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托育之理論基礎

人類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生態環境,人與社會的互動是透過層層的生態系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的互動,均影響個人生涯發展。當家庭結構 因時代進步而產生快速的變化,因婦女的能力提升造成雙薪家庭的產生,而當父母 雙方皆投入就業市場後,嬰幼兒的照顧成為家長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安排托育成 為一件大事,促使托育嬰幼兒成為現代家庭中的棘手問題,故本節將針對與托育相 關聯之生態系統理論做進一步的探討。

壹、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論

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態系統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近年來 逐 漸 受 到 國 內 外 有 關 兒 童 照 顧 研 究 的 重 視 , 不 少 相 關 的 研 究 ( Pungello&

Kurtz-Costes, 1999;Seo,2003;Sylva et al, 2007;馮燕,1997a;涂妙如,2003)

均以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論做為托育服務議題之探討或論述。「生態系統論」

是說明個人發展與環境間交互關係的一套理論,Bronfenbrenner(1979)認為個體 的發展自出生起便受到多層環境系統交互作用的影響,而個體發展的環境又分為四 個系統,分別為小系統(microsystem)、中系統(mesosystem)、外系統(exosystem)

以及大系統(macrosystem),個體的發展就是與這四個系統直接或間接交互作用

- 16 -

後所產生的結果(圖 2-1)。Bronfenbrenner 在 1995 年更進一步提出時間系統

(chronosystem) 的概念來強調人類發展的貫時性和歷程的變動(Bronfenbrenner&

Morris, 1998)。

依據 Bronfenbrenner(1979)在「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一書中 的解釋,「小系統」指的是個體最直接參與的生活環境(例如家庭、學校、同儕團 體),其中的人、事、物對個體的影響也最大。「中系統」指的是個體直接參與的 小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連結),小系統間的關係愈密切,

愈能互相支持,代表中間系統的質與量愈頻繁,對個體發展就愈有利。「外系統」

指的是個體並未直接接觸參與,卻會影響著小系統運作的外圍系統,例如家人的工 作場所、托育中心、鄰居親友的支持系統、大眾傳播媒體或社會福利政策等,這些 系統環境雖與個體(小系統)有距離,但小系統發展與大系統息息相關。「大系統」

是一個思想決策體系,諸如社會趨勢或文化習俗等涵蓋整個大環境的系統,皆會影 響個人的思想以及行為。小系統的運作、中間系統和外系統的形成往往直接受到各 個社會文化中的意識型態與制度模式影響,換言之,大系統是即是外系統、中間系 統及小系統的基礎。因此,這樣的系統運作乃是隨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的動態模式,

「時間系統」意旨個體會持續發展並改變與系統間的互動關係,各系統的內涵也會 隨時間變化而對個體帶來不同的影響。

- 17 -

圖 2-1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理論模型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Shaffer ( 2002 ) .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60.

以 下 係 研 究 者 統 整 Bronfenbrenner ( 1979 ) 在 「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一書中對生態系統論的論述,以及 Bronfenbrenner 與 Morris(1998)

對生態系統理論的補充與說明,歸納整理出各種環境系統的內涵特徵及與托育服務 的關係:

一、 小系統(microsystem)

小系統是指個體直接接觸團體互動或參與的環境(setting),個體在這個環境 裡要有活動(activities)、角色(role)、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三要素,

再加上個人的覺知(perception),也就是個體要知覺到在這個環境裡所發生的一 切事物對個體的意義,那麼小系統才會對個體造成影響。以送托幼兒來說,幼兒的 小系統包括家庭、托育環境(保母家、托育中心、幼兒園…),只要是幼兒直接、

頻繁地接觸的環境皆屬小系統。托育服務的本質中具有服務輸送的意義,對被照顧 的兒童而言,家庭和提供托育服務的環境皆屬於兒童發展中小系統的一環,構成受 托嬰幼兒每天大部分時間的生活環境,早期成長環境的品質及嬰幼兒期與人互動的

- 18 -

- 19 -

工作單位係屬子女的外系統,儘管孩子沒有參與該環境,但父母上班的地點、時間、

薪資、福利制度、同事的意見與經驗等,卻可能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托育決定,

進而影響孩子的小系統經驗。Bronfenbrenner (1979)認為,要證明外系統對個體 發展確實造成影響,必須包含兩個步驟(two-steps)的因果順序,即外系統裡所產

- 20 -

系統來說,社會變遷造成婦女角色改變和家庭結構的變化,缺乏同住家人協助的核 心育兒家庭,因母親就業而須尋求家庭外托育;在外系統層面,工商社會的鄰里親 屬關係較不密切,社區化的托育服務和支持系統因運而生;從中系統來看,傳統文 化中人際互動模式和育兒觀則會形塑家庭與托育服務系統間的連結關係。

五、 時間系統(chronosystem)

時間系統強調的是生命歷程中因時間因素所產生的變與不變,時間可能帶來的 改變包括個體成長和環境的變遷等(例如孩子成長、父母職業或婚姻狀態改變、以 及住所搬遷等),這些可預期的發展或不可預期的事件都可能使家庭的兒童照顧需 求產生變化。此外,某些歷史經驗對個體的發展可能造成長期的影響,例如個體在 嬰幼兒階段與照顧者的依附經驗被視為是影響其日後社會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生 態系統理論提供了一個相當周詳且完整的典範,說明個體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 適應、進化的過程中所產生持續的改變。換言之,整個社會是一個互動且相互依賴 的體系,環境中任何一個正向或負向的變化都將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陳姣伶,

2012)。

貳、生態系統與托育之關係

從以上論述中看到生態系統對個體發展產生極大的相關性,研究者試著從托育 服務所涉及的層面來探討,嘗試從不同對象(父母或照顧者)的立場來界定各因素 在生態系統中的類別屬性。

一、大系統

大系統因素的影響雖不如小系統來得那樣的直接和明顯,不過影響卻是長遠和 全盤性的。在大系統中可從傳統文化價值對育兒觀的影響和福利意識型態對托育政 策的影響可分為兩部分來進行分析。

在文化價值方面,傳統的家庭觀念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因此托育責任幾

- 21 -

乎都落在女性的身上,從大部分托育的研究皆以女性為研究對象便可了解,即便是 研究設計也受到這樣的價值信念所影響。從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來看,賈浩妃(1998)

探討祖父母托帶孫子女決策過程的研究中發現,中國傳統「敬老尊賢」的文化,使 得上一代擁有托育決策的優先權,然而女性又被期待是托育的主要負責人,決策過 程中,這些傳統的價值不斷在角色的權力互動中發酵,因此母親或婆婆遂成為家庭 中托帶幼兒的最佳人選。

在福利意識型態方面,從不同的福利哲理出發,其托育服務定位便會有所不同。

在各國托育政策比較的研究上,可以發現各國的家庭和兒童照顧政策與其福利意識 型態及社會價值有關,一個社會對親職、性別角色的價值觀,以及是否鼓勵生育、

婦女就業,都會影響到托育政策的內容。以北歐瑞典托育政策為例,該社會肯定家 庭價值、鼓勵生育,但同時又鼓勵婦女就業,因此除了有積極的家庭政策,也會提 供較完善的托育服務,而近年來我國因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因此藉由推動各項托 育福利以提高民眾生育之意願。

二、 中系統

中系統是由發展中的個體所實際參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場域(setting)間互動 關係所組成的,在托育服務的生態中,家庭與托育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是最主要的 中間系統。所謂互動的關係,包括家庭與托育環境間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家長與 照顧者對彼此的認知、接納與尊重的互動情形。Bronfenbrenner(1979)主張托育 雙方的支持性連結有助於嬰/幼兒的良性發展,要提昇家庭與托育環境的合作與信 任關係,父母群與照顧者群雙方的溝通和理解,有助於幼兒的正常發展。

- 22 - 人 Bronfenbrenner(1979)特別強調環境對人類行為與發展的影響,並將環境依與 個人的空間和社會距離,分為一層層的各種系統,如同心圓般擴散。將個人置於核

- 23 -

展中的個體與其週遭環境之間連續的調整關係,以及此關係如何被其相關社會環境 中各種力量所影響,所將各系統間相關的責任與權力整合,將使公共托育發揮最大 之功效。

- 24 - 現於就業男女身上」(Haub, 2008)。Myrskyla、Kohler和Billari等經濟學家的長程 跨國比較研究指出,當一國的「人類發展指數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最高數值為1)升高到0.85至0.9之間時其生育率會降至最低,但當HDI上升超過0.9 時生育率會隨之提高,唯日本、南韓例外。此論文指出,這正吻合晚近歐洲各國所 做的結果:生育率走勢與家庭關係、國家托育政策、女性就業等因素,呈現正相關 的趨勢」(Myrskyla, Kohler and Billari, 2009)。在歐洲各國「高生育率與女性的高 就業率並容」,反之低生育率意味著女性低就業率。北歐各國無疑是「高生育率」

與「高就業率」結合的典範。Esping-Andersen明白指出北歐國家琳瑯滿目的支持育 兒政策中,對於提升性別平等與生育率真的關健只有一項,即普及公共照顧政策,

尤其是托育政策,這套完整的普及公共照顧和充分就業政策結合,促成北歐女生就 業率與生育率雙高的原因(Esping-Andersen, 2002, 2009)。

壹、 瑞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