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部指出,近年來學校校外教學,常由旅行社規劃代辦,遊樂行程 比例偏高。為改善此現象,教育部自 97 年起即推動「環境學習中心校外教 學推廣計畫」,鼓勵師生至環境學習中心進行校外教學,以增加學生環境知 識與學習經驗及提昇師生正面的環境態度與責任,今年補助由 9 所增加到 19 所環境學習中心進行國中小學校外教學課程,並辦理教師研習活動,報 名參加校外教學課程的學校可獲得教育部 5000 元車資補貼。彰化縣也提出 2009 王功海洋文化體驗行-戶外教學補助行動計劃,透過生態導覽解說及 實際的體驗,認識台灣的海洋文化,並推動環保的觀念,提供每部車 5000 元的補助。由此可知,政府相關單位已經開始正視到戶外教育的部分,但 是還是有限,希望藉由學術的研究使政府教育機關能更加重視戶外教學及 提供老師相關教學設計及實施的參考。

第一節 結論

根據本研究各項資料分析,研究的主要結果可以歸納出以下結論:

壹、王功地區戶外教學資源

一、王功的自然教學資源

王功周邊的海埔新生地都已被開發,開墾成為魚塭或水田,是陸地過

渡到海洋的一個交匯混合的區域,提供了生物多樣的棲息地,河口的紅樹 林、招潮蟹、彈塗魚、白鷺鷥和和尚蟹等生物自成一個生態系統,而海邊 的潮間帶擁有豐富的有機質,孕育了王功特有的珍珠蚵、赤嘴仔、蝦猴和 文蛤,是一個很棒的生態教室。

二、王功的人文教學資源

王功是彰化縣有名的漁村,漁村文化顯明,相關的人文資源有:

(一)浮水蓮花的移民開墾傳說

(二)漁村文化包括 1、天然小屋竹管厝

2、看守場兼避難所的海寮 3、從竹排進化到膠笩和機動船 4、海上女神的媽祖信仰

5、男人養蚵、女人剝蚵 6、三生一體的漁港

7、擁有新鮮海產、蘆筍、花生及蚵仔的王功美食街 8、王爺的功勞或冒犯皇宮嫌疑的王功地名由來

(三)王者之弓橋和生態景觀橋的特色建築

(四)花生、蘆筍、雞蛋、蚵、文蛤等農漁牧特產

(五)在地海洋文化蚵藝館

(六)山羊生態在牧羊女休閒農場

(七)王功地區導覽團體解說服務

貳、課程及學習手冊設計

一、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的設計理念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相符合,所以依據能力指標 來訂定教學目標。採取主題統整教學並把握合作學習的特質,以小組合作 學習為設計理念,融入相關領域和議題使知識能更接近於真實的生活世 界;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多元化、遊戲化的活動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 機,透過活動課程,讓兒童實際去操作或體驗,整合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

以環境議題融入課程之中,透過實際社會議題的探究來學習各種能力;將 非正式課程的戶外教學與各學科課程統合起來;整合學年老師、行政人員、

家長和社區資源等,以因應統整學習之需。

二、學習手冊的設計理念

按照行程順序編排,學生在完成學習手冊的同時,也了解到本次戶外 教學的重點。寫下行前期待,表達自己前戶外教學的期待及渴望。封閉與 開放問題兼顧,也在手冊裡設計小組要共同討論的題目,訓練學生獨立思 考及共同討論的機會,了解自己和小組成員內心的想法。學生對於圖像比 較有興趣,設計表格讓他們畫圖表達自己所觀察到的,印象會比較深刻,

要提醒學生隨時記得用心觀察、詳細記錄。

三、課程修改

研究者會同三年級級任老師於 2008 年 11 月 3 日帶領全三年級的學生 共 158 名到王功進行戶外教學,實施研究者所設計的教案,以檢討本教案 的可行性,經由實施後發現有以下的困難,教案需要做修正才能使活動順 利的進行。

(一)到潮間帶探索時,發現潮間帶需要下水,因為怕弄溼學習手冊,所 以請學生放在車上,學生沒有辦法將觀察到的立即記錄到手冊上,而 接下來的活動又接著開始,學生沒有時間可完成紀錄,教案可修改為 請學生回家後再完成紀錄。

(二)到王功生態公園探索時,那時海風相當強勁,如果只用麥克風效果 會不佳,最好加上植物名稱及重點介紹的解說海報,學生會較能集中 注意力,比較能達到學習效果。

(三)到蚵藝文化館做蚵藝作品時,館方是讓學生利用蚵殼製作黑面琵鷺,

研究者發現這樣容易誤導學生認為王功地區有出現黑面琵鷺這種候 鳥,所以教案應修改為製作王功地區特有的候鳥-大杓鷸才對。

(四)本次實施的時間是一天的時間,早上九點下午三點半,主要都在潮 間帶和生態公園活動,認識漁村文化的課程很趕,造成效果不佳,課 程應設計為二天,分二天實施才能完成,每個活動的時間預估得太短 了,應該加以修正。

(五)欣賞白鷺鷥迎賓舞部分根本沒有看到,只有零星看到幾隻白鷺鷥,

因為活動時間都在三點半以前,而白鷺鷥則在傍晚才回歸巢,這個活 動應該取消,但可向小朋友說明有成群的白鷺鷥會在傍晚歸巢,下次 和家人前往時可去觀賞這種壯觀的景像。

(六)欣賞王功夕照部分也因戶外教學需於學校放學時間趕回去,所以無 法欣賞到,彩繪夕照活動也無法進行,但可將王功夕照當成課外活 動,下次和家人前往時可去觀賞這種美麗的景像。。

參、學生學習成效

一、學生戶外教學的經驗及學習感受

學生大部分都有參加戶外教學的經驗,低年級以全學年步行參觀,認 識學校附近的機構或設施,三年級去王功戶外教學,一學年舉辦一次。王 功位於彰化縣,路程大約只需要40分鐘,但是有一半的學生沒有去過,有 去過的學生對當地的生態及漁村文化了解並不深入,家長只是帶他們看一 看海,吹吹海風,吃一吃海鮮就走了,所以對於要去王功戶外教學大部分 學生都很期待並表示到王功戶外教學比到遊樂園更具吸引力,因為到遊樂 園只有玩遊樂設施,去王功可以坐遊覽車、接近大自然、看到很多動植物、

可以玩水摸蛤蜊、學到很多知識、可以吃到好吃的海鮮、可以看到漁村的 生活方式及和小組一起學習。大部分學生覺得對自然和社會領域較有幫 助,也有學生覺得對體育和藝術與人文領域有幫助,認為雖然有的知識在

學校課程還沒教到,但是等以後教到時就可以應用和聯結,和課程設計的 統整理念相符合。

二、學生的學習成效研究結果

研究顯示透過系統化的設計,學生能夠到戶外親身體驗、觀察、記錄 及感受,種種多元的活動使得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及小組合作學習的 學習成效是良好的,而且達到統整課程的設計理念,代表本戶外教學課程 可行性很高。茲就認知、情意、技能及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效分述如下:

(一)在認知方面

本次學生在認知方面的學習成效在潮間帶和紅樹林的自然現象,因透 過實際的觀察和記錄所以印象深刻,但對現象背後的原因,認知概念還不 清楚,對三年級小朋友來說太難,這部分學習要刪除;對於濱海植物方面,

因為解說時人數太多、風太強、解說不清楚、小朋友不專心等因素,使得 學習效果不佳,所以解說時人數要控制好,選擇適合的解說地點,利用海 報、解說牌,等輔助教學,戶外學習的干擾因素比較多,在設計教材時要 納入考量;對於漁村景觀和生活型態,能夠清楚說出和自己生活地區的不 同,文化衝擊很大,由此可知,在戶外學習可以印證在教室內所學的知識,

把課本上的知識變成生活上的知識。

(二)在情意方面

學生在這次戶外教學活動中藉由親近海洋,看到了海洋的美和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