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排灣族家庭文化探究

在文檔中 排灣族兒童教養之研究 (頁 40-5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排灣族家庭文化探究

一、排灣族傳統文化與家庭介紹

排灣族是台灣南島民族中的一個族群,生活主要是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

分布於南台灣的屏東和台東的山區,亦即分布於魯凱族以南之全部山地、丘陵和 溪流為主,以大武山為中心,向四面山區擴展(譚昌國,2007)。

對於排灣族的分類有眾多的說法,『日本學者森丑之助把魯凱、排灣、卑南合 稱為排灣;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則將大排灣族分成三個族群獨立的 族群;鹿野忠雄則又把魯凱合併在排灣族之內,稱其為亞族;台灣光復以後,一 般採用移川子之藏諸先生三族獨立的分類。根據移川子之藏的分類,將排灣本族 區分成兩大系統,分別為:拉瓦爾亞族(Raval)布曹爾亞族(Butsul)。由於地域 上的不同,在文化與生活習性上呈現了不同的面貌』(達西烏拉彎・畢馬,2002,

頁29)。

根據下表2-2 的分類,可以清楚了解本文所指的排灣族則是位於東排灣巴卡爾 亞群(Pagalagalo)裡的一群。也可以了解排灣族由於外來文化的入侵以及東部海 岸的特殊地形造成今日的差異,雖然很多傳統的習俗和思維已經漸漸的在改變 了,但是仍可以從一些細微的小地方發現傳統制度和習俗的流傳。

表 2-2 排灣族的分類

(Paumaumaq)

北自社溪以南,南至林 Paumaumaq,故以巴武馬群稱之。

布曹爾亞族

(Butsul)

南部排灣 查敖保爾群

(Chaoboobol)

北自帥芒溪以南,南自 獅子鄉草埔村之間。

屏東縣春日鄉、

獅子鄉

稱前由勢力最雄厚之屏東獅子鄉 內文村內文社頭目 ruvaniyau 家及 頭 目 tjuleng 家支配之下住民為 Chaoboobol,故實為一部族之總 稱。另有薩布立克群(Sabudek)

居住於查敖保爾群之南,分布於獅 子鄉、牡丹鄉等地,習慣上應併人 Chaoboobol 群。

表 2-2 排灣族的分類(續)

亞族 族群 分布區域 主要村落 附註

南部排灣 拍利達利達敖群

(Parilario)

分布於台灣南端恆春

(Butsul)

東部排灣 巴卡爾亞群

(Pagalagalo)

分布於台東縣太麻里

排灣族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家,家也是他們最深刻與真摯的情感之所繫。家的

不僅擁有土地、財富、權威和勢力,同時也是祭祀的領導者。整個部落的功績與

若以Laird 和 Hartman(1985)的生態系統觀點來看,傳統的階級制度就如同最外 圍的大系統般影響著其他的內層。而「家」成如微系統般,從中心影響其他外層。

許多學者(吳天泰,1996;張善楠、黃毅志,1997;巫有鎰,1997;郭玉婷,2001;

章勝傑,2003)研究指出原住民家庭的功能是否彰顯,影響著下一代的表現。於 但研究者也從文獻中看見這樣的社會制度與家的觀念,正一點一點的在崩壞中。

吳燕和在1963 年的時候,在台東太麻里流域做了一系列的田野研究,包含對兒童 的教養。這份珍貴重要的資料對研究者來說是十分重要。下面研究者將對吳燕和 所做的排灣族兒童教養研究作說明,並整理其研究結果。研究者欲檢視在40 年前

的排灣族,與文獻上所論述的是否相同的地方,而吳燕和當時的研究又有什麼新 的發現。

二、吳燕和對太麻里流域的兒童教養田野調查結果

吳燕和(1993)於 1963 年底在台東縣的金峰鄉嘉蘭、比魯、介達等村落以 E.

B. Tylor 所倡導 Notes and Queries 此一田野聖經做田野調查,並在在 1964-1965 年 間寫了台東太麻里溪流域東排灣族群的民族學調查報告,這份報告主要分成就九 個章節,其中最後一章是兒童教養,此章節主要分成三個部份:第一是父母如何 養育小孩。第二是對於兒童的種種訓練其最終的效果如何。第三是將重點放在母 親為什麼使用某一種方法對待兒童,不是使用另外一種。

在訪談兒童教養的對象上吳燕和(1993)挑選了六位母親,六位的家庭社會 地位相近,沒有人擔任公職(教師、行政人員、警察),都是以務農為主業。在訪 談的題目上,吳燕和當初的研究以兒童訓練問題佔了較多的篇幅,而她將兒童行 為訓練的後果歸類於社會行為中,可以區分出九種行為:求助、撫愛、自賴、成 就、責任、服從、支配、社交與侵略。

研究者下面將隨著吳燕和當初所做的訪問資料,逐一的走過每一個問題,以 養育階段、訪談主軸、訪談題目與得分人數這四個項目將其歸納成下表2-5,藉此 過程來了解當初吳燕和如何訪問排灣族母親對子女養育的問題與結果。

研究者所整理的表2-3 中,最上排的 1-0 的數字表示的得分,1-為程度最低,

而 9-則為程度最高。而訪談題目後面的數字則表示有多少家長回答了該答案。本 表2-3 在此僅將吳燕和的結果顯示出來,讓讀者可以一目瞭然,詳細的分數分佈與 回答會在第五章分析與比較中,將吳燕和40 年前的訪談結果與研究者所訪談的結 果作詳盡的說明。

吳燕和(1993)在談及兒童訓練時,發現排灣族人對兒童的訓練,主張控制

兒童的侵略行為,要求兒童要嚴格服從父母的命令。對依賴行為,排灣族父母非 常寵愛年幼的兒童,4 歲以前的兒童被允許纏著媽媽,6 歲以後對於兒童的依賴則 不會嚴厲的斥責,10 歲之後就和父母們關係轉為嚴肅。

排灣族的家長都兒童活動範圍是有嚴格的規範,7-8 歲以下的兒童不准遠離大 人。10 歲以上的兒童可以遠行,因為家長們認為 10 歲以上的兒童已經知道危險是 什麼。排灣族父母不會刻意訓練兒童獨立,但是父母們會在家中要求兒童幫忙做 家事。起初父母們不會刻意要求兒童做家事,但在兒童們習慣家事之後,也會視 此為固定責任,不會推託。

總結吳燕和(1993)在東排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東排灣族的父母仍會特別強 調子女對父母絕對的服從。嚴厲的要求子女,復加容許子女較長時間的依賴行為,

並且對子女獨立自主的訓練開始時間晚且不嚴格,造成東排灣族人特異的人格,

東排灣族人遇到新處境會困惑,不敢輕易的嘗試解決問題。遇到個人或家庭重大 的事情,一定會召集家族近親討論對策,不敢個人獨自下決定解決問題,這種現 象在吳燕和調查期間(1963-1965)依舊沒有變化,東排灣族人循規蹈矩,深受人 為的限制與規範。

總觀吳燕和的研究範圍與內容和研究者的研究極相近,所以研究者認為吳燕 和這篇研究可以視為一份重要的參考文獻,同樣是田野調查,研究者在40 年後的 今天再次回到金峰鄉做進行田野調查研究,其結果可以和此文做對照呼應與討 論,綜觀40 年來在這個區域的變化。

表 2-3 吳燕和訪談問卷整理表

得分與人數 教養階段 訪談主軸 訪談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0

嬰兒期的照顧 母親照顧嬰兒之量 5 1

母親對嬰兒是愛行為的景度 1 2 3

兒童小時後是否愛哭? 2 4

母親的撫育

母親對嬰兒啼哭的反應 1 4 1 哺乳與斷乳 母親是否以自己的奶養嬰兒?哺乳期多長? 1 2 3

飲食行為的約束(用餐時的活動) 1 1 4

飲食行為的約束(使用手指) 1 5

兒童的飲食

飲食行為的約束(打斷成人的對話) 3 3

母親對小孩裸體的態度 2 4

母親對小孩裸體的管教法 1 3 2 嬰兒的養育

性觀念與整潔的要求

約束清潔、秩序方面的壓力 1 2 2 1 資料來源:吳燕和(1993)。臺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頁346-355),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表 2-3 吳燕和訪談問卷整理表(續)

得分與人數 教養階段 訪談主軸 訪談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0 母親對小孩侵略兄弟姐妹的許可性 4 2 父母對小孩侵略別個小孩的要求 4 1 1 母親鼓勵小孩挨打後要回手的程度 4 2 母親對於小孩向父母表現侵略行為的許可性 6

侵略行為的控制

處罰小孩對父母侵略行為的嚴厲性

(實際行為)

1 1 4

對小孩保護家裡東西的約束 1 2 3

不准吵鬧的嚴格性 3 1 2

上床時間與行為的嚴格性 3 1 2 父母對「服從」的具體標準-嚴格程度(母) 3 3 兒童行為與

兒童訓練

對兒童的各種約束禁 制以及服從訓練

父母對「服從」的具體標準-嚴格程度(父) 1 5

表 2-3 吳燕和訪談問卷整理表(續)

得分與人數 教養階段 訪談主軸 訪談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0 父母採用誇獎的程度 3 2 1 剝奪權益作訓練小孩的手段 4 2 父母打小孩的頻率(父) 4 1 1 父母打小孩的頻率(母) 1 2 3 打小孩到底有多大好處? 3 1 2 母親認為最佳的處罰犯過小孩的方法 1 5 母親以警戒小孩的壞榜樣 別人:4。別的孩子:4。爸爸:5。鄰居某小孩:

2。年紀更小的弟妹:3。祖父母:2。當父母小 時候:1。某親戚家的人:1。兄姊:1。別的小 姐:1。

兒童行為與 兒童訓練

對兒童的各種約束禁 制以及服從訓練

母親用以警戒小孩的壞榜樣 鄰居某小孩:4。別人:1。

表 2-3 吳燕和訪談問卷整理表(續)

表 2-3 吳燕和訪談問卷整理表(續)

得分與人數 教養階段 訪談主軸 訪談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0

兒童早期糾纏媽媽的趨向 6

目前幼而需要接近母親的程度 2 2 2 小孩反抗與母親分離的程度 3 1 2 對兒童在外界活動的限制 1 4 1

查看小孩的活動 2 4

父母與小孩親熱的情形(父) 5 1

父母與小孩親熱的情形(母) 1 5

母親目前是否抽空和兒童玩 2 2 2 兒童目前所表現依賴父母的程度 2 3 1 母親對小孩目前依賴型為的反應 1 1 2 2 依賴行為與自主訓練

讓小孩做家事的要求 3 1 1

兒童行為與 兒童訓練

性與氣質訓練 母親對小孩兩性區分的看法 6

資料來源:吳燕和(1993),臺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頁356-383),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在文檔中 排灣族兒童教養之研究 (頁 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