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與家庭之探究

在文檔中 排灣族兒童教養之研究 (頁 34-4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文化與家庭之探究

在探討排灣族家庭教養時,必須同時考慮到文化對家庭的影響。以Laird 和 Hartman(1985)所提出的生態圖(圖2-2)也可以了解位於最外層的文化,所影響 的範圍是很廣闊的。故本節將先針對文化進行定義。接著討論文化與家庭的關係。

最後則是討論文化與家庭相關研究與發現。

一、文化之定義

「文化」這個詞就像我們習慣說的詞彙,常常朗朗上口,但是卻說不出個所 以然來。就像是Raymond William對文化下了一個結論:「文化,是英語裡面最複雜 的兩三個字詞之一」(William, 1983,頁87)。

人類發展就是一個文化演進的過程。當人類開始使用符號來代表自己,表達 自己,記錄自己。人類就在不斷的演進著自己的文化(Rogoff, 2003)。Tylor(1871)

曾經在「原始文化」一書裡面說到:「所謂的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 術、道德、法律、習慣以及其他人類做為社會的成員而獲得的種種能力、習性在 內的一種複合整體」(莊錫昌、顧曉鳴、顧云深等,1991)。Bocock(1992)也指 出,文化有其五種的意義,而其中最普遍被當代科學所詮釋的定義是指一個特定

群體的意義、價值與生活方式(沈台訓譯,2003)。Malinowski 和 Kelly 對文化 做了簡要的定義:「文化是歷史上所創造的生存樣式的系統,既包含顯型樣式,也 包括了隱型樣式;它具有為整個群體共享的傾向,或是在一定時期中為群體的特 定部分所共享」(引自莊錫昌、顧曉鳴、顧云深等,1991,頁114)。

廣義來說,舉凡與人類相關的,都可以歸納在文化之下。一般人都認為自己 沒有被文化影響,但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技能,和社會價值觀等,這些 都是文化對我們產生影響後的結果(Rogoff, 2003)。文化是持續且深遠的影響人的 意識。如果把文化奠基在個人的觀點上,諸如信念、態度、知覺、情緒等,那麼 我們在討論文化的同時就必須考量到個人的主觀領域,而個人的主觀領域則是個 人主觀的意向所賦予具體的型態(沈台訓譯,2003)。當文化獲得正確的描述時,

人們就會意識到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生活方式,和這些性質之間的相互關係(莊 錫昌、顧曉鳴、顧云深等,1991)。

綜觀上述所討論到文化的定義,可以知曉文化可以代表的範圍之大,但為方 便本研究在接下來的討論,故研究者將本研究之文化定義為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 生活方式,包括與此種特殊生活方式所產生關聯的人事物(Rogoff, 2003)。

二、文化與家庭之關係

文化與家庭的關係就好比Laird 和 Hartman(1985)所提出的生態圖(圖 2-2),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家庭是被包覆在文化的裡面。Rogoff(2003)在解釋文化時,

提出了以下的舉例。在探討一個文化的同時,必須要看清所有的全貌,不可斷然 結論。

Rogoff(2003)提醒了研究者,當研究者在研究一個地區的家庭教養時,研究 者會不自覺的以自己的文化觀點去分析一個家庭,而沒有去考慮文化背景,這樣 是有風險的。

我們不會詳細分析隨意的活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所以不同 統的照顧撫養習慣,而做出相對的回應(Rogoff, 2003)。

由上文研究得知,父母的養育策略會因為政策的影響而有所改變,而這與Laird 和Hartman(1985)所提出的生態系統論不謀而合。政府政策屬於大系統下的影響 因子,而父母的教養策略則是中心的微系統,研究者相信從政策層面要影響到中 心父母教養,必定還有外系統和中間系統中某些因素在互相影響,最後才影響到 父母對子女的教養。

下面研究者將繼續討論不同文化下父母的養育和保護策略。一般當我們認知

父母照顧兒童的同時,最常用依附理論說明父母與兒童關係。但是在不同的文化 和地區裡面,「安全的依附」被賦予其他不同的定義。例如在巴西,貧民窟裡的父 母對兒童的撫養是嚴厲的,因為當地的婦女平均有3.5 個兒童會因為疾病而死亡,

父母們被迫用更原始的淘汰法則來決定撫養的先後順序,不然殘酷的是大家都會 餓死(Rogoff, 2003)。當然不是所有地區國家的父母都必須用這麼殘酷的方式對待 兒童,因為只有在環境特殊的區域裡,我們才會看到特殊的育兒方式,例如:在 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裡面,成人認為兒童在14 歲以前都沒有能力去照顧比自己年 幼的兒童,但是在大洋洲的Kwara’ae Oceania 地區,平均 5-7 歲的兒童就必須擔 起照顧比他年兒童童的責任(Rogoff, 2003)。。

在不同的國家中反覆的進行依附實驗,發現對日本的兒童來說,當陌生人進 入環境中,使兒童對母親離開產生了巨大焦慮感,但是同樣的實驗情境對象改成 美國黑人的兒童,卻發現兒童產生對環境更大的探索興趣(Rogoff, 2003)。在照顧 的過程中,家庭成員的角色反映出文化的價值(Rogoff, 2003)。兒童保育的文化目 標與家庭生活的文化安排都建立在兒童的照顧者與兒童間彼此依賴的關係上

(Rogoff, 2003)。家庭成員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被文化所預期影響的,而將社 區或族群視為另一種大家庭的同時,這些內部成員所扮演的角色同樣也是被文化 所影響(Rogoff, 2003)。在族群中,兒童除了可以在家庭裡獲得學習的機會外,在 日常生活裡與其他照顧者相處也可以獲得特別的學習機會(Rogoff, 2003)。但是隨 著時代的變革,一般照顧者認為付款給專業的兒童專家、教師、社會工作者來養 育下一代變成許多工業國家裡面育兒的形式,人們不再與鄰居同伴一起養育下一 代,因為他們必須工作,同時他們也接受專家們的說詞,認定一個「好」的養育 方式就是將下一代交給專業的人員去處理,因為他們了解什麼時候處理飲食、清 潔是最佳的時機,在此同時,我們可以發現過去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養育文化的 國家,卻在專家的文化假設下被統一了(Rogoff, 2003),像現在常見的教養手冊,

裡面明確的規定著父母在什麼時候該如何對待兒童,例如1949 年在堪薩斯城市的

研究,醫院為新手母親做了「手冊」明確的給予養育兒童的建議,他們認為,只 要照著「手冊」中的建議和步驟去撫養兒童,就可以鍛鍊出一位優秀的兒童。

這樣的結果,並沒有對兒童的成長有幫助,相對有學者認為如果照顧養育的 責任如果被一個社區廣泛的分擔,會比兒童在一個家庭裡或一個專業機構(例如 兒童園)裡受著專業的照顧更好,兒童更可能有機會可以更寬闊的探索事務,觀 察更多的成人(Rogoff, 2003)。例如在瓜地馬拉馬雅人所生活的社區裡,3-5 歲的 兒童通常會群聚生活在一起並照顧自己,當需要特別的照顧時,就近的成人會提 供協助,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有絕對的自由進行屬於他們自己的活動,並根據他 們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他們想要學習的新技能應用於生活中(Rogoff, 2003)。

三、文化與家庭之相關研究

在探討過文化與家庭間的關係後,可以了解文化確實影響著家庭內的運作,

這當然包含著家庭內的教養行為。下面研究者將本部份要探討的相關研究分成兩 個部份,一是中國人傳統的教養觀,二是原住民家庭的教養觀。

在國內研究中國人的教養觀中,黎建球(2004)認為中國人教養文化特質有 三點:一是強調人的性善天性。二是強調倫理的關係。三是強調人與宇宙間的關 係。在傳統教養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就是渴望讓人成為一個整體,以這個整體的精 神去整合人自己人與人的關係、人跟世界的關係。在整合好之後,共同朝向一個 至善的目標去發展。如此,人文的意義與價值、人的理想才能夠落實,教養才會 成功。而從林文瑛與王震武(1995)的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現代的父母將打 罵視為一種用途廣泛的教育手法。研究證據顯示在現代父母的教育觀中猶有嚴教 的傳統。從此點看來,中國人的家庭與文化關係就如同葉光輝(2000)所提及的,

完整的家庭文化概念是從家庭的原生文化、歷史發展及成員互動等三種不同面向 來源作用下創造出來的。對現代華人家庭文化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部份:一是價值

信念:包含重視團結合諧、興盛加到與繁延家族。二是關係結構:包括強調角色 人的教養知覺和型態。Hulei, Zevenbergen & Jacobs(2006)認為文化背景確實影響 母親教養兒童的型態和效力。Schindler(2003)在書中提及在養育的過程中最佳的 教養方式是必需結合適當的文化背景。

住民在就學階段,學業成績低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原因都與家庭的結構不佳 與功能不彰有關。

但也有研究結果(吳天泰,1998;廖仁藝,2001)顯示原住民的父母主動關 心重視小孩的教養與學習。楊旭銘(2003)的研究結果甚至顯示原住民的對自己 小孩的教育價值觀與教育期望與一般家長接近。

但研究者發現在原住民研究中對原住民產生最大影響的原因除了家庭外,經 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黃約伯(1999)與蔡慧君(2003)都認為家庭經 濟環境與生活穩定是造就原住民高知識份子的重要原因。陳昭凡(2001)更認為 經濟因素是影響原住民小孩能否繼續升學的主因。

綜觀國內對原住民家庭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原住民的家長與漢族相比,是 比較不重視教養和教育。另外家庭結構和功能的健全,及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 是影響原住民家庭教養和教育的重要因素。但研究者也發現國內對於原住民的研 究多半是介紹原住民的傳統教育觀點與家庭結構制度,家庭教養的環節多是一兩

綜觀國內對原住民家庭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原住民的家長與漢族相比,是 比較不重視教養和教育。另外家庭結構和功能的健全,及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 是影響原住民家庭教養和教育的重要因素。但研究者也發現國內對於原住民的研 究多半是介紹原住民的傳統教育觀點與家庭結構制度,家庭教養的環節多是一兩

在文檔中 排灣族兒童教養之研究 (頁 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