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提問教學策略之實施歷程

第一節 提問教學策略之實施歷程

廖秋蓮(2008)提到透過教師的教學引導和提問方法的學習,學童可以習 得提問的方法,問題層次也能獲得提升,教育部(2011)於在職教師閱讀教學 增能研習手冊中,建議教師在班級實施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時,採用漸進釋放 責任的直接教學模式,從明確的示範與教導,接著進行策略引導與練習,最 重要的是逐步轉移學習責任直到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工作為止。研究者根據上 述建議,將自我提問策略所需教導的六何法要素及策略運用融入教學活動中,

實施之自我提問策略主要透過六何法之認識與學習,引導學生針對文本進行 5W1H 問題的思考與理解,以下將說明提問教學策略的實施步驟: 

研究者實施的閱讀策略為提問策略教學法,將提問策略教學的步驟整理 如下(表 4‐1),教學活動設計請參閱附錄二。

表 4- 1 提問策略教學之實施步驟

階段  策略 

第一階段  認識策略 

1. 教師針對課文內容設計題目。 

2. 教師以六何法作為提問之引導,示範課文提問。 

(續下頁) 

 

表 4-1 提問策略教學之實施步驟(續)

第二階段  熟悉策略 

1. 教師以一個完整句子為範疇,示範課文提問。 

2. 全班共同討論課文內容 

3. 小組合作方式討論六何法自我提問的方法  4. 小組合作完成課文提問單 

5. 遊戲問答方式搶答 

6. 自行檢視提問是否完整以及問句是否加註問號 

第三階段  策略練習 

1. 回家預習課文 

2. 教師設計課文學習單,學生找出課文的角色、時間、地點及事 件發生的經過。 

3. 小組合作方式討論六何法自我提問的問題  4. 完成個人提問單 

第一階段「認識策略階段」由研究者扮演教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搭鷹架。

首先,教師針對課文內容設計題目,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能根據課文內 容回答出正確的答案。接著,教師示範題目的設計是根據課文內容為範疇,

並採六何法作為提問之引導,解說提問策略的原則。 

第二階段「熟悉策略階段」教師以放聲思考作示範,先以一個完整句子 引導學生思考,教孩子運用「。!?」三個標點符號找出完整句子,例:南 一版第三冊第十一課老虎和驢子的課文中這一句:「有一隻老虎,看到一隻驢 子正在草原上吃草,就悄悄的走過去,想吃掉驢子。」找出完整句子後,教 師示範以六何法的要素誰(Who)、地點(Where)、事(What)提問,形成問題後,

分別以全班共同討論、小組合作方式討論、問答遊戲、個人完成提問單等方 式,達到理解課文內容及價值澄清的目標。此外,在引導學生做提問練習時,

教導學生能自行檢查,以檢視寫出來的問題是否加註上問號,以及問題的答 案是否能從課文中找出來,並鼓勵學生針對課文中的完整句子,提出具有品 質的好問題。 

第三階段「策略練習階段」:研究者逐漸抽離鷹架,學生藉由模仿練習,

回家先預習課文,並在家先寫好 1~3 個問題,在課堂學習時,以合作學習法 讓學生分組實作,每個人和同組的同學分享自己擬出的問題,彼此互相學習,

從中激盪出好的問題,並由其他組別回答問題,如果其他組別對提問的問題 產生疑問時,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師生共同討論,並對提問的問 題做出修正,最後找出問題的答案,目的在使學生能對提問策略的原則有完 整之概念。 

柯華葳(2009)指出閱讀理解可分為文本理解和深度理解,研究者進行提 問策略教學時,根據本研究行動方案,以教師提問和學生提問方式進行課文 的文本理解,並企圖讓學生能更深入探索文章意涵。以下分述本研究三階段 實施之歷程以及所遭遇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一、 認識策略階段

研究者於 101 學年度下學期開始參與教育部「閱讀亮點計畫」,當時小組 的成員有 4 人,小組的主要任務有二:一為分析「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網 站」(http://pair.nknu.edu.tw/pair_system/Search_Tool.aspx)中之教案;二為撰寫 試教教案。

101 學年度下學期,小組針對該網站所提供之低年級教案,分析其使用 之閱讀策略並進行討論,評估在實際教學時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需要調整 的內容。教案經小組詳細的討論後,發現可能的問題有二,一為教案所呈現 之閱讀策略,在教學現場實施時可能會面臨教學時間不足,教師必須延長教 學時間之狀況。另外在閱讀策略的教學說明上,教案中並沒有清楚的描述,

導致使用教案的教師必須有更多關於閱讀策略的先備知識才能在課堂上實施。

研究者基於上述兩個問題,在與小組教師討論後,並考量研究者班級為一年

級學童,決定選擇以「教師提問」做為主要實施的閱讀策略,並於修改該網 站中「南一版一年級下學期第四課--小花園」之教案(如附錄五)後於課堂上實 施,此時研究者尚未有系統地根據六何法指導學生,且受限於一年級的國語 課文體,能呈現的問題類型有限,大多是主角是誰、事件經過,例如在「小 花園」這一課中,老師提了下列問題,如:例 4-4。

例 4-4

1.媽媽種下小花苗後,作者做了什麼事?

2.作者幫媽媽做的事情就是什麼?

3.為什麼要幫花澆水?

4.花苗如何長大?

5.小花在哪一個季節開花?

6.課文中提到的花朵有哪幾種顏色?

7.現在屋前的空地像什麼?

8.為什麼作者說春天就在我的小花園裡?

9.作者看到小花心情如何?

(錄 20130312) 最後再問三個問題讓學生找出這一課的大意,如:例 4-5。

例 4-5

1.主角做什麼事?

2.後來呢?

3.最後呢?

(錄 20130312) 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不斷的與學生進行對話,從學生回答的內容分析,

發現部分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是根據生活經驗,如:例 4-6,於是,老師必須 提示學生要根據課文的內文,並讓孩子習慣從文本中找線索。 

例 4-6

T :為什麼作者說春天就在我的小花園裡?

S20:因為她的小花長得很健康

T :長得很健康為什麼就代表春天就在她的小花園裡呢?可不可以再說 清楚一點?可以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喔!

S11:因為春風吹進來就好像春天在他的小花園裡 S15:因為花都開了

S19:因為花的香味很香

S8 :因為春天來了,讓作者的花園都開滿了花。

T :你們都找到正確的答案了,因為春風吹來,花都開了,因此作者就 可以感受到春天在他的小花園裡。

(錄 20130312)  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習慣用關鍵字回答老師的問題,如:例 4‐7,

因此,研究者特別讓學生進一步練習用完整句子回答老師的問題,以熟悉對 句子的完整掌握。 

例 4‐7

T :課文中提到的花朵有哪幾種顏色?

S7 :有紅的、有黃的,也有白的。

T :現在屋前的空地像什麼呢?

S2 :花園。

T :答案不夠完整,能不能在說得更清楚一點呢?

S17:現在屋前的空地像花園。

(錄 20130312) 學生在老師的提問教學下,亦逐漸培養出從課文中找尋線索的能力,當 答案不是從文本中出現而是學生的生活經驗時,老師適時的追問,詢問孩子 為什麼,透過搭鷹架的對話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課文內容,學生也發 現到一個問題,可能同時有好幾個答案可以符合題目,如:例 4-8。此能力延 伸到了二年級,也將逐次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提問的練習。

例 4-8

T :請問課文提到花開是在哪一個季節呢?

S7 :春天

T :你怎麼知道的?可以說出你找到的線索嗎?

S7 :因為課文裡提到春天就在我的小花園裡

T :嗯!沒錯,這是作者最後的發現,也讓我們知道花開的季節就是春 天。另外可不可以從其他的線索找出花開的季節呢?

S14:天天澆花

T :作者天天澆花這是幫助花苗長大,不算季節喔!請問還有其他線索 嗎?(全班陷入一片沉寂中)

T :請大家再讀一次課文(倒數第二行)

S24:我完全找到線索了,春風吹來,就是這一句說出是春天啦!

T :請問春風是什麼季節吹來的風呀?

SS :春天

T :所以也能說明花開的季節就是春天囉!

(錄 20130312)  

最後,研究者提問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口說發表課文大意,學生的表現 情形如:例 4‐9。 

例 4‐9 

T :剛剛大家有提到這一課的作者是誰,我們也可以說這一課的"主要 人物"是"作者"

S24:小妹妹 S4 :是作者啦!

T :因為課文沒有特別提到作者的性別,所以作者有可能是男生也有可 能是女生。請問作者做了什麼事呢?

S26:作者天天幫它澆水 T :"它"是誰?

S6 :作者天天幫"小花"澆水

T :你覺得是小花嗎?它已經開花了嗎?

S24:不是,是花苗啦!

T :喔!我們得到作者幫小花苗澆水,希望讓它快快長大。很棒喔!

T :後來呢?

S19:春風吹來,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也有白的。

T :最後呢?

S18:小花苗順利長大,變成盛大的花朵。

S21:最後春天就在它的小花園裡。

T :你們把這三題的答案串在一起說出來就是這一課的課文大意囉!我 們一起試試看!

SS :作者天天幫小花苗澆水,希望他能快快開花,春風吹來,花開了,

有紅的、黃的和白的,春天就在小花園裡。

(錄 20130312) 在進行老師提問策略的教學活動時,由於不用動筆寫下來,又有上台發 表的機會,因此學生參與老師提問活動躍躍欲試,剛好讓平時就喜歡發表的 班上學童有個表現的舞台。研究者發現,學童能掌握本課的主要人物、事情 經過與結果的內容。對此,也訪談學童後,S14 表示:「上台發表示我最喜歡 的,一點都不可怕。」(訪 20130312);L26 說:「講錯了沒關係,同學和老師 都不會笑我。」(訪 20130312);L9 認為:「我其實也想上台發表。」(訪 20130312) 從學生的回饋和反應可發現,提問策略教學法對當時一年級的學生而言,要 精確地回答出完整答案難度有點高,研究者必須不斷的提醒使用完整句回答 老師的問題,學童經由研究者提醒後,最後能修正使用完整句子答題,以此 基礎下,將進行下一階段的提問策略教學。 

研究者將此階段所遭遇的問題與解決之道整理如表 4‐2: 

研究者將此階段所遭遇的問題與解決之道整理如表 4‐2: