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返求初衷

第一節 時空線索與動力

第一章 返求初衷

「論文寫什麼都好,重點是要寫自己有感覺的題目,讀自己有感覺的文獻,

這樣才會有熱情繼續做下去!」當我和所上一位老師討論論文方向時,她是這 麼鼓勵我的。剛聽到這句話時,心中有個「A HA!對了,就是這個!」的感覺。

回顧自己以前決定論文題目時,雖然都有感覺,可是持續不久,閱讀文獻也沒 有特殊感覺,就只當成一般的閱讀,難怪會撐不下去。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

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決定做一件事前,自己要先有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會 投入熱情及時間。過程中如果遇到挫折想放棄時,也會因為這個初衷,而有繼 續完成的動力。

「寫自己有感覺的論文」,這句話我一直放在心底。

第一節 時空線索與動力

壹、一次挫敗的進修

屏東大學心輔所是我第二間進修的研究所。

第一次就讀教育所時,為了彌補大學以前沒有認真念書的遺憾,在老二已 經出生,家中經濟支出增加的情況下,我選擇以留職停薪一年的方式好好進修,

周遭友人雖然沒有明講,但我知道他們認為這樣的代價很大,這樣的代價是如 果換成薪水,可能要好多年才能補得回來吧!說來可惜,上次的進修,歷經提 早入學、留職停薪,在全部學分已修完,只剩論文沒完成的情況下,用一種壯 士斷腕的心情,以自辦退學作為第一次研究所課程的結束,沒有拿到學位。

剛退學後不久,A 校長(化名)問我研究所讀得如何?我回答已經辦退學 了。他用關心且好意的口吻說:「你應該唸屏東的研究所就好,這樣較好畢業,

高雄的較難唸,不好畢業。」當他說完後,我在心裡想著:「你根本不知道我為 何要去念高雄的研究所,也不知道我這段期間求學的心路歷程,憑甚麼說出這 樣的話!自以為是好意,其實是一種傷害。」我心裡有一股委屈,但我不想講,

2

畢竟他也只是隨口問問,那我就隨便說說就好了。

身旁的同事一個個從研究所畢業了,比起我的求學生涯,他們顯得順利許 多。第一次研究所進修時,從開始找指導教授到確定指導教授人選,我總共換 了三個人,最後確定請 C 教授(化名)指導,但從他的言語中,我自知自己的 研究能力不足,在撰寫及推論上無法讓教授滿意,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做下去。

自己找指導教授不順利,找到後關係又變得緊張;反觀其他同事不但平常和指 導教授關係良好,等到最後論文口考時,指導教授還會幫忙回應。這樣的關係,

實在讓我羨慕不已。

貳、二次進修

退學後的生活有點茫然且無力,因為我已經失敗一次,也不知道自己未來 的目標在哪裡。雖然每天依舊到學校上下班,作息看來不變,但是一回到家後,

整個人就像洩氣皮球般的躺在沙發上,動也不想動。日復一日,陪著一歲多的 女兒玩著洗頭遊戲來掩飾我心中的無奈。直到後來決定想先以「了解自己」做 為我接下來的方向,進而想念心輔所後,才較有力氣和家人們互動。

五年後,我利用甄試考上屏東大學心輔所。

我提醒自己:「高興一個晚上就好!」從上次進修經驗發現,如果能先確定 論文方向,會讓自己在就讀期間有個重心,不致讀到了二年級才手忙腳亂的準 備論文。上次進修就是因論文沒有寫完,因而自辦退學,這一次,我不想再重 蹈覆轍,我告訴自己要先做好準備,不要再舊事重演,畢竟每一次的進修不管 在時間、金錢或精神方面都要付出蠻大的代價。這一次,無論如何要朝著畢業 之路邁進,不能再讓自己失敗了。這一次,我要認真思考自己有興趣的論文方 向,趕快確認題目。

適巧自己在擔任國小專任輔導老師時,發覺因團體督導次數有限,無法有 效提升自己輔導專業,因此決定配合專題研究課程,以行動學習 (action learning) 方式進行同儕督導,以提升專輔教師專業能力。

這個信心滿滿的題目,經過一學期後以失敗收場。開學一個多月後,我發 現對這個題目已不再充滿熱情,甚至有逃避傾向。雖然這個題目的確幫我覺察

3

了很多個人議題,但沒有感覺如何繼續下去?最後我放棄這個題目,重新找尋 方向。

參、曙光乍現

尋找論文方向的想法就這麼一直擱著,因為修課太忙,甚至忙到自己一度 想要休學,後來雖然打消念頭,但眼前所想的,是要先安穩度過碩一,沒有時 間再顧及論文。

碩二課程實習是一個突破點,我選擇到和美科技大學(化名)當實習諮商 師,我的實習督導 D 教授(化名)重視諮商師自我覺察能力的培養。聽到這段 話時,我心裡蠻苟同的,畢竟諮商師能先提升自己的自我覺察能力,才能帶領 當事人進行自我覺察(陳金燕,2003b)。不論在養成階段或日後執業階段,諮 商師自我覺察能力的培養會影響諮商成效(林倩如、林美芳,2014;陳金燕,

2003a、2003b;陳逸京,2012)。而我也認為諮商過程其實就是利用各種方法或 技術擴充案主的自我覺察,讓他了解自己的感受、行為及想法後,再和他一起 討論適當的處理方式。所以,「培養自我覺察能力以擴充案主的自我覺察」就變 成我在課程實習時的重要目標。

文化上的自我覺察是重要的(Roysircar,2004),國內諮商員專業發展歷程 中不能忽視的議題之一是對文化因素的敏感與對文化影響力的省察,諮商員須 了解文化因素的影響,有意識地分辨在專業發展歷程中自己如何受到不同文化 價值觀的影響,才能整合不同文化觀點,發展個人的諮商觀與生命觀,由此可 見諮商員對自己文化的覺察是如此重要(洪莉竹,2003)。陳金燕(2003a)指 出:「個人若能藉由自我覺察,而更清楚地看到文化、社會及家庭等因素,在自 己身上所產生的影響、所留下的痕跡,對於自己之所以為自己,不僅『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Corey 和 Corey(黃慈音、謝艾美、楊雅嵐、陳嘉茵、林淑 娥、魏心敏、林珮瑾譯,2013)認為助人者家庭經驗會影響助人者對個案的知 覺與反應,因此,一位有效能的助人者需要覺察自己的原生家庭及早年背景等 經驗在助人工作上影響的層面。從我接案經驗中,我發現諮商過程看似諮商員 及當事人兩人的互動,卻因雙方個人、家庭、社會經驗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個

4

體文化,因此諮商過程其實隱含兩個文化的互動。如果能覺察文化對自己造成 的那些影響,不但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尊重當事人本身獨特的個體文 化,不會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當事人身上。我想,文化、社會和家庭等因素,

不論明顯或隱微,都是影響我的因素,在兩次的進修中,我都選擇讀日碩,也 決定用較少見的留職停薪方式進行,這些決定,看似自己獨力完成的,但其中 如何受到這三種因素的影響,是我覺得好奇的部分。

在整個碩二課程實習期間,我把自我覺察列為實習重點,這一年讓我獲益 良多。從文獻及我個人實習經驗中都發現自我覺察是協助個人成長並提升諮商 效能的方式(Hansen, 2009; Kozmova & Wolman, 2006; Pompeo & Levitt, 2014;

Roysircar, 2004; Suthakaran, 2011; Topuz & Arasan, 2014),因此在實習結束後,

我決定以自我覺察作為自己論文方向,期望透過對過去生活的整理,讓自己更 能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