俊元,《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頁 15。 28 同前註。 29 陳力,《戰略地理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 年),頁 51-53。 20 27.

(31) 場爭奪後花園的角逐卻熱絡進行著。俄羅斯、丹麥、加拿大、美國、挪威等國,誰都想 把這片極具軍事、經濟、政治價值的處女地攬入懷中,一場北極之爭已悄然拉開序幕。 人們為什麼這麼關心北極呢?自1909年美國探險家彼利首次踏上北極點以來,這片凶險 莫測的冰雪世界不僅成為各國探險家頻頻光顧的地方,也逐漸成為大國所覬覦的一塊戰 略要地。在北極地緣政治競爭中,大國充分利用北極區位的戰略優勢,從地面、空中和 冰面之下進行分層式、立體化的爭奪。 早在二戰期間,英美二國為了向蘇聯輸送戰略物資,即開闢了北極航線,後來成為 了同盟國與蘇聯聯繫的重要交通渠道。北極航線起點一般是冰島,終點主要是蘇聯北方 的兩個港口,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航線由1941年9月28日開通,由英國和蘇 聯海軍聯合掩護。至1945年5月,同盟國向蘇聯先後派出37支護航船隊和37艘單獨航行 船隻,共計743艘運輸船,雖然途中損失85艘,但同盟國提供的戰略物資對蘇聯起了很. 政 治 大. 大作用,也鼓舞了民心與士氣。然而,二戰之後,隨著冷戰開始,北極地區成為了美蘇. 立. 潛艦角逐的舞台,雙方潛艦多次在北冰洋冰蓋之下遭遇,美國還曾經通過竊聽蘇聯地下. ‧ 國. 學. 電纜和潛艦來獲取機密情報。. 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以北冰洋為中心區域,在北極地區內部署多種. ‧. 戰略打擊和威懾力量,以北冰洋為前沿相互對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得北極地區成為. y. Nat. 美蘇兩大陣營互相對抗的「最後的戰線」,雙方都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陸基洲際彈. io. sit. 道導彈發射場,北極地區成為全球洲際導彈布設密度最大的區域之一。30. n. al. er. 2007年至2008年是國際極地年,新一輪的北極主權爭議再次響起。俄羅斯在北極點. i n U. v. 下海床插旗之後,加拿大在2007年8月7日至17日舉行了名為「Operation Nanook」的軍. Ch. engchi. 事演習。同年8月10日,加拿大總理宣布,將在北極地區新建一個軍事訓練中心和一座 深水港。美國也於2008年在阿拉斯加北段的巴羅觀察站建立季節性基地,部署直升機、 小型船隻或者固定翼飛機,用於執行海上搜索、救援等任務。另外,俄羅斯亦在軍事上 宣佈在北極部署兩個旅的部隊,及其空軍也恢復北極的戰略轟炸機巡航任務。 由於北極經常暴風雪肆虐,加上厚達數公尺的大冰蓋,無形中成為了核潛艦的天然 屏障,阻擋了包括海洋監視衛星在內的所有傳感器,對冰層下面彈道導彈核潛艦的追蹤 與監視。由於北極圈與世界上主要大國有著相同的最短距離,因而這裏便成了地球上最 安全、最理想的水下彈道導彈發射陣地。比如在北極冰層下發射潛射彈道導彈,不到10 分鐘就可打到美國腹地的戰略目標。 早在1946年,美國便開始在北極地區進行大規模考察;而後隨著北約組織的成立, 30. 陸俊元,《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頁 23。 21.

(32) 美國更是在從阿拉斯加到冰島的漫長北極線上建起了彈道導彈預警系統,並聯合加拿大 成立了北美防空司令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NORAD)。31 此外,美軍亦證實,全球唯一匿蹤B-2轟炸機成功測試飛越北極的大圓航線,縮短美國 到亞洲或到歐洲的作戰距離,同時證實B-2轟炸機續航力以及戰鬥力不因北極緯度高而 有所影響。1999年B-2轟炸機加入北約轟炸塞爾維亞的行動,更讓世人見識到它的毀滅 性,只是美軍將B-2轟炸機戰線拉到北極,其目的為何?極地將成為未來全球新戰場, 聚焦了所有國際軍事專家目光。北極對於美國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長期以來,北極地區被認為是美國、俄羅斯、北歐、加拿大等北冰洋周邊國家的傳 統勢力範圍。不過隨著氣候暖化導致北極冰融加速,中共也投入北極的戰略競逐,就軍 事上來看,由於北極具有距離北半球各大國最近距離的特點,法國媒體曾稱,中共只要. 政 治 大. 在北極部署一艘核彈道潛艦,就能夠對歐洲、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家構成威脅。. 32. 數年之前,遼闊的北冰洋還只是千里冰雪和北極熊、海豹等平靜的家,然而隨著溫. 立. 室效應加劇,北極厚厚的冰層正逐漸地融化消失,特別是在2005年就有科學家預測,「. ‧ 國. 學. 在未來25至30年內,北冰洋的海冰將有可能在夏天消失,北極將出現幾個月的航海期」 ,長期以來,開發利用北極的夢想變成了一個可預期的未來,北冰洋一旦通航,便可成. ‧. 為北美洲、北歐地區和東北亞國家之間最快捷的通道。到那時,誰控制了北冰洋,誰就. 第四節. n. al. Ch. 小結. er. io. sit. y. Nat. 控制了世界軍事與經濟的新走廊。. i n U. v. 北冰洋的覆冰減少意味著在此地區進行原油探勘與開採更加容易。因此,伴隨北極. engchi. 冰層消融而來的各種利益,促使環北極圈各國積極對外宣示擁有北極主權,北冰洋上許 多荒無人煙的偏遠小島,未來就像日韓間的竹島(韓國稱獨島)或中臺日間的釣魚台群島 一般,成為引發區域衝突的潛在熱點。33 北極地區擁有資源、航行權與軍事價值之重要戰略地位,故使各國亮劍北極。伴隨 著北極海冰的快速融化各國在北極地區的軍事活動卻不斷加劇。美國核動力攻擊潛艦在 北極海域演習,俄羅斯宣佈在北極部署兩個旅的部隊,包括1支特種部隊,其空軍部隊 也恢復北極的戰略轟炸機巡航任務,而加拿大、挪威和丹麥也在加速恢復北極的軍事部. 31. <冰凍的熱點:北極之爭>,《新紀元周刊網》,2007 年 8 月 23 日,參閱網址:http://www .epochweekly.com/b5/035/3550.htm(檢索日期:2014 年 4 月 30 日)。 32 <解放軍北極部署潛艇 歐美俄受威脅>,《新浪新聞網》,2012 年 4 月 13 日,參閱網址: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413/6490727.html(檢索日期:2014 年 4 月 30 日)。 33 翟文中,<北極-全球的下一個衝突熱點>,《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第 299 期(2009 年 7 月),頁 54。 22.

(33) 署。另美軍的全球唯一匿蹤B-2轟炸機,完成飛越北極測試,證實了B-2轟炸機在極高緯 度依舊能維持續航力以及戰鬥力,在俄國積極部署北極同時,美國此舉再度證明,北極 已經成為全球未來資源爭奪戰的一級戰區。34 2015年以來,俄羅斯軍隊已從事多次戰備突檢,尤以3月初針對北方艦隊、西部軍 區、空降部隊因應北極地區緊急事態的突檢最受歐美關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成員國美、英、德、法、荷蘭、挪威與中立國瑞士,以及不結盟國家瑞典、芬 蘭,同年5月25日展開代號「北極挑戰演習」(ACE)的聯合空中軍演,操演區位於瑞典 、挪威與芬蘭北部,旨在測試北歐諸國遏制俄軍蠢動的軍事合作。「北極挑戰演習」也 是2015年歐洲規模最大的戰機聯合演訓,將持續至6月4日,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年 度「波羅的海作戰演習」(Baltic Operations)接著在5日登場,將有來自17國的4500名兵 員參加,35其演習陣容相當盛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34. Ch. engchi. i n U. v. <T2B-2 轟炸機再升級 成功北極試航>,《雅虎新聞網》,2011 年 11 月 8 日,參閱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t2b2%E8%BD%9F%E7%82%B8%E6%A9%9F%E5%86%8D%E5%8D%87%E7%B 4%9A%E6%88%90%E5%8A%9F%E5%8C%97%E6%A5%B5%E8%A9%A6%E8%88%AA100044190.html (檢索日期:2014 年 4 月 30 日)。 35 <俄與北約軍演較勁>,《中國時報》,2015 年 5 月 27 日,版 12。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With learning interests as predictors, the increas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were greater for third- graders and girls than for fourth-graders and boys; growth in learning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including materials from books, pamphlet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etc.) of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pollution on our

Finall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the test run period, the operational construction lab will be equipped with more and more suitable construction equipments and safety facilities

 name common laboratory apparatus (e.g., beaker, test tube, test-tube rack, glass rod, dropper, spatula, measuring cylinder, Bunsen burner, tripod, wire gauze and heat-proof

• developing coheren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that aligns the school aims, the need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