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神之傳說

在文檔中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頁 81-94)

第三章 澎湖王爺及其廟宇的相關傳說

第一節 成神之傳說

關於臺灣王爺信仰起源,曾引起學界熱烈的討論。戰後知名學者 劉枝萬曾分析臺灣王爺信仰的傳說,以探究臺灣王爺信仰的起源。劉 氏認為臺灣王爺傳說以「三百六十進士死於非命」為主幹,「五進士投 井收毒」為旁系,與祿是遒(H.Dore’)所歸納中國瘟神傳說相互對照,認 為臺灣王爺信仰應屬源自華南的瘟神信仰,此即王爺信仰屬「瘟神信 仰」的代表說法。1

馬公市北辰宮主祀朱府王爺,廟中所公告朱府王爺的來歷即屬於

「三百六十進士死於非命」的系統:

乃傳說唐代有文武進士三百六十名,同時遭難,當時的皇上唐 太宗憐其無辜特敕封千歲神位,專為代天巡狩,遊府食府遊縣 食縣,監察凡間善惡,此三百六十名進士遵旨自動分組,或五位 一組或三位一組巡狩各地方並且都威靈顯赫,所謂王船入港必 有吉兆,所到之處莫不竭誠恭迎駐驆,以祈求平安。2

1 劉枝萬,〈臺灣之瘟神信仰〉,《台灣民間信仰論集》,頁225-226。

2 馬公市北辰宮公告文宣。此篇文宣是抄錄自 蔡平立,《馬公市志》(澎湖:馬公市公所,1984),

.72.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文中僅提及三百六十進士同時遭難,未進一步說明三百六十進士的死 因。比起死因簡略帶過,文中集中談論唐太宗敕封三百六十進士為千 歲爺,賦予「代天巡狩」的職責,到凡間「監察善惡」,並享有「遊府 食府遊縣食縣」受各地信徒香火供品奉祀的特權。信徒心中,比起王 爺成神前之死因,信徒更關切的是王爺到各地懲惡揚善之權能。

「五進士投井收毒」傳說流傳於臺灣本島與金門地區,金門縣金城 鎮池王爺廟即屬於此系統:「在馬港地方,有一個人要在井裡下毒,讓 民眾喝了井水送命。池王爺(名池連陞)聽到了這件事,就把整包藥吃下 去,而且還坐在井裡,以免百姓去喝井水受害。3」池府王爺在澎湖地 區亦是常見的主祀神,包括馬公市重光里威靈殿、西嶼鄉合界村威揚 宮與內垵村池王宮等皆主祀池府王爺,內垵村池府王爺的成神傳說仍 能自信徒口中採集到:

相傳唐代有位池姓大人,勤政愛民,受民愛戴。某日,照例出海 巡行,不幸遇上大風浪,因此翻船遇害。當地百姓為感念池大 人,便設立牌位供奉他。玉皇大帝知道此事,便封池大人為「代 天巡狩」,巡行各地,保護人民。4

內垵的池府王爺遭遇海難而死於非命,因其勤政愛民,不僅人民自願 以香火奉祀,玉皇大帝亦敕封其為「代天巡狩」。內垵池府王爺的成神

卷十三,〈文化、人物〉,頁763-764。

3 金榮華,《金門民間故事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7),208-209。

4 姜佩君,《澎湖民間傳說》,頁74。

第三章 澎湖王爺及其廟宇的相關傳說 .73.

傳說並非如金門的池王爺屬於「五進士投井收毒」系統,澎湖其餘王 爺亦未見「五進士投井收毒」的傳說類型。

劉枝萬以「三百六十進士死於非命」為臺灣王爺來歷傳說的主幹,

劉氏隨即提到調查臺南地區王爺信仰的過程中,發現了為數不少不符 合其所提出的主幹型態的傳說,而將不符合者分為六類:

1. 非瘟神,有其正稱而偶爾俗稱王爺者,有三山國王、火德 星君……等。

2. 古人為神而被稱為王爺,但非瘟神者,有馬援、唐明皇、

謝安、岳飛等。

3. 生有嘉行或饒勇之士,死而被崇王爺,遂成為瘟神者,有 鄭成功二弟鄭王爺、鄭成功部將清王爺……等。

4. 生而強橫,死而作祟,因被供為王爺,遂成瘟神者,有邱 王爺、十三王爺等。

5. 瘟神被牽強附會於古人者,有蕭何、陳陵、張巡、包公、

鄭成功等。

6. 瘟神由於事物、行為、狀貌或轉訛而稱呼某王爺者,有松 王爺,樟王爺……石王爺因神像以石彫成而稱,諸如此 類,不一而足。5

此六類「非主幹」的傳說類型皆可見於澎湖王爺廟宇的碑文,不僅是

5 劉枝萬,〈臺灣之瘟神信仰〉,《台灣民間信仰論集》,頁227。

.74.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臺南地區特有。這些「非主幹」的傳說類型不僅種類高達六項,且在不 同地域皆可見,若將這些「非主幹」的案例皆視為異例而忽視不計,是 極不妥當的。

此外,以此六種類型來檢視澎湖地區王爺來歷的傳說,可發現不 同類型之間存在著模糊地帶。劉氏所提出的六類應可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非瘟神」僅是以王爺稱號稱之者,第一類與第二類即屬此種;另 一種即屬於「瘟神」,其餘四類皆屬「瘟神」。

第一類神明有其正稱,信徒心目中此類神明不同於王爺信仰,「王 爺」僅是作為對神明尊稱而已。但民間信仰的神祇常有相互影響,而 使這些有其正稱的神明與王爺信仰之間的區隔產生了模糊。第二章第 二節已討論過鐵線里清水宮的朱府王爺因功大罔極,受玉皇大帝敕封 而高升清水祖師,作為清水宮的鎮殿主神。朱府王爺得以接任清水宮 的鎮殿清水祖師,是因前任清水祖師─葉府王爺有功升調天庭:

在於民前三年之時,改為朱王廟。奉祀葉李朱三府王爺……文 鸞自前所述就有濟世,時逢子民有心向善,提倡著造新書一書,

而為請旨玉帝龍心大喜於民國十年二月十五日命南天文衡聖帝 帶旨到堂宣讀……玉旨降臨葉府王爺昇任保生大帝之職,神靈 顯化,代天宣道……至民國十七年十一月玉旨降臨保生大帝升 任 清 水 祖 師之 職 … …民 國 四 十九 年之 時 , 妖 方再 為 復 仇 而 來……論之清水祖師之功勳,爭西打南平東收服結局後,玉帝

第三章 澎湖王爺及其廟宇的相關傳說 .75.

有旨升調清水祖師上天庭任職。6

葉府王爺因屢建功績,三次受到玉帝降旨拔升,葉府王爺先後昇任保 生大帝、清水祖師,最後一次直升至天庭任清水祖師。葉府王爺可在

「王爺」、「保生大帝」與「清水祖師」神職之間轉任,主要是受到日治 時期鐵線里的鸞堂活動所影響,7鸞堂體系的神明名稱如同中國帝國官 僚組織下的官員職位,神明因功績卓越而在不同神職調任,而使「清 水祖師」、「保生大帝」與「王爺」等神明名稱形成如同民間信仰神明體 系中的職位。「清水祖師」原是有其正稱的神明,但清水宮的「清水祖 師」是由王爺升職所擔任,帶有濃厚的「王爺」色彩。由此可知,透過 乩筆扶鸞宣達玉帝旨意,民間信仰的神明可因其功績轉任不同神明的 職位,則王爺信仰與原有其正稱的神明產生替換,將是可預期。

第二類與第五類皆屬存於正史中的「古人」,差別在於第二類屬非 瘟神而尊稱為王爺的歷史人物,第五類則屬於瘟神附會於歷史人物,

此兩類在澎湖王爺傳說來看亦存在模糊地帶。例如劉氏將岳飛分在第 二類,即非瘟神的古人類型,但在澎湖白沙鄉的鳥嶼村福德宮所主祀 的岳府王爺─岳飛,即與澎湖其他王爺信仰無異;全澎唯一主祀謝安 的顯濟殿在判定是否屬於王爺信仰,則呈現分歧說法,澎湖文史工作 者甘村吉先生將顯濟靈王謝安納入王爺信仰的範圍,8但顯濟殿所在的

6 清水宮,《鐵線清水宮史蹟簡介》,頁15-17。

7 鐵線里的鸞堂初化社虔善堂於西元1921年著有《寶世金篇》,可知日治時期鐵線里確實已有鸞堂 活動。請見 許玉河,《澎湖鸞堂之研究》,頁47。

8 甘村吉,《澎湖的王爺信仰圖錄》,頁25-29。

.76.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尖山村社區理事長則認為謝安是宰相,地位應高於一般王爺信仰。顯 濟殿謝安的神明性質認定的困難即是王爺信仰與其他神祇之間的相互 影響與滲透所致。劉枝萬所分的前兩類為非瘟神僅採王爺稱呼的神祇,

在澎湖地區都出現了納入王爺信仰的情形,王爺可轉任清水祖師、岳 飛被視為岳府王爺,都是王爺信仰與其他神明相互滲透的例子。

洪瑩發將劉枝萬所整理「三百六十進士死於非命」以外的六類傳 說視為王爺信仰演變過程的一部份,其博士論文〈臺灣王爺信仰的傳 說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主的考察〉有極為精闢的論述:

王爺從歷史走來,擁有複雜的歷史過程與面向,從本相的瘟神 與非正常死亡,透過非常建立特殊的力量,從瘟神走向代天巡 狩,透過朝封與道封的運作,將王爺加以改造,也吸納不同性質 的神明進入,以作為正祀的一環,也不斷有其他神明加入,企圖 透過王爺的神格,也對於自己的神格與地位加以改造,構成一 個連續的過程。9

洪氏對王爺信仰初始本質的看法同於劉枝萬,洪氏所說王爺信仰的本 相是「瘟神」與「非正常死亡」,即符合劉氏的「瘟神說」與「三百六 十進士死於非命」。洪氏認為「瘟神」與「非正常死亡」皆不符合官方 正祀的價值,故王爺信仰逐漸被賦與「代天巡狩」職責,成為信徒所熟 知的「代天巡狩」之神。

9 洪瑩發,〈臺灣王爺信仰的傳說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主的考察〉,頁254。

第三章 澎湖王爺及其廟宇的相關傳說 .77.

澎湖王爺亦常以「代天巡狩」加以尊稱,不論是在王爺廟的碑記與 匾額之中,或是請迎送王儀式中懸掛的旗幟上。「代天巡狩」之神在澎 湖信徒心中是奉玉皇大帝旨意到地方巡視監察之神明,但澎湖請迎送 王儀式上卻未如臺灣地區出現信徒向王爺投遞訴狀,請求王爺審理的 情形(請見第二章第三節的請送王儀式)。

澎湖王爺亦已從「瘟神」與「死於非命」的本相,轉化為「代天巡 狩」的正神形象。此轉變可在口述訪談中得以印證,若提到王爺是瘟 神,受訪者常眉頭深鎖,甚至大力否認。筆者亦曾是大力否認王爺是 瘟神的一員,大學時修習「臺灣文化史」初次接觸到「瘟神說」,將王 爺是瘟神的說法帶回家與家人討論,便激起身為信徒的家父與家母強

澎湖王爺亦已從「瘟神」與「死於非命」的本相,轉化為「代天巡 狩」的正神形象。此轉變可在口述訪談中得以印證,若提到王爺是瘟 神,受訪者常眉頭深鎖,甚至大力否認。筆者亦曾是大力否認王爺是 瘟神的一員,大學時修習「臺灣文化史」初次接觸到「瘟神說」,將王 爺是瘟神的說法帶回家與家人討論,便激起身為信徒的家父與家母強

在文檔中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頁 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