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控制信念與幸福感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1 

第四節 控制信念與幸福感之探討

壹、 控制信念的定義與內涵

控制信念的理論背景源自於 Rotter 等人於 1954 年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 概念,Rotter(1966)提出的控制信念理論,解釋個體對所發生的事件產生積極 或消極的反應,是受到自己的信念所影響。而國內外學者因研究方向及定義略有 不同,對於控制信念的名稱亦有以「控握信念」、「制握信念」及「內、外控信念」

等稱之。不同國內外學者對於控制信念所給予之定義分述如下:

表 2-4-1

控制信念定義彙整表

資料來源:引自王佳茹(2013)

由以上可知,控制信念為一種類化的期待,強調「期待」在刺激與反應的過 程中扮演中介的位置,是個人對於自身行為與行為結果增強之間的信念傾向。此

研究者 定義

Rotter(1975) 認為控制信念是一種類化的期待,強調「期待」在刺激 與反應的過程中扮演中介的位置,是個人對於自身行為 與行為結果增強之間的信念傾向。

Schultz,D(1986) 假如個人相信行為的結果或增強的獲得是由於自己的能 力、努力所造成的,是自己可以預期或控制行為的結果,

稱為內控;假如個人認為其所獲得的增強是因運氣、機 會或他人力量造成的,稱為外控。

Corsini(1994) 認為控制信念是關於行為和行為發生原因關係的信念。

吳武典(1978) 認為控制信念係指個人對其生活事件責任歸屬的信念。

張春興(1996) 認為內控信念的人是自主導向者,其行為決定於內在動 機;外控的人是他主導向者,其行為決定於外在動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2 

即為本篇對於控制信念之概念型定義。

關於控制信念之內涵,Rotter 在 1982 年將其分為內控及外控兩大向度,並 進一步定義控制信念為:「當個人認為其行為所得之增強並非完全由其行動所決 定,而是運氣、機會、命運的結果,或由有力之他人(powerful others)及不 可預期之因素(個人周遭龐大且複雜的力量)所決定。當個人以這樣的方式詮釋 一件事時,即是所謂的外控信念;相反的,當個人認為事件是由其行為或個人永 久性的人格特質所決定,即是所謂的內控信念(引自陳筱瑄,2002)。

由以上可知,內控信念(belief in internal control),簡稱為內控,是 指對於發生於個人的正性、負性增強或事件,當相信是由於自己的能力、努力或 個人特質所決定,是自己能預測、控制及掌握的(Rotter,1966),亦即內控者相 信自己的行為能否得到增強操之在己(吳武典,1977)。外控信念(belief in external control),簡稱為外控,其相信行為之後所得到的增強或發生在身上 的事件之責任歸屬,並不是由於行為造成的結果或個人所能控制的,而是運氣、

機會、命運或權威者的支配等個人周遭環境中強大且複雜的力量所操縱,個人對 之既不能預測也無能為力,因此,外控者相信自己的成敗多半受外在因素影響(吳 武典,1977)。而內控與外控是人格的重要變項,且是一連續性的變項,其間的 差異只是傾向程度的不同,亦即控制重心不同而已,不可做絕對的二分 (蕭淑穗,

2007)。

本研究希望透過控制信念的測量,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面對生活事件時的 內、外在歸因方式,並進而瞭解其是否對幸福感帶來影響。

貳、 控制信念與幸福感

目前探討控制信念與國小學童幸福感關係的研究不多,僅蕭淑穗(2006)以 台南地區 1004 名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學童在「努力結果」、「正向 認知」、「自我掌控」、「人際共融」及「整體控制信念」分別與「生活滿意度」、「家 庭滿意度」、「自我滿意度」、「學習滿意度」及「整體幸福感」有顯著相關。其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3 

「自我掌控」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最高;「正向認知」與「自我滿意度」的 相關最低。而控制信念的「自我掌控」及「努力結果」兩層面可以預測國小高年 級學童的幸福感。由此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控制信念與幸福感有密切的關 係。

然目前國內以國小學童的控制信念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僅此一篇,且距今已 七年以上,目前社會情境與七年前已有不同,究竟當今國小學童的控制信念與幸 福感之關係為何?研究者認為有再探討的必要,因此成為本研究極有興趣的議題 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4 

第五節 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控制信念與幸福感

過去許多研究顯示,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幸福感間存有顯著相關(何建良,

2012; 徐珮旂,2009;曾筱婕,2009; 陳錦雯,2008; 黃瀗瑱,2006),父母愈 採用開明權威的管教方式,其子女幸福感較佳;反之,愈採用忽視冷漠之管教方 式,其子女幸福感則較差(何建良,2012;曾筱婕,2009;徐珮旂,2009)。關 於同儕關係與幸福感間的關係方面,許多研究也發現,國小學童愈擁有良好的同 儕關係,其幸福感亦會愈佳(黃俊博,2007;謝亞儒,2008;林砡琝,2008;李 家蓉,2009)。父母管教方式與同儕關係都分別與幸福感有密切關聯,然而,當 同時考慮兩者時,何者對幸福感的預測力較高、影響較大?劉佳宜(2009)曾針 對 748 位國中生進行探究其父母管教方式、人際關係與生活滿意度間的關係,結 果發現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滿意度間存有顯著正相關,人際關係與生活滿 意度間亦存有顯著的相關,而父母管教方式與人際關係間亦有顯著正相關。其中 國中生父母採取開明權威管教方式,其子女生活滿意度較採取其他管教方式好,

此外,研究亦發現父母管教方式及人際關係對國中生的生活滿意度皆具有預測力。

雖然生活滿意度為幸福感的重要一環,但並不完全等同於一個人的幸福感受,且 此研究係以國中生為對象,有鑒於目前國內並無同時考慮關於國小學童父母管教 方式、同儕關係與幸福感的研究,而成為本篇研究期望瞭解的動機之一。

關於國小學童控制信念與幸福感關係的研究目前較為鮮少,僅蕭淑穗(2006)

以此為研究,發現國小學童的控制信念愈傾向內控者,其幸福感愈高。然而此篇 研究據今超過七年以上,有鑒於目前社會情境與七年前已漸不相同,究竟對於現 今國小高年級學生而言,其控制信念與幸福感關係是如何?是否有所改變?而成 為本研究另一深感興趣的課題之一。

縱觀以上研究結果可知,父母管教、同儕關係、控制信念與幸福感皆互有相 關,分別會對個體幸福感帶來影響。然而,目前並無將國小學童之父母管教、同 儕關係、控制信念與幸福感同時評量,究竟三者對幸福感的預測力有何不同?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5 

外,在人口變項(性別、出生序)不同下,國小學童的父母管教、同儕關係、控 制信念對其幸福感的預測力差異為何,亦為本研究極欲探討的重要議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抽樣對象及抽樣方式說明如下。

壹、問卷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大台北地區 102 學年度就讀於各公立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對象,

總計發出 620 份問卷,共收回 593 份問卷,扣除明顯亂答或過多漏答等無效問卷,

其餘有效問卷 571 份,即為本研究之正式樣本,問卷回收有效率為 92%,其中 共有 293 位男學童,278 位女學童;102 位獨生子女,194 位老大,56 位中間子 女,219 位老么。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配情形如表 3-2-1 所示。

表 3-2-1

基本資料分配表(依背景變項分)

男生 女生 獨生子女 老大 中間子女 老么 回收數量 293 278 102 194 56 219

比例 51.31% 48.69% 17.86% 33.98% 9.8% 38.35%

合計 571 571

貳、問卷調查抽樣方式

基於研究者人力、物力與時間之考量,本研究預計以教育部統計處網站所 提供的現有公立小學名單,採便利取樣方式,抽取大台北地區公立國小五、六年 級學童,並委請目前服務於各公立國小之授課教師協助施測。取樣的學校包括以 下學校:台北市百齡國小、台北市信義國小、台北市東湖國小、新北市白雲國小、

新北市金龍國小、新北市秀峰國小。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配情形如表 3-2-2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8 

表 3-2-2

基本資料分配表(依學校分) 台北市

百齡國小

台北市 信義國小

台北市 東湖國小

新北市 白雲國小

新北市 金龍國小

新北市 秀峰國小 回收數量 98 91 101 82 97 102

比例 17.1% 15.9% 17.7% 14.4% 16.9% 17.8%

合計 5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為瞭解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控制信 念與幸福感的現況,以「基本資料調查表」、「國小學童幸福感量表」、「父母 管教方式量表」、「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量表」及「控制信念量表」作為調查 的研究工具,茲將各研究工具分別說明如下:

壹、基本資料調查表

一、性別:分為「男」、「女」兩類。

二、出生序:分為「獨生子女」、「老大」、「中間子女」、「老么」四類。

貳、國小學童幸福感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國小學童幸福感量表」係由王佳禾與侯季宜於 2006 年所 編制。整份量表分成四個層面,依序為「生活滿意度」、「家庭滿意度」、「自 我滿意度」、「學習滿意度」,期因素內含如下:

1. 生活滿意度:是指學童對於日常生活的因應態度與精神狀況,能賦予正向平 價的意義。受試者得分愈高,表示愈能對生活表現出正向認知與滿意程度。

2. 家庭滿意度:是指學童對於與生活周遭重要他人的互動關係,能有圓融和諧 的滿意感。受試者得分愈高,表示愈能感受親友互動關係的良好。

3. 自我滿意度:是指學童能對自己的表現與價值感到滿意與肯定,進而獲得自 我悅納的滿足感。受試者得分愈高,表示愈能欣賞自己、接受自己。

4. 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童對於生活中,學習各項事物的內容與成就,得到正向 回饋與自我實現的狀態。受試者得分愈高,表示愈能在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情上,投入學習的熱誠。

當中每個分量表有 5~7 個題目,均為正向題。計分方式採用 Likert 四點量 尺,每個題目均有四個選項,分別為「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非

當中每個分量表有 5~7 個題目,均為正向題。計分方式採用 Likert 四點量 尺,每個題目均有四個選項,分別為「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