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壹、研究取向說明(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是一種多元典範的研究取向,與經由統計程式或量化手續而產生結果 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質性研究是重視研究者是在自然的情境下,與被研究者產生 互動關係,並經由被研究對象本身的觀點,來瞭解他/她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經驗 與內在世界的想法(潘淑滿,2003)。而質性訪談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最廣泛運用的 收集資料的方法之一,主要著重於受訪者個人的感受、生活與經驗的陳述,透過訪 問者與受訪者彼此的對話,研究者從中獲得、了解及解釋受訪者個人對社會事實的 認知(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因此,質性研究者大多運用參與觀察、

深度訪談等方式,先進入研究對象的世界,系統的紀錄並將所看、所聽、所經驗到 的加以理解、詮釋、分析,或輔以其他的資料來補充,其在研究方法上相當具有彈 性的。研究者不會借重太多外來的研究工具,以研究者本身為研究的工具,不用實 驗,問卷調查或任何人工化的模擬情境扭曲現實的真相。Bogdan 與 Biklen(1982)

將質性研究的特質歸納出下列幾項:(潘淑滿,2003:20-21)

一、在自然情境下收集資料。

二、研究者本身即是主要研究工具。

三、非常重視研究現象的描述。

四、重視研究過程中時間序列與社會行為脈絡,而不重視研究結果。

五、運用歸納方式將所收集之資料進行分析。

六、研究者所關心的是行為對研究對象的意義為何。

依本研究的目的,應符合質性研究的特質,以「深度訪談」作為資料蒐集的 主要方法,且訪問受訪者活生生的經驗與觀點故採用質性研究為本研究取向。

- 53 -

貳、研究工具

一般來說,質化研究中蒐集資料基本方式有三種:1.觀察(對受訪者、研究場 域及對自己)、2.訪談、3.文獻或檔案回顧。而事實上,這三種方式是互相關聯且常 常同時運用(張英陣,2000)。而本研究所採用的主要工具與蒐集資料的方式包括,

研究邀請函、訪談大綱、訪談同意函、訪談逐字稿、效度檢核函及錄音工具等。於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研究工具,因此研究者本身的技巧、背景以及研究角 色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 研究者角色

本研究是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在不干擾被研究者的原則下,與被研究者進行 的溝通與互動,以蒐集研究資料的一種研究方式。因此,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 身即是研究工具。而 Mishler(1986)認為訪談是一種交談行動,是受訪者與訪談 者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胡幼慧,2008)。研究者即是訪談員,應隨時提醒自己在 交談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儘量不要做引導的動作,以使受訪者的想法、實務經驗、

語論,能夠獲得真實而完整的呈現。研究者除了擔任研究的角色外,還身兼訪談者、

逐字稿謄寫者、資料分析者。

二、研究邀請函

研究進行前,將研究個案從托育相關的學者或政府官員、業者及家長,各設定 為二名受訪人,透過熟識關係人,以電話詢問,取得與接受邀請訪談對象的聯繫。

因為於會談中可能會影響訪談者表示關心與自我揭露的程度(張英陣,2000),故 先以電話及電子郵件與欲邀約對象建立初步關係後,再寄出研究邀請函,於邀請函 中詳細說明研究題目與研究目的,及其對接受訪談者的權利及隱私的保障。研究邀 請函完整內容詳見(附錄一、二、三)。

- 54 -

三、訪談大綱

於受訪者接受邀請,並取得聯繫方式後。於受訪者約定之接收訪談日期前 3-5 日,將訪談大綱以電子郵件方式寄予受訪者。因為質化訪談是目標導向的談話,不 是沒有結構或沒有重點的進行(張英陣,2000)。因此,本研究的訪談採用半結構 式訪談,訪談大綱的題目係根據研究目的提供一系列相關問題,經由指導教授指導 後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訪談大綱主要提供研究者與受訪者談話時的思考藍本,

在實際訪談時並非僵化式的逐條依序向受訪者發問,而是在與受訪者互動的過程中,

依研究方向提出問題,由當事人以個人觀點與經驗做個人的詮釋,促使訪談過程有 方向的進行與互動。訪談大綱完整內容詳見(附錄四、五、六)。

四、訪談同意函及錄音工具

訪談過程中,為完整掌握,研究者與受訪者的訪談內容,在訪展開前會先說明 並徵求受訪者同意並說明,在訪談過程中尊重受訪者的感受,可隨時暫停錄音。待 受訪者於訪談同意函簽名後,再以 MP3 錄下訪談內容,因恐有疏失,故準備 2 台 MP3 同時錄取訪談內容,並於訪談結束後,形成逐字稿,以利研究者進行資料處 理與分析。訪談同意函內容詳見(附錄八)。

五、效度檢核函

逐字稿謄寫原則,希望以原音重現故謄寫逐字紀錄。張英陣(2000)在質性資 料分析與處理中對提及謄寫訪談錄音的方式中,提醒謄寫者必須逐字紀錄每一個字,

不管是多粗劣的字眼(張英陣,2000)。且質性研究非與量化研究所關注的焦點不 相同,量化研究著重於因果推論、普遍法則的尋找與客觀分類計量,而質性研究關 心是一個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所以其研究價值與判斷過程,非量化研究典範所創 造的信度與效度規則所涵蓋。Lincoln 和 Guba(1984)也提出效度是指可靠性、穩 定性、一致性、可預測性與正確性(胡幼慧,2008)。

- 55 -

故研究者謄寫完成後,即以電子郵件寄予受訪者檢視,並附上效度檢核函,邀 請受訪者檢視後,為內容相符程度請受訪者做一效度評核,為其增加對本研究資料 的可靠性、穩定性與正確性。而本研究所有參與受訪者的效度檢核函回覆結果:80%

有一份,95%有一份,97%有二份,100%有一份,落差的部份為受訪者期待文字稿 為整理稿與研究者以逐字稿整理方式有落差,檢核函內容詳見(附錄七)

- 56 -

參、資料蒐集

本文在資料搜集上分為次級資料與初級資料。次級資料包括相關文獻與文件 資料;初級資料為透過深度訪談法所取得,以下分別進行敘述:

一、文件檢視法

蒐集相關之文獻包括國內外相關的探討專書、論文、研究報告、期刊論文及 網路資料,透過文獻之整理分析,歸納出文獻中學者的理論與概念,並提出國內 外相關之研究相互配合,以解謎研究問題。

二、深度訪談法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是質化研究中經常採行的資 料蒐集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口語交談,達到意見交換與 建構,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互動模式,訪談者與受訪者藉由訪談的過程與內容,

發覺、分析出受訪者的動機、信念、態度、作法與想法等。此研究方法是一種訪談 者與受訪者雙方面對面的社會互動過程,訪問資料正是社會互動的產物(畢恆達,

1996;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袁方編,2002)。

本文透過設計訪談大綱,訪談對象運用立意抽樣以半結構式進行雙方面談,將 錄音資料謄寫成逐字稿,最後進行內容分析討論出研究之待答問題,訪談對象如表 3-1所示。

- 57 -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