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戶外教學活動實施

壹、戶外教學的類別

一、王順美提出的戶外教學類別

在實施戶外教學前必須先判斷這次教學是屬於哪一種類別,不同 類別的戶外教學有不同的實施方式及注意事項。王順美(1993)認為 教室以外的環境教學可以歸納為以下七類(引自彭文珊、周玉秀,

2005)。

(一)以欣賞為主的活動︰是要我們親近大自然、喜愛大自然,體會 自然界的瑰麗與偉大。

(二)以探索、調查現況為主的活動︰細心探索、善加利用五官來觀 察、調查我們周遭的環境,活動結束時,做適當的追蹤與回饋 活動,是要更接近與認識我們周遭的環境。

(三)以訪視歷史遺跡為主的活動︰透過找尋歷史遺跡,探訪社區的

耆老,以了解過去的生活方式,與環境的改變的情形。

(四)以參觀現有的設施運作過程為主的活動︰參觀正在運作的設 施,可以了解現實社會的運作對環境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五)以參與現實社會的環境聚會為主的活動︰旁聽與環境開發或政 策有關的公聽會、說明會,並事後在教室相互討論觀感,學習 參與、關心公共政策的態度。

(六)以在社教機構學習為主的活動︰到動物園、博物館、國家公園 等各類型的社教機構,去學習有系統主題式的展示,或可實地 動手操作的設施,這些介於現實與課本之間,有讓學生在課本 所學具體化,得到印證的機會。

(七)以改善環境為目的的活動︰在校內或社區的義工服務,學生從 做中學,習得現實的經驗與技能、透過付出更加愛惜,以建立 對環境的承諾。

本研究屬於第一、二、七類的教學活動。可以欣賞王功的獨特生 態和漁村的文化特色,親身接近大自然、進而喜愛大自然,並懂欣賞 漁村景色之美。並透過系統化的戶外教學活動設計,探索及了解王功 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漁村文化,讓學生更接近與認識鄉土的環境並加以 珍視。

二、Peter Smith 提出的戶外教學類別

英國教育學者 Peter Smith(1987)在"Outdoor Education and its Education Objectives"一文中,指出戶外教育主要包括三大部份(如 圖 2-5):戶外探究、戶外研究、戶外生活體驗,(引自王鑫,1995)。

戶外探究是一種偏向技能本位的方法,這些戶外活動通常帶有某種程 度的危險,帶給學生大自然的體驗,而學生可能需要離家在外生活一 段時間。戶外研究是一種戶外觀察、發現、感知、建立自我觀念的活 動,鄉土實察活動即可歸類於此一部分。戶外生活體驗是使學生在真 實生活情境中實際去體會,促使學生的自我成長與社會化發展,為將 來的成人生活做準備。

本研究屬於戶外研究及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戶外觀察、記 錄、探索、感受等各項活動,帶領小朋友認識王功地區的自然生態,

體驗漁民生活和欣賞環境之美,建立自我概念和愛護環境的態度。

圖 2-5 戶外教育的主要內涵

資料來源:(P.R. Smith,1987;引自王鑫,1995:42)

貳、影響教師戶外教學的因素

謝鴻儒(2000)研究指出教師信念與其背景會影響教師實施戶外 教學情況,小規模學校、指導社團經驗豐富、受過專業訓練等背景之 教師實施情形較為樂觀。教師因為時間的缺乏、共識的不足、能力的 式微、抗革的慣性。行政的僵化、資源的缺乏、安全、交通與經費等 因素常會影響戶外教學的實施與成效。

熊湘屏(2002)研究指出屏東縣教師 超過四成的教師認為影響 戶外鄉土教學活動最重要因素是「班級學生數及安全問題」。

黃欣茹(2008)影響國小教師規劃戶外教學的可能因素包含:慎 思者-教師、學生人數、學生安全、學生特質、教師教材設計能力、

時間壓力與舊有習慣七項因素。

葉依涵(2008)研究指出彰化縣教師在戶外教學目的地選擇的考 量因素以安全性和便利性為主,「安全」是教師辦理校外教學的最大 考量。

余宗翰(2000)認為影響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的主要 困難因素,在學生方面為:學生的安全、秩序和活動費用的問題;在 課程方面的是:教學科目時數分散和教學科目內容多;在教學資源方 面有往返耗費太多時間、對教學資源的認識有限和交通工具的問題。

綜上可知,影響教師實施戶外教學的因素有五方面,茲分述如下:

一、在教師方面

包括教師本身的信念與背景、時間的缺乏、能力的式微、抗革的 慣性、教師設計教材的能力等因素。

二、在學生方面

學生人數、學生安全、學生特質、學生秩序、活動費用等因素。

三、在課程方面

教學科目時數分散和教學科目內容多等因素。

四、在教學資源方面

資源的缺乏、對教學資源的認識有限、往返戶外教學區耗費太多 時間等因素。

五、在行政方面

行政僵化、教學與行政的共識不足等因素。

為克服這些困難,教育主管當局及師資培育機構要重視未來教師 戶外教學專業能力的養成、貫徹小班小校的教育改革理念。學校行政 領導人員應充分理解戶外教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規劃校園時重視校 園之戶外教學功能,並能提供教師必要的行政支援。教師要有終生學 習的習慣以提升戶外教學專業知能,善用彈性授課時數實施戶外教 學,並善用周邊人力資源以充分發揮戶外教學效果(林智慧,2001)。

參、戶外教學實施步驟及原則

一、李崑山、徐榮崇提出的戶外教學實施原則

李崑山(1990)及徐榮崇(1996)先後提出戶外教學步驟及原則 如下(如圖 2-6):

(一)活動前~建構預像

人類由於受到外在環境刺激,產生心理及認知的成像作用,對於 未曾親眼見到或親身經歷的事物,總會在內心深處產生一個預先的意 像,推測一些未曾實際經歷的環境,在此稱為預像(徐榮崇,2005)。

李崑山(1990)具體提出下列作法:

1、建構學生豐富的背景知識及自信心。

2、利用實際經驗的替代品,如媒體、實物、模型、圖片、錄影帶、

幻燈片、電腦、視聽設備等,加深學生印象及興趣。

3、請學生搜集背景資料、閱讀整理、報告分享。

4、詳細預告戶外教學地點、概況、流程、方法、目的、完成事項,

以建構預像。

5、建立正確學習態度,讓學生探索、體驗、觀察、思考、想像、發 表……等。

(二)活動中~實地驗證

建構預像,學生會產生一種「到底實際情形是怎麼樣呢?」的期

望心理,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動機。因此學生以實地觀察、記錄、訪談、

測量等方式追求實證,往往學生在實證之際會有「哦!原來如此」的 感覺,這表示學生舊經驗和新經驗已經結合(徐榮崇,2005)。李崑 山(1990)具體提出下列作法:

1、自然流露出熱忱、愛心、愉悅的外表及風采。

2、安全注意事項的建構與傳達。

3、善用教學活動單。

4、教學時保持學生預像與實際相結合。

5、多給學生實地探索、體驗的機會。

6、善用導引探索及創造思考活動方式,漸進提供線索給學生能夠自 行發現、觀察與思考,以滿足學生自我發現的樂趣。

7、善用各種獎勵方式,來激發學習動力,提昇教學效果。

8、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故獎賞時個人與團體成績合 併計算,透過團體成績、培育合作、團隊精神。

(三)活動後~歸納討論

同學在實證後,往往會對自己思考的過程及經驗進行內在與外在 的討論。此時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如何統整學生不同的概念,而形成「統 念」(徐榮崇,2005)。李崑山(1990)具體提出下列作法:

1、經常運用問思教學法教學。

2、回顧全部活動歷程,加深學習效果及樂趣。

3、與學生進行活動討論並歸納結論。

圖 2-6 教學原則流程圖 資料來源:徐榮崇(2005:4)

二、Cornell 提出的戶外教學實施原則

Cornell(1989)的流水教學法將戶外活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喚醒熱忱-此一階段的活動是有趣而興奮的,以引起興趣並帶 動學生的心。

(二)集中注意-此一階段的活動在使參與者在興奮之餘,能開始靜 實地驗證

歸納討論

建構預像

建構預像

建構預像

實地驗證 實地驗證

歸納討論

歸納討論

歸納討論 實地驗證

建構預像

下心來注意大自然的動靜。

(三)直接體驗-此一階段的活動是使參與者更用心體驗,以達到物 我交融的境界。

(四)分享啟示-此一階段的活動在使參與者透過說故事、朗誦詩 歌、歌唱、戲劇或交談等方式來表達彼此的感受,使內心的體 會得到釐清和強化。

三、王順美等提出的戶外教學實施原則

王順美等(1993)指出執行戶外教學應該注意事項,探討如下:

(一)選定戶外教學的活動:

教師首先應該考慮本次的教學目標、內容、學生人數、時間、地 點、社會資源、人力資源、教材資源、學生的發展與既有的經驗,教 師可以參考現有的教材內容,來思考其教學重點,找出合適的地點,

自己規畫設計,也可以利用當地就有現成的活動及服務人員。

(二)戶外教學的規畫與準備︰

教師選定戶外教學活動及地點後,召開籌備會議,將工作細項包 括︰教學活動設計、聯絡情形、行程表、各項工作分配、經費概算、

交通膳宿、器材與手冊之準備等。然後整合參與人員,依專長分配工 作,逐一進行。並應事先至戶外教學地點實地的觀察,並了解交通路 線和擬定戶外活動的注意事項。

(三)戶外教學的進行︰

1、活動前︰

應事先提供補充資料,講述或討論與教材相關的內容,以引起對 活動主題的興趣或初步認識。行前也必須取得家長同意,並發放提醒 單,叮嚀需要準備的個人物品。

2、活動時︰

妥善利用導覽服務,或是由教師親自帶領活動。鼓勵學生找尋、

探索、發現,採用問答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活動中。將學生分組,並 以競賽方式激勵他們投入。

3、活動後︰

若戶外教學當場無法有充份的時間及場地,讓學生分享他們所發

若戶外教學當場無法有充份的時間及場地,讓學生分享他們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