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梳理景物

第二節 我和家人

1974 年,我出生在屏東鄉下,排行老二,有一姊姊和一個弟弟,是家中長 子。出生前爺爺已經去世,我從伯父家牆上的畫像看見他的長相,有點像我爸 爸。結婚後我生了兩個小孩,老大是男生,老二是女生,老二出生後不久,奶 奶就去世了。如果包含奶奶,和我比較親近的家人應該有八個人。

一、奶奶和我

從我有記憶以來,一直到讀幼稚園為止,在家裡最親近的人是奶奶,我的 童年時光是和奶奶一起度過的。小時候,晚上常和奶奶在雞舍過夜,通常奶奶 在晚上會問我早上要吃哪種口味的包子,早上起床後就會幫我買好,飯後奶奶 會和我一起去找大姨婆聊天,順便載餿水餵豬。回程時奶奶推著載著餿水桶的 腳踏車,而我則跟在她的旁邊,慢慢走回去。印象中,奶奶比較常說的就是要 我當個乖小孩,進入小學後常常告訴我要好好念書。奶奶和我講這些事情的時 候,我會放在心裡,因為奶奶是二房,從小我聽到父母講述我們和大房之間一 些不公平的事情,讓我在心裡告訴自己要有骨氣,以後要有成就,讓他們有面 子,要替奶奶和父母爭一口氣。

我四歲那年,遇到賽洛瑪颱風侵襲屏東,風強雨也大。奶奶和爸爸忙著將 被雨淋濕的雞抓到乾燥的地方,我則裹著棉被,頭上載著鍋子,瑟縮在床上。

64

颱風過後,我的衣服盡濕,大房的伯母見我又冷又餓,想要拿堂弟的衣服給我 換,但我死也不肯換,因為那是「他們家的東西」,不是我們的!最後,無可奈 何的伯母跟我說如果沒有換衣服就不能吃飯,終究,我還是屈服了,因為我也 餓到受不了了,只好換上乾淨的衣服,然後去吃飯。這是我唯一也是最後一次 做出的妥協,不會再有了。

我是家裡的長孫,奶奶和父母覺得我小時候很乖,常讓我和奶奶一起坐著 遊覽車到處去玩(寫到這裡,腦海中浮現小時候奶奶餵我吃便當的情景)。奶奶 和媽媽常說我到風景區去玩的時候和其他小孩不一樣,他們會吵著買玩具,而 我卻不會。我想,自己能出去玩就該滿足了,不能要求太多,造成奶奶的煩惱 及負擔。還有一次是參加廟會,我和奶奶一直走一直走,走到最後,真的走不 動了,腳很酸,已經走不下去了,才要求奶奶背我,家人都覺得我很乖,帶我 出去玩的時候不會造成長輩的困擾。

小時候,我會怕一些靈異的東西,所以我和奶奶睡覺時會睡床鋪內側。房 門沒關,在我躺下去還沒睡著前,我會常常看著房門,因為我擔心會有甚麼東 西出現,如果我沒看見的話,就表示我是胡思亂想的,會安心一下子,但不安 的心情過了一會兒又會升起,因此我又會再看一遍。就這樣,沒睡著前總要確 認個三四遍以上才會較放心,她是我安全感的來源。

升上國中之後,因為頂樓加蓋,多了新的房間,我就和奶奶分開睡了。國 中以後,花在學業上的時間較多,漸漸的和奶奶聊天說話的機會較少了,大學 以後,住宿在外,除非放假,也少有機會見到奶奶。晚年的奶奶因膝蓋退化而 不良於行,再加上眼睛因病失明後,無法分辨日夜,而過著晨昏顛倒的生活,

伴隨而來的失智症,則會在深夜會大喊要找人幫忙,脾氣變得固執無法溝通,

吵得父母不能入睡。父母不勝其擾,最後不得已只好將奶奶送到安養院。每當 假日到安養院探望奶奶時,心中總有一股不捨,安養院雖然有人照護,卻比不 上自己家中溫暖,如果帶奶奶回家又會擔心她在三更半夜影響父母作息。兒時 記憶中那個親切和藹的奶奶好像已不復見。

我時常在想,我現在當了老師,也結婚當了爸爸,這樣到底有沒有達成奶 奶的期望?我有沒有聽奶奶的話?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至少我有穩定的工 作,奶奶在世時也當上了曾祖母。我想,我真的有聽話吧!

65

二、父親和我

小時候,父親為了維持生計,除了開藥房,也另外養了雞。我對父親最早 的記憶是在我小時候約四五歲時,他有時會在晚上烤玉米給我們吃。

有一陣子,不知是甚麼原因,爸爸突然到高雄的造船廠工作,過了幾個月 之後,才又重新回來養雞。我感覺父親工作似乎不太穩定,工作不穩定,收入 就會不穩定,就會影響到生活。對於這種不穩定的情形我不知該怎麼辦,畢竟 我也無能為力,但我至少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讓父親至少只擔心生計問題,

不要再為我的行為擔心。

小學四年級時,父親突然帶我去看電影,這是我和父親第一次看電影,也 是最後一次。我還記得電影片名叫做「東南亞奇觀」,介紹東南亞地區一些奇特 的風俗。那部電影帶給我可怕的經驗,依稀記得裡面提到海底有人骨,看完那 部電影後,回家就開始會害怕,白天還好,晚上就不敢一個人獨處,一定要找 人陪。這個經驗影響我很深,在我當了父親之後,兒女好像也會因為生活中看 到傳播媒體上一些較為血腥或暴力的畫面而心生恐懼,因為自己有小時候的經 驗作為支撐,當他們遇到這樣的困擾時,我會多一點包容態度接納它們的害怕,

而不是一味叫他們要勇敢一點。

以前讀大學要返校時,父親載我到火車站坐車時會另外拿零用錢給我。離 家住在外面時,會打電話給我的是母親,父親從來沒有和我聯絡過;我從外面 打回家時,如果是父親接的,通常會跳過去請母親來接。我好像對父親的印象 就只有這樣,我知道他會關心我,當我有需要時,他會滿足我的物質需要,可 是彼此之間的話題卻是很少。

從小到大,父親的話不多,每次開口就會跟我說些要注意交通安全的話,

偶爾會跟我們聊到以前在外島當兵時,大陸水鬼過來摸哨的故事,當他告訴我 們這些事情時,我就當個聽眾,畢竟我們之間好像沒有共同的話題。他不會管 我們的成績,從小到大,我不記得他有跟我們說過「要努力讀書」、「用功讀書」

等等的話。或許是父親的叮嚀常常重複的緣故,例如騎到十字路口時要注意左 右方來車,不要靠近排氣管以免被燙傷等話來表達關心。每次父親和我講話時,

自己常會以不耐煩的態度回應,我自覺不應該用這種態度和長輩說話,但就是 會不自主出現。我想這是因為父親表達關懷的話語都是一些日常需要注意的細

66

節,而且會重複提醒,但我認為這些都已經講過好多次,且自己都已經是大人 知道要怎麼做,覺得不需要一直被提醒,而在表情或口氣上常對父親的叮嚀感 到不耐煩,心生焦慮而把煩躁表現在情緒及肢體動作上吧!

現在想想,父親對我們已經盡到教養的義務,他本來就不擅言詞,而且他 們那一代的人也都以較含蓄的方式表達關心,這樣其實就夠了。就算我現在已 經身為人父,只要父親有機會以行動表達對我們的關心,他還是會不遲疑的去 做,我自己目前還沒有讓自己準備好可以當面跟他說謝謝,至少我可以先接納 這份好意,也順便透過論文跟父親說:「辛苦了,謝謝你!」

三、母親和我

小時候,覺得她是很兇的人,因為打我的都是她,我爸從來沒有打過我,我 做錯事都是媽媽處罰我。幼時被他打的時候,我會一邊哭泣,一邊想要自殺,

總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人,這樣的念頭出現過好幾次,但只是想想而已。我對 母親的印象是從小對我們很兇,做錯事或考不好時都是執行處罰的人,所以我 小時候一直很怕母親。其實,從小學高年級以後,母親就不再打我們了;國中 翹課回家時,母親以關心的口吻詢問事情經過,也沒有打我;到了高三,我想 騎機車上學,但母親不肯,當我賭氣不回家時,母親還特定跑到叔叔家,告訴 我她可以讓我騎機車上下學,我發現,母親管教我的態度及方式一直在轉變。

小時候,母親會對我說:「因為我們家裡做生意,不能得罪客人,和客人交談時 的言詞要婉轉一點,盡量順著客人的意思。」這一點我一直謹記在心,不論在 家接待客人,或在外與人互動,我都謹遵這個原則。

我的個性及體型較像母親,我弟較像我爸。媽媽投資理財的觀念較為靈活,

我們家從租房開始,在一條路的兩旁搬了二次家,到了第三次終於擁有自己的 房子,甚至到現在能夠有自己的田地,都要歸功於媽媽理財的方式。母親曾和 友人合股買土地,等到土地要出售時,常會因股東間意見不合,而影響出售時 機及獲利,母親說合夥的生意不好做,我也覺得有道裡,所以我應該不會和朋 友一起做生意。母親為了維持家計,做過一些我認為觀感不佳的工作例如賣檳 榔。國中時的我反對母親從事這樣的工作,也抗爭過,但我體認到父母要養我 們不容易,他們沒有一技之長,沒有這些收入,就無法教養我們。我也告訴自 己以後要有一份較為穩定或觀感較佳的工作,才能讓自己及長輩安心。

67

升上國中之後對母親的感覺轉為焦慮,因為她表達關心的方式就是一直提 醒我去讀書,不然會考不上高中。高中也是如此,到後來只要她一開口,不論 談論的話題為何,煩躁的情緒就會自動升起,說話也就跟著大聲起來,母親有 時會提醒我講話要小聲一點,但我認為如果自己講話太小聲,好像不足以讓重

升上國中之後對母親的感覺轉為焦慮,因為她表達關心的方式就是一直提 醒我去讀書,不然會考不上高中。高中也是如此,到後來只要她一開口,不論 談論的話題為何,煩躁的情緒就會自動升起,說話也就跟著大聲起來,母親有 時會提醒我講話要小聲一點,但我認為如果自己講話太小聲,好像不足以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