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北極圈國家經營與企圖

第三章 相關國家對北極所採取行動

第二節 非北極圈國家經營與企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洋公約組織(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與歐洲聯盟( European Union,

EU)相繼推動東擴政策外,美國也計畫在捷克、波蘭等中歐地區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嚴 重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因此,普丁總統上任後積極加強北方艦隊的建設,藉以突破 西方國家的戰略圍堵。2008年2月,俄羅斯在北冰洋擴大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陸續於周 邊海域集結戰鬥機與長程轟炸機,目的即在向外界宣示俄國捍衛北冰洋戰略利益的能力 與決心。34

第二節 非北極圈國家經營與企圖

除北極圈國家外,北極地區正在成為東北亞國家進行區域合作的新舞臺。俄羅斯是 北極地區最大的國家,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強化其在北極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戰略

,力圖掌握北極地區開發事務的主導權,除此之外,中日韓3國則不斷介入北極地區事 務。35

東北亞國家當中,中國、日本、韓國兼具毗鄰北極邊緣的地緣優勢,又是正在發展 的世界重要經濟體。因而北極地區的自然、生態、安全變化對於3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在影響。這些國家對於北極問題的關注近年來明顯呈上升的趨勢。在 2013年5月召開的北極理事會第8次部長級會議上,中日韓均被接納為永久觀察員國。從 而使得東北亞國家邁出了參與北極地區治理的重要一步,成為東北亞國家全面參與北極 地區事務的開端。36

當北極圈國家積極經營北極事務時,同時非北極圈國家也不遑多讓。據中國新華網 報導,與北極地區毫無地緣關係的「非北極圈國家」對北極也日趨重視,在亞洲除中國 外尚有日本、韓國,上述國家在北極事務中,有關資源開發、極地科研與北極航道航行 權爭取等行動不遺餘力。韓國已於2011年1月取得北極圈資源的開發權,儘管規模不大

,但為開發北極圈資源提供了跳板。中國海洋大學極地問題學者郭培清認為,中國也應 拋棄北極事務上的「局外中立論」,對外強調與宣傳「建設性參與者」的積極角色定位

,從易合作、敏感性低的層面參與到北極事務中。37 一、韓國

34蔡明彥、李玫憲,<北冰洋安全問題與區域安全治理之挑戰>,頁 134。

35徐博,<俄羅斯北極戰略與東北亞之北極合作>,《全球政治評論》,特集 001。2015 年 3 月,頁 59。

36徐博,<俄羅斯北極戰略與東北亞之北極合作>,頁 65。

37<北極海冰將在 30 年內消失主權紛爭加劇>,《雅虎新聞網》,2011 年 9 月 26 日,參閱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jw!jpjot4qVCB5i3f.keU_3/article?mid=14528(檢索日期:2014 年 5 月 14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韓國的北極事務參與起步較晚,1993年韓國國內逐漸興起了對北極問題的研究,

1999年韓國研究人員參加了中國組織的「雪龍號」北極科考巡航。2002年韓國在北極建 立科考基地「茶山站」。但直到李明博政府時期,韓國才真正提高了對北極地區的關注

,將北極問題列為100項施政課題之一。而直到2012年韓國才最終加入《斯瓦爾巴德條 約》。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於2012年9月訪問了格陵蘭和挪威,就北極環境友好型資源開發 與北極新航道海運合作達成了共識。李明博表示,希望以本次訪問為契機,鞏固韓國與 格陵蘭和挪威在北極研究上的合作關係。此次北歐巡訪為韓國今後正式勘探和開發北極 地區資源奠定了基礎。另外,開設北極航道將為韓國創造發展的新機遇。從距離上看,

北極航道將比現有航道短40%,因此運輸時間也將從現在的30天縮短到20天以下。開設 北極航道將為韓國企業提供更多的便利。屆時,釜山港將有望成為亞洲的中心港口。在 訪問格陵蘭期間,李明博與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克萊斯特就格陵蘭島的環境友好型勘 探開發方案進行了討論,並共同表示要防止因氣候變化引發的環境災難。雙方還簽訂了 關於資源開發與地質研究合作的協定。

另於訪問挪威期間,李明博與挪威首相斯托爾滕貝格就新再生能源技術等方面的合 作方案進行了討論。兩國簽署了開設北極航道相關的諒解備忘錄和環保造船領域相互合 作的諒解備忘錄。韓國和挪威決定將持續擴大在造船及海洋領域的技術合作,同時在石 油勘探開發以及共同儲備方面也將進一步深入合作,今後挪威將緊密配合韓國在北極的 茶山科學基地和「ARAON號」破冰船的運營工作。

2002年,韓國在挪威成立了北極「茶山科學基地」。2004年,「茶山科學基地」成 為了韓國海洋研究院(現為韓國海洋科學技術院)極地研究所的所屬機構。2010年起,

韓國首艘破冰船「ARAON號」開始進行極地科考研究。382015年1月,韓國極地研究所 方面表示,正式啟動位於仁川總部的「極地綜合狀況室」的極地活動管控工作,包括全 面檢查和管控南北極研究所工作。極地綜合狀況室可以利用衛星通信掌握韓國第一艘破 冰船「ARAON號」和直升機的位置以及天氣情況等資訊,在極地發揮決策作用。極地 綜合狀況室可通過監控系統即時監測韓國南、北極基地和「ARAON號」的狀態,並利 用衛星跟蹤儀器瞭解戶外工作人員的位置和情況等。位於仁川的極地研究所是韓國唯一 的極地研究所,該研究所旗下運營三個研究基地,分別為南極「世宗科學基地」、「張

38<韓國總統李明博通過北歐巡訪為開發北極奠定基礎>,《JORC 網》,2012 年 10 月 12 日,參閱網 址:http://www.ckjorc.org/cn/view.asp?id=1412(檢索日期:2015 年 7 月 11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保皋科學基地」和北極「茶山科學基地」。39

2011年11月24日韓國國務總理金滉植表示,「如果韓國能夠確保對北冰洋的主權,

並開發北極的能源,這將成為韓國新的財富來源。」報導稱,金滉植當地時間上午出席 在首爾樂天酒店舉行的「韓國先進化論壇」和由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主辦的討論會時做 出了上述表示。他說:「在物流方面,北冰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得益於北冰洋上的 冰的融化,若新的航道出現,北極航道將有可能取代蘇伊士運河。」金滉植還強調說:

「新的航道不僅會在時間和距離上具有比較優勢,而且會把全球的物流中心逐漸轉移到 東北亞地區,具有重要意義。」40

韓國基於北極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考量,在具體行動中發展屬於自己的極地科研必需 品-破冰船,不再向他國租用。韓國第一艘破冰研究船「ARAON號」於2009年6月11日 在釜山韓進重工影島造船廠舉行的下水儀式上首次亮相。完全由國內自主研發建造的「

ARAON號」下水,為獨立研究極地科考打下了基礎,意味著韓國繼成為航天國家以後 又將向極地科學強國邁進一步。之前韓國每次需要破冰船時都以每天8000萬韓元(約合 美元7萬)的價格向俄羅斯等國租借使用。現「ARAON號」船體具備直升機起降場及機 庫設施,在破冰研究船可以接近的地區,均可以利用直升機支援研究工作。

「ARAON號」排水量6,950噸,長110公尺、寬19公尺,在南極大陸周圍或北極海 等冰凍的海上可單獨以最高16節(約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航行,還可以以3節的速度連 續破1公尺厚的冰層。在船體規模方面,「ARAON號」與外國破冰船相比並不算大,

但船上具備60多種高科技裝備,在研究能力方面可以說是世界一流。例如:船底部安裝 有利用聲波將海地形態呈現為三維圖像的「多束回聲測深儀」(Multibeam echo sounder)

,類似的研究設備船上有數十種之多,可謂是一艘高科技的破冰船41。 二、日本

從東北亞國家對於北極地區事務的參與歷史來看,日本是最早參與到北極地區治理 進程中的。1920年日本作為首批締約國之一,全面參與了《斯瓦爾巴德條約》的議定與 簽署。根據條約的第2、3、5款,日本享有自由進出斯瓦爾巴德群島、在該地區漁獵以 及建立科考基地的權利( 1925年中國也參與了該條約) 。在1950年代後期,日本的科研 學者中谷宇吉郎等人開始參與北極科考以及相關研究項目。1970年代,日本成立了國立

39<韓國啟動極地綜合狀況室 管控南北極研究工作>,《中國新聞網》,2015 年 1 月 19 日,參閱網 址:http://www.chinanews.com/gj/2015/01-19/6982979.shtml(檢索日期:2015 年 7 月 11 日)。

40<韓國稱北冰洋航線具戰略意義盼確保對北極主權>,《搜狐新聞網》,2011 年 11 月 24 日,參閱網 址:http://news.sohu.com/20111124/n326788751.shtml(檢索日期:2014 年 5 月 14 日)。

41<韓國建造第一艘破冰船 將征服太空和南北極>,《udn 網》,2009 年 6 月 22 日,參閱網址:

http://blog.udn.com/kalaok/3065554(檢索日期:2014 年 5 月 12 日)。

究,並最終在2000年推出了《北極航道:連接歐洲與東亞的最短航道》這一研究報告。42

倘若係自倫敦前往日本,現行航線大都是航經過地中海、通過蘇伊士運河,再行經

44<日本的北极科考概况>,《中國數字科技館網》,參閱網址:http://amuseum.cdstm.cn/

AMuseum/kexuekaocha/kkcg/bjcg/bjgj/bigggk/std109.html(檢索日期:2014 年 5 月 16 日)。

45<日本北極抽天然氣 被指責破壞海洋生態>,《星島環球網》,2008 年 4 月 15 日,參閱網址:

http://www.stnn.cc/pacific_asia/200804/t20080415_762846.html(檢索日期:2014 年 5 月 14 日)。

46<日本將開拓北極航線縮短連接歐洲距離>,《人民網新聞網》,2012 年 3 月 24 日,參閱網址:

http://gb.cri.cn/27824/2012/03/24/3245s3614916.htm(檢索日期:2014 年 5 月 16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行安全。由於單靠沿岸觀測很難掌握環境嚴酷、面積廣闊的北冰洋的整體狀況,通過人 造衛星監測海冰,對於安全地利用北極航道是十分重要。新衛星被命名為「WNISAT-

1」,形狀為邊長27公分的立方體,重僅10公斤,在太陽同步軌道運行,設計壽命1年至 3年。雖然屬於超小型衛星,但這顆衛星搭載有地面分辨率500公尺的可見光相機和近紅 外線相機,拍攝範圍覆蓋500平方公里,能夠以約一個半小時一次的頻率觀測整個北冰 洋。47

在中國鄰近國家中,日本與韓國均積極參與北極相關事務,尤其在極地科研上更是 顯著,單就這方面技術而言日本更勝韓國一籌。另現「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中,亦

在中國鄰近國家中,日本與韓國均積極參與北極相關事務,尤其在極地科研上更是 顯著,單就這方面技術而言日本更勝韓國一籌。另現「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