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在文檔中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頁 20-28)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採取歷史研究之中常用之文獻研究法和歷史口述方法。

清代方志中王爺信仰的記載不多,但仍是了解清代王爺信仰的重要材 料。日治時期的宗教調查報告,有助於建立清末至日治時期王爺信仰 之發展,明治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間(1898-1899)總督府公文中曾要求

35 蔡琬婷,〈臺南市寺廟建廟傳說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36 張惟修,〈雲林縣玄天上帝信仰及其傳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2)。

37 林志峰,〈北宜地區保生大帝信仰及其傳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第一章 緒論 .11.

澎湖廳提報社寺、廟宇調查,提報內容包括廟宇名稱、財產與建立年 度。38這次寺廟調查距離清領時期僅三年,登錄於公文內的廟宇幾乎可 視為清代已建立且具規模者,調查中所記的建廟時間雖有將寺廟重建 碑紀立碑時間誤為建廟時間的可能,但以此與今日廟宇現存碑記,以 及村庄開發時間相對照,應可勾勒出澎湖王爺信仰在清末的建立情形。

另外,丸井圭治郎《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提供了宗教統計數據、39曾 景來於昭和十三年(1938)發行《臺灣と迷信與陋習》中的〈臺灣寺廟總 覽〉紀錄澎湖寺廟名稱與主祀神明。40戰後,劉枝萬整理出全臺灣省寺 廟名稱、地址以及主祀神41,黃有興使用民國76年(1987)澎湖縣寺廟登記 資料,統計各主祀神明的廟宇數。42故日治與戰後的宗教調查報告,可 勾勒出王爺信仰在澎湖地區的發展概況,包含空間上的擴展趨勢以及 時間上廟宇的數量消長。

澎湖王爺傳說來源主要有三:廟方所刻碑記與編纂沿革史、學術 研究者與文史工作者採集之傳說,以及信徒的記憶。前兩者採取文獻 研究法,後者則需進行口述訪談。廟方所刻碑記與編纂沿革史常為「隱 惡揚善」或「彰顯神威」等目的,進行神明來歷、形象之形塑與神格之 抬升。隨時間消逝,廟方所提供的文本成為公認定本的可能性高。澎

38 溫國良 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宗教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頁285-291,296-299。

39 丸井圭治郎,《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臺北市:捷幼出版社,2006),附錄 頁16-19。

40 曾景來 著,〈台湾寺廟總覽〉,《台湾宗教と迷信陋習》(東京都:大空社,2010),頁411-415。

41 劉枝萬,〈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臺灣文獻》,11:2 (臺北‧1960),頁217-220。

42 黃有興,《澎湖的民間信仰》,頁53-59。

.12.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湖地區清代創立的王爺廟往往無紙本記載,建廟與廟宇重修碑記即為 僅存的文本,因此歷史久遠廟宇的碑記往往便成為歷史之依據。

學術研究者所採集的傳說即是將信徒記憶文字化與固定化,姜佩 君的《澎湖民間傳說》43與金榮華的《澎湖縣民間故事》44皆透過符合學 術規範的口述訪談,進行採集工作。而地方文史者採集傳說並加以潤 飾的民間文學出版品,則有將情節合理化與複雜化的傾向,如:薛明 卿的《澎湖搜奇》。

口述訪談對象以法師為主,法師是澎湖王爺廟的核心人物,除了 大型建醮需道士進行,日常儀式與乩童起乩皆由法師主導,故採訪對 象以王爺廟的法師為主,其餘包含寺廟老大與頭家、董事與執事、乩 童、小法以及一般信徒。受訪者的記憶是變動的,且需文字記載將其 固定化。創廟第一代與第二代信徒的記憶可能會與廟方的論述有所出 入,而暴露出廟方形塑神明來歷的過程。

王爺廟宇的傳說信仰即提供了澎湖王爺信仰動態的一面。民俗宗 教的信徒鮮少接觸經書與科儀,傳說則是信徒最常理解信仰內涵的媒 介。由香火的來由與神明成神的傳說,可探討澎湖王爺信仰的性質;

從顯靈事跡的相關傳說,則可探討澎湖王爺信仰的神格及其轉變。另 外,澎湖王爺廟多屬於某一聚落的宮廟,為聚落活動的中心,流傳於 王爺廟宇信徒的傳說可視為該聚落的集體記憶。王明珂在《華夏邊緣:

43 姜佩君,《澎湖民間傳說》(臺北:聖環圖書,1998)。

44 金榮華,《澎湖縣民間故事》(臺北:口傳文學會,2000)。

第一章 緒論 .13.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中,提到某一族群為鞏固自身資源,形塑其集 體記憶,以凝聚該族群的意識,45 故亦可透過傳說探討村里意識的凝 聚與村里之間的互動。

本文所研究的「王爺」以澎湖王爺信仰為範圍,故信徒稱為「某府 王爺」或「某府千歲」之神明皆納入討論範圍,但僅以「王爺」作為敬 稱而自有其神系則加以排除。例如:以湖西鄉尖山村顯濟殿為例,信 徒認為主祀神謝安位居宰相,地位高於王爺,且不以謝府王爺稱之,

故不納入討論範圍。澎湖地區深受鸞堂影響,出現王爺功績卓著而昇 任清水祖師或玄天上帝的情形,如馬公市鐵線里靖海宮主神原為朱府 王爺,昇任清水祖師後神像改著袈裟,亦排除於王爺信仰之外。

以信徒的觀點出發,澎湖的王爺信仰可分為兩類。黃有興與甘村 吉透過大量調查,提出極為貼切的描述。黃有興的分類為:(一)作為廟 宇主、副神的王爺、(二)臨時被迎請至村莊公廟祭祀一段時間即予送走 (焚化)的「王爺」。46甘村吉則分為廟宇雕金身(木質)奉祀的王爺,以及 臨時請客神(又稱「請王」)所雕的竹骨紙糊神像的紙王爺。47綜合上述 兩位學者的說法,本文將澎湖的王爺分為:

 永駐王爺:因常駐於殿中,以木質雕刻金身。永駐王爺中作為廟 宇主神者則稱為鎮殿王爺。

45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1997年),頁410。

46 黃有興,《澎湖的民間信仰》,頁187。

47 甘村吉,《澎湖的王爺信仰圖錄》,頁8。

.14.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 客神王爺:「請王」駐蹕當地,任期完畢即回天庭繳旨,離境前 夕信徒會舉辦盛大「迎王」與「送王」儀式,故自「請 王」至「送王」之間僅以竹骨紙糊神像。

本研究採集傳說範圍涵蓋澎湖地區以王爺作為主祀神的宮廟,即 鎮殿王爺的相關傳說,客神王爺如涉及與鎮殿主神的互動關係亦納入 討論。所討論王爺廟建築需達一定規模,並開放一般大眾進入參拜為 限,臨時搭建的廟祠不在討論範圍,鐵皮搭建小廟與私人神壇不列入,

符合上述標準之王爺廟共四十六間。此四十六間王爺廟大多是聚落的 大廟或角頭廟48,地域色彩濃厚。寺廟傳說可視為該村庄的集體記憶,

不僅可觀察村庄內與村庄間的互動,更可了解庄民心中的王爺信仰,

是探討澎湖王爺信仰頗具代表性的材料,詳見【表1-1】。

48 湖西鄉南寮村保安宮分香自高雄杉林鎮安宮,引入杉林鎮安宮的發展模式,不僅侷限於南寮 村 的地域作為祭祀範圍,而自行組織與聯誼,在澎湖本島成立二十個分會,此種「去地域化」的特質 不同於傳統的聚落中的宮廟。

第一章 緒論 .15.

.16.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第一章 緒論 .17.

3 西安村 吳府宮 吳府王爺 4 中社村 五府千歲廟 酈府王爺 5 水垵村 李王宮 李府王爺 6 將軍村 永安宮 郝府王爺 7 將軍村 將軍廟 本府將軍 8 東吉村 啟明宮 徐府王爺 9 東坪村 蕭府廟 蕭府王爺 10 花嶼村 天湖宮 李王爺

七美鄉: 2間王爺廟,約占全鄉總廟宇50% (=2/4) 編號 位置 寺廟名稱 主祀神 備 註 1 中和村 黃德宮 黃玉泰

2 海豐村 吳府宮 吳必力

※參考資料:

1.〈2015澎湖縣寺廟名冊〉,澎湖縣政府民政處網站。

2.甘村吉,《澎湖王爺信仰圖錄》(澎湖縣:甘村吉,2012),頁25-29。表格中簡稱 為「甘書」

※附註:

1.西吉宮在西吉嶼遷村後,已經將神明移至馬公市朝陽里文林街61號,建立兩層樓 的廟宇,許多西吉居民即遷居於廟宇附近,故西吉宮列入馬公市廟宇中。

.18.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在文檔中 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 (頁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