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研究所發展現況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研究所發展現況

本節透過研究所之招生情況及學生人數等,來瞭解研究所之概況,並藉由 其面臨的挑戰得知目前研究所的發展趨勢,最後探討碩士生就讀研究所之原 因,做為本研究問卷編製之參考依據。

一、 研究所(生)之概況

大學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創造知識的場域,亦是培育國家社會人 才的搖籃,更漸漸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然而,我國各大學從 1929 年才 開始籌設研究所,政府遷臺以後,積極發展高等教育,設置研究所始於 1951 年(郭添財,1994)。研究所也屬於高等教育機構的其中一環,能夠入學也不是 件容易之事,且更深入地培養學生獨立研究之能力,因此被視為比較高階的知 識份子。因為過去大學數量不多,故就讀研究所的人數亦比較稀少,自受到教 育改革影響後慢慢地人數逐漸增加,又近年來面臨少子女化的問題與經濟不佳 的影響,就讀研究所的人數遂開始逐漸下降。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14a)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研究生總數為 177,305 人,

研究所共 3,384 所,相較於十年前皆成長了 1.3 倍,在臺灣高等教育整體結構中,

研究生占全體大專校院學生的比重亦逐年攀昇。但自 99 與 100 學年度起因為少 子女化與經濟因素,人數開始下降(參見表 2-1)。其中公私立研究生所占的比

例也有所不同,約為 6:4,而我國 161 所大專院校中,私立即占了 109 所,惟 私立研究生之人數卻遠遠少於公立研究生,可以瞭解到我國主要培育研究人才 的機構還是以公立大學為主,一方面對大眾而言依然存在著公立大學優於私立 大學的迷思,故在張家宜(2011)所發表之《2011 年我國大學學術聲譽排名研究》

中,學術聲譽方面,前 10 名皆為公立大學,並主要分布在前 50 名,公立大學 是受到學術界較多的肯定;另一方面公立大學之主管機關為教育部,其經費多 來自教育部,亦可看出我國對研究人才的重視程度。

表 2- 1

公私立大專校院研究生(所)數量

學年度 學生數(人)

研究所數

總計 私立 公立

93

135,992 47,920 88,072 2,455

94

149,493 52,804 96,689 2,591

95

163,585 57,485 106,100 2,832

96

172,518 61,070 111,448 3,118

97

180,809 64,447 116,362 3,283

98

183,401 65,260 118,141 3,360

99

185,000 65,019 119,981 3,362

100

184,113 64,626 119,487 3,326

101

183,094 63,817 119,277 3,355

102

177,305 59,978 117,327 3,384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4a。

研究所教育大幅擴充的結果,勢必產生了某些影響,首當其衝的是研究生 的品質,許多教授認為學生的品質每況愈下,諸如上課缺席、研究抄襲等,或 因為原文書與報告太多而放棄學業的亦不勝枚舉,而研究所教育是強調學生的 主動學習,但許多研究生卻將研究所當成大學部,其品質堪憂;其二為研究生

人數成長過快,因而排擠到大學部的招生人數,導致大學部招生趨緩,甚至有 可能減少招收大學部學生;最後,則會造成教授的教學負荷過重,對學生提供 的指導也可能受到限制,終將導致研究所的整體品質下降。

依據我國大專校院的學科類別分類,主要分為教育、人文與藝術、社會科 學商業與法律、科學、工程製造及營造、農學、醫藥衛生及社區、服務、其他 等九大領域,底下再細分成學門與學類。以 102 學年度碩士學生為例,人數分 布最多的領域為社會科學商業與法律,其次為工程製造及營造領域,此二領域 即占了將近快六成的研究生人數,是屬於較大宗的領域,而男性碩士主要以就 讀工程製造及營造領域居多,占四成以上,女性碩士則偏重社會科學商業與法 律領域,占三成以上,因此也有女生文科較優與男生工科較優之說。若與 92 學年度相比可以看出,最多人數領域的變化由工程製造及營造轉為社會科學商 業與法律,也可以反映到我國社會、職場與學術界的改變(參見表 2-2)。

表 2- 2

102 學年度各學科領域之性別人數及與 92 學年度之比較

學科領域 男性(人) 女性(人)

102 學年度

總計(人)

92 學年度

總計(人) 教育 4,653 10,031 14,684 16,138 人文與藝術 7,940 14,398 22,338 15,809 社會科學商業與法律 25,278

26,266 51,544

37,206 科學 11,476 5,766 17,242 14,011 工程製造及營造

42,745

8,638 51,383

38,968

農學 2,160 1,897 4,057 3,176 醫藥衛生及社區 2,828 6,367 9,195 6,808 服務 3,272 3,448 6,720 3,789

其他 46 96 142 107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3。

其次,以 102 學年度我國大學校院碩士班學生人數前五名之系所(教育部 統計處,2014f)來看,分別為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6,457 人)、企業管理學系 (5,831 人)、資訊工程學系(5,293 人)、資訊管理(技術)學系(4,787 人)、(動力) 機械工程學系(4,521 人),表示這五個系所具有一定的規模與歷史,而且在我國 是屬於工作機會與待遇高之學科,相對吸引眾多學生報考與就讀。而人數最少 的分別為視覺(傳達)設計學系(620 人)、應用數學系(632 人)、公共事務(管理) 學系(639 人)、國際(經營)(專業)管理碩士(含 IMBA)(668 人)、(機械與)機電 工程學系(683 人),可以看出部分科系為近幾年興起的新興議題,故人數尚在 成長階段,也有部分是屬於需要專才的領域,因此人數自然不多,當然也有部 分是較冷門之科系,是學生在選擇時較易忽略的。

另外,在碩士班招生名額方面,教育部核定之大學碩士班招生人數中,101 年日間部核定人數為 41,551 人,100 年為 41,439 人及 99 年為 41,109 人,與前 年相比增加了 112 人;夜間與在職專班則逐年遞減,99 年 17,482 人,100 年減 為 17,377 人,101 年再減為 17,264 人,因此比 100 年減少 113 人,整體而言,

較 99 年少了 1 人,總額為 5 萬 8,815 人(聯合報,2012)。由於少子女化及高失 業率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報考人數大幅下降,使部分系所招生困難,加上若連 續 3 年註冊率未達 7 成,則會遭到教育部減招,因此 103 年有部分系所自行減 招。

二、 臺中市研究所之概況

由於本研究係以臺中市大學研究所為研究對象,因此另針對臺中市之 9 所 大學研究所加以分析。臺中市之大學共有 17 所,其中高等教育司管轄之大學為 9 所,其分布資料統整如下表 2-3,可以看出臺中市之私立大學多於公立大學,

而且有將近八成的大學皆來自臺中市區,很明顯地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若以 102 學年度我國大學校院碩士班學生人數前五名之系所(不包含技職體系之學生人 數),與 9 所大學對應之結果(詳如表 2-4),東海大學皆有開設此五個系所碩士 班,其方向較接近我國整體的趨勢。而最多學校開設的系所為資訊工程學系與 (中)國(語)文學系,其次為企業管理學系,顯示這幾所學校不僅面臨全國性的

招生競爭,還頇注意區域性的招生行銷,才能吸引更多學生就讀。其中,臺體、

少子女化及高失業率的影響,我國整體研究所的報名人數有些微下降的趨

為了進行本研究之樣本抽樣,統整 9 所大學之研究生總人數,由於各校提 供之資料方式不盡相同,故研究者統一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於 2013 年公布之 102 學年度碩(含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新生招生名額分配表為基礎,做為本研 究各校發放問卷數量之考量,同時整理統計各校之研究所數量,並按學生數量 多寡排列,詳如表 2-6。

表 2- 6

102 學年度 9 所大學之研究所數與新生人數

大學 中興 逢甲 東海 中教大 亞洲

學生數(人) 2,118 1,299 1,018 616 562

系所數 58 45 37 18 19

大學 靜宜 中國醫 中山醫 臺體 學生數(人) 451 337 329 140

系所數 24 23 18 6

由上表得知,學生數前五名之大學其帄均每個系所皆有一百名以上的研究 生,其中逢甲大學帄均每個系所更是超過二百名研究生,雖然臺體的學生數與 系所數皆看似不多,但其帄均每個系所也有 120 名的學生。此表之學生數將做 為本研究正式問卷發放數量之參考。

三、 研究所面臨的挑戰

郭添財(1994)指出,研究所的共同目標是為從事高深學術研究作準備。然 而,早期的研究所教育確實如此,教學重點全是以準備從事學術研究為主,並 以研究能力的培養為重,學生畢業後多從事教學或研究工作,反觀現在,多數 學生是想接受更專精的教育,並以能提升就業競爭力及升遷加薪等為主要目標。

在高等教育迅速擴充下,研究所及研究生的數量成長亦快速增加,但是研 究所教育的品質並沒有隨之提升。方永泉(2013)提出有關我國研究所教育品質 的幾項問題,(1)研究所教育過於重視研究而輕忽教學的重要;(2)過於強調研 究所教育的實用性,可能會影響到學術的嚴謹性;(3)碩博士班核心課程未加以 區分,獨立研究所之專任師資不足;(4)研究多偏於研究目的之達成,忽略了研 究過程中研究精神及研究倫理的培養。翁福元(2013)甚至認為,此情況也導致 研究生的素質開始普遍降低,其中更指出目前政府對於研究所的定位是不明確 的,不僅導致研究所辦學沒有明確的依循指標,其學術地位亦明顯降低。

除了上述現象之外,2013 年吳寶春師傅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亞太 EMBA 研究所,是近年被社會大眾廣為討論的議題,因為只有國中學歷,而遭到國內 大學的拒絕,但最後仍是被新加坡國立大學錄取。因此,這讓教育部(2013)重 新思考是否鬆綁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讓像吳寶春這樣有傑出成就的人 也可以就讀研究所。正因為這樣的議題促使許多相關的策略因應而生,教育部 在 2013 年底公布的《人才培育白皮書》中提及二項:(1)將針對不同學習程度 及知識背景的學習者,將不同等級專業成就轉換成不同學力,以利與學歷進修 接軌,並提供適性的入學管道及門檻,及(2)預定於 2016 年將碩士學位分為學 術型及實務型,學術型課程是為從事學術研究做準備;實務型課程則是因應產 業在創新研發或專業實務方面的人才需求所進行的專業教育,並可由技術報告 或實作成果來取代論文。

因為少子女化與經濟因素研究生人數開始下降,自 98 學年度起,大學校 院增設碩士班(含碩士在職專班)頇經教育部專業審查通過後始得設立(教育 部,2008)。使得 2014 年碩士班報名人數仍然持續下降,臺大、成大、交大、

政大等研究型大學之報名人數大幅下降二、三千人,創下歷年新低,導致錄取 率提高(聯合報,2014)。就讀研究所已經不是為了找到工作的惟一考量,部分 學生則選擇先進入職場,再以在職進修的方式考取研究所,如此一來兼具工作 與學習能不浪費時間,畢業後還可能以碩士學歷取得較高的薪資。故為了提供 量適質優的高等教育,針對調整招生規模方面,將考量社會產業需求狀況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